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2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次交战的时候,安南军队撑过了炮击阶段,源源不断的冲到了明军面前。明军随即以燧发枪展开齐射,并用霰弹对敌军给予打击。

    霰弹和子弹铺天盖地一般的射来,安南士兵一排接一排的倒下,而且在排枪和霰弹之下。一倒下就是一片人,对那些安南士兵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好像在排队上去枪毙一般恐怖。而且明军的齐射速度有点快,刚齐射完十五秒的时间。第二轮齐射就已经来临。

    而那些霰弹则更加恐怖,仿若有一种天女散花的感觉,一炮下去直接崩死几十个人都是轻轻松松的事。

    一排接一排的安南士兵倒在了战场上,这场面就像是一场屠杀一般。

    终于在这些安南士兵前仆后继的冲击之下,这些安南士兵终于摸到了明军阵前,与明军士兵展开了近战肉搏。

    这些明军士兵身上没有穿什么铠甲,越南士兵手上同样也没有什么铠甲。不过越南人的军队模式却是花式混编,士兵手上各种武器都有,然后相互配合,这种模式比较的万金油。

    但是在明军这样全部装备刺刀的模式下,却是吃了大亏,而且明军阵型紧密,安南士兵冲到阵前的时候,已经变得稀稀拉拉,双方短兵相接之下,安南士兵一个接一个的被刺刀捅死当场。

    残酷的肉搏战还没展开多久,安南人就坚持不住了,明军的阵型如同磐石一般坚固,他们根本冲不垮明军的阵型,只能在明军的刺刀墙面前一批接一批的送死,崩溃的安南士兵迅速败退了下去,明军趁机发动了追击,将安南人杀得胆寒不已,直接溃败得漫山遍野都是败兵。

    经此一战,北安南郑氏集团也被打怕了,不敢再正面和明军作战,而是将溃兵收拢之后退入了河内城中。

    在昔日明王朝统治安南之前,安南从中国分裂出去了四百多年,期间不是没有政权想要收复安南,而是当时的安南无城可守,都是一些用木质栅栏围起来的城池。攻占了之后,安南人往热带雨林里一跑,根本就拿他们没辙。

    明王朝之所以能够统治安南,主要就是因为这一段时间安南把城池建起来了。河内便是安南最大的一座城池,不过其城墙和大明的一比,也就是普通府级城市的城墙。

    郑氏集团死守河内不出,明军直接把火炮摆了出来,开始对河内的城墙展开轰击,这些火炮全都是重炮,对付安南河内这种级别的城墙还是不在话下的。

    接连的炮击之下,城墙很快就被轰出了一个缺口,随后轰然倒塌了一片。城内的安南人顿时士气狂降,郑氏集团直接带着傀儡皇帝跑了,城内顿时一片混乱。

    明军随即攻入城中,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抵抗,一番骚乱过后,河内被明军成功攻占了下来。(。)

第363章:第一次安南殖民战争() 
成功攻占了河内的明军,随即对河内展开军事管制,这样的军事管制很快就演变成了一场大规模的抄家活动。

    城内的富人、商铺,一律查抄。

    实际上就是抢劫,只不过抢劫要抢得有技术性,那些没什么钱的普通安南人,明军自然是看不上的,抢了这些人还容易引起民愤。

    郑氏集团跑得比较匆忙,很多东西都没有从河内撤走,结果这就便宜了攻入城内的明军了。

    明军也只是查抄财物,并不主动杀人。同时还在城内张贴安民告示,并且开仓放粮,赈济普通安南百姓。

    既然得罪了那些有钱人,那自然要收买一批人,否则名声搞臭了,日后还怎么在安南混?

    一番查抄过后,收获颇丰,单单在河内就查抄到了将近两千多万元的各类财物,总算是让这场战争没有打亏本。

    相比之下,安南南朝就悲剧得多了,从占城国直接攻入的两个明军步兵师,简直就是一路横扫,所向披靡、无人能挡。

    这两个步兵师不仅仅装备有大量火器,而且还适应雨林气候,更是有接受过专业的丛林作战训练。而安南南朝的版图非常狭长,两个步兵师一路推进过去,南朝的阮氏集团完全无法阻挡。

    高邦佐的意图很明确,那就是直接灭掉安南的阮氏集团,然后再搞出一个傀儡政权出来,先统治一段时间。在安南北部,则通过与郑氏集团谈判,让郑氏集团妥协。再慢慢削弱郑氏集团的实力,最后将郑氏集团一脚踢开,从而完全统治安南。

    为了占领安南南部,高邦佐随后又投入了两个驻扎在高棉的步兵师,高棉如今已经完全沦为大明的傀儡国家,但是高棉的识相也让大明对高棉国王和其百姓进行了优待,如今高棉国王每年收入颇丰。而且随着开发规模的扩大,占有股份的高棉国王收入还在不断上涨。

    也因为在高棉的投资越来越大,高棉的百姓倒是不用担心什么失业问题,高棉的农业资源还有很多没有开发出来。完全没有失业的困扰。

    高棉国王因为什么都不争,反而获得了丰厚的利益。大明在高棉驻军的规模也在扩大,增长最快的还是生产兵团,如今已经有三个生产兵团驻扎在了高棉,正在大力开垦稻田。

    攻入安南南部的明军。在犀利的炮火推进下,一路攻城拔寨,迅速的摧毁了阮氏集团对安南南部的掌控。

    阮氏集团能够在安南南部站稳脚跟,主要靠的就是盐铁、渔业之利,这些产业接下来将被大明的资本所掌控。

    阮氏集团的统治很快就被明军给摧毁了,这个时候与北方的郑氏集团也展开了停战谈判。

    谈判持续了将近半个月,郑氏集团终于是为了统治利益而妥协了,承认了大明对安南拥有宗主权。

    接着签订了殖民条约,大明将在河内持续驻军,行政上依旧由郑氏集团的体系负责。但黎朝国王要移交给大明掌控。而安南南部,行政权则交由郑氏集团。

    郑氏集团获得行政权,等于说依旧拥有统治利益。换取的是和平共处,实际上也就是苟延残喘。

    大明要灭安南,实际上很简单,只要把调来足够的军队,很快就能灭掉安南。在大明的军事威胁之下,郑氏集团不妥协是不可能的。

    大明之所以不想直接灭掉安南,主要是因为一旦战争规模扩大,就会出现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了。到时候一旦局势失控,就可能劳民伤财。

    而且摧毁了郑氏集团,还要派遣大明的行政人员过来,那样是非常麻烦的。还不如先留着郑氏集团。大明先在大义上占据上风,并且驻兵河内,未来随时可以干涉安南局势。

    最重要的是,大明如今对外掠夺手段已经演变成了以商业贸易为主,只要确保贸易和商业的正常运转,安南就会在大明的掠夺之下越来越弱小。相当于是持续的给安南人放血,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也就可以把郑氏集团一脚踢开。

    这次对安南的战争,被称之为‘第一次安南殖民战争’,大明通过这场战争成功的、彻底的打开了安南商品市场和商业市场。

    战争显然,不可能就此落幕。

    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当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爆发战争。一场战争过后,矛盾因为分出了胜败被压制了下去,但新的矛盾却在产生。

    这一年输入安南的纺织品和各种商品的规模相比天启七年,直接上升了一倍左右,这就是开放了市场的好处。在战争平息之后,大明的商品一窝蜂的涌入安南市场,直接对安南的手工业等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大明用各种商品,换取到了安南的象牙、犀角、珍珠、香料、名贵木材以及大米等等。

    安南人输出的商品,都是没有太多附加值的原材料。唯有象牙和犀角价格比较好,但这些野生资源是越来越少的。

    河内很快就成为了大明驻军的地方,郑氏集团依旧保持这一支军队,但是数量已经被限制在了5万之内。

    越来越多的大明商人来到了安南,开始在安南各处经商投资。

    大明没有对安南派遣什么管理行政的官员,同样军队驻扎在河内也不胡乱欺负安南百姓,在安南倒是没有造成太恶劣的影响。

    特别是郑氏集团虽然签订了不平等殖民条约,但是大明没有要求郑氏集团赔款,如此一来安南百姓碰上什么社会不公的现象,也怨不到大明的头上。郑氏集团如果引起民愤,显然和大明关系不大。

    这样的格局,避免了大明直接和安南百姓产生矛盾,并且用安南人去镇压安南人,避免出现安南人团结一心的情况出现。并且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安南的局势,寻找最佳的切入点。

    来自大明的商人,不仅仅带来了各种商品。还在安南投资各种产业,购买土地、矿山、林场当等等资产,然后将产出的原材料运回大明。(。)

第364章:没落的科举() 
天启八年,大明各地灾害更加频发了,好在此时北方各省都已经被纳入了新政区域,改革已经逐步展开,水利建设和粮食调运都做得比较到位。樂文小說|特别是电报出现之后,救灾变得更加及时,粮食调运也更加方便。

    而万众瞩目的科举与公务员考试,也在这一年陆续展开。

    对于朱由校这个皇帝,很多文人失去了希望,对朱由校组建新的利益集团,取代旧有地主、商人、权贵这个利益阶级的做法唾弃不已,过去考上进士的那些商人子弟,如今一个个在朝廷里都是闲职,而且一年到头在京城多数时候连朝堂都进不去。

    一切迹象都在表明,皇帝在重点打压官商一体的群体,而对地主阶级出身的官员又大肆拉拢到汉皇党之中。

    同时又有很多读书人支持皇帝的所作所为,他们看到了强烈的希望。过去的制度,并不是对每一个读书人都有利的,更多的是对那些商人子弟比较有利,而对于普通寒门子弟来说,要想进入官场做官,机会太过渺茫了。

    特别是明末东林党卖官鬻爵,崇祯元年中了功名的那些进士、举人,想要当官就得交钱,当时一大批没有背景、家世的进士、举人借了京债才得以上任,结果大多数都是被打发到西北一带。这些官员上任之后为了偿还京债,开始对赤贫的农民进行疯狂崔科。每日严刑拷打,鲜血流满台阶。这也是明末出现农民起义的原因。

    明末的乱局,一部分是流贼裹挟饥民造成的,一部分也是官逼民反,可以称之为农民起义。

    究其原因,还是东林党那群人太贪了。

    如今东林党被皇帝整倒了,汉皇党掌握政局。则比过去的官员要清廉多了。汉皇党党内反腐制度执行得很严格。官员贪污见光就死。当然,没见光那是他们本事。连反腐机构都查不出来了,老百姓自然也察觉不到,贪了钱也没拿去显摆、购买资产什么的,对社会也没有什么影响。

    但是老百姓都能看出来的贪污行为,那是坚决打击的,力度大得惊人。以至于如今每个月汉皇党内部都有官员落马,北方新政地区的反腐行动已经让很多官员感觉风声鹤唳,不敢轻举妄动。

    有些官员辞职不干了。有些官员占着位置不做事,所以如今北方各省实施新政之后,需要的新鲜血液非常庞大。

    那些寒门子弟即便考不上进士,也可以去考个公务员。进入官场那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只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