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2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多领域还在摸索如何应用蒸汽机,纺织业是率先完成摸索的领域,人工成本低廉的棉布被大量生产了出来。

    市面上的棉布价格倒是没有下降,毕竟能卖得出去。倒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了,国有资本财团开始到处收购棉花,即便价格高一些都无所谓,因为蒸汽机的出现,即便是价格高一些的原材料,也能赚取到利润。

    但是江南那些纺织业作坊主、工厂主们受不了那么高的原材料价格。简直是不给活路的节奏啊!

    国有资本财团如今掌握了海外价格比较低廉的棉花获取渠道,却还在推高国内的棉花价格。

    唯一能庆幸的是,天启八年国有资本财团的纺织业产能只增长了150万个纱锭,这个产能还不足以完全吞下大明各省的纺织品市场,江南纺织业还没有遭到彻底的冲击。(。)

第359章:电报普及() 
天启八年除了飞速发展的纺织业,还有一个产业正在迅猛发展,那就是点报业。点报业的基础设施投资迅速遍布各省各州县。

    一条条电报线路陆续开通,速度比驿站的八百里加急还要快。

    这些电报让朝廷每天接收到的政务报告大大增加,朱由校不得不成立了一个新的信息处理系统,专门成立了一个通信部。

    这些电报发到京城之后,由通信部进行整理分类,然后送到各个部门进行处理。如今六部之外又成立了最高统帅部、统筹部、公安部、农业部、林业部、渔业部、交通部、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

    部门的数量是在不断增加的,分工也越来越细,每个部门按照制定的路线进行施政,对地方上报的信息进行灵活处理。

    超出权责范围的,没有制定相关政策的事情,则交由内阁,然后与皇帝在那些空白领域进行立法。

    如今的立法权在内阁手上,或者说是内阁发起立法,最终由皇帝批准通过。一部新的法规出台之后,下面各部门即依法管理。

    新政一施行,事情就多了。如今朝廷的这些官员大部分也都是在做事的人,不像过去那样好像大家都没什么事情做似的。

    随着电报的铺设,各州县给上级部门以及朝廷汇报情况都开始直接拍电报了,只要几分钟的时间就能收到电报,如果路途遥远,也就是十几分钟的时间。

    同时各部门也可以直接向中央的上级部门汇报情况,如果不懂发给谁,就发到通讯部去。

    一条条电报,带来的行政便利是无比巨大的。

    行政效率直接就提高了不知道多少倍。过去地方上出了事情,官员上报朝廷要等上好几天,等信息发回来。又要等上好几天。而且中途人马八百里加急递送,碰上不好的天气。还容易出状况。

    如今把电报发出去,京城那边基本上当天就能做出指示,特别是碰上紧急情况的时候。

    要是碰上民变、造反什么的,当天镇压部队就能动身前往镇压。还有什么发现土匪什么的,也能很快抽调军队进行围剿。

    碰上了天灾,朝廷也能马上进行赈济。

    同时电报出现之后,驿站就不用耗费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对信息进行紧急传递。当然,驿站驿卒却因此面临失业的问题。

    朱由校对于驿站的问题还是很上心的。内阁这天早朝的时候,拿出了一份驿卒安置措施。

    “启禀陛下,可将各驿站转入国有企业,通过市场化对这些资源配置。国有企业可以经营邮政、客运、沿途住宿等等。”沈潅拿出了内阁的方案,让朱由校过目。

    “这个方案还不错,就这样施行吧!”朱由校点头同意了下来,驿站系统目前对明王朝的用处是开始下降的。例如消息传递,电报出现之后驿站就失去了这方面的功能,剩下的就是客运系统了。

    全国性的客运系统,交给民资去做的话。又怕被民资搞得乱七八糟的。成立一个国有运输公司,正好把这些资源都整合了,不仅运客。还运书信、快递,让驿站成为一个物流、客运系统。

    日后火车一旦出现,使用马车的长途客运系统就会逐渐崩溃,只有短程会有市场空间。

    而在当前来说,是需要这个客运系统的。

    随着北方各省经济的发展,接下来这些驿站会越来热闹,确实也是时候改组成为国有企业对这些资源进行运营了。

    驿站改为国有企业之后,首先完全商业化,权贵想要在驿站白吃白喝那就没有任何可能。想要敲诈驿卒也不可能,敲诈到国有企业头上。那简直就是找死的节奏。

    另外客运价格也能够保证,不会高到离谱的程度。

    “启禀陛下。根据当前电报铺设速度,三年之后电报即可铺设到大明大部分省份和地区。驿站的资产重组整合也可以根据进度进行,避免重组速度过快,导致政令不通。”通信部部长出列说道。

    “准。”朱由校点头道。

    三年之后,电报就可以铺设到整个大明大部分地区了。而到天启八年,国有资本财团已经依靠电报的优势,在市场上攫取了不少的暴利。

    在这个时代,各地商品是有差价的。

    有了电报之后,国有资本财团可以用最快的速度知道市场价格,以及哪里有价格更低的货物,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将货物收购、运往高价地区。

    还有一些即时信息,也是蕴含商机的,提前获知这些信息,就能在市场上攫取到利润。

    这样的投机倒把行为,过去就已经有在做了,不过当时利用的是驿站系统,并不是那么快速。

    如今电报一出现,加上国有资本财团的情报收集系统的不断建设,民资在货物调运方面已经开始节节败退,很难在市场上与国有资本财团的商人展开竞争。

    很多民资大商人,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之下,已经变成了过去式。不过崛起的中小商人却是开始大量,大量对市场有补充作用的中小型企业开始遍地开花的冒了出来。

    特别是对那些市场消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民资尽管也是发展迅速,但多以中小型商人为主。

    有了电报的国有资本财团,简直就像是开了挂了一般。

    尝到甜头的国有资本财团才会制定出一个三年内将电报铺设到大明大部分地区的计划。

    而跨海电缆已经开始架设了,台湾、南洋、中南半岛、澳洲这些地区都将会陆续架设海底电缆,从而实现遥控海外殖民活动的目的。

    这些海底电缆铺设完全之后,即便是非常遥远的澳洲地区,有什么商品需求的话,马上就能通知到本土。同时澳洲的商品生产情况,也可以及时的汇报到本土,这对大明当前的海外贸易来说,是有巨大意义的。

    即便此时,朱由校已经感觉对地方的控制力大大增加,下面有什么风吹草动,只要不被瞒报,朝廷都能知道。

    当然,此时新政地区的官员,也不太敢瞒报信息,被查出来后果很严重,不久前就有一名地方县令瞒报了一起矿难事件,结果被锦衣卫给查到了,直接被撤职查办了。(。)

第360章:德川幕府服软() 
天启八年,北方全面改革,这是一场饕餮盛宴,这意味着所有商人和地主都将被纳入税收体系。

    同时国有资本财团,也开始全面消化整个北方市场。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是一场非常巨大的变革。首先是圈地运动持续展开,大量农民或自愿、或被迫离开了土地,进入了城镇参与工业生产活动。

    同时对于很多百姓来说,他们的收入增加了。

    而对于一部分跟不上时代的百姓来说,他们陷入了失业的境地,变得更穷了。不过这是一场宏观的调控发展,朝廷的各种政策下,保障了基本生存权。而且那些非常穷的百姓,可以选择移民海外。

    于是在天启八年,不少人口移民到了南洋和澳洲。

    其中南方各省移民的人数也不少,而在北方地区,人口总体上是往东部转移,开始聚集在山东和北直隶。同时人口向西域聚集,西域的人口也在增加。

    北直隶和山东都有海运之利,所以工业众多,人口向北直隶与山东聚集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同时东北地区的人口依旧在持续的增长,丰富的资源,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人口前往东北谋生。

    这一年在孙传庭的指挥之下,明军正式推进到了外东北,将外兴安岭山脉以南完全占据。同时向西扩张到了贝加尔湖以东,与漠北蒙古大面积接壤。

    一支又一支生产兵团被抽调到了东北,开始在边境地区到处屯垦,陆陆续续的组建了将近三十个生产兵团。

    这些生产兵团开垦出了大量的土地,只要公路修到哪里,东北地区的汉人就开发到哪里。在这些生产兵团组成的屏障保护下,汉民在东北地区十分安全。完全不用担心被异族袭扰。

    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规模每年都在跳跃式的快速增长,天启八年东北地区开垦出来的耕地规模已经达到了35亿亩左右,并且还在不断增长。

    外东北地区虽然更寒冷。但农业还是可以从事的,土地产出尽管比较低。但可以用亩数来补个人生产效率,而且可以发展养鹿、养貂、养狐狸之类的项目,也是一块宝地。

    东北地区的大量森林资源,如今也在有秩序的开发。将树木砍伐之后,都会进行人工造林。

    北方各省是比较缺乏木材的,主要是过去人们砍伐了树木之后,都没人重新种植树木。同时平原地区农业持续发展,森林自然是不知道多少年前就消失了。

    东北的木材对北方各省的经济发展有很好的支撑作用。大量的木材从东北运入关内,同时还有大量的木制家具、纸张等等产品。

    这片土地的资源实在太丰富了,丰富到移民到此的百姓,感觉自己来到了天堂一般,唯一的问题就是冬天冷一点,不过有土炕也能熬过去。

    相比之下,镇东省南北两岛的移民同样日子过得很不错,同样是碰上了丰富的资源,那些资源过去都没人开发。

    每到渔汛,海里都有捞不完的鱼。

    整个东北地区。与关内各省的贸易往来极为庞大,经济分工已经形成。东北地区为关内提供商品粮和渔产、木材、矿产资源,关内则向东北输出各种工业商品。

    朝鲜则在向大明提供各种工业原材料。同时还有大量的廉价劳工。大量的商品涌入朝鲜,导致朝鲜失业率不断上升,加上大明的资本在朝鲜不断兼并土地,很多农民也被迫离开了土地,所以朝鲜有很多劳工可以对外输出。

    和日本的贸易则出现了一点小问题,此时日本三个最强大的外样大名集体造德川幕府的反,日本如今已经战火四起。德川幕府同时镇压三个外样大名,而且还是有大明在背后支持的外样大名,已经完全吃不消了。

    感觉再打下去。德川幕府要被拖入无尽的泥潭。德川秀忠终于是向大明服软低头,表示愿意与上国好好谈谈。就开放市场的问题,德川幕府可以接受上国的条件。

    德川秀忠不服软都不行。实在是被搞得焦头烂额,强硬到底的代价太大了,大明明摆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德川幕府很快就答应了各项条件,大明这边也答应德川幕府,如果大明的商品大量涌入日本对日本的民生造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