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2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的被击溃,最后终于是领悟到了这些外来人是不可战胜的真理,开始在岛上到处躲藏。

    海军陆战队到处抓捕之下,几个月下来抓到了将近十六万毛利人,这些毛利人被关进集中营分批驯化,驯化之后就是一个个包身工。

    这些包身工都是国有资本财团的财产,岛上的草场,也被国有资本财团大量圈下,朱由检只分到了五十万亩草场,其他草场全部变成了国有资本财团的资产。

    岛屿上的矿产、森林也都变成了国有资本财团的财产,国有资本财团基本上把桃源岛上的资源给占光了。

    朱由检这个国王,在桃源岛上倒也分到了一定的资产,但是相比下来,简直就是九牛一毛,只不过地理位置比较好。

    桃源岛上的行政,也油朝廷派遣来的官员构建,制度基本上也就是照搬新政体系,朱由检到了桃源岛之后,发现自己完全就是个打酱油的。

    至于第一批500万元的贷款,自然是用来建设基础设施了。只不过,这些资产都是大明国有资本财团的,却要桃源国花大笔钱去建设基础设施,这是什么鬼啊?

    当然,这些国有企业在桃源国是正常纳税的,税收不会少了一分钱,同时桃源国也有海关,只不过海关税率比较低。

    朱由检发现,自己这个国王实际上不用做什么事情,当然没事做也要找点事做,很快朱由检就开始插手到司法当中,亲自当起了法官,判了几个鸡毛蒜皮的诉讼案件。

    可还是很无聊啊!桃源岛上也没太多的司法案件,于是朱由检又跑去督建王宫,组织百姓在自己的牧场放牧去了。

    作为兄弟之国,桃源国的开发还是受到照顾的。天启七年,源源不断的有船只来到桃源岛,运来一船船的牛羊和移民。

    全年下来,移民了三万多人过来。

    加上那些成为包身工的毛利人,劳动力倒也比较充足。

    海上的运输在天启七年倒是频繁了许多,天启七年就有200多艘2000吨级的商船下水航行,同时1000吨级的商船又制造了800多艘。

    造船业此时已经成为了最繁荣的行业之一,造船工人成为了非常抢手的职业,工资水平不断上涨,稍微有点技术性的造船工人,每个月工资就不会低于十块银元,掌握关键技术的造船工人,每月的工资已经上升到了还四五百元。

    一个大航海时代已经来临了,而大明组织的远洋贸易船队,在天启七年六月也到达了缅甸、印度,顺利的与缅甸、印度进行了贸易,大明的商船队还是比较受欢迎的,随后这支船队又在非洲东海岸转悠了一圈,与沿岸的非洲人进行了一些贸易之后,又返回了印

    度、缅甸,将印度人和缅甸人准备好的货物进行了再次贸易,随后才返回马六甲。

    一圈的贸易下来,整个船队的盈利就达到了一千多万元。(。)

第353章:对外贸易格局() 
与缅甸的贸易通道倒是顺利的打通了,缅甸大城王朝此时对大明也不敢太嚣张,这些年大明在军事上不断的胜利,消息自然也是传到了缅甸。

    特别是葡萄牙人为缅甸人带去的消息,大明不仅打败并驱逐了西班牙、荷兰,还在其北方取得了接连的均是胜利。更是让缅甸大城王朝不敢违抗大明提出的贸易要求。

    葡萄牙人与缅甸大城王朝的关系是比较不错的,缅甸人经常雇佣葡萄牙军队作战,这几年缅甸国王换人了,倒是安分了许多,没有再四处惹事,整个缅甸也呈现出稳定的格局。

    面对这样局势稳定,对大明又心存畏惧的国家,贸易要求确实容易得到满足,但是与印度的贸易却是碰上了麻烦。

    沿海的印度邦国倒是和大明通商了,而且也挺顺利,但问题却出在印度的国家格局上。

    印度因为地形的原因,整个国家被割裂成了十几个联邦,每个联邦各有一个自己的**市场,不似中国那样,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市场。

    相当于卖到印度的货物,每过一个联邦,就要被收一次税。而且当前莫卧儿王朝也处于空前兴盛的时期,一旦贸易额扩大,威胁到印度经济的时候,贸易就会出现问题了。

    在朱由校眼中,印度绝对是一块巨大的肥肉。印度有24亿亩耕地,人口起码有15亿。这意味着印度可以向大明提供大量的工业原材料和商品市场,要想在印度长驱直入。最后只能动用武力。

    只不过当前大明显然没那个精力去搞印度,商品也没有多到需要大量外部市场的时候。

    这一年日本那便的贸易已经出现状况了,随着日本开始限制贵金属外流,天启七年又限制了一些商品的进口。

    朱由校在接到上报之后,终于决定对日本开刀,种种迹象表明。日本此时不仅是限制市场。还对镇东省蠢蠢欲动。

    “陛下,臣以为既然德川幕府不愿意和我们好好做生意,不如和日本仙台藩通商,并且给予他们一些军事上的援助,让他们和德川幕府掰手腕,到时候我们大明居中调停,坐收渔翁之利。”杨国瑞对朱由校建议道。

    “这个办法不错,准了。”朱由校点头同意道,杨国瑞随即前去安排。如今大明的对外政策,基本上就是和商业挂钩的。

    大明需要的是攫取海外利益,日本德川幕府此时闲置大明商品,确实也有其苦衷。毕竟这些年大明商品涌入日本市场的数量越来越大。已经对日本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对日本造成的问题不仅仅是贵金属外流,还有手工业工人大量失业的问题,加上此时日本也开始频繁出现天灾,德川幕府做出这样的举动也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死道友不死贫道,朱由校可不管小日本什么情况,反正小日本的商品市场大明是要定了,不开放市场就打到他们开放为止。

    只不过暂时并不想直接出兵日本。先支持仙台藩和德川幕府掰手腕,看看效果再说。如果效果一般,那就只能直接动用武力了,或者把整个日本彻底封锁制裁。

    日本对大明来说,确实是有点鸡肋的感觉。其商品市场倒是存在不小的利益,但同样也大不到哪里去。倒是日本的劳动力,是目前大明所需要的。

    大明如今到处在开发海外资源,对劳动力需求很旺盛。如果能弄大量的日本劳工,那开发速度就会加快不少。但是把这些日本劳工弄到海外殖民地区,又担心小日本不老实。

    所以想来想去,真特么鸡肋啊!

    不过朱由校随即就不纠结了,管他小日本有没有野心,先把小日本弄成乱七八糟的再说。

    反正只要大明崛起了,小日本在亚洲是无法崛起的,到时候小日本有野心也只能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倒是朝鲜如今很安分,不安分不行啊!朝鲜军政商都被已经被大明给掌控个了,整个朝鲜如今已经处于大明的殖民统治之下。

    在商业上,朝鲜工商业是全面溃败。其境内的棉布市场,已经被大明的棉布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其他各种商品也好不到哪里去,钢铁制品方面就更糟糕了,基本上完全被大明的钢铁制品占据了市场。大量的大明商品涌入朝鲜,朝鲜大量手工业人员失业,造成了不小的社会问题。

    不过朝鲜毕竟是在大明的间接统治之下的,饿死人倒是不至于。那些失业的朝鲜人,如今已经变成劳工,前往东北、南洋做工去了。

    这些朝鲜劳工做事是没什么问题的,虽然不像本土工人那样能吃苦,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最重要的是,这些朝鲜劳工成本非常低,一个月只要给三块银元,比大明的工人工钱低了一半。

    即便这些朝鲜劳工的工钱和大明工人差不多,也是可以用的。因为这些钱最终大部分还是会通过消费、税收等等渠道被大明国有资本财团赚回去。而且开发海外,本身劳动力需求就大。

    如今大明向朝鲜派驻总督,并且在朝鲜驻军,已经成为了惯例,整个朝鲜在大明国有资本财团大肆进入的情况下,已经越来越变成了一个傀儡国家。

    朝鲜的进出口贸易,以及商品市场,已经被大明的资本完全把持。朝鲜还从大明中央银行贷了不少钱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实际上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完毕之后,更有利于大明资本对朝鲜的商业掠夺。

    朝鲜的土地、矿产、林场等等资源,也越来越多被大明资本掌控,基本上都是只进不出。

    大量兼并土地、开发矿场、林场,已经成为了掠夺朝鲜的主旋律。

    每年朝鲜要想大明输出棉花、矿产、木材、裘皮、药材等等商品,而大明则向朝鲜输出各种具备附加值的工业商品,一买一卖就赚到钱了,资源就被大明给剥削到手了。

    国有资本财团全年的海洋贸易下来,盈利已经非常恐怖了,达到了上亿银元的利润。不过其中一部分盈利是直接获得黄金、白银而产生的。其中葡萄牙人是如今大明白银数量增长的主要来源,西班牙人自从不能和大明直接贸易之后,所需的东方商品全部由葡萄牙人买办。

    西班牙人从中南美洲掠夺的白银依旧在大量的流向大明。

    此时大明国有资本财团的势力范围,也就是涵盖到南洋、朝鲜、琉球、中南半岛,以及一个日本地区。

    在这个区域内,人口也不算少了,加起来差不多有七八千万人,这七八千万人

    的商品市场,是大明当前还没有完全消化完全的,如今大明自身的商品供应都还没有完全满足,对这些外部市场,消化起来有时候确实有点力不从心,所以对于印度这块肥肉,暂时还没有想要一口吞下的意图。

    反正先接触,把印度的情况摸清楚再说。(。)

第354章:生产力大爆发() 
一场工业革命已经在北直隶蓄势待发,自从高压蒸汽机发明之后,第一台使用高压蒸汽机作为动力的纺纱机终于是天启七年年末制造出来了。

    当蒸汽机轰鸣的时候,一千个纱锭一起转动,那效率简直逆天了。使用蒸汽机作为动力的纺纱机器,尽管需要烧煤,但维持机械运转的工人却是大大减少了,实际上成本还是下降了。

    最重要的是,蒸汽机可以全年四季二十四小时开工,不受季节变化的制约,也没有地点上的制约。

    天津工业区内的国有纺织厂,率先对设备进行了更新换代。于是在这个大冬天,纱锭转起来了,而且效率快得惊人。

    因为冬天很多棉花囤积在仓库,这些更换了新设备的国有纺织厂正快开始一天十八个小时的方式进行生产。只有晚上10点到凌晨2点这四个小时停工维护设备。同时这个时间段让工人熬夜,对工人身体损害比较大。夜晚11点到凌晨1点是最关键的睡眠时间,这个时间段不睡觉,第二天起来脑子就是一阵天旋地转,因为人体只有这个时间段睡觉才能开启先天系统,心火与肾水才能相交。其他时间段睡觉都是处于后天系统。

    国有资本财团尽管追求效益,但工人身体健康也是要考虑的,正好那个时间段可以用来维护设备,避免发生事故。工厂管理层已经接到上面的文件了。出了事故必然追责,这些工厂管理层宁愿少赚点钱。也要把安全抓好,把蒸汽机的维护流程抓得非常严格。

    但是这效益,实在太恐怖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