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2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啊!

    朱由校远远的看着,那个眉开眼笑。

    “有赏,全部参与研发的人员都有赏赐。”朱由校高兴的宣布道,虽然没说赏赐什么,不过研发小组的人员一个个都欢天喜地的跪地叩谢,皇帝对他们这些科研人员的赏赐向来都是不吝啬的。

    难怪朱由校会高兴成这样,有了高温蒸汽机,意味着工业革命即将拉开序幕,一个蒸汽轰鸣的大时代即将来临了。

    功率和煤耗都降低的蒸汽机,接下来可以安装在纺织机械上,在其他工业领域同样可以广泛应用。

    高温蒸汽机已经有了,火车?轮船?

    显然用不了多少年,这些东西也会出现。官方支持的科研,再加上朱由校这个穿越者的科研方向指引,这科研速度简直太快了。。请访问

第350章:秘而不宣() 
朱由校回到宫内的时候,心情持续愉快之中,工业革命就要到来了,接下来大明将因为蒸汽机的出现,使得生产力迅速提高。∑,

    “哈哈,蒸汽机一旦应用到各个领域,生产力相比以前的提高那绝对是翻天覆地的。有了这样的生产力,还怕度不过明末天灾不断的难关?”朱由校想着想着就笑了起来,尽管生产力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点夸张,但生产力确实是有了飞跃性的变化,人在改造自然、抵抗自然的能力方面将大大增强。

    最重要的是,可以将灾害转移到其他国家的头上去。蒸汽机带来的生产力飞跃,将使得大明商品数量不断增加,同时商品竞争力将超越其他国家一大截,特别是对欧洲人来说,大明的商品与他们的商品相比,绝对具备碾压式的优势。

    在工业时代,技术领先一步就是神器,落后一步就是****,领先了意味着商品具备竞争力,就能通过先进的商品掠夺其他国家的原材料、食品、奢侈品,进而也就是掠夺其他国家的劳动力财富,还能打压其他国家的工业发展势头。

    落后国家怎么办呢?

    落后国家唯一的办法就是建立关税壁垒,避免来自发达国家的商品冲击,这是唯一可行的方案。从而让自身的工业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孵化出来,孵化完成之后就可以出来和发达国家竞争。

    但是先进的发达国家,可以利用先进的军事技术敲开落后国家的‘蛋壳’,摧毁他们的贸易壁垒,甚至签订不平等条约,从而使得本国商品一拥而入,将落后国家仅有的工业冲得七零八落。

    世界上为什么有那么多无力竞争世界霸主的酱油国家?就是因为这些国家在工业化时代到来的阶段,无力构建一个拥有完全主权的政权,向强国妥协的结果就是不可能发展出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

    同时在地域、文化、人口等方面也有不同的制约,这也就让他们从争霸世界的舞台上出局了。

    所以一些冷兵器时代很牛逼的国家或者民族,在工业化时代都一个个沦为打酱油的存在。

    例如蒙古。例如什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例如波斯王朝。

    所以大明率完成工业化的话,那么就可以通过商品贸易的方式,掠夺全球的劳动力财富。

    如此一来。什么天灾挨不过去?

    “皇上,今天怎么突然高兴成这样?”张嫣见皇帝一回来就乐呵呵的,有些奇怪的问道。

    “今天机械制造厂那边把高压蒸汽机制造出来了,性能非常不错。”朱由校笑呵呵的将情况对她说了一遍。

    “真有如此神奇?”张嫣自然也知道什么是蒸汽机,不过当前的蒸汽机也就是在矿洞里抽一抽地下水。虽然已经有一定的应用规模,但并没有达到可有改变整个国家的程度。

    “当然,等以后造出了轮船,朕带你们出海游玩。”朱由校信心十足的说道,皇后却是有些不信,皇帝又没亲眼见过,怎么知道那东西还能造出铁甲船。不过转念一想,皇帝自从登基以来,就是靠这些技术发明扭转了局势,顿时又有些怀疑自己的判断。也许真的可能呢……

    在这个时代,很少有人敢想什么火车、轮船,毕竟生产技术这个玩意虽然一直在发展,但是从未出现过如此巨大的变化。

    即便是宋代那个时候生产力比较发达,也还是停留在应用人力、畜力、水力的阶段。也许宋代没有发生工业革命,也和疆域制约有关,因为宋代的版图中,并不是到处都是煤炭,特别是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煤炭更是比较缺乏的。

    加上宋代的读书人。心思很多都是放在研究河洛之学上面,那玩意过于高级,与低级的工业革命扯不上什么关系。

    像蒸汽机引发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只需要一个牛顿三定律就够了。你弄出一个爱因斯坦相对论出来完全就是多余的,人家根本不知道怎么用呢!至于河洛之学,代沟就更大了。

    最主要的还是宋代经济也是以官营为主导地位的,官方精英对这些东西不太感兴趣,那么技术发展就比较慢。只不过宋代又重视经济发展,有那个大方向去推动。若是没有北方游牧民族捣乱。宋代完成工业革命那也是迟早的事情。

    如今朱由校作为穿越者,用官方的力量展开研究,在全国各地招募优秀工匠,并且还整出了数理化教材培养工业人才,又提供研究经费和研究思路,这是避免了多少弯路啊?

    欧洲人早期展开工业革命的时候,他们都是科研人员单枪匹马,顶多也就是三五成群的进行研究。而且还不一定有人资助他们经费,更没有成套的数理化理论和直截了当指出的研究方向。

    所以整出蒸汽机,对于朱由校来说确实不难。

    高温高压蒸汽机研发成功的消息并未见报,各个报纸对此一字未提,入夜之后,显然没有几个人意识到一场工业大革命正在爆发,而官方对此完全是秘而不宣。

    人们更关注的,反倒是朝廷决定在明年举行科举和全国性的公务员考试的新闻,那些会看报纸的很多都是读书人,如今的大明日报很多读书人都是每天一份,在全国各地书院,学子们更是天天围着报纸一起指点江山、评说天下英雄。

    “这是什么?科举与公务员考试一并进行,还将在全国录取公务员三万五千人?”

    “我没有看花眼吧?三万五千人?”

    所有人看到这个数目都有一种目瞪口呆的感觉,这数量也太多了吧?

    整个朝廷当官的也比这个少几倍好吧!需要一次性招那么多的公务员吗?新政地区需要那么多的公务员吗?

    答案是肯定的。

    改革所造成的行政人才不足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以至于如今汉皇党对一些尸位素餐的人员也不能清理。

    新政改革不仅增加了州县地方政府的公务员数量,同样也增加了乡镇政府,更是在地方上增加了各种部门,同时官府的任务也变多了许多。。请访问

第351章:大明粮油储备集团() 
天启七年,忙碌的秋收到来了。

    各地百姓开始忙碌着进行秋收,收割机器倒是比较普及,这几年下来,机械制造厂除了生产出了手摇式小麦收割机,还陆续研发生产出了大豆收割机和玉米收割机,还有提高棉花加工效率的轧棉机。

    这些农业机械销售情况良好,国有资本财团旗下的农业公司,以及军方生产兵团等等都是率先采购,民间资本成立的农业公司为了降低人工成本投入,也是大量使用这些农业机械。

    在这些农业机械的逐渐普及下,新政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这些农业机械还畅销全国各省,不少地主、商人对于改善生产力也还是比较上心的。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水力粮食加工厂之类的技术普及开来,机械制造厂这些年在机械研究上是有很大的进展的,水力机械是越造越大,内部结构也慢慢复杂起来。

    这些水力机械实际上为接下来的工业革命带来了很好的基础,高温高压蒸汽机一出现,把这些水力机械的动力从水力换成蒸汽机驱动的就可以了。

    天启七年秋收,受灾影响较小,各地喜获丰收。

    东北地区,第一次大规模的收获了成片成片的大豆,面积达到了六千多万亩,其中生产兵团播种的大豆占到了一半。

    对北大荒的开垦,已经初见成效。

    大量的大豆收获上来,东北地区的那些水力榨油厂顿时全力开动了起来,争取在气温降低之前,多榨一些豆油出来。入冬之后,这些水利设备就运转不了了,得等到明年开春之后才能继续生产。

    水力设备麻烦之处就在于此。受到了季节水量变化的制约,无法一年四季都全力生产。

    好处就是,不需要燃料。

    东北地区的大豆产区获得丰收。意味着大明出现了一种新的大宗商品,那就是大豆油。

    大豆榨油这是中国很早就掌握的技术。西方人则掌握得比较晚,他们甚至比知道大豆可以榨油。

    大豆榨油之后,豆粕还可以卖给养殖场当饲料,这些豆粕富含蛋白质,绝对是精饲料。特别是如今大明境内马匹数量大量增长,马匹是肯定要吃一些精饲料的。

    豆油成为大宗商品之后,改变了过去的食用油市场。过去大明的植物油倒是不少,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都有。地方上还有一些其他植物油,棉籽油也很流行,只不过棉籽油吃了会使男性绝育,一般都是用来点灯。

    植物油虽然品种多,但生产却很零星四散,没有形成大规模商品化生产区域,而有了东北大豆油的输出,关内地区可以腾出更多的土地生产其他作物。

    农作物上的地区分工,也将变得越来越明确。

    东北地区除了收获了大批大豆,小麦、玉米同样获得了丰收。玉米这种东西在嘉靖时期就已经传入中国,如今在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东北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也是非常大的。

    秋收之时,东北地区小麦收获面积达到了将近一亿三千多万亩,夏收的时候则收获了六千多万亩。

    整个东北全年小麦播种面积达到了将近两亿亩,而玉米播种面积则达到了八千多万亩。

    大量的小麦和玉米被收获上来,东北地区只有一千多万人,根本消耗不了这么多的粮食。

    这些粮食一部分运往北方关内各省,一部分则将运往南方各省,东北地区的小麦、大豆、玉米向南北供应,同时还有从镇东省运来的渔产。也是向全国供应。

    大部分粮食还是向北方新政地区供应,如今新政地区有大量人口都在从事工业、建设活动。已经脱离了土地的人口比较多,同时农业上也开始大量种植经济作物。粮食产量开始下降,粮食必须从东北这样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供应。

    与此同时,台湾和南洋地区的水稻在天启七年也获得了丰收,每年这些地区遭受一些台风灾害是肯定的,不过因为气候比较温暖,一年可以种植两三季水稻,所以影响不是太大。

    天启七年从台湾和南洋运回的水稻就更多了,台湾地区的耕地如今已经开垦出了一千多万亩,吕宋、爪洼岛等地的水稻种植面积也有所增长,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三千多万亩。

    南洋地区的商品粮生产率并不是那么高,因为更多的土地是用来种植甘蔗、香料、棉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