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2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战斗就变成了一面倒的屠杀,骑兵部队四处砍杀,如入无人之境,很快就让这些异族放弃了抵抗,乖乖的跪地投降。

    骑兵部队轻而易举的就拿下了哈密,还俘虏了一大批人口和牲畜。当阿不杜拉向赶到吐鲁番的时候,才知道哈密已经沦陷,大部分人员都还没来得及撤退下来。

    情况对于阿不杜拉向来说顿时有些棘手了,明军进军速度太快了,如果不能阻挡他们的进兵速度,骚扰明军的运输线又有何意义?

    要是派出大量兵力去骚扰明军的补给线,他们的后方也会被明军搅得稀巴烂,可是派去骚扰的兵力少了,显然不会有什么效果。

    正当阿不杜拉向犯难的时候,明军的骑兵部队已经如同狂风一般席卷而来,仅仅三天的时间就兵临吐鲁番。

    叶尔羌汗国在吐鲁番还是建立了城墙的,相比蒙古来说,叶尔羌汗国是有一些手工业和工程建筑能力的。只不过吐鲁番这城墙。在明军眼前实在太简陋了。不过对于的骑兵来说。这样的城墙确实是没太大的办法。

    负责指挥骑兵作战的王国雄见叶尔羌汗国的主力已经到达吐鲁番,自然不会去直接攻城,等后面的大部队一来,叶尔羌汗国的主力还敢躲在吐鲁番城内,那就是瓮中之鳖。

    所以王国雄不急着引诱敌军出城绝张,吐鲁番城内的敌军如果聪明,自然会跑,只要在它们的必经之路堵截就好。

    明军八万铁骑直接把将近十万敌军堵在了吐▽style_txt;鲁番城内。单单是这八万骑兵,就让阿不杜拉向头疼到了极点。

    远远看去,明军人人骑着健壮的战马,身上穿着扎甲,这些扎甲还是用钢片编起来的。行动时井然有序,整齐如一。

    阿不杜拉向也听说过一些蒙古人口中听闻过明军骑兵的传闻,今日一见顿时心里慌张无比。

    因为明军骑兵太多了,远比蒙古人所说的还要多。

    明国什么时候有了这么多的骑兵?

    “肯定是蒙古和乌思藏的那些人卖了大量战马给明国。”阿不杜拉向想到这里,气得直骂娘。

    那群*,竟然把战马卖给了明国。现在自食其果了吧!偏偏还要连累他们叶尔羌汗国。

    阿不杜拉向的心情顿时仿若日了狗一般恶心,连眼前这些骑兵都对付不了。还提什么绕后断粮?

    而且明军通常都是步兵规模更大,等明军步兵来了怎么办?

    想到这里,阿不杜拉向更慌了。

    当不试试怎么知道明军骑兵是不是花架子?

    于是乎阿不杜拉向开始频繁的派出部队出城与明军激战,结果却是让阿不杜拉向心里拔凉拔凉的。

    这些明军战斗的时候,密集阵优势太大了。而且身上的扎甲还很难破开,他派出去的骑兵没几下就被明军骑兵给砍没了。

    见识了明军骑兵的可怕,左等右等也不是办法,阿不杜拉向当机立断,那就是冲出去,不能继续待在吐鲁番了。

    经过一番准备,在这天晚上,一群骑兵从吐鲁番城内冲了出来。

    各种声音划破了寂静的夜色,黑灯瞎火的一群骑兵从吐鲁番城内冲出,而城外的明军有是骑兵部队,没有可能把这些骑兵都严严实实的堵在城内。

    看到叶尔羌汗国的主力要跑,王国雄立即让大部分骑兵当即派出两千骑兵出去当搅屎棍,其他骑兵继续休息。

    这天晚上天色很黑,一点月光都没有。在这样黑灯瞎火的夜晚,分辩敌我都是一个大问题。

    于是乎王国雄派出去的两千骑兵,顿时把十万撤离的叶尔羌汗国主力吓得一咋一呼的,被追赶、砍杀之下,场面变得十分混乱。到了最后,连派出去的两千名明军也都乱了。

    直到天亮之后,才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叶尔羌汗国的骑兵部队趁着黑夜撤离了吐鲁番,但在两千名明军骑兵的惊扰之下,跑得太快了,导致天亮之后人马十分疲惫,不得不停下来休息。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王国雄就下令追击。

    明军骑兵主力这个时候却是精力充沛,一路穷追不舍,到下午的时候就逮住了几支叶尔羌汗国的骑兵。

    这些被追上的敌军碰上明军也不跑,而是冲上来与明军周旋起来,显然是在掩护主力撤退。

    最终这些寡不敌众的叶尔羌汗国骑兵自然是被明军骑兵砍瓜切菜一般的收拾了,但却也成功的掩护了主力撤退。

    阿不杜拉向这一决定可谓是壮士断腕,让他成功的撤退到莎车地区,这里距离吐鲁番都足够远的了。

    阿不杜拉向狼狈逃窜的结果,就是吐鲁番盆地的丢失,山南吐鲁番盆地被明军轻松攻占。

    吐鲁番地区也有不少农业,这些农业实际上是汉族遗留产物,不过此时的西域地区,已经没有什么汉族遗民了。唐朝崩溃之后,这里的汉民不是被杀就是被异族同化掉了。

    明军步兵只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就赶到了吐鲁番地区。并对吐鲁番地区实施严格的军事管制。

    这些异族如果愿意接受教化,愿意安生过日子,大明也愿意接纳他们,但那些极端宗教势力却是要坚决瓦解,语言之类也要施行汉化政策。

    而对于那些不安生,想要反抗的异族,抓到自然就是直接砍了。

    接下来对西域的管理实际上也比较简单,多派一些生产兵团过来,再移民一大批汉民过来,这些异族根本掀不起什么风浪。毕竟这不是后世,有发达的通讯和交通手段,那些暴动并不是那么容易组织和宣扬,几代过后这些异族基本上就被同化得差不多了。

    攻克了吐鲁番盆地的明军,很快就开始乘胜追击。

    这是一场力量完全不对等的战争,叶尔羌汗国在如今的大明官兵面前,就像是一群可以让他们建

    建功立业的肥羊,但这只肥羊虽然在节节败退,却依旧还在挣扎之中。(。)

    。。。

第326章:挥师北麓() 
攻占了吐鲁番盆地的明军,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是继续往莎车方向进军,进而彻底扫灭叶尔羌汗国,一个是直接攻向天山北麓,向准喀尔盆地发动进攻。而另一路明军,则顺利的攻占了敦煌,从那里可以直接进攻青海。

    这年头的青海,还是一片茫茫大草原,不像后世那样到处都是沙漠,西北的生态普遍要比后世好得多。

    西北的异族没有太强的农业生产能力,对自然的开垦能力自然是比较差的,破坏力倒不是那么大。但是他们对自然的抵抗力就差了,一旦人口增长到养不起那么多人的时候,要么是靠内部矛盾来消耗人口,要么就是通过外部矛盾来消耗人口。

    内部矛盾爆发的时候,就是相互之间打来打去的。靠外部矛盾消耗人口,一般都是向关内发动劫掠。

    叶尔羌汗国此时就有点人口过剩,加上阿不杜拉向把内部整合了起来,结果就是到处扩张。

    叶尔羌汗国如今撤退到了莎车,离吐鲁番盆地已经足够远的了。而准喀尔盆地就在天山北麓,与吐鲁番盆地就隔着一座天山山脉。

    卢象升就这个问题召开了作战会议,会议结果一致认为叶尔羌汗国暂时可以不予理会,直接攻打准喀尔部才最为稳妥。

    因为叶尔羌汗国太弱了,在明军面前根本就是被秒杀的战五渣。在这样的情况下,反倒是天山北麓的准喀尔部目前对明军威胁比较大。如果明军主力前往莎车对叶尔羌汗国穷追猛打,准喀尔部在后面捅了明军菊花怎么办?到时候明军首尾难顾,万一后勤补给被准喀尔部切断,那岂不是要在这满地黄沙的西域喝风吃沙?

    而且进攻天山北麓,明军后勤补给不用怕被切断。

    此时天山的积雪正在融化,被积雪所堵塞的道路用不了几天就能完全畅通,也正好合适向天山北麓发动进攻。

    卢象升考虑了一番参谋部的建议之后,直接拍板同意了这个作战方案,随即集中主力。向天山北麓发动进攻。

    天山北麓的准喀尔部也察觉到了明军进入西域的大动作,此前他们正要和叶尔羌汗国进行一场争夺地盘的大火并,结果叶尔羌汗国却突然怂了。对此一开始还觉得奇怪,但很快就侦查到了吐鲁番盆地的战况。叶尔羌汗国这个强敌。竟然短短几天时间内就一溃千里,这也让准喀尔部对明军也产生了深深的警惕,立即将主力调集到了天山北麓,防范明军可能向北突入的可能。

    在准喀尔部看来,明军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向北进攻的。因为明王朝安安生生的过日子好多年了。准喀尔部也没去招惹明王朝,一般情况是不会遭到明王朝攻打的。

    只不过接下来明军很生动的给准喀尔部上了一课,让他们彻底意识到了,这样的风格是已经是陈年的观念了。

    仅仅在明军攻占吐鲁番五天之后,明军主力就悍然对准喀尔部发动了无比凶猛的进攻。

    在隆隆的炮声之中,准喀尔部在天山北麓构筑的简陋防线,如同窗纸一般被明军轻松捅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猛烈的火炮打击的准喀尔部,在一发发从天而降的炮弹面前被吓破了胆,那些简陋的工事也被迅速摧毁,明军毫无悬念的突破了准喀尔部的天山防线。顺利攻入北麓准喀尔盆地。

    明军攻打准喀尔部,根本不需要什么宣战,因为明军已经打出了收复西域的旗号,而对自然没有什么抵抗能力的游牧民族,又是农业文明的死对头,所以无需废话,直接打了再说。

    这年头又么什么联合国,更没有发达的通信手段,总总不文明的战争暴行经常公然发生而无人谴责。

    大明攻打准喀尔部,自然不用向什么联合国报备。这年头大明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朱由校虽然相信一定程度的仁义礼智信可以治理国家,但却也不会天真的以为,可以用那些美德去感化那些游牧民族。这些游牧民族因为对自然的抵抗力很差,没有足够食物的时候就要消耗人口。不是内部消耗就是外部消耗,所以更像是野兽。中原农业文明则不同,因为土地可以产出更多的食物,进而可以拥有更多的人口,才得以发展出更有人性和文化的文明。

    对付这些游牧民族,先把对方打趴下再说。然后才有可能指导他们建立一套新的秩序,就如同明统区内的那些蒙古牧民,如今的新模式生产模式下,不用到处游牧,每户牧民分配到了大片的草场,个人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同时与大明商品经济全面接轨,草原上的牧民可以用原材料换到粮食,而多余的人口要么被****消化,要么进入大明的城镇当工人,就不会出现因为粮食不够而到处劫掠的现象。

    以德服人,前提要人家听得进去。所以武力是前提条件,等对方被打趴下了,对大明产生了畏惧心理的时候,再用道德去对待这些异族,这些异族就会如同中了大奖一般举双手双脚赞同,这个时候才会感恩戴德、心服口服。

    所以对于准喀尔部,以及叶尔羌汗国都是先打了再说。

    显然准喀尔盆地的人口密度要比叶尔羌汗国大得多,因为准喀尔盆地没什么沙漠,当然准喀尔部作为一个蒙古部落,在局部人口密度上还是不如叶尔羌汗国,叶尔羌汗国主要是地域比较大,但沙漠地带比较多。准喀尔部在生产力方面是不如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