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2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进驻山东,随时应付可能爆发的动乱。

    会阻碍改革的,都是那些利益既得群体。而普通老百姓,则是天天盼着改革呢!山东挨着就是北直隶,山东百姓对北直隶这些年的变化都有很大的了解,基本上所有普通百姓都在羡慕北直隶如今采取的新政制度,随着山东进行全面改革,山东百姓的态度显然是支持的。

    山东行政改革此时已经完成, 地方公务员数量大大增加,同时增加了乡镇级政府,中央对地方掌控力大大提升,已经有足够的改革条件。

    天启六年秋收时节,朝廷正式对外公布山东进入全面改革的消息,顿时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般,在大明各省引发了一定的骚动。

    山东进行全面改革,并入新政地区,说明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改革规模是在不断扩大的。这对于那些既得利益群体来说,意味着未来他们将无法享有免税的制度, 士族农业无法免税,商人商业无法免税,这已经动摇了他们的利益。

    这和朱由校此前表现出来的,只将北直隶纳入新政,以及新曾省份进行新政改革不同,事实证明之前的态度不过是缓兵之计,如今皇帝终于是露出了狐狸尾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此前的明王朝,皇帝更像是一个旗号,在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各地统治者高举皇帝的旗号,从而以彰显自身统治利益的合法性。皇帝在这个统治过程中,朝廷所获得的资源是少得可怜的,更多的国家财富实际上是被那些士族、商人及权贵所攫取。

    现在皇帝突然变脸,要开始掀桌子,搞出一个损害统治阶级利益的新政出来,那些士族权贵以及商人,在看到山东被纳入新政区域之后,纷纷开始与皇帝离心离德了。

    只不过如今皇帝也不好惹,手上军权紧握,而且还消灭了建奴,打败了蒙古。更是扑灭了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叛乱,以及山东闻香教叛乱。

    谁都不想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当出头鸟。但他们都希望有人能够站出来和皇帝唱反调,反抗一下皇帝推行的新政。

    在既得利益群体的千盼万盼之下,山东孔氏家族不负众望,孔子第六十四世孙、衍圣公孔胤植站了出来,暗中与江南士族取得了联系,接着在这些士族们的运作下,合力炮制出了一封联名奏疏。

    数千名江南士子,在这份奏疏上签了字,联名反对朝廷新政,一时间声势浩大无比,打了朱由校一个措手不及。

    当朱由校看到孔胤植的这封联名奏疏,整个脸当场就黑了,此时摆在朱由校面前的问题非常棘手。

    孔胤植联合江南士子联名上书,他要是拿孔胤植开刀的话,那么结果就是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

    这年头儒家依旧是社会价值观的主流,尽管这种价值观已经被很多读书人不当回事,但真要是否决这套价值观,就会遭到天下读书人的攻击。(。)

第314章:听之不闻视之不见() 
衍圣公联合数千名士子反对新政,反对理由更是写得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如果朱由校若是第情况不了解,光看这封奏疏,绝对会产生出一种实行了新政就要天下大乱的感觉。

    什么士子免除赋税是国家之本,商人免商税又是什么民生之本,这本那个本的,总之意思都是不能动,一动就没本了。

    简直荒唐至极!

    朱由校将这封奏疏往桌子上一扔,随即传召大臣前来乾清宫召开御前会议。过了小半时辰,人陆续都进了乾清宫。

    “臣等参见陛下。”

    “诸位爱卿,这封奏疏你们看看。”朱由校将孔胤植和江南士子们合力炮制出的奏疏交给众臣,众臣接过奏疏看了起来,顿时神情各异,但多是吃惊,因为孔胤植这一手实在有点脏。

    作为孔氏家族的传人,代表着儒家的正统沿袭,在天下读书人之间是很有号召力的,这个时候联合江南士子站出来反对新政,这简直是棘手之极。

    “孔胤植敢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并且联合江南士子反对新政,其一是山东归入新政区损害了他孔氏家族在山东的土地利益以及一些商业利益。其二是孔胤植认为自己是衍圣公,朕不会拿他如何,何况联合了天下士子,朕更不敢拿他如何。”朱由校深深的吸了口气,对众臣问道:“诸位爱卿个以为,朕该如何是好?”

    此时朱由校心里强烈的愿望,就是把孔胤植抓起来砍了。当然这也就是心里想一想,现在是万万不可能砍掉那个家伙的。一旦砍了这个家伙。那麻烦就大了。

    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朱由校只能召集臣工们到乾清宫商议对策了。

    “启禀陛下。臣以为,改革犹如离弦之箭,已是不得不发。山东之改革,必不能因孔胤植与各地士子的反对而废止。”黄周道率先跳出来说道,黄周道这批臣子绝对是汉皇党的少壮派类型。

    “臣附议。”

    “臣附议。”

    众臣表现出了极大的改革决心,这样的改革决心已经不是一个孔胤植和一群江南士子能够动摇的了。

    改革对朝廷来说太重要了,北直隶改革这些年下来,所取得的成绩所有人都看在了眼里。

    改革不仅增加了朝廷财政收入。还改善了民生水平,让社会更加公平,更让朝廷兵强马壮,荡平了东虏。

    因此汉皇党官员几乎都决心将这样的制度推行到全国去。

    “至于孔胤植,陛下倒也不必太过在意,他闹他们的,朝廷该如何改革山东还是如何改革。”黄周道继续说道:“只要孔胤植不起兵造反,即便他再如何联合士子反对改革,也是无济于事。”

    朱由校点了点头,对沈潅问道:“爱卿以为如何?”

    “启禀陛下。孔胤植身为衍圣公,既然他要站出来闹。便让他闹一闹也无妨。该如何改革还是如何改革。那些士子也可有反对新政,但不能阻拦新政。对于那些嘴上反对之人,陛下大可不必理会。但是对那些胆敢阻拦新政之人,即便是孔胤植这样的衍圣公,陛下也大可对其清算一番。”沈潅淡定的说道。

    “不可,孔胤植身为衍圣公,在天下士子之间影响力何其巨大,若是对其进行清算,惹起天下士子离心又如何是好?”

    顿时有人跳出来劝道。

    沈潅神色一厉,扬声道:“天下士子自能分辨黑白是非,该离心之人自会离心。即便不日就将孔胤植清算问罪,还有人敢造反不成?即便是有人造反,若无百姓支持,谁愿意造反?”

    造反!

    沈潅一句话说到了点子上,突然间发现孔胤植就是一只纸老虎。

    江南士子算个屁啊!现在又没有改革到江南去,一般情况下只要日子还能过得下去,就没人会去造反的。想造反的也不会去造反,因为别人不愿意造反啊~!自己要去发动大势,说不定就被人干掉了。

    所以江南士子现在就是一群嘴上哔哔的,造反成功率要多低有多低。只要有人造反,江南百姓和士族的日子现在都还能过得下去,自然没有那么多人去响应,朝廷随便派遣一点军队过去就镇压了。

    因此江南地区不论如何反对新政,只要新政还没有施行到江南,完全不可能出现不可控制的造反。

    那么要造反反对新政,只有在山东地区了。

    可是山东地区的老百姓都盼着新政的施行呢!没有老百姓的支持,造反成功率基本等于零。

    想通了这几点,一切问题就解决了。

    好么!既然你们没能力造反,那你们还跳个毛线啊?惹恼了朝廷,没你们好果子吃。

    当然为了彰显皇帝的气度,那些联名上书的玩意朱由校自然是不会去计较的,但要是做出什么阻碍改革的具体行为出来,那可就不客气了。

    很快御前会议就结束了,推行改革的汉皇党内部形成了统一意见,那就是对反对改革的声音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该如何改革还是如何改革,同时做好武力镇压反动派的准备。

    在这样的决策下,孔胤植的联名上书很快就如同泥牛入海,在朝中一点波浪都没有溅起。

    此时秋收时节又到了,北方各省官员都在朝廷的命令下,开始为秋收忙碌起来。受灾的地方上报朝廷,没受灾的地方正常收税。收不上来税的,不可暴力崔科。

    朱由校登基以来,买官卖官的现象被遏制住了。特别是汉皇党在朝堂上取得绝对优势之后,买官卖官的行为在朝堂之上已经完全禁绝。在加上朝廷的严令禁止,因此不会出现崇祯年间那样的暴力崔科现象。

    崇祯年间之所以陕北地区受灾了还会有官员崔科,把贫苦百姓打得皮开肉绽、流血不止。主要是东林党在崇祯的支持下死灰复燃,一上台就卖官鬻爵,很多官员上任的时候是借了京债的。

    借了京债买官,还会被分配到陕北那种地方去的,都是没什么后台和背景的。而且京债可是高利贷,利滚利之下为了还钱,这些为了当官而借了京债的县令们,一个个都变身豺狼虎豹,不榨干老百姓最后一滴油水不肯罢休。(。)

第315章:秋收与电报() 
秋收时节,华北平原上又是一望无际的金黄,经过朱由校这些年的努力,华北平原上的老百姓受灾有赈济、免税。◎頂點小說,吃不饱饭可以到民政局申请救助,还能移民到东北等地,更是有很多工地招工,老百姓日子都好过了不少。

    改变最明显的就是北直隶,如今北直隶基本上已经没什么荒地,农民在农忙时节都能安居乐业的进行生产。会发生这样的改变,主要还是北直隶的农业利益分配和生产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加上水利设施完备,整个北直隶在秋收集结都是一片忙碌的秋收景象。

    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这几个省份就差了不少,不过这几年朝廷在这些省份推行了保甲制,并且恢复了徭役,通过徭役和朝廷拨款,也修了不少水利工程,农业情况倒是稍稍好转了一些。特别是天启六年朝廷开始拨款治理黄河,虽然治理规模还不是非常大,但也不算小了,对北方各省的农业也有一些大体上的改善。

    此时朱由校采取的政策就是,先改革一两个省,并将新开发出的省份也纳入新政范围之内。这些新政省份发展起来之后,再用这些新政省份的财政收入去补贴、发展那些落后的省份。

    这次秋收北方各省一定程度上受到地震影响,这场波及四省之地的七级大地震过后,华北四省遭受了不小的损失,震后在朝廷的救助下,如今已经开始迅速恢复。

    东北地区的豆子在这年秋天成熟了。因为土地肥沃。每亩产量十分不错。在大量使用畜力的情况下。一户人家经营三百亩的土地用来种植豆子是一点问题都没有。毕竟豆子这玩意,只要把地翻一下,然后直接种下豆种,后面就可以任由生长了。

    到了秋天,再用机械制造厂制造的大豆收割机把豆子收上来一打,就能得到很多商品大豆。

    这些大豆在关内各省有广泛的销路,除了人要吃豆子,牲畜对大豆的需求量也很大。特别是大明从蒙古获得了大量的马匹之后,还有养殖牛羊都需要喂一些大豆。

    这些黄豆晒干之后,就会通过马车运往各地、港口,再走海路贩运到沿海各省、长江流域各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