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2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了纸币之后,朝廷修建工程什么的,就有足够的钱了。只要粮食能够供应的上,就可以不断增加工地,至于货币行了多少,还是取决于生产的多少。

    建设规模增加,就需要增货币,同时就会减少农业从事人口,从而造成农业生产规模降低。但在有足够粮食的情况下,规模就可以不断增加,到达一个临界点之后就如果再继续增加,那么就会造成粮食等商品的供应短缺,进而造成物价上腾。

    较小的物价上

    上腾,反而能够刺激生产,起到一个良性的作用,而物价疯狂上腾,则会大幅度的削弱老百姓的购买能力,进而造成民生问题。

    因此货币增多少,是取决于供应商品的规模和度。货币增加之后,流向何处,又在于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目的。此时朝廷增货币,为的就是展经济,提高民生和抗灾能力。

    天启六年前往东北地区务工的人员增加了不少,随着山东开始有大量建设项目的开工,也有不少务工人员前往山东地区。

    而在河南、陕西、山西地区,同样也有工程在建,那就是贯通北方各省的公路主干道工程。这条路修好之后,就会开始修建支线道路,同时还会往甘肃方向修建主干道,从而使北方交通条件有较大改善。

    在天灾不断的环境之下,这些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工,无疑也给灾民提供了一条饿不死的出路。只要到工地上去打工,肯定是饿不死的。

    只要饿不死,地方上就不会乱。

    至于粮食供应,东北地区未来几年之内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商品粮供应基地,同时南洋地区也会开始大量向大明本土输入粮食等农产品。到时候就可以动员更多的工人和农民投入到建设当中去了。

    只要把北方各省的道路、水利设施修建起来,再把生产出来的粮食抓在官方手里进行调配,任凭天灾再频也饿不死人。

    完成这个目标,明王朝就不会走向灭亡。

    这个目标对于朱由校来说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了,因为已经走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轨迹上了。稳定了北方之后,就可以全面解决南方的问题,改变南方如今贫富差距悬殊的问题。

    能够达成这个目标的根本依仗还是军权,朱由校到京城之后,便开始大刀阔斧对北方各省的军事进行改革。

    北直隶、山东两省卫所被裁撤精光,同时九边再次被裁撤了两个镇,剩下四个镇边军,两年内也会被彻底裁撤。

    裁撤边军的手段依旧是移民,将这些军户移民到东北去,那里还有大量耕地没有开出来。

    不过越往北,基础设施越差,这是制约移民重大因素之一。

    基础设施差,有农业资源也没太大的作用,这意味着农产品可能都运不出来。而随着远洋商船规模的不断增加,朱由校开始动了向澳洲移民的念头。

    大明在澳洲虽然也没有什么基础设施,但却可以先向澳洲沿海移民,运输成本最低的就是船只,只要有足够的商船,开澳洲沿海地区还是比较容易的。而北方百姓也比较适合移民到澳洲东南部地区,那里适合种植小麦,同时澳洲也适合放牧。(。)

    地一下云。来。阁即可获得观看】请访问

    。。。

第307章:开发澳洲() 
澳洲东南部,这里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夏季不热,冬季不冷,夏季凉爽干燥,冬季温暖多雨。壹看书?·1?·cc一年四季分明,风和日丽,每年有24o天的阳光日照,平均每天日照约6、7个小时。

    移民到这里的第一批百姓有八百多人,他们在后世的悉尼海岸上建立了第一个据点,开始以这个据点为中心,向四周开垦土地种植小麦和各种蔬菜,并养殖了一批牛羊。这里的土地太多了,来到这里的百姓此时人人都变成了地主。

    沿海地区的土地实在太肥沃了,最为有利的是,沿海地区有一个大风水岭,将沿海隔断成东部低地和西部草原,东部低地森林资源丰富,土地丰饶,还有天然良港。

    这里的气候太舒适了,没有严酷的低温寒潮,也没有闷热的雨季,移民到这里的军民都感觉日子过得非常舒服。

    驻守在这里的海军官兵有三百多人,海军官兵根据大风水岭的地形,很轻松的构筑了一个安全的防线。并通过驱逐、抓捕的方式,解决了可能的土著侵扰问题。并且通过抓捕的方式,驯服出了第一批包身工。

    澳大利亚的土著性格比较温和,并且还处于原始采集、狩猎的文明状态,将他们变成包身工也不算压迫他们。尽管这些土著成为包身工之后劳动量增加,但他们却能接触到文明,并且在吃穿方面也比之前更好。

    包身工虽然和奴隶的形式有些像,但确实和奴隶制还是略有区别的。先朱由校也保障了这些包身工的基础生存权,规定不能虐待包身工,并且不能让包身工过多劳动,同时必须确保让这些包身工吃饱饭,还规定每个月要给包身工一些零花钱,过年也要点红包给包身工。

    核心观念就是,也承认这些土著的人道权力,可以压榨他们的劳动力,但是不能在压榨的过程中。一看书?·1k?a?nshu·cc做出违反人道的残忍行为。

    对待那些土著,可以驱逐,可以抓捕,但不能屠杀。

    为了确保包身工的利益。包身工所有权属于官府,个人要用包身工只能花钱购买,购买的价格不会太低。花钱买来了包身工契约,就必须对包身工负责,出现工伤、致死什么的。如果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也要被官府追究一定责任。

    另外购买了包身工,作为自己的财产,包身工拥有者在使用包身工的时候,也会为这些包身工的身体健康做一些着想,并且还会为包身工的婚姻大事考虑,生出了小包身工,养大之后也是一个劳动力。

    澳大利亚的土著因为性格比较温和,抓捕之后训练成包身工还算是比较容易。而土著的生产力很低,军事上没有什么战斗力。也没有那个钱去组建专门的军队,连个政权都没有,所以这些土著根本不可能对拥有军事保护的大明移民产生什么威胁。

    这些移民到澳洲的百姓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感觉这里简直就是天堂一般的地方。

    天启六年八月,一支在北直隶组建的商船队来到了澳洲据点,这支商船队在海上航行了一个多月后成功到达,为澳洲据点带来了两千多名移民,以及各种各样的生产物资,鸡鸭牛羊、种子农具等等,同时还有很多生活物资。

    与此同时。到达澳洲据点的还有一个叫林守泰的年轻县令,以及一群县官府班子,包括法院人员、警察、武警等人员等等。

    林守泰出前,被朱由校亲自召见。壹??看书?·1?·cc朱由校自然是交代了一番注意事项。林守泰最大的任务就是将移民到澳洲的百姓管理好,避免移民生乱,脱离出大明的统治。

    大明和澳洲确实离得有些远,好在大明如今在向南洋扩张,在以南洋为跳板的情况下,对澳洲的控制力还是比较强的。另外就是澳洲这地方日子比较好过。会把居民塑造成比较安心过日子的类型,一般只要官府进行一番管理和引导,就不会脱离出大明的统治。

    后世能争霸世界的那几个流氓国家,基本上都是聚集在北半球,越往北越极端,南半球国家基本上都是属于安心过日子的类型。

    所以澳洲这个地方,就算是未来分裂出去,也不会威胁到大明。另外以华夏的文明类型来看,只要对移民过去的百姓进行管理,分裂出去也不太可能。重点还是要加强沟通,以及中央管理。

    最好的办法,就是义务兵役制方面做文章,因此朱由校制定出了一个澳洲士兵由大明本土派遣,而澳洲本地的青年服兵役则到本土来。从而加大交流,让移民到澳洲的百姓不会因为远离本土,过小日子过出自己的一套不同于本土的东西出来。

    另外从本土派到澳洲的士兵,因为家都在本土,也会听从朝廷的号令。澳洲本地百姓几代过后想要自己分裂出去过自己的小日子也不太可能。

    最重要的是,这年头没有什么所谓民主主义,在官府的管理之下,也没有什么公投之说。澳洲要想分裂出去唯一的途径就是武力分裂,但武力分裂明显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澳洲的日子比较好过,老百姓移民过去之后,民风也不会那么彪悍。就算是出现个别奇葩想要裂土而治,在军权在中央掌控的环境下,也不可能实现分裂意图。

    经过多番考量之后,朱由校感觉向澳洲移民,并只要建立起与本土一样的管理制度,澳洲在未来分裂出去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向澳洲移民就没有太大的顾虑了。

    如果是向北美洲移民,那么倒是会有一些顾虑。因为美洲离大明本土实在太远,中间只有一个夏威夷群岛作为跳板,对其掌控力会大大下降,极有可能会形成一个**政权出来。

    林守泰到达后世的悉尼港之后,随即将管理秩序建立了起来,所用的制度与新政地区完全一致。

    要想澳洲不分裂,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能区别对待。相当于只要在相同的规则下,商人同样可以在澳洲成立企业、展工业。同样的,国有资本也将在澳洲展。一旦只把澳洲当成一个原材料产地进行剥削,长期下去百姓就会反感。

    后世澳大利亚会从英国**出去,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英国一直把澳洲当成一个原材料场地进行盘剥,导致地方商人一直试图脱离英国的掌控。

    如今大明进入澳洲,连带着国企也一起进入,对合适展的工业也进行展,澳洲这里也就不会出现试图从大明分离出去的本土商人。本土商人自然是有的,但他们无法垄断行业,还达不到思考分裂的

    高度。

    林守泰现后世的悉尼港附近地区气候温和,阳光明媚,又是一个丰饶之地,遂取名为‘阳州’,然后上报朝廷。

    随着这群移民一起到达的还有大明农业公司、大明矿业公司这些企业,对澳洲的资源,未来大部分都将直接由国企开,同时将一些中小型资源卖给民资开。如此一来,从源头上就避免了矛盾的爆。

    大明本土和澳洲的资源不平衡性,很容易造成贫富差距的而不同。如果把大部分资源都交给民资去开,那民资还不赚死。

    这些国企把资源抓在手里,赚了钱是朝廷的,朝廷可以资源分配到需要的地方和需要的群体身上,就可以实现平衡,也避免民资在澳洲做大,从而导致一些商人野心膨胀,从而想要分裂澳洲。

    而且这些国企移民也比较简单,直接招募工人然后移民过来就可以。那些国企工人有良好待遇,很多人都想进去,举家移民并不是什么问题。

    当然大明的国企不是理想化的社会主义类型,并不是大锅饭主义,工人待遇虽然好,但要是不做事、不服管教也是可以扣工资、开除的,从而避免了人性劣根导致的问题。

    国企向外扩张,有军事作为急先锋。同时还有充足的资金、人员可以投入进去,想要开什么项目都是比较容易的。

    如今在澳洲沿海地区,开的无非就是矿业、农业。

    澳洲的矿产资源是极为丰富,号称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而东南沿海地区的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