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2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方各省的人员变动,主要是那些封疆大吏,选择了站队的封疆大吏都保留了原职不动。而那些有东林党背景,或者业绩一般又没站队的高级官员。也都被替换了下去。

    而在这个期间,朱由校也将民勋制度确了下来。

    新增的民勋,则分十级,分别一品、从一品、二品……九品。

    而在福利待遇方面,朱由校也做出了规定。

    一:获得民勋的百姓,见官可以不拜。

    这个特权主要是理论地位上的平等,社会地位的一种表现。

    二:获得民勋之人一切所涉及案件,皆需由京城大理寺、刑部、都察院进行三司会审,但凡证据不足者不得轻下判决。若遇冤情可上京向三司申述,由三司共同处理。

    这个规定是为了避免这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群体遭到陷害。

    三:获得民勋之人。可享有综合保障福利。

    这个综合保障福利,就是遇到什么重大变故的时候,国家会给予保障。例如碰上伤病,国家会掏钱给他们的医药费买单,每个月还会发放生活保障金。还有失业的时候,国家除了会发放保障金之外,还会给他们安排工作。这个福利主要是针对那些不富裕的民勋获得者。

    四:家境普通的民勋子弟可免费在公立学校就读,并且给予一定的就学补贴,同时大学入取可获得一定的分数加成。

    三条福利主要是针对那些家境普通的民勋群体,也是民勋制度的核心。在朱由校的理解里。民勋的作用不是为了让这些对国家做出贡献的群体直接变得衣食无忧,而是保护他们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害,并且在处境糟糕的时候能有享有国家保障,并且让其子女能享有良好的教育。从而获得上升渠道。

    五:五品及以上民勋获得者,可享有一定的朝廷俸禄,商人背景除外。

    这个福利,主要是给那些科研人员制定的,而一般的农民、工人阶级,很难获得五品及以上民勋。当然个别情况还是会有的。在特定情况下,个别的工人和农民也能为国家做出很大贡献。商人则被排除在这个福利之外,毕竟商人本身经济实力就比较强。

    六:政府招标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勋商人的企业。商人进入国家准入限制行业,需符合规定的民勋等级。

    这一条福利,就是获得民勋的商人阶级所享有的了。获得民勋的商人,是对国家做出贡献的商人。这个世界上有钱人很多,但并不是每一个商人都会主动的为国家做贡献。而愿意为国家做贡献的商人,朝廷自然是要表彰,并分一些蛋糕给他们,从而树立榜样。

    七:获得民勋之人若做出有损国家利益的及性质恶劣的犯罪行为,朝廷有权削去其勋位。

    民勋的最大作用,就是树立榜样。提高那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的社会地位。让获得民勋的普通农民、工人阶级享有最完善的社会保障,让他们只要遵纪守法,不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会穷困潦倒到吃不饱饭、看不起病。并且让他们的后代享有上升通道,有机会跻身更高的社会层次。

    而对商人,则是分出一部分商业准入特权给他们。同时这些商人只要遵纪守法,朝廷也会为他们的利益撑腰,并且不会遭到一些官僚的打压和侵害。

    文勋和武勋方面,朱由校同样也做出了改革。

    文勋和武勋是朝廷体制内的,因此福利待遇主要集中在俸禄上,每个品级都可以享有国家俸禄,社会保障同样也享有,不过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领取这些社会保障的。

    文勋和武勋子女,同样享有一定的大学入取特权,辞官获退伍后经商同样也能获得商业准入特权。

    这次改革称之为‘新勋贵制度’,过去的勋贵群体所享有的免税什么的权力依旧不变,只是日后所封的勋贵,不再享有什么免税政策。

    这次勋贵制度的改革,并没有太过触动传统勋贵的利益。不过旧的勋贵制度,日后也是将被取消掉的,只不过暂时不去动而已。

    新的勋贵制度公布之后,朱由校当即一口气封了数千名武勋和民勋。

    其中武勋最多,辽东战场上立功的将士,大量被封为武勋。还有朝廷封的劳动模仿,也被封为民勋。

    数量是很多,不过基本上都是品级较低的勋级。

    那些劳动模仿,都是九品民勋。而那些发明技术的工人和科技学院的学员,则根据技术发明的贡献程度,加封不同的勋级。

    加封武勋的标准很简单,那就是战场上立功。加封民勋的标准也很简单,商人若出资赈灾、修路则可为表率,朝廷则加封其民勋。工人、农民若做出充满正能量的感人事迹,也可以加封民勋。

    例如见义勇为,例如到什么贫苦山区教书十几年,例如在沙漠戈壁上植树十几年什么的,这类事迹朝廷只要发现了都可以颁发民勋,然后进行深入报道,以影响社会风气。

    《大明日报》很快就开始发力了,一个又一个被加封民勋的百姓成为了报道中的主角,各种感人事迹被挖掘了出来。

    几乎每天的报纸,都有一两个典型人物,因为遵纪守法、热爱奉献而受到朝廷嘉奖,从而加封民勋。

    朱由校的中央集权行动,则一直在持续。主要的集权区域,就是北方各省区域。上至中央朝堂,下至地方官府,汉皇党正在快速的发展,很快就席卷整个北方。

    汉皇党的壮大,并非是什么人都能入党。为了避免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入党官员必须是能够真正为民做事的。

    而在此前朱由校和内阁就提拔了一大批能做事的基层官员,这些基层官员此前并不是汉皇党官员,如今纷纷表态加入了汉皇党。因为了之前的铺垫,才让汉皇党迅速壮大。

    北方各省的基层官员,对于皇帝开始集权的做法大多抱支持态度。都是文化人,基本上都知道天下归一的道理。

    京城皇城内,方从哲的府邸内,沈潅再次前来做客。

    “恩师,此次汉皇党公开招纳天下贤良之才,不过两月之余,北方大部分贤良官员都已被纳入其中。即便是如今东北总督孙承宗,也已转投汉皇党,局势可谓大妙。”沈潅神色愉悦的说道。

    “今天子登基以来,救济天下百姓、攘平辽东虏夷,看似有敛财之举,实非为私欲而为,乃为该朝廷财政之积弱也。由此观之,天子有大德,人心自可齐聚,万民自可拥戴。”方从哲笑盈盈的说道,接下来却是话锋一转,说道:“然这两年天子频频对外扩张,其手段有时还是过于粗暴了,可谓阴德有损。只不过若是能合我大明百姓之欲,此番做法倒也无妨。正所谓德德均则众者胜寡,力敌则智者胜愚,天下诸国无有我大明之众者。他日天子若败,必是当下所成财团,变为皇室之私利。”

    “皇家财团却有隐忧,若他日财团变为皇室私利之物,致使天下百姓离心,势虽众、地虽广,却无可一用者也。”沈潅同样也显得有些担忧。方从哲说道:“这个道理天子可能不完全明白,但却也不是完全不明,只不过没有明确的意识到罢了。你下次进宫,替老夫将这本书送给天子吧!”

    说着方从哲拿出了一本书交到沈潅手中,沈潅低头一看,原是汉代的《淮南子》。(。)

第285章:帝国与文明() 
随着东林党被赶出京城,朱由校的心情很好,因为再也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苍蝇在他耳边乱叫了。

    同时孙承宗也加入了汉皇党,与东林党彻底割裂。

    孙承宗本身就和东林党的那些贪官污吏不相为谋,随着朱由校的一番反腐,东林党的很多问题都暴露了出来。这也让孙承宗抛弃了东林党,而汉皇党这个时候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口号,加上严格的党内制度,也获得了孙承宗的认可。

    历史上天启皇帝死后崇祯登基,数次想让孙承宗出山。不过孙承宗却一次次的拒绝,绝非是不想为国出力,而是知道他出山也无济于事,还会沦为东林党攫取国家利益的执行者,到时候不仅无法为国效力,还会给自己惹来灾祸。

    当然孙承宗不愿意干,不代表别人不愿意干,所以圆嘟嘟就上位了。

    因为平靖辽东,孙承宗已经是大明的顶级封疆大吏,不仅封了爵位,此时还是东北总督,还是帝师。

    东林党被驱逐殆尽并没有引发太强烈的舆论风波,因为东林党本身的名气就已经臭气熏天了。

    大规模的**被查,老百姓也不是眼瞎。江南地区的那些士族就算是你再怎么颠倒黑白,也无济于事。

    这块烂招牌,江南士族也已经抛弃了,准备换个马甲。

    方从哲托沈潅送来的书,朱由校接收到了。对于这位阁老的赠书,朱由校还是高兴的。移驾到养心殿专心了看了几天书。

    这本《淮南子》里面。还有沈潅做出的注释和心得。朱由校看完之后。只感觉受益匪浅。这本书集百家学术,里面有‘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方法论’,以及各种论证其理的事例,看完之后朱由校只感觉大受启发。

    朱由校也发现,自己发展财团的路还是走得有点歪了,不过纠正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接下来把财团改为国企就可以了,而此时朱由校对财团的掌控力还是很强的。尽早转型阻力并不算大。

    之所以说路线走歪了,主要是资本主义这个路线,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并不是一个一个很有利的事情。

    或者说,先行者容易出事。

    要说世界上资本主义最先达到资本主义革命界点的国家,那必然就是中国的明代,比英国人的资本革命还要早。

    但所谓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明王朝没有经验,所以倾覆,被商人阶级挖倒了国家的墙角。

    英国人率先完成资本革命是没错,但是英国其后经理了两次世界大战。最后国力衰弱,沦为世界二流国家。

    同样也是前车之鉴。

    后世的中国为何能快速追赶?这就是后发优势。

    好在朱由校作为一个穿越者。看过的教训足够多。明王朝被资本灭亡,英国人的日不落帝国被犹太资本玩残,而穿越前身为世界霸主的美国同样也被犹太资本玩得国力衰弱,无力制衡中国崛起。

    由此可见,为了私利而罔顾国家利益的资本家,危害性是何其猛烈。

    如果日后皇家财团也变成一个为了私利的资本势力,那么所爆发出的危害性,也绝对会使大明陷入巨大的危机。

    此时朱由校不过是用一剂毒药,来以毒攻毒罢了。当然药基本上都带毒,用得好了就是良药,用不好就是毒药,只不过看其剂量。

    如果财团能转型为国家资本,倒也不失为一剂良药。

    皇家资本国有化之后,若是朱由校手下的那群打工仔又开始挖国家墙角,那么国有资本也会不断衰亡,这也是其弱点所在。

    绕来绕去,实际上又绕回了吏治问题。如果一个皇帝足够聪明,也足够勤奋,治吏实际上是很容易的。

    但若是碰上脑子不够灵活,或者没有什么文化的皇帝,又偷懒不爱管事的,那么国家吏治很快就会松懈下去,从而被官僚阶级狂挖墙脚。若是墙脚够厚,那还能挖个几十年上百年。

    就如同大明前中期,社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