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2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党纲四:我党以推翻损害国家与人民利益的官僚资本利益集团为当前主要斗争运动,争取使大明百姓全面‘奔小康’,建成小康社会。

    党纲四:我党官员、军官在职期间应彻底与商业划分界限,经商家庭不得出任朝廷官职。

    党纲五:我党绝不容忍任何形式的贪渎**行为。

    党纲六:……

    众人看完这个党纲,朱由校随即问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沈潅率先表态道:“臣以为执行这份党纲乃是利国利民之举,并可使我汉皇党成为组织严密的政党,应当施行下去。”

    “臣附议。”

    “臣附议。”

    现场的大臣们纷纷表态赞同,他们身为汉皇党的高层党员,必然是要赞同这份党纲的。

    拒绝即代表着**,**则意味着政治生涯的终结。

    皇帝用党纲来构建出的新秩序和规则,这也是接下来的大势所在,任何违逆这个大势的人都将被碾压过去。

    朱由校要在整个官场推行这样的秩序和规则,阻力可以说是非常大的。但是他在汉皇党内推行这样的规则,却是轻而易举的。

    这是一个迂回策略。显在汉皇党内部形成新规则。然后再用汉皇党将其他党派官员从朝堂上剔除,从而达到平息党争,并建立一个同一秩序和规则的目的。

    现场的汉皇党高层都表态之后,这份详细的党纲正式通过。

    根据党纲规定。任何地区党员超过5人都必须成立党委会,超过10人将配备一名书记,并进行财务登记等等。

    可以说汉皇党的党纲和组织形式,很多都是借鉴后世的某党。某党作为世界上最成功、行政效率最高的党派,不是没道理的。

    朱由校作为一个皇帝。自然不可能去借鉴西方人的什么民主共和制。他需要的是集权,自然是后世某党的制度最为适合。

    至于皇家资本财团,朱由校也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皇家财团如果最后发展成为皇室的私有财产,也许并皇室之福。正所谓祸福相依,钱多有时候是会烫手的。钱这个东西多到一定程度,就是一个数字而已。

    所以朱由校正在思考,是不是要将皇家资本变成国有资本。把那企业变成国有企业,然后直接用国家机器去垄断那些暴利行业。

    不过眼下还是先进行中央集权,搞出一个高效率的行政团队出来。

    随着党纲的通过。汉皇党开始了全面接管中央行政前的最后调整阶段。所有汉皇党内的官员,但凡家中有经商的,要么停止经商、出售商业资产,以继续保留官职。要么辞官保留党籍继续经商。

    不想选的话,可以直接**。当退当和官途走到尽头毫无区别。

    官员与商人分离,这是汉皇党的核心政策,主要就是为了避免官员进行非法利益输送。

    当然要想避免非法利益输送,紧靠官员及其家人不经商还是不够的,可以变通的方式也多,但起码情况会好得多。另外后续还需要监管。

    汉皇党很快就完成了内部调整,而一场朝中的清洗活动也迅速展开。

    天启五年四月初五这天早朝,在有意的策划之下,早朝上再次变成了菜市场。吵吵闹闹的吵了一个上午,到了正午的时候依旧没解决几个朝政问题。于是朱由校借机发怒,坐在龙椅上大拍桌案。

    “如此吵吵闹闹,不务正业,为党争而党争,以朕看来是时候来一次京查了。沈爱卿。京查事宜就由内阁负责吧!”朱由校借机发挥,下面一群东林党官员听都心里拔凉拔凉的。

    “陛下圣明,臣定当安排妥当,绝不让那些尸位素餐之人,继续徒耗朝廷俸禄。”沈潅躬身慷慨激昂的扬声道。

    尸位素餐?

    一些官员听了顿时脸色一变,这样的名义都打出来了,他们仿佛已经预料到了自己要面临的结果了。

    他们的预感显然没有任何的错误,散朝过后内阁随即确定了这次京查的主持人选,以及京查小组的人员。

    京查小组以极快的速度就成立了,京城官场顿时产生了一次‘大地震’。那些和汉皇党不对付的东林党官员,以及一些经常反对各种有利国家时政的无党派官员,这次都被列入了整治目标。

    京查小组将这些人全部都列入了辞退名单,抓到了把柄的直接削官去职。没抓到把柄的,要么以年迈多病为理由,要么直接以一个尸位素餐、无所作为当做理由,然后去职。

    去职和削官是两码事,削官是剥夺功名,直接贬为草民。去职则是剥夺职务,但保留功名。

    被削官意味着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而被去职的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但是这些被去职的官员要想东山再起,基本上都要等皇帝一命呜呼之后。

    可是如今皇帝年纪轻轻,又没有纵欲享受,还在坚持习武,而习练的武术也不是那种会透支生命的外家功夫。

    要想皇帝早亡,基本上是不他可能的。除非给皇帝吃点什么红丸。不过如今皇帝对于修仙问道兴趣缺乏,要忽悠皇帝吃红丸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短短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朝堂之上被削官、去职的官员就多达将近上百人,简直又是一次大清洗。

    像什么圆嘟嘟。这次也直接躺枪了。

    圆嘟嘟自从辽东军被遣散之后,就被调到了京城担任了一个闲职。这家伙是东林党官员韩爌的门生,韩爌在朱由校刚登基那会还是内阁次辅。

    要说能力,圆嘟嘟还是有些能力的,否则在辽东任职的时候。也不会受到孙承宗的提拔。

    但圆嘟嘟东林党的身份,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在崇祯登基之后那么坑了,什么三年平辽都喊出来了,这无非就是东林党人为了搞钱,让他忽悠皇帝罢了。崇祯年间东林党的贪污,也正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简直就是肆无忌惮。

    毛文龙被圆嘟嘟砍了,无非就是毛文龙的存在不符合东林党的利益。甚至很可能是东林党一些官员被建奴给收买了,才做出的决定。圆嘟嘟实际上只是东林党扫平利益阻碍的执行者罢了。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后来崇祯愤怒的把圆嘟嘟给砍了。因为圆嘟嘟帮了建奴大忙。后来满清又为了凸显崇祯的愚蠢,大肆称赞圆嘟嘟也不足为奇。

    如今在朱由校看来,这圆嘟嘟就是个祸害。

    正好这次汉皇党对东林党的朝中势力进行彻底的清洗,干脆让袁崇焕这家伙和其他东林党官员一起卷铺盖滚蛋,省的看见了闹心。

    这次清洗活动,对于东林党的打击非常巨大,整个京城的东林党短短半个月就被清洗得所剩无几。只有个别还能踏实做事的东林党官员被保留了下来,例如徐光启就是其中一个。

    不过让朱由校感觉甚是闹心的是,没过多久徐光启就上了一道辞官奏折。朱由校接到这封奏章后有点郁闷,这次针对东林党的清洗根本没有波及到徐光启。也不知他受了什么刺激。

    于是朱由校干脆到皇家科技学院走了一趟。徐光启见到皇帝,一番行礼过后,朱由校对他问道:“爱卿近来可是有什么不顺心的地方?”

    “有劳陛下亲自前来关慰,臣只是近来年事已高、老眼昏花。想回乡养老。”徐光启言语中明显有些推搪的意思,朱由校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徐光启要辞官,很明显是不认同他逐尽东林党的做法。这个时候再多说实际上也已经无益了,因为政治观念这种东西,并非是三言两语就能够改变的。要说利益,朱由校不是没有给徐光启利益。

    所以徐光启的辞官。并非是利益上的问题,那么必然就是观念上的问题了。以徐光启这样的岁数,他的政治观念已经固定了,朱由校也不认为他能轻易的扭转。

    若要想强行挽留,倒也没什么问题。

    不过朱由校看徐光启确实年纪也大了,回去养老也是一个比较正当的理由。

    “爱卿既然想回乡养老,那就回去吧!”朱由校叹了口气,同意了让徐光启辞官。

    “谢陛下恩准。”徐光启躬身答谢。

    朱由校随即也没什么心思待在科技学院,很快就起驾回宫了。回宫之后,便让人正式批准了徐光启的辞官请求。

    同时让司礼监起草了一份封赏方案。

    徐光启辞官当天,朱由校下旨封徐光启为国柱,让徐光启风风光光的辞官返乡,国柱是大明文勋从一品。仅次于左国柱和右国柱。

    大明有文勋十级、武勋十二级。

    朱由校此时已经放弃了恢复什么子爵、男爵的想法,这些爵位恢复了也不可能给封地。

    而大明已有的文勋、武勋制度实际上就比较适用的制度,不过这个制度还需要改革一下。朱由校决定再搞一个‘民勋’出来,用来颁发给为大明做出贡献的工人、农民、商人、科学家等等群体。

    同时再改革一下各级别功勋的福利待遇。(。)

第284章:中央集权() 
徐光启的辞官,并没有太过影响皇家科技学院的运转,此时皇家科技学院已经培养出了第一批数理化人才。

    这些数理化人才,已经能够通过老带新的模式,将科技学院运转起来,并且开始在各个项目上进行研究。

    随着徐光启的辞官,朝堂上的东林党官员真正的是所剩无几了。朱由校的中央集权,随着东林党在朝中彻底倒台,已经进入了正轨。

    因为东林党的垮台,朝中的扯皮顿时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朱由校的各项政令,得到了高效率的执行。

    一场政治上的中央集权很快获得了胜利,这场中央集权对大明的政治领域所造成的震动显然还在持续的发酵。

    许多官员纷纷上书站队,歌颂皇帝的举措。朱由校此次驱逐东林党的政治动作,实际上树起了一面旗帜。

    很多那些看不惯东林党的官员,纷纷开始向这面旗帜靠拢。

    大明朝中的制度,也随着这次中央集权做出了改变。首先改变的是言官制度,东林党的言官已经被驱逐殆尽,都察院的那些搅屎棍彻底在朱由校眼前消失。这下的改革没有任何的阻力了。

    改革措施就是,日后都察院不能再用捕风捉影的传闻来攻讦同僚,凡事都要讲证据。

    而且不管有证据还是没证据,言官在监督官员的时候,从此之后找的将是纪检委,而不是直接搬到朝堂上来说。

    朝堂之上,日后将就事论事,不再参杂其他因素。

    都察院日后依旧可以继续督察官员和反应民情,以及发现的一些国家问题。只不过形式上要做出改变,官员是否倒台还是纪检委调查的结果说的算。

    都察院的改革,让朝堂的扯皮现象彻底被解决了。日后不管什么情况,文臣只见的倾轧、攻讦,都将在朝堂之下展开,由纪检委调查结果来做出处理。

    这场集权活动。很快就蔓延到了整个北直隶和北方各省。这是一场十分持续的人员变动,北直隶那些东林党,以及那些尸位素餐,无所作为的官员。都迅速裁撤了一大批,同时又从汉皇党提拔了一批上来。

    北方各省的人员变动,主要是那些封疆大吏,选择了站队的封疆大吏都保留了原职不动。而那些有东林党背景,或者业绩一般又没站队的高级官员。也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