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2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让朱由校防范那些官员像是防贼一样,但是这些官员又不得不用。着实伤脑筋。这是历朝历代,都无法摆脱的问题。

    甚至于是后世都无法摆脱这样的现象,而且后世帝制全面崩溃,意味着这些高级打工仔开始撇开与人民有共同利益的皇帝,直接进行政治在的暗箱操作。

    当了皇帝之后的朱由校,深刻的认识到。帝制实际上并不是一个落后的制度,而是一个损害到了那些高级打工仔利益的制度。

    如果他能像满清皇帝那样,允许那些官员贪污,那么他自然是会受到官员们的称颂和集体的拥戴。

    但他毕竟不是满清皇帝,作为一个汉族皇帝,他要看的百姓脸色。

    不过朱由校和内阁在东北地区确定的很多制度,很快就引来了那些官僚阶级的强烈反对。

    尽管这些改革暂时没有触动他们的利益,但是却阻断了他们前往东北地区攫取利益的通道。

    而且他们也不是傻子,到了现在谁还看不出,迟早有一天朱由校这个皇帝要把这些制度推行到全国。

    只不过火暂时没烧到他们身上,在皇权的高压之下,没有几个人愿意当出头鸟,去动用武力的方式和朱由校抗争。

    不动用武力,他们能动用笔杆子。

    每天朱由校都能收到一些官员的反对各种政策的奏章,同时在民间也每天都有各种对朱由校的杜撰传闻、篇章出现在市井之中。

    这些官僚、士族简直就是把朱由校往死里黑在,在这个通信不发达的时代,朱由校的名声很快也毁誉参半起来。

    在北直隶和东北地区,这里是朱由校目前掌控力度最强的地方,朱由校在这里的威望高得很,造谣者没什么市场。

    但是在其他省份,特别是长江以南的省份,朱由校真的快被黑出翔了。只要是《大明日报》里出现朱由校正面的形象,第二天马上就有针对性的谣言大肆流传。

    一个屎盆子接一个屎盆子往朱由校脑袋上扣,皇帝变成了一个公开的靶子。在这些士族的刻意引导下,很多百姓都把日子过不好的原因归结于皇帝昏庸。(~^~)(~^~)

第281章:厂卫的白色恐怖() 
那些官僚士族整天往皇帝脑袋上扣屎盆子,朱由校在宫内也不是没有耳闻。锦衣卫和东厂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把全国各省的情报网络都梳理了一遍,并且加大了情报站点的建设。

    搞情报最重要的是什么?

    那就是钱!

    有钱就能发展出大量的暗探,可以布置大量的眼线,可以收买各种各样的人。

    “皇上,最近江南各地谣言四起,都在说皇上您不给百姓活路,要把城里的百姓饿死。”田尔耕对朱由校说道:“还有谣言称,皇上大肆征税之后,把大部分钱都用在了享受上,什么酒池肉林都出来了。”

    “散布谣言的人查到了吗?”朱由校倒是很淡定的问,一边悠闲的喝着茶。田尔耕禀报道:“已经查到了一些,都是那些商人在大肆散布谣言。”

    “那些士族呢?”朱由校继续问道。

    “他们躲在商人后面出谋划策,那些文人士子天天集会,每次集会都是悲恸大呼昏君之累言语。”田尔耕答道。

    “呵呵!也真是为难这些人了,他们现在应该心里发慌得很吧!”朱由校呵呵一笑,田尔耕说道:“陛下圣明,这些人现在确实是慌得很。那些商人面对北直隶的工商发展,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而那些士族和商人基本上也是一体的,他们也怕新的制度会推广到全国。”

    随着北直隶的产业发展,很多生意确实不好做了。例如全国的钢铁冶炼,民营钢铁厂基本上倒闭了90%,剩下10%也是苟延残喘。

    另外在纺织业方面,北直隶也发展得非常迅速,这对松江等地的纺织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光是原材料方面就有激烈的竞争,每年棉花还没成熟,南北棉商就开始提前订购棉花了。

    去年情况稍好,黄河流域的三省交界地带。棉花种植面积出现了较大的增长,同时北方各省的棉花种植面积也在增加。

    而到了今年,北直隶则开始加大棉花种植面积,以为纺织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供应。

    之所以在北直隶加大棉花种植面积。主要是辽东到今年就可以产出粮食了,到时候粮食供应依旧可以保持平衡。

    棉花的种植也是不能忽略的,正所谓温饱,吃饱了还要穿暖了。如今小冰河时期来临,气候普遍降温。不仅北方对棉衣、棉被的需求比较大,长江流域也同样如此。

    全国各地实际上都对棉花有较大的需求,当然这个年代的棉花生产,很多地方还是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

    这个时代的大明,人口也就是两亿多将近三亿之间的一个规模,土地会不够用,就是因为土地不仅要生产粮食,还要生产棉花。

    全国棉花种植有商品化的地区,也就是江苏、山东、河南交界的三角地带规模最大,其次就是江南地区。

    如今东北地区已经进入开发。土地压力减少,北直隶也开始增加商品棉种植规模,基本上一两年之内,棉花短缺就不再是问题。不过前提是,外贸出口不快速增长。

    另外北直隶的很多产业都有发展,也都陆续冲击到了江南地区的一些制造产业,苏南地区的工厂主们日子不那么好过了。

    那些商人都害怕皇家资本大肆南下,就如此时已经南下的皇家银行,就遭到了不少商人的抵制。

    江南的士族,很多本身就是商人。两者之间千丝万缕。官僚士族,此时也害怕皇帝对南方各省官僚开刀。

    因此开始大肆抹黑朱由校,也是非常正常的举动。

    江南各城镇的百姓也因为就业率下降,出现了一批被鼓动的市民。这些都是不安定的因素。

    “这些人上蹿下跳,放任不管显然是不行的。吩咐下去,让锦衣卫行动起来。但凡发现妄议朝廷、散布谣言的官员、文人和商人,一律抓捕拷问。”朱由校决定祭出锦衣卫,让那些上蹿下跳的家伙尝尝‘白色恐怖’的滋味。

    同时对田尔耕吩咐道:“你去通知东厂,让他们一起行动。双方情报、人员共享。只要是抓到了那些散布谣言的家伙,都要让他们进去就脱一层皮。”

    “臣遵旨。”田尔耕知道皇帝真的是发狠了。

    “去吧!”朱由校挥了挥手,田尔耕随即告退。

    锦衣卫和东厂,在接到命令之后,随即便行动了起来。开始在江南各省广布眼线,所有茶楼、酒肆、客栈以及其他公共场所,以及各个有人聚集的居民点,到处都撒下眼线。

    同时还买通一些士子,前去参加各种文人聚会。

    那些商人、官员家中奴仆,也进行了暗中收买。

    正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特别是明末江南地区更是充斥着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发展眼线实在太容易了。

    锦衣卫和东厂,很快就掀起了第一波大规模逮捕行动。一次性就抓了数千人,其中有官员,也有商人、文人士子,更有普通百姓。

    不过处理起来,却是大不相同。

    对于那些吃着朝廷的饭,砸朝廷饭碗的官员、士子,一律先毒打一顿,然后深挖罪行。削去官职、革除功名,然后抄家流放。

    而对于那些商人,则是进行高额度的罚款,拿不出钱就打死在镇抚司大狱。

    普通百姓没什么油水,抓进去之后基本上都是进行一番思想教育,吓唬吓唬两下就放了。个别情节严重的,则抓去劳改。

    田尔耕和魏忠贤两人,没过多久就数钱数到手软,一番抄家、罚款下来,锦衣卫和东厂都收入颇丰。

    当然这些钱大部分都是要上缴国库的,不过他们也是有抽成的,还有一部分将用于东厂和锦衣卫的开支。

    厂卫的动作,再次激起了官僚士族的同仇敌忾,上谏奏折没过几天就没断过,如同雪花一般飘到京师。

    不过朱由校依旧是无动于衷,命令厂卫继续抓捕。

    与此同时朱由校又下令加快各省兵力布局,最高统帅部在开春之后不久,就不断向各省调派兵力。

    这次兵力的调派,是大规模的进行。

    除了每个省份都成立了一个守备旅之外,朱由校向江淮地区派驻了两个步兵师,而湖广地区则调派了一个步兵师坐镇,福建也布置了一个步兵师。

    做好军事上的布置,朱由校就能放开手脚,对那些抹黑他的官僚士族,已经商人展开持续的‘白色恐怖’。(。)

第282章:舆论管制() 
天启五年,这对江南的士族和商人来说,绝对像是霜打过的茄子一般,从原本高亢的喧闹,变得蔫不拉几的。

    没有人会想到,皇帝突然来了这么一手。

    毫无征兆的,东厂和锦衣卫就大肆出动,逮捕了数千人。

    真是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让人脱层皮的那种,一时间江南地区,那些曾经非议过皇帝的人都心惊胆战。

    “听说了吗?镇江府知府被抓了,家都被抄了,全家都流放到黑龙江去了。”

    “这算什么,南直隶守备不过是酒后骂了皇帝几句就被锦衣卫抓了,当天就直接被打死在南直隶的镇抚司大狱了reads;。”

    “守备啊?那人家还不反了啊?”

    “都死在大牢里了还反个屁啊!南直隶那些大头兵干嘛要为一个死人造反?何况还有两个中央军步兵师驻扎在南直隶呢!”

    “南麓书院的学子也被锦衣卫抓了三十多个,现在放是放出来了,但功名全部都被割除了,日后别想再参加科举。”

    各种骇人听闻的消息不断流传出来,一言至祸的例子层出不穷。一群官僚士族和商人在短短数天内,就变得噤若寒蝉,甚至是在家里都不敢高声谈论朝廷的话题。

    当然在家里随便他们说,只要不到公开场合去说。锦衣卫和东厂虽然在这些人的家里也安插了眼线,但定罪还是有一定条件的。

    例如他们在公开场合曾经发表过可以论罪的言论,或者写了什么文章出来。有人证物证才能论罪。

    那些曾经写出各种文章来批判皇帝和朝廷时政的文人士子,以及官员,这会都开始被翻出来了。

    因为锦衣卫在不少文人家里搜到了很很多手抄报,这些手抄报上面不乏可有论罪的文章。

    手抄报是谁给的,上面文章是谁写的?

    锦衣卫和东厂顺藤摸瓜。又是一阵到处抓捕,一时间牵连出了更多的文人士子。不少还都是商人家庭,对于那些商人来说绝对是倒了血霉。一张张巨额罚单就开到了他们家里。

    没过几天,京师又有一个政令传到了南直隶。

    朱由校宣布在大明全境施行新闻管制。所有报纸的内容都必须通过审批才能上市流通,所有报社都必须注册登记,根据发行范围缴纳保证金。县级别保证金一千元,府级保证金三千元,省级保证金八千元,全国级的保证金十万元。

    交不上钱的报纸,关门了事。

    没有经过注册登记的报纸,就属于非法报纸。发行非法报纸超过十份就属于犯罪。手抄报也在此列。

    以后所有新闻,都必须经过审查才能刊登印刷。违反这个条例的,关闭报社,追究责任。

    同时报纸上不得刊登虚假广告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