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2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蒙古人如果安分一点,暂时还可以不打,日后再慢慢收拾。可是如今蒙古人竟然收留了建奴残部,这充分证明了林丹汗有不安分的想法。与其被动挨打,还不如先发制人。

    朱由校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道义问题也好解决。蒙古人不是收留了建奴残部吗?这就是最好的理由。对了,立即安排个人出使蒙古,我大明出价两百万元,让蒙古人把建奴残部干掉。若是蒙古人答应,我们大明和蒙古还是友谊之邦。”

    沈潅无奈,让蒙古人把干掉建奴,这成功率明显不大啊!要是蒙古人拒绝了,那大明也是先礼后兵,道义上反倒是占了上风。

    最高统帅部的大臣们得知皇帝要御驾亲征,倒是给予了积极的相应。

    孙传庭和卢象升等人并没有反对皇帝想要御驾亲征的想法,因为这次对蒙古作战确实风险不大。

    “如今我们大明编练的五万骑兵,虽然还有部分新兵,但是经过混编之后都可以投入作战。而步兵方面也已经有十五万完成了整编。并且大部分兵力都已经抽调到了辽西一带,并且军粮等物资也有大量储备。”孙传庭分析道:“蒙古人正面和我们对决,几乎没有任何胜算,即便他们骑兵再多。”

    “朕打算通过这次作战,将蒙古人赶出大兴安岭山脉以东,阴山山脉以北。最主要的就是攻占蒙古人的王城。因为蒙古人机动性较强,如果他们不愿意和我们决战的话,那么朝廷虽然可以用骑兵在草原上扫荡,但蒙古人同样也可以用骑兵来骚扰我们的移民。最后很可能变成一场持久战,让朝廷劳民伤财。所以朕才决定御驾亲征,最好将消息透露给蒙古人,如此一来,蒙古人很可能忍不住咬钩。”朱由校说道,御驾亲征也不是一时脑热,而是出于引诱蒙古人与大明决战的意图。

    “陛下圣明,若是陛下御驾亲征,出兵之时兵力切不可分散,必须骑兵、炮兵、步兵协同方能与蒙古人正面较量。”卢象升建议道。

    “爱卿不必担忧,朕不会乱指挥的。”朱由校笑道。

    御驾亲征基本议定,接下来就是计划的完善阶段。最高统帅部几日后拿出了一个详细的方案。朱由校看过之后,随即下令实施。

    随即最高统帅部便开始了调兵遣将,同时派遣使者前往蒙古王城,蒙古王城距离辽东非常近,就在后世的赤峰市。和大明占领的辽西部分地区,仅距离不到一百公里的路程。

    林文策再度成为了出使蒙古的使者,这次他来到蒙古王城,带来了十万块银元,在见到林丹汗的时候,林文策让人将这些银元抬了进来。

    “贵使这是何意?”林丹汗面色惊讶的问,怎么好端端的抬出来一堆银子,这是要干嘛?

    “听闻大汗您收留了建奴残部,我大明圣天子甚是振奋。大明与蒙古乃是友谊之邦,建奴又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只要大汗愿意立即将建奴残部悉数扑杀,我大明愿意出银元一百万作为答谢。这些银元,乃定金是也。”林文策说道。

    听到林文策的话,林丹汗脸色一变,惊疑不定的道:“这……我蒙古怎会收留建奴残部,贵国所闻,不过是空穴来风罢了。”

    “是否空穴来风,不过是心照不宣罢了。若是大汗执意收留建奴残部,便是失了道义,我大明与蒙古从此将不再是友谊之邦。”林文策说道。

    “不是友谊之邦又如何?”林丹汗冷笑道,身为草原之主,自然也是心高气傲,怎会忍得住潜台词中的威胁。

    “若蒙古倒行逆施,执意庇护建奴残部,那我们大明不介意用武力来解决问题。蒙古何去何从,只在大汗的一念之间。”林文策铿锵有力的说道,现场气氛顿时紧张了起来。

    “哈哈!好一个倒行逆施。我蒙古又非你们明国附属,我们想做什么还要征得你们大明天子同意不成?你们明国若要用拳头说话,我们蒙古四十万控弦勇士也乐意奉陪。”林丹汗顿时狂笑起来。

    “既然大汗已经做出决定,那蒙古大汗可敢与我大明圣天子一战?”林文策冷然问道。

    “有何不敢,你们明国圣天子既想与本汗一战,便让他放马过来。”林丹汗被话语一激,顿时热血上涌,怒然一拍桌案,高声应战。

    “好,这是我们圣天子的战书,大汗若有胆量,便收下吧!”林文策拿出一封战书,林丹汗随即令人接过战书,然后亲自撕开,让人翻译过来。

    战书不长,只写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朕乃天下之主,既有不服王化者,朕当亲临伐之,化外之夷可敢与朕一战?

    林丹汗听了翻译之后,当场胡子都快气歪了。当场一拍桌案,怒道:“小儿,竟敢欺我蒙古无人,既然你要战,本汗便奉陪到底,让你们有来无回。”

    “狂妄,你们明国实在狂妄。”

    “我们蒙古铁骑天下无敌,明国天子算个屁!”

    顿时帐中一群蒙古贵族群情激奋,呜呜哇哇的大叫起来,一时间如同菜市场一般吵闹。(。)

第274章:御驾亲征() 
蒙古人被激怒了,林丹汗同样也有样学样,给朱由校也写了封战书,然后对林文策说道:“这是本汗给你们皇帝小儿的战书,你带回去给他吧!”

    自然不能忍了,草原之主要是退缩了,声望不是大受打击?

    林文策带走了这封战书,那十万块银元没有带回去,而是留下来给林丹汗当棺材本了。

    不就之后,林丹汗就接到了明国皇帝要御驾亲征的消息。

    经过反复确认之后,林丹汗他们惊喜的发现,“明国的皇帝小儿好像真的要亲征。”

    “若是抓住了明国的皇帝小儿,那么说不定能从明国换到大笔的银子,甚至让明国人割地。”

    “割地不太可能,但是银子却是很容易弄到,这些明国人实在太有钱了。”

    蒙古贵族们非常兴奋,好像看到了一堆银子在眼前乱飞。充满了对俘虏了明国皇帝之后的幻想,当然因为有土木堡之变的参照,所以他们也知道,明国皇帝就算是被俘虏了,也不太可能让明国割地。

    皇帝只是明国的一个统治阶级代表,一面大旗而已。看上去虽然是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实际上如果出了事也不好使。那些利益阶级,不可能为了一个被俘虏的皇帝割让城池给蒙古人。

    “鼠目寸光,若是能俘虏明国的皇帝小儿,那么明国对我蒙古的威胁就将彻底消除。”林丹汗冷哼道,坐在大帐中的黄台吉顿时眼前一亮,微笑着恭维道:“大汗英明,如今明国之所以兵事强盛,多是因为明国的那个皇帝小儿所为,若是能俘虏明国皇帝小儿,确实能够让蒙古各部安稳无忧。”

    黄台吉一边恭维,却是没有提及如何俘虏明国皇帝的问题。实际上在黄台吉心里,对俘虏明国皇帝并不是很抱希望。

    人家难道是傻子不成?会傻乎乎的跑过来让你抓?

    见识过明军的火器和骑兵的黄台吉,对蒙古能够击败大明官军都是在心里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不过蒙古人毕竟号称拥有四十万控弦勇士。若是明军兵力不多的话,倒是有可能打赢。

    当然赢了最好,输了死的也是蒙古人,自己是绝对不会带着人去前面当炮灰的。情况不对大不了跑路呗!黄台吉很光棍的想好了应对方案。

    “不过明军如今军容强盛,确实不好对付。”林丹汗沉思道,他也不是傻子,自然清楚明军不好对付。要知道此前的建奴,就让他们蒙古吃过苦头。在交锋之中蒙古基本上都是处于下风, 可是明王朝只是在他西征漠北的时候,就把后金直接给灭了。

    “大汗不要担忧,我后金战败,全因兵力不足所致。明国人的骑兵虽然凶悍,却只有两万而已。而大汗却有四十万控弦勇士。另外明军火炮虽然犀利,然而火炮却非常笨重,大汗只需不与其正面对决,并想办法将其诱入草原,再以骑兵截断明军粮草。则明军不战自败。”黄台吉马上想出了一个连自己都认为十分完美的方案。

    “两万,四十万!哈哈。”林丹汗顿时笑了,突然感觉这是一场必胜无疑的战争,明国的两万骑兵又能有什么作为,即便再能打,两倍的蒙古骑兵也就能把这些明国骑兵打败吧!

    可是蒙古却有四十万可以作战的兵员。

    只要不靠近明国的火器部队,就算无法取胜,也不会败啊!到时候明国人要是骑兵主动出击,那就把他们的骑兵吃掉。

    “传本汗令,召集蒙古诸部青壮前来王城汇合。我们干一票大的,要是俘虏了明国的皇帝小儿,那就赚大了。”林丹汗心情大好,直接下达了‘动员令’。

    反观另一边。朱由校还在京城没动身,御驾亲征就已经被炒作得热火朝天。

    在背后炒作的自然不是别人,就是朱由校自己。

    《大明日报》率先开始炒作,朱由校引用汉武帝的一句‘犯我汉者,虽远必诛’的宣言率先登上《大明日报》,声称要为辽东数百万惨死汉民报仇雪恨。不将建奴杀尽誓不罢休。

    当这一版的《大明日报》发遍全国,顿时全国各省都轰动了。

    大明百姓对于蒙古人包庇建奴的行为,在报纸的煽动之下也是极为愤慨。同时对皇帝表露出的骨气,也是拍手称赞。

    随着大明成功消灭后金,朱由校在民间的声望实际上已经高涨了,很多有识之士也从江南那些利益阶级的抹黑宣传中,意识到了当今的天子是个有作为的皇帝。

    此番朱由校站出来,喊出‘犯我汉者虽远必诛’的时候,顿时获得了一大片的支持者。

    在朱由校的可以炒作下,御驾亲征的消息自然传到了蒙古。

    此次朱由校就是要以自己的诱饵,引诱林丹汗展开大规模动员,从而只要蒙古人开始动员了,那么只要击败了蒙古,林丹汗对蒙古的统治就会直接崩溃。到时候对那些蒙古部落拉拢一批、打压一批,再孤立一批,蒙古基本上也就搞定了。

    问题还是如何击败蒙古人的问题,蒙古人如果不正面和明军作战,那朱由校拿蒙古人确实也没太大的办法。

    不过明军只要不太过深入敌境,有大量火器的情况下,蒙古人也不可能战胜明军。

    真正没有必胜的,只是看蒙古人是否会犯下什么致命的失误了。而且大明这边有个优势,那就是蒙古人有一个王城。

    而且这次朱由校也没有深入敌境的打算,毕竟深入敌境的话风险太大,而且对后勤补给的要求太高,战争成本会直线上升,非常不划算的说。

    再则朱由校手上还有一个王牌,那就是那五万骑兵。这个时候建奴和蒙古人估计都还以为大明只有两万骑兵,朱由校觉得完全可以搞一波。

    权衡了利弊之后,御驾亲征已经不是任何人可以阻拦的了。

    天启四年九月初六,朱由校在京师举行了一场简单的誓师大会,然后带着参谋部,人人骑上战马,在两万骑兵的护卫之下出了京师。

    沿途来了大量的百姓,望着皇帝的龙旗山呼万岁。

    皇帝只带上了最高统帅部的一群参谋,其他大臣一个都没带,也没有什么笨重迟缓的銮驾,如同风一般离开了京城。

    看似草率,实际上朱由校却是最好了万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