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朱由校有了小皇子,他也必须为后代考虑一下了。他需要一个能够延续国策的政党。

    纵观后世的英国、美国,他们能够成为世界霸主,实际上并不是他们能打,而是他们更能熬。

    英国佬一度被西班牙压制,西班牙人号称是拥有世界无敌舰队,接着又被荷兰人压制。

    但英国佬都熬过去了,西班牙人、荷兰人陆续衰弱。

    美国人也是如此,熬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大战、冷战。

    一个国家怎么才算能熬?

    能熬的基本特征就是,历代高层不管如何交替,都能延续对国家有利的基本国策。后世美国产业空心化,国力不断的衰弱,实际上就是出现了国策的摇摆。犹太人操纵的民主党一上台就是各种打仗、烧钱,不断的帮助以色列欺负巴勒斯坦。共和党上台则是撤军、削减军事开支等等。

    党争在美国也非常严重了,党争的背后实际上是美国人开始要被财团玩死了。犹太人毕竟是一个没有国界的民族,他们早就玩死过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人。后世的美国基本上也快被玩死了,在围堵中国的时候,能打的牌已经越来越少。

    大明最大的问题也是党争,国策变来变去的。

    有时候主张收复河套,有时候却没那个事了。有时候主张发展海运,换了个皇帝也就没那个事了。

    实际上这都是那些掌控权力的党派势力在不断变化,从而根据他们自身代表的利益阶级的利益在调整国策。

    朱由校如今最需要做的不仅是反腐。还要彻底平息党争。

    在平息党争上朱由校走的是简单粗暴的路线,那就是自己成立一个符合国家利益的党派。

    认同党派理念的进来。不认同的滚蛋。

    朝堂之上只允许这个党派存在,其他党派都将被逐渐摧毁,并且这个政党还将持续吸收地方官员,然后将地方也彻底占领。

    最后其他党派都会汉皇党摧毁,整个大明将只存在一个政党。

    那么汉皇党内部又出现党争怎么办?

    这个好办,靠党内纪律解决内部斗争。此时大明朝堂上的政党,是一种松散、无纪律。纯粹靠共同利益、理念成立的政党。如果说这种政党是乌合之众,那么汉皇党内则是一支有纪律、组织严密的正规军。

    当然,不允许贪污并非是不给利益。皇家资本有利益给这些汉皇党官员,但这是商业利益,而非如同满清那样,允许官员去抢老百姓,公然剥削民脂民膏。相当于是把蛋糕做大,再分给他们一块。

    汉皇党的成立与壮大,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形成新的官僚利益阶级的过程。而传统的官僚利益集团。将被扫进垃圾桶。

    只要形成严格的纪律,严密的组织。其他政党日后不管如何挣扎都翻不了身,大明也将只需要一个政党。

    天下归一才不会乱。党争危害之大,甚至能完全葬送一个国家。

    汉皇党目前规模还不够大。朝堂上东林党势力还是存在的,朱由校还没有彻底的把东林党逐出朝堂。不过此时东林党在朝堂之上已经被边缘化了,内阁没他们什么事情,六部也没他们什么事情,基本上都没什么实权,不是在都察院当言官,就是在翰林院挂着,已经被证实排挤出权力中心。

    平时朱由校也很少在朝议重大决策了,重大决策基本上都是和汉皇党官员制定好之后。由内阁实施下去。

    早朝议论的基本上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如今朱由校都是三天一次早朝。照例是辰时早朝。到了午时就散朝。

    这天早朝,福建福宁兵变传到了京师。

    这次兵变倒不是很严重,原因是仓官林廷柱盗窃军储,不及时发饷。州同徐士璋收受贿赂而不追究,王州守又包庇佐贰而不为调解。致使士兵张天锡、王一经等忍无可忍,与众兵卒一起关闭城门,包围官署,殴打贪吏,树旗拆屋,城门关闭达十三天。

    兵变被迅速平定了下来,倒是没有出什么人命。

    参与兵变的士兵在安抚之下,也不再闹事了。朱由校倒是没有下令追究那些士兵的责任,而是下令审查福宁州的贪官污吏。

    杀几个贪官平平民愤,这也是很好的选择。

    不过朱由校觉得全国各地的卫所必须尽快整改,实际上也就是裁撤。不过目前朝廷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裁撤九边上面。

    第二批裁撤的是蓟州镇、宣府镇,这两个镇距离京师较近。

    夏收刚结束,朝廷就宣布了裁撤方案。武官一律进入皇家军校重修,士兵愿意移民的每户给地两百亩。移民地点就是辽东以北的平原地区,朝廷会组织军户进行半军事化的军屯,以团体的力量开垦荒地。

    不愿意移民的,则由朝廷帮助转业。

    裁撤方案公布后,一些武官开始不安分起来。试图煽动士兵闹事,以阻碍边军裁撤。这些武官知道边军被裁撤之后,他们的利益将会受到非常严重的损害。首先他们将失去所有兵权,连家丁都无法拥有。再则他们会失去奴役边军的权力。甚至有些武官还会受到审查。

    不过裁撤方案公布之前,朱由校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将中央军调到边上随时待命镇压闹事份子。

    胳膊终究还是拧不过大腿,闹事的士兵刚被煽动起来,就被镇压了下去,背后煽动的武官还被揪了出来,朱由校下令严惩。那蓟州镇、宣府镇将近二十万军户最终还是被朝廷给裁撤了。

    转业的转业,移民的移民。

    一场规模浩大的移民开荒活动,在朝廷的组织之下,开始在东北地区展开。道路直接修往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此前这里就已经有官府修建的官道。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扩宽、加固。

    因为气温比较低,基础设施又差。此时的吉林和黑龙江地区,绝对是个寒苦之地。不过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还是非常吸引人的。

    那些军户大部分都选择移民,毕竟移民过去可以拥有两百亩的土地,就算收成差一些,两百亩也是非常多了,绝对能够让一家人轻松实现温饱。

    对于那些苦哈哈的军户来说,没什么比这个更有吸引力的了。也有部分军户畏惧寒苦,选择了转业。

    一次性移民几十万人到三江平原,也就是北大荒地区,对后勤确实有些考验。不过还是可以承受,因为辽东地区这次夏收,也产出了不少商品粮。辽东的农业人口不多,所以商品粮产出效率较高。

    松嫩平原西部地区,大明暂时还没有安排移民过去。而是以生产兵团为主进行开垦,主要是这里有不少蒙古部落。

    开荒的行为已经开始和一些蒙古部落产生了冲突,所以松嫩平原地区是一个不太安定的地方。

    此时明军正在不断扫荡那些野蛮部落,那些蒙古部落倒是不敢太放肆。

    不过很快锦衣卫传来情报,林丹汗已经从漠北胜利归师了,带来了很多从漠北抢到的牲畜,以及一些被贬为奴隶的人口。

    同时锦衣卫还侦查到,残存的建奴也混迹在这些蒙古大军之中。

    朱由校接到情报后,知道一场战争必然是不可避免了。林丹汗征服了漠北,又收留了建奴,其野心必然已经膨胀到了一定程度。(。)

第273章:可敢与朕一战?() 
林丹汗归来之时,已经是时期入秋了,草原上马膘羊肥,此次对漠北蒙古的征伐,让林丹汗的势力急剧膨胀,随之膨胀的是他的野心。

    随着对漠北蒙古的胜利,林丹汗所控制的区域大幅度的扩大,林丹汗如今已经号称是拥有四十万控弦之士。

    入秋之际,基本上所有蒙古部落都等着与大明进行双边贸易。很明显过去的贸易已经让这些蒙古部落尝到了甜头,所以一到秋天,就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纷纷准备好用于贸易的羊毛、皮草、牛羊马匹。

    对于这一年的贸易,林丹汗还是很看重的。张家口地区的贸易这一年秋天还是很顺利的展开了。

    蒙古人赶来了大量的牲畜,但却唯独缺了战马。大明这边也提供了大量的粮食、茶叶、丝绸和棉布,却唯独缺了武器装备。

    双方好似都在忌惮对方,林丹汗之所以不再向大明提供战马,主要是被大明的骑兵战斗力给吓到了,害怕大明获得了太多的战马,从而威胁到蒙古对草原的统治地位。

    林丹汗的野心尽管很膨胀,不过对大明关内却是没什么念想。

    蒙古人历来不是没有骚扰过关内,但是大明施行的国策是高筑墙,各地城池高得让蒙古人看了就感觉到绝望。那些城池根本攻不进去,何况此事大明还有很多火炮,张家口的城墙上就是一排的火炮,黑洞洞的炮口看了就让人害怕。

    此事的蒙古就算再强大,也不可能对大明造成什么样的威胁。林丹汗的野心,主要还是表现在大明境外的地区,以及如今大明正在不断移民的东北地区。

    林丹汗见大明不卖武器装备给他们,顿时派人到张家口进行交涉。但是大明这边同样也派人过去交涉战马问题。

    双方的交涉显然没什么效果,蒙古人借口攻打漠北战马损失严重。大明同样借口称,对后金的作战装备损毁严重。

    尽管交涉没有成功,但是贸易还是正常展开了。双方都有这样的利益需要,大明如今需要蒙古的牛羊马匹。以及羊毛、皮草。尽管没有战马,但是蒙古人对大明的驿用马匹供应量还是很充足的。

    大明如今海洋运输快速发展,陆地上的重型马车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对驿用马匹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

    双方贸易正在进行的时候。林丹汗却是瞄上了大明正在开荒的松嫩平原地区,大明在那里没有什么城池和太强大的防备力量。看到大明不断向北扩张,让林丹汗感觉到了危机,他开始试图遏制大明的扩张行动。

    蒙古人不知道的是,朱由校在接到林丹汗协胜而归的时候。已经决定要对蒙古发动一场战争,并且决定御驾亲征。

    朱由校的这个决定,把大臣们吓了一跳。当然,为了保密,仅限于沈潅和孙传庭等几个大臣知道。

    “陛下三思啊!御驾亲征风险极大,万一出了什么差池,后果不堪设想啊!”沈潅都快被惊出一身冷汗了,深怕又出现一次土木堡之变。

    “能有什么差池,如今大明官兵装备精良、士气旺盛,又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且朕又非英宗。作战的时候还有参谋部出谋划策,对蒙古作战并非难事,即便不胜,也可全身而退。”朱由校微笑道,这次对蒙古作战还是很有把握的,所以才决定御驾亲征。

    整天呆在京城,朱由校也有点腻了,想要出去走走看看。平时自然是没什么机会,不过这次对付蒙古人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陛下,蒙古如今乃是大明友谊之邦。若是贸然攻打,道义上恐怕也说不过去。”沈潅依旧试图阻止皇帝的这个冒险举动。

    “大明与蒙古必有一战,我大明不断向东北地区移民,和蒙古人挨得太近了。若是不能将蒙古人彻底逐出辽西。移民是难以顺利开展的。”朱由校自然有他不得不打的理由。

    蒙古人如果安分一点,暂时还可以不打,日后再慢慢收拾。可是如今蒙古人竟然收留了建奴残部,这充分证明了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