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河北地区,荒芜的土地超过三千万亩。

    朱由校下旨开垦军屯,马上得到了武官集团的支持,这些土地要是开垦出来,那就是一块大肥肉啊!日后他们就可以进行侵占,把军屯土地变成他们的私人土地。

    只是这些武官们不知道的是,朱由校同样也盯着这些军屯土地。开军屯之前,朱由校自然也想到了这些武官、勋贵们想要瓜分这些土地。对此朱由校表示无比淡定,到时候他也把军队编练出来了,谁敢在他面前跳,那纯粹就是找死,正好给朱由校杀猪的理由。

    军屯成本较低,或者说是不需要朱由校从内帑支出太多的成本。京营士兵有朝廷军饷,就是一个个免费劳工,不像那些流民开垦土地的时候,还要皇家出粮食。

    给耕牛一头,则是大明皇家银行的无息贷款。

    在皇帝下旨,勋贵、武官的支持下,以及大明皇家银行的贷款之下,军屯非常顺利的就开展了起来。十几万京营士兵开出城外,拿起工具开始修缮水利、开垦土地。一旦京营这八百万亩土地开垦出来,就算一亩土地产粮1石,每年也能给朝廷带来160万石粮食的收入。

    军屯由徐光启负责,皇家农业公司进行协作。大量的荒地被圈了下来,然后疏通河道、修筑水塘、水坡、水渠。这些设施修缮好了,一片片水浇地就出来了。一些土地甚至可以变成水田,从而种植水稻。

    北方同样是可以种植水稻的,只是水田不是那么普遍,所以规模远不如南方,但并不意味着不能种。

    水浇地的小麦产量,普遍都能达到2石左右,最后磨成面粉,都有1石以上。旱地的小麦产量就真的全靠天吃饭了,碰上干旱什么的,亩产小麦几十斤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这就是有水利与没有水利的本质区别。

    有了水利设施的土地,能够做到旱涝保收,并且产量有所保障。有些土地就算不能旱涝保收,起码抗灾能力也强上很多,如果配合红薯的种植,基本上就不可能出现饥荒了。

    红薯推广自然也在这次荒地开垦之中,此时已是春季,很多正在开垦的土地,在用耕牛将泥土翻过两遍之后,便将红薯藤插在了地头。

    很多农民都没见过这玩意,感觉很新奇。种下去的红薯,只需要刚开始的时候进行浇水,等红薯藤扎根生长之后,基本上就不用管了,而且极为耐旱。实在旱得不行,放一两次水进来就可以了。

    京营的军屯,以及皇家农业公司的皇帝开垦面积,加起来将达到1300万亩,每年可以增加1300万石粮食。而明王朝的田赋税收,此时也仅有1900万石。

    曹金玉的粮行随着屯垦规模的扩大,生意也不断增加。

    那些参与荒地开垦的流民、佃户、京营士兵,他们的口粮都是济民粮行供应,而此时朱由校开始编练京营,京营士兵的粮食所需也变成了由济民粮行供应。官方订单随之增多,很快就超过了四百万石粮食。

    这天曹金玉来到紫禁城觐见皇帝,两人开始暗中商议起了更加赚钱的粮食零售。

    “皇上,仅京城就有55万户,219万人,每年所需粮食起码有500万石。如果我们能把其他粮行都排挤出去,每年起码有上百万两银子的利润。还有天津、太原、济南、开封、西安等北方城镇,人口加起来超过千万人,若是我们能把这些城镇的粮食供应都垄断了,那每年能赚的银子肯定海里去了。”曹金玉有些兴奋的对朱由校说道。

    朱由校听了两眼放光,不过朱由校可不是脑子发热就不顾一切的,仔细想了想,问道:“那粮食的运输、加工方面,你能保证跟得上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这个,微臣刚开始着手。”曹金玉有些讪讪然,朱由校问道:“那你有什么打算?”

    “微臣打算采用水力加工粮食,以降低工本。运输方面则以水运为主,陆运则用四轮牛车。”曹金玉回答道。

    朱由校穿越过来也半年时间了,对这个时期的运输工具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时代的中国,还是以水上船运为主的,毕竟船运成本足够低。而陆地运输,马车基本上是二轮的,牛车才是四轮的。

    这种四轮牛车,也有转向装置,不过属于‘半成品’级别。因为牛速度慢,所有这种半成品的转向装置已经足够用了。牛车的优点就是挽力强,远胜于马车。

    中国没有四轮马车,显然并非是技术达不到,而是四轮马车竞争力不够强。毕竟亚洲马匹体型较小,不像欧洲那些重型马适合拉车。而且欧洲人的水运也不如中国这么发达,所以欧洲四轮马车有发展空间,并且技术能够不断进步。

    四轮马车在中国因为没有竞争优势,所以失去发展动力。

    为了垄断北方商品粮市场,朱由校很快和曹金玉来到了大明皇家军工厂。

    沈阳陷落前,朱由校从沈阳调出了三千多名工匠,使得皇家军工厂的工匠规模变得很是庞大了,完全不缺人手。很大一部分工匠开始军转民,生产各种农具之类的东西。

    接着朱由校在军工厂内成立了水力机械研发部,以及一个马车研发部。水力机械能够降低粮食加工成本,也可以降低军事装备生产成本,是必须研发的。

    马车方面倒是比较简单,四轮马车不过是采用一个比较简单的转向装置,另外用承轴增加稳定性,用弹簧减少颠簸。

    马车这种东西,运输成本还是高于牛车的。优势就是速度较快,比较适合军用。而改良后的四轮马车,效率会有所提高,倒也能降低一些成本。

    技术的进步,使资本可以进一步垄断市场。

    朱由校解决了商品粮运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接下来才是如何把其他粮行排挤出市场的手段问题。

    PS:感冒恶化,好难受!

第032章:朝野哗然() 
明代京城人口达到55万户,商品粮市场自然是极有利益的。不过京城之所以有这么多的人口,主要也和明王朝不注意控制户籍有关,人们往来迁徙比较随便。

    这55万户当中,将近一半是京营士兵组成的。

    这些京营士兵有的即是士兵,也是工人。也有一些士兵,做着一些小生意。

    除了这些京营士兵外,还有不少是进入京城的流民。这些流民进城后,很多就在城内定居下来了。

    大量人员挤在北京城,确实让北京城有点人口爆炸,很多地方的卫生条件和居住条件都比较恶劣。

    如今开垦军屯,京城内将迁出16万户,还剩下39万户,京城内依旧有两百万人口。此时的北京城,城内挤入160万人口,依旧是比较拥挤的。后来清代之所以限制北京人口,北京户口非常走俏,就是吸取了明代的教训。

    这么多人挤在北京干什么?

    北京能养活这么多人口,基本上都是国家政治利益在进行支撑。首先是国家俸禄、军饷。其次是达官贵人们的收入,不管是光明正大的还是隐性的。达官贵人们总是需要一些奴仆、打手、工人的。

    实际上大部分劳动力是荒废的。

    或者说大部分的人口实际上都在为那些达官贵人服务,此前将近两百万人,在伺候着十几万人。

    社会贫富分化极为严重。

    朱由校决定尽快发展皇家垄断资本,只有将民间资本吞并,才能扭转此时贫富差距巨大的问题。

    “皇上,京城内最大的粮行,就是这八家粮行。其中六家是晋商的,还有两家是京城权贵的,一家则是山东的。其他的粮店倒是不少,不过都是一些小店。”李进忠将京城的粮行分布调查了一遍,将资料呈给了朱由校。

    “呵呵!我们先进行无差别攻击。李进忠,你马上派人去京城各城门设立关卡,但凡货物进出城者,全部收取三成税率。”朱由校命令道。

    “皇上,这会不会闹得太大了?”李进忠小心翼翼的问道,“不如直接向这些粮行征税,这样也许阻力会小一些。”

    “不管做什么,只要触及到商人的利益,阻力都是一样大的。如果只针对那些粮商,那些粮商不会狗急跳墙了么?我们手上的粮食还不多,万一那些粮商不放粮出来了,京城就要乱的。”朱由校说道。

    “奴才愚钝,奴才这就去办。”李进忠连忙一敲脑袋,然后告退前去布置。走出养心殿,李进忠跑到东厂叫了一群太监,又找了几个算账的会计,拿着圣旨大摇大摆的出宫去了。

    一行人先是来到了崇文门,过往客商惊讶的看着这群东厂太监,有些甚至驻足下来看热闹。

    李进忠伸手一挥,东厂太监直接封锁了崇文门,接着贴了一张告示出来。

    “今国库空虚,入不敷出,边关将士饥寒交迫,陛下遂重开京城商税,进出商贾一律缴纳三成之货以充国库。”

    周围的商贾了听了大吃一惊,想要进城却是被拦了下来。

    “停下,停下,全部停下。”东厂太监拔出腰刀,一副要砍人的模样,吓得那些商人连忙将船停了下来。

    “完了,皇帝又要收税了。”

    “这下损失大了。”

    一群商人愁眉苦脸,不过生意还是要做的。他们被征三成税收,别人一样也被征三成,依旧能够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只是销售规模不会那么大了。

    万历皇帝也才刚死大半年,这些商人倒是能够习惯。

    崇文门刚刚设立关卡,李进忠紧接着又在其他各门设立了关卡,进出商队一律交税。

    东厂直接在各城门征收商税,此举顿时让朝野上下一片哗然。特别是东林党,简直就是要发疯了一般,怒斥皇帝贪得无厌。

    很快身在宫内的朱由校,就接到了一群臣子要求进宫觐见的要求。

    “不见。”朱由校袖子一挥,悠哉悠哉的到西苑踏青游玩去了。此时正值草长莺飞,春风佛面的季节,十分适合踏青游玩。

    “让开,我们要见皇帝。”杨涟等人来到宫门外要求觐见皇帝,结果等了半天没结果。很快又和值班的太监推搡起来。

    只是这一次可不同当初朱常洛驾崩的时候,当时皇帝驾崩,人心惶惶,这些太监才会被杨涟等人一个屎盆子吓得退让开来,从而被他们冲到乾清宫抢走朱由校。此时朱由校在宫内极得这些内臣的人心,一个个都尽忠职守,死死的将杨涟等人挡在宫门外,不让杨涟等人冲入宫内。

    “杨大人,这可是皇宫,不是你该撒泼的地方,还请注意德行。”御马监掌印太监张炎平日负责宫内安保,与李进忠进行平衡。张炎来到现场一看,随即冷声喝道。

    杨涟等东林党激进份子都快气疯了,被一个太监指责没德行,还是平身第一次受这样的气。

    更气的是,他们扶持上位的新君,竟然不声不响的就开始征收商业税了,这和他们的根本理念是完全违背的。而且想找皇帝当面质问,连人影都找不到。

    当面质问皇帝,对于这些东林党官员来说并不算什么事。皇帝尽管名义上至高无上,但他们也不会直接责问皇帝的决定,而是会往‘皇帝受小人蛊惑’这个方向引导。如此一来,他们并未以下犯上,皇帝一旦惩处了‘小人’,就意味着他们取得了胜利,同时还是大功臣一个。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魏忠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