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朱由校开始不断的强化骑兵师的纪律,除了要上朝的时候不在军营,其他时间大部分都是吃住都搬到军营里。

    有了皇帝以身作则,骑兵师的将士们全都鼓足一口气,努力的展开训练。除了训练团队冲锋,朱由校还是提倡士兵勤练骑术和武艺的,这样才能面对各种作战环境。

    这方面朱由校更是以身作则,此时朱由校还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浑身充满精力。他知道锻炼的重要性,因此在军营里非常勤快的习练骑术和武艺。

    政所谓穷文富武,朱由校的条件是非常不错的。皇家尽管财政出了问题,但起码习练武艺的钱还是有的,物质上有充足的供应。而且还有人指导,朱由校身边的大内高手叫王进礼,五十多岁的太监看起来像是三十岁左右,是个内家拳高手,教了朱由校一套内家吐纳方法。

    这种武术并不适合战场厮杀,例如抗倭时期,南少林的武僧增援战场,个人武艺是很不错,但武术风格却不适合战场拼杀,被倭寇杀得大败。后来俞大猷对这些武僧进行了一番讨论,改变了风格之后才克服这个问题。

    所以朱由校也只是学了个内家拳吐纳方法,日常还是锻炼骑术和适合战场厮杀的招式,风格简单、直接,正好符合朱由校的胃口。

    不知道是因为物质供应充足,还是因为穿越者的原因,几个月下来之后,朱由校发现自己的身体素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武艺方面同样进步惊人。

    经过几个月的观察,骑兵师的军官之中,两人进入了朱由校的视野,一个叫王雄武,原先是个百户,身材壮得如同狗熊一般,武艺精湛,可谓胆气俱佳,而且性格忠厚,指挥能力也还不错,朱由校考虑了一番之后,将王雄武任命为武骧骑兵师师长。

    另外一个叫李维,腾骧右卫籍贯,从小习武,少年时还考取了秀才功名,后又佩剑游历,遍访天下武学宗师。后来其父过世,李维替父补缺,成为真腾骧右卫千户。李维在武艺方面十分惊人,还有不错的文采,颇有儒将风格。朱由校将李维任命为腾骧骑兵师师长。

    朱由校把他们二人任命为骑兵师师长,主要还是根据他们的武艺和胆气。指挥、治军水平合格就行。

    毕竟明王朝拥有庞大的人力物力,只要朱由校能改善财政收入,军队要多少有多少。在战场上最怕的不是武将没有谋略,而是武将怕死。

    只要这些武将不怕死,身上有足够的胆气,手下的士兵也就不会怕。胆气又是和武艺挂钩的,正所谓艺高人胆大。而且武艺高也能服众,指挥起来更加容易。

    就算是在战场上拼杀得损失惨重,朱由校还能拉出更多的部队投入战场。只要每一支部队都能英勇作战,朱由校再保证这些军队的训练和装备水平,区区野猪皮何足为虑,耗都耗死他们。

    两个骑兵师师长的任命,也让训练彻底的走上正轨,不太需要朱由校平时都盯着了。腾出手来的朱由校,决定开始整顿京营。

第030章:整顿京营()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又是一次早朝,百官叩拜之后,朱由校开始让群臣议事。因为颜朵部对辽西进行了抢掠,暂代兵部尚书王象乾这天早朝提议加大对辽西蒙古部落的抚赏,从而使辽西息警,减少蒙古部落对辽西百姓的骚扰。

    大明对东北一代的控制,是一个细长的走廊。犹如手臂一般,视之为为大明的左臂。而这个左臂从山海关向辽东延伸,在辽西地区只有一个细长的走廊。如宁远城外,几乎是一片荒芜,还有蒙古部落在郊外放牧。

    这些蒙古部落实力很弱,但是明王朝的怀柔政策,却是助长了他们的气焰,经常变成强盗团伙进行抢劫。

    王象乾这种提议,无异于是饮鸩止渴。

    “蒙古诸部贪得无厌,一味抚赏只会让他们得寸进尺,何况如今朝廷财政紧缺,哪有银子进行抚赏。以朕看来,不如让孙爱卿进兵讨伐。”朱由校毫不犹豫的说道,野猪皮确实不太好对付,毕竟野猪皮通过抢劫,以及和山西晋商进行走私交易,加上俘虏了明王朝的工匠之后,军事装备已经非常豪华。

    但是蒙古却不是这样,暂时对付不了野猪皮,难道几个蒙古部小落还对付不了不成?

    “皇上,此时辽地兵事频繁,若是还对蒙古部落用兵,恐怕不妥。”王象乾连忙反对,不过朱由校丝毫不予理会,挥手道:“朕意已决。”

    接着朱由校把话题引向了调兵增援辽东的问题上,询问了一番进展。

    “启禀皇上,四川土司兵已经征召。其余各省兵马,也都开始组织。”

    臣子们把工作进展汇报了一番。

    朱由校听完后说道:“从各省调集兵马路途比较遥远,将士劳顿疲累,兵员素质也无法保证。而今京营糜烂,朕意整顿京营,同时也可从京营抽调一批将士支援辽东。”

    说完后,朱由校对一群臣子问道:“众爱卿感觉如何?”

    “启禀皇上,京营操练驰废,老弱虚冒、占役、包揽层出不穷在,以至聚若乌合、散若鱼惊,能用着十之一二,却有整顿之必要。还需选一精通兵事之人总督京营戎政,按籍数之,选拔精干士卒操练以战。”叶向高出列赞同,东林党对于整顿京营自然也没什么反对意见。并不明白皇帝的目的是想要掌控军权。

    京营属于五军都督府管理,本来也就不是东林党掌控的。明代的制度,以及如今齐楚浙党、中立派别的官员都还没有被彻底赶出朝堂,东林党自然也无法掌控军权。

    此时朱由校以为辽东训练士卒为理由,要求整顿京营,一群东林党倒也没多想。而且很多东林党官员,也属于温和派,尽管被洗脑,价值观方面与国家利益有所冲突,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什么事都和皇帝作对,只要不是商议向江南增加税收的事情,东林党一般不会反对。

    历史上的阉党,实际上是皇帝组建的‘天启党’,和东林党一样也是贪污受贿,不过好歹拿钱办事。和东林党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税收方面,朝廷一旦没钱,东林党就建议皇帝在北方曾税,天启党那些官员,则是对江南曾税。

    “徐光启。”朱由校也不问群臣的意见,直接喊了一句,徐光启连忙出列,躬身道:“臣在。”

    “徐爱卿知兵事,又通晓农事。京营乌合之众居多,就由徐爱卿担任总督京营戎政,将那些乌合之众挑选出来,打发到郊外开垦军屯吧!”朱由校直接任命道。

    “臣遵旨。”徐光启躬身领命,一群东林党倒也没反对。徐光启也是东林党官员,自然不会反对什么。

    朱由校把徐光启任命为京营总督,实际上并不是让他主持练兵,而是让他主管屯田。练兵人选朱由校已经有了人选,那就刚刚成为京官不久的孙传庭,此时正在担任吏部验封主事。

    不久前朱由校批阅奏折时看到了这个名字,顿时想起来,孙传庭不正是明末时期,镇压农民军的主要官员么?在治军上孙传庭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而且历史上孙传庭最后为国捐躯了,是明王朝的忠实打手。

    “孙传庭可在?”朱由校继续点将。

    站在群臣中的孙传庭明显愣了愣,随即连忙出列,躬身道:“臣在。”

    “听闻爱卿知兵事,又正值壮年,徐爱卿此前在河南练兵甚是操劳,就由孙爱卿担任副手,协助徐爱卿整顿京营吧!”朱由校直接说道,一群官员顿时都把目光聚焦在了孙传庭身上,都是一脸奇怪,一个小小吏部验封主事,竟然能进入了皇帝视线,还真是出乎意料。

    本来朱由校想要把孙传庭任命为京营总督的,可是孙传庭刚调入京城为官,之前只担任过小小知县,而且孙传庭年仅三十,资历实在是个硬伤,所以朱由校干脆把孙传庭任命为副手。

    “臣遵旨。”孙传庭完全没想到会得到皇帝这样的一个任命,刚刚调入京城的孙传庭还比较小心谨慎,看着六部、内阁一群大佬、马仔投来的惊异目光,孙传庭依旧感觉有些不自然。

    散朝过后,朱由校立即召见了徐光启和孙传庭二人,随后对整顿京营方面进行了明确的分工。

    徐光启依旧是以管理屯田为主,训练则由朱由校亲自负责,并由孙传庭进行辅助。京营的核实,以及分类,则由徐光启和孙传庭两人共同负责。

    这样的安排,也让徐光启没有了任何其他想法。如果朱由校直接把京营的训练交给孙传庭,徐光启心里自然会想,是不是皇帝不信任他,竟然用一个名不经传的芝麻官来主持京营训练,反而他这个京营总督只是个摆设。

    但朱由校决定亲自编练京营,孙传庭依旧只是打下手,徐光启自然也就没有意见了。另一方面,此时的孙传庭确实也还没有治军经验,就算是有治军经验,朱由校自然也不放心让孙传庭独自编练京营。

    京营是他必须要完全掌控的,就不假他人之手了,孙传庭确实是打下手的,让他先在京营锻炼几年,若真是人才,朱由校再进行其他任命。PS:今天只有一更,昨天晚上吹空调感冒了,有点难受!

第031章:垄断意图() 
天启元年三月中旬,徐光启、孙传庭二人首先对兵员进行了彻底的核实。

    但凡是吃空饷、虚冒、役占的兵员,全部都裁撤了。不过倒是没有追究什么责任,这要是追究起来,京城还真要乱了不可。

    到了明末时期,贪污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了,贪污点小钱那已经不叫贪污了。历史上魏忠贤就是靠大打反腐牌,才把东林党那么多官员弄下狱的。东林党则表示,你防御过当了。

    京营之所以会不堪一用,自然也就是那些武官和文官们大肆贪赃的结果,牵连起来有点范围太大了。所以这次整顿,也就是核实兵员,并未对那些勋贵、文官进行追究。

    一番整顿下来,三十万多万人的京营,变成了二十二万,其中不少还是老弱病残。又是一番核实之后,能战者不过五万人。剩下的十七万人,身体素质都不达标。

    随后朱由校下了一道圣旨,京营于京城外开垦军屯。每户给地50亩,牛一头。

    这个圣旨一宣布,京营士兵大为振奋。

    那可是五十亩地啊!而且如果是水浇地的话,每亩产麦2石绝对是轻轻松松的,一年下来完全不愁吃穿。

    分出来的十七万京营士兵,随后有将近十六万愿意参与屯田。每户给地50亩,相当于要开垦800万亩荒地。

    然而此时的北方,荒地还真是遍地都是。

    北方老百姓并非不懂修缮水利,而是没有人组织他们修缮水利。在过去缴纳天赋还是直接缴纳粮食的时候,地方政府的仓库里粮食多得甚至放着变质。进而也就能够拿出足够的粮食来组织老百姓修缮水利,加上之前的徭役是必须到的。如今的徭役,则变成了交钱就可以了。地方人口的瞒报,加上通货膨胀的产生,徭役方面的政府建设能力急剧下降。

    没有政府组织百姓修缮水利,往往一年地就荒了,二年老百姓就往外地迁徙,三年就土地全荒,老百姓也走光了。

    整个河北地区,荒芜的土地超过三千万亩。

    朱由校下旨开垦军屯,马上得到了武官集团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