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1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幸坏闼荩参涣嗣窦渥时就蹲柿啥J实钡乃荩苋昧啥胶芏嗤蹲省V灰凶愎坏墓と耍啥淖试春芸炀突岜豢⒊隼础

    尽管资产出售价格比正常来说偏低一些,但是朝廷也通过出售大量的资源,赚取了五千多万元的财政收入,军费基本上是赚回来了。

    民间资本在这次竞拍中,也抢到了不少资源。他们如果不想亏本,那么记下来就是要把这些资源开发出来。

    而朝廷手上,还有相当一部分资源没有出售。一次性丢出去,那会把资产价格压得太低。

    朝廷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北直隶的税收、行政体系照搬到辽东去,并且发展辽东的经济。不管是皇家财团还是民间资本,只要有了投资,就会产生大量商业活动,朝廷就就能有税收方面的收入。

    辽东缺人也是一个问题,不过这个问题很快也解决了。

    内阁先是下令北方各州县大力号召流民迁移辽东,并且由国库下发沿途迁徙所需的口粮以及路费。

    接着又集中投资辽东的那些企业招工人员,一同前往九边、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大量招工。

    这样的办法确实很有效果,很快就招到了大量愿意前往辽东的工人。当然并不是所有工人都愿意拖家带口过去,不过这也无所谓。

    只要接下来朝廷把辽东的基础设施建设好,那些工人自然也就愿意把家小都接到辽东去定居。

    特别是那些民生比较困难的地区,这些工人去了资源丰富的辽东,肯定不会愿意回去。

    特别辽东用的工商体系是北直隶那一套,不管是皇家财团还是民资企业,工人待遇都是有保障的,失业的时候朝廷也会发放补贴。

    除了企业在大量招供,朝廷也在大量招工。

    朝廷此次出售大量资产赚取到了五千多万元的资金,这些资金都将被投入到辽东的基础设施建设之中。

    官道将被重新修缮,同时还将建设大量可供重型马车通行的马路,为商业活动提供基础。同时还将修缮水利,为农业生产提供基础。

    辽东的水利设施修建还是比较容易的,朝廷只需要负责修建主要的河流水利。例如加固河堤、修建水库。田间地头的水利设施则是由各个农业公司自行修建。

    朝廷的投资,加上各个企业的投资。顿时让辽东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到处都在大兴土木。

    大量的工人源源不断的被招到辽东,大量的基建活动又带动了砖瓦烧制、采石、伐木等等产业。

    就算是在寒冷的冬季。一些建设活动依旧没有停止。

    这重新回到大明手中的土地,开始重新焕发生机,一切都百废待兴。大量人口突然涌入生产凋零的辽东,粮食自然也是一个问题,不过北直隶的粮食正好弥补了这个缺口。

    随着各地官府以及各个报纸的宣传。移民辽东的浪潮也越来越高涨。很多日子过得不好的百姓,纷纷到当地官府报名。当地官府将他们登记之后,便将这些百姓集中送往辽东。沿途所需的伙食和车马、船舶,这些费用都是由朝廷承担。

    尽管移民到辽东不能获得土地什么的,但是沿途的费用朝廷承担了,对于那些日子不好过的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随着天启三年冬季来临,报名的百姓也越来越多。一个冬季下来,北方各省州县上报上来的移民申请人口就突破了五百多万人。内阁全部做了批准,条件非常宽松。开春之后这些百姓都将被送往辽东。

    此时辽东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活动,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之后,在辽东还将出现一大批的企业投资、生产活动,更是需要大量劳动力,所以移民过去不用担心安置问题。

    这些移民到辽东后的住房什么的也很好解决,开春过去可以先随便搭个木屋住下。然后让他们在官府规划出来的城区里面修建房屋,而这些土地都将由官府免费提供。

    移民过去的百姓,只需要承担房屋修建的费用,还可以向银行贷款,修建房屋的过程中又能产生很多经济活动。

    经济实际上就是由不均衡来拉动的。所谓的不均衡就是需求。满足需求的过程中,就产生了经济活动。

    一个企业家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就是擅长发现不均衡,从而组织生产、建设。去消除这些不均衡。

    当然发现不均衡的能力就算是普通人都具备,而真正能够成功的企业家,就是创造新的不均衡,或者是维持不均衡的现状。

    所谓创造新的不均衡,就是‘创新’,例如发明一种新产品。而维持不均衡。则是通过一些官商勾结,或者政府强制性的规定来产生,例如盐税就维持了百姓对食盐需求的不均衡。

    而此时大明还未完成基本的资源配置,因此创新之类的东西,当前有没有都可有可无。有之更好,没有也不纠结。当前依靠重新配置资源,就能产生强大的经济上行能力了。

    而朱由校成立的‘皇家科技学院’,以及出台《专利法》,实际上就是为日后大明完成基本的资源配置之后,铺垫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创新之下出现的产业能够带动资源配置基本完成后的大明经济。

    朱由校注重保护那些发明者的专利,并且给予其较大的回报,就是为了鼓励创新。而对于能创新的民间企业,皇家财团则会将其吸纳到财团之中,高价购买其股份。而不是对那些创新型企业进行强取豪夺,从而打击企业家创新的积极性。

    接下来朱由校要做的就是开放各个产业,让民资也能参与进来。但又由皇家财团垄断这些产业。而那些民资在皇家财团垄断的环境下,只有创新才能生存。就如同一头老虎在背后追赶着民资奔跑,他们不奔跑就要被老虎吃掉。

    例如竣工制造业,朝廷接下来不会完全只采购皇家军工厂的产品,而是会发布采购信息,然后让财团资本和民资都参与进来,谁的产品能符合军方的要求,并且在价格上有竞争力,军方就选谁的产品。

    当然最大的份额最终还是皇家资本的,例如民资成立的军工厂发明出了一个跨时代的军事装备,那么军方要大量采购。发明该产品的民资军工厂确实能获得一部分采购份额,但同时也将授权给皇家军工厂生产,皇家军工厂可以付给民资军工厂一笔钱。同时皇家银行还可以购买其股份,将该民资军工厂吸纳到皇家财团之中。

    最终结果就是,皇家资本依旧垄断市场,而创新了产品的民资老板也赚到了钱。

    皇家资本可以对那些还没有技术性,却占据着市场的商家进行粗暴的吞并,但对待那些创新型企业家却必须要克制手段,尽量实现双方共赢。

    所谓的创新型经济模式,基本上就是这样的。

    当前大明百姓最大的需求就是粮食、棉花、蔗糖等等农产品,以及可供生活居住的房产。

    当日子过得更好的时候,就会对衣食住行有更高的需求。吃得更好,住得更好,穿得更好,出行更加方便。

    等于说人类的经济发展,都是离不开‘衣食住行’这个核心,目标都是追求更好的生活。

    一个个可以提升衣食住行的创新发明,就能带动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家层面的经济增长点,无非也就是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环境,或者是对外战争方面的军事需求,从而也能作为拉动经济的方式。

    当前大明资源配置不均衡,核心的问题就是财富分配不均。所以朱由校接下要做的,依旧是对明王朝各阶层的财富分配进行改革。只要改革成功,经济自然增长,朝廷税收自然提升。

    北直隶进行改革后,经济已经迅速增长。

    天启三年北直隶的经济变得更上一层楼,因为财富分配的改变,使得普通百姓产生了大量的需求,在满足这些需求的过程中,北直隶经济就彻底的火爆了起来。

    当然经济不可能永远火爆,当目前的不均衡被消除之后,经济就会盛极而衰。而朱由校却是早早的做好了准备,已经让人开始研究蒸汽机了。

    未来蒸汽机将带来一次巨大的社会变革,产生大量的新需求。(。)

第260章:蒸汽机() 
天启三年冬,漠北天寒地冻。

    林丹汗却在冬季来临前,打了漠北蒙古各部一个措手不及,在漠北抢到了大量的牛羊和帐篷。

    此次林丹汗征讨漠北,只带了五万人,然而仅仅五万人,却在漠北所向披靡。因为冬季来临,所以征讨漠北诸部的步伐暂时停止。但让林丹汗欣喜的是,黄台吉竟然带着两万败兵前来投靠。

    林丹汗这才知道野猪皮已经死了,他所建立的后金也被明国给灭了。黄台吉很顺利的就在林丹汗这里找到了一个落脚之地,开春之后将随着林丹汗一同征伐漠北不服林丹汗统治的蒙古部落。

    与此同时林丹汗却是对大明产生了深深的忌惮,以前他认为明王朝就算在如何发展,也不可能威胁到蒙古,蒙古部落逐草而居,转移方便,打不过也跑得过。然而后金与明王朝在辽东的大战中,骑兵所展现展现出的战斗力已经让林丹汗感觉到了极大的威胁。

    从黄台吉那里获得的情报得知,明国的骑兵战斗力极为强悍,已经远远超过了蒙古。如果明国有大量的骑兵,林丹汗简直不敢想象,那后果实在太可怕了。

    “好在明国只有两万骑兵,而我蒙古有三十万控弦之兵。但是日后不能再卖战马给明国人了,明年秋天的马匹贸易必须停止。”林丹汗在感觉到危机之后,立即做出了决定。

    不过林丹汗绝对想不到的是,明王朝的精锐骑兵并不是两万,只需一年之后,这个数量就可以上升到五万人。

    ……

    天启三年冬季,朱由校倒是比较清闲。朝政方面沈潅打理得不错,随着辽东的收复,以及广西作乱土司安邦彦的败亡,也没有什么需要操心的地方。

    统帅部制定的军事改革,很快随着孙传庭回京而迅速开展。

    辽东军已经解散了,取代辽东军则是中央军。不过因为战事平息。朱由校已经将大部分中央军从辽东抽调回京整训。留在辽东的只有两万骑兵,以及五个步兵师。

    辽东军的那些武官,也都不得不遣散家丁入京进修。唯一没有被调入京城的武官,也就是毛文龙了。

    东江镇的军制是按照新军的模式。而明军依旧需要在广阔的山区中扫荡建奴残存族群。毛文龙的东江军则是骚动山区的主力部队,而留在辽东的骑兵则是扫荡平原地区的主力。

    明年开春,冰雪融化之时,就又是大扫荡的时候。而入冬之后,明军的扫荡活动也开始减少。

    后金被灭。蒙古人正在进行内部统一战争。

    所以朱由校才在冬季来临前,将大量中央军从辽东抽调回京整训,争取在蒙古人的内部战争结束前,将中央军全面整训完毕。

    其中包括兵种、装备、战术的改变,此时的中央军已经变成了一个步兵以火枪兵构成,然后再用炮兵、骑兵联动的作战模式。

    如果离开了炮兵和骑兵,明军此时的步兵师只有火枪兵,面对骑兵的时候确实没什么战斗力。

    但如果有炮兵和骑兵,那结果就不完全不一样了。骑兵可以给步兵提供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