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1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启三年,明廷的军费预算达到3600万元,同时皇帝还在内帑预留了3000万元应对军费超支。

    相当于说,这场胜利实际上是明王朝在财政政策上的胜利。或者说是皇帝的各种敛财手段下所获取的胜利。

    武英殿内,朱由校正在听战情汇报。

    “此战朝廷官兵一共斩获建奴八万一千三百余级,另俘获战马近十万匹。另朝廷官兵伤亡将士六千六百余人,其中阵亡两千七百余人,损毁装备若干……”卢象升给皇帝念着战报,神色十分亢奋。

    朱由校的神色同样亢奋,不过接下来顿时脸色一垮,只见卢象升继续说道:“具参谋部统计,此战军费开支一共一千六百三十万元,加上接下来的赏赐、抚恤,需支出两千万元军费。另外官军已经攻占铁岭,正准备对遁入山区的建奴进行彻底的犁庭扫穴,以及构筑防御体系,预计军费开支不低于一千万元。预计下来,军费超支一千八百万元左右。”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我大明经不起折腾啊!”朱由校担忧的叹了口气,接下来几年天灾还会越来越严重,明王朝也急需从巨大的军费开支中抽离出来。将精力放在内部建设上。

    “皇上不必担忧,此战过后建奴已不成气候。而且我们朝廷编练的四万骑兵明年便可全部完成。到时候在辽东方向防备建奴死灰复燃就无需投入太多的兵力。到到时候就可以考虑将九边这个包袱甩掉了。”卢象升说道。

    “此番收复辽东,裁撤九边确实可以实施了。”朱由校点头道,九边军户已经成为朝廷的大包袱,也是时候甩掉了。

    当然甩掉这个包袱,是要对军户进行妥善安置的。而辽东的大片土地,显然让朝廷有能力安置这些军户。

    代价就是财团在土地红利上做出让步,只要给遣散的军户在辽东分发土地,那么一切问题都好说。

    整个辽东收复地区的耕地面积。大概也就是五千万亩左右,用来安置九边军户倒是足够了。

    收复辽东的战略计划提前了一年多,这让皇家财团也变得没有能力开发辽东大片的土地。

    毕竟就算是拿下这些土地,还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生产恢复,都是需要有大量支出的。

    既然如此,将这些土地赏赐给将士,以及用来安置九边军户显然是不错的选择,这样一来可以快速的将辽东开发出来,成为大明北方的商品粮供应基地,以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

    至于土地。以后只要向外扩张,自然多得是,也没必要死盯着辽东这些土地。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对朱由校来说就比较简单了。裁剪军费也是接下来几年内必然要做,这样才能集中精力对付那些天灾的影响请你别这样。

    今年军费已经超支了一千八百万元,好在内帑还有一千两百万的预留财政,也足够折腾一段时间了。

    此时战争还未结束,明军一战而胜,立即以最快速度挥师铁岭。明军一到铁岭,铁岭二十几万还没来得及撤退的建奴老弱妇孺一片大乱,个个争相逃窜,却被明军大量砍杀。被堵回了铁岭城内。

    接着明军炮兵部队赶到铁岭,在火炮的狂轰之下。铁岭城墙轰然倒塌,明军随即如狼似虎的冲进铁岭。

    建奴兵败之后。黄台吉并没有往铁岭方向逃窜,而是向西去了。以至于铁岭城内的建奴还不知道兵败的噩耗,同时也无力抵抗明军对铁岭的进攻。为了与愈发强大的明军抗衡,野猪皮早就把能打仗的都编练成士兵了。以至于铁岭城内,只剩下了一群老弱妇孺,以及少量的守军。

    这一天明军血洗了铁岭这座城市,整个城市的下水道里流出了一道道血水。最后只有四万左右的妇女、女童活了下来,被明军关进了集中营内,这些异族妇女将被当成货物卖掉。

    那些歪瓜裂枣的都被砍了,只剩下这四万相貌还算过得去的。

    不过铁岭的这些建奴远不是全部,还有二十多万人已经向四周山区迁移。明军自然是不可能放过这些建奴。

    要是让这些建奴跑了,说不定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了。

    为了杜绝建奴的重新崛起,必须斩草除根。这个任务很快就落到了毛文龙身上,孙承宗下令毛文龙持续进剿山区建奴。同时下令王国雄率领武骧骑兵军两个师骑兵向辽东北部平原地区持续扫荡建奴群落。

    “务必要将千里之内的建奴赶尽杀绝。”孙承宗下令道,这也是皇帝的意志。就算是杀不尽,也要把这些建奴赶得远远的,不能让他们有休养生息的机会。

    动荡必然会产生损失,如果建奴部落没办法在一个地方安稳的生活,那么在迁徙过程中力量也必将越来越弱。

    而建奴经此一战,只剩下两万骑兵狼狈逃走,已经无力抵抗明军骑兵在平原上的大扫荡了。

    如果建奴主力敢出现,那还巴不得呢!以明军骑兵的战斗力,一万骑兵面对两万骑兵绝对能够将其击败。

    因此此次扫荡,将会非常轻松。

    山区之内的扫荡也同样如此,建奴的青壮男子都成了士兵,大部分都已经被明军斩杀。山区中的建奴也多是一些老弱妇孺,青壮少得可怜,扫荡起来同样也很轻松。明军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向外扫荡。不断的将建奴残存力量驱赶到了更北方、更加寒苦的地区,让他们彻底的沦落到蛮夷之地。无法接触到文明的世界,更无法从文明世界中获得的生产力和物产,最终一步步的彻底沦落为力量弱小的部族。

    而明军主力,则在铁岭、沈阳等地重整防御体系。等朝廷重新消化了辽东的地盘之后,继续向北扩张,从而控制整个东北平原。

    此战过后,建奴在辽东将再无立足之地。

    ……

    这是一个秋风萧瑟的季节,到处都能看到飘落的枯叶。而落败的建奴主力。仅存的两万骑兵心中同样也是萧瑟无比。

    他们失败了巧手田园。

    他们的大汗——野猪皮,那不败的神话也被终结了。

    从战场上撤下来之后,意料到明军将会以骑兵突袭铁岭,黄台吉直接带着两万残兵败将,直接向蒙古方向逃窜。

    过了一天一夜,昏迷的野猪皮醒了。此时的野猪皮脸色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醒来之后虚弱的问道:“这是在哪里?”

    “父汗,我们就快到蒙古王城了。”黄台吉轻声回答道,野猪皮顿时沉默了好一会,然后才点肯定黄台吉的决定。说道:“你做得很好。”

    “此战过后,我们大金已经不复存在了。要想不被赶入寒苦之地,你就只能投靠蒙古人了。蒙古一旦得知我们大金败亡。必然会对明国心存忌惮,肯定会给我们一个容身之处,让我们休养生息。”野猪皮虚弱的说道。

    “父汗,我们的族人都丢在辽东了。”黄台吉有些绝望的说道。野猪皮抓着黄台吉的手,脸色突然潮红的说道:“不要紧,只要能抢到女人,我们就有新的族人。你要记,记住,我大金与明国的深仇大恨。此仇不共戴天……”

    刚说完,野猪皮噗嗤一声又突出一口黑血。然后两眼一瞪,直接翘辫子了。

    “父汗。”

    “大汗……”

    黄台吉含着泪摇晃着野猪皮的身体。野猪皮已经不懂了,周围顿时跪下大一片人,都是嚎哭不止。

    不得不说野猪皮死前的决策很成功,经过一番外部消耗之后,此时仅存的两万建奴在大败之下竟都没有内讧分裂。当然这也和这些骑兵都是野猪皮的嫡系也有关系。

    野猪皮死了,死在了逃往的路上。

    黄台吉则毫无悬念的成为了这两万建奴的新‘大汗’,不过黄台吉已经不再称汗了,因为他要去投靠蒙古林丹汗,这个时候已经不是称汗的时候了。为了避免明军追杀,尽快前往蒙古王城,黄台吉甚至没有给野猪皮发丧。

    ……

    京城,在这次空前的大捷传来之后,鞭炮整整燃放了三日方才停歇下来。京师百姓都在庆祝这次大捷,商家更是搞出了各种跳楼大促销。自从很多商家在报纸上做促销活动吸引客户后,促销活动已经非常流行。一有名目便做促销,已经变成了那些商家的习惯。

    “看报,看报,官军全面收复辽东,官军全面收复辽东。”

    “看报,看报,官军屠灭建奴人口二十万……”

    这场胜利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的通过大明日报传遍大江南北、全国各地。所带来的震动绝对是超乎寻常的。

    此前朝廷官军在辽东一败再败,让不少人都认为大明大厦将倾、国运已尽。纷纷跳出来掀风作浪、祸害一方。

    然而这次胜利却让所有人都吓了一跳,那些图谋不轨的野心份子得知这个消息,纷纷心下一凛。

    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得出来,明王朝在军事上已经重整旗鼓了,而且随着建奴的败亡,很快就能从辽东腾出手来对付内部的叛乱。

第257章:裁撤辽东军() 
后金灭国,对大明内部的野心份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震慑,特别是在贵州土司叛乱地区,更是造成了极大的震慑效果。

    当那些叛乱土官得知明军在辽东取得空前大捷之后,与安邦彦联合叛乱的土官大部分都选择了立即下山投降。

    这些土官的投降终于变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快秦良玉就从投降土官那里获得情报,迅速出动了上万兵力,对大定府一处山林进行了围剿。这次围剿终于是让秦良玉逮住了安邦彦这个头号叛乱分子。

    上万石柱兵在围剿中生擒了安邦彦,并且歼灭了五千余名叛军。安邦彦被擒,其他还在负隅顽抗的土官纷纷投降,乞求朝廷恩赦。

    贵州土司叛乱随着安邦彦被生擒,叛乱土官的全免投降而落下了帷幕,而被生擒的安邦彦则被押送进京,将举行献虏仪式。

    当贵州这边的大捷再次传遍大江南北的时候,那些野心家已经彻底被震慑住了,纷纷按捺下蠢蠢欲动的造反之心,开始观望局势。

    这个时代的人们,实际上精明的人不少。而且这个时代的军事技术还没有淘汰冷兵器,民间造反的成功率远不是后世那种近似于零。所以很多人看到明王朝走向衰弱,产生造反的心思也是非常正常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手上有军事力量的土司等等群体来说,更是有直接发动叛乱的机会。

    接连的大捷之后,自然就是论功行赏的阶段了。

    此次收复辽东,战功最大的自然是中央军。虽然辽东军酱油了一些,但也是出了力的,否则明军没有那么大的声势,所以改赏的还是要赏的。

    孙承宗年纪也比较大了。再给皇帝打几年工就要退休的年纪了。朱由校考虑到这一点,因此决定给孙承宗封个伯爵。

    孙承宗此时官居一品,外加太师太傅的衔头。按照正常的封赏规格来说,实在是赏无可赏。在他退休钱封个伯爵,也差不多。

    袁可立坐镇登莱,为东江镇、金洲镇稳定奠定海路基础,同样也有大功,袁可立就更没有几年了,因此朱由校同样决定给袁可立也封个伯爵。

    孙传庭封赏起来则比较容易,直接封个太保,官居一品就行了。孙传庭这才短短几年时间。就从一个小小京官变成了一品大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