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应泰府邸中搜出的十万两银票,没有人能解释的清楚是哪里来的。但是谁都明白,这是袁应泰经略辽东之后贪的。

    东林党这个时候也不敢保袁应泰了,毕竟都已经是个死人了,让袁应泰背锅是最良好的选择。

    “朝廷每年给辽东派发军饷数百万,多的时候五百万以上。袁应泰若是只贪了十万,恐怕还不至于沈阳之败吧!”朱由校冷哼道,随即借题发挥,大声喊道:“骆思恭。”

    “臣在。”一个将近五十岁的男子出列,此人就是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

    “你马上派人到辽东严查,还有谁贪渎了辽东军饷。”朱由校怒气冲冲的命令道。

    “臣遵旨。”骆思恭领命,而东林党那些大臣们也无一反对,东林党内部很多官员都甚至还不知道东林党有参与到卖国的行动当中。所以很多事情,是不能摆上台面说的。

    朱由校把骆思恭派去查,东林党更是有恃无恐了。骆思恭可是被东林党打通了关系的,肯定不会查出什么东西来。

    朱由校自然清楚这一点,所以这也是一个可以继续借题发挥,把骆思恭撤职的契机。

    皇帝看上去虽然权力至高无上,但实际上要罢免一些官员,都是要有理由的。要是没有理由,随自己喜好的罢免臣工,臣工们还不炸毛了啊!

    这就像是一个黑社会老大,一群小弟跟着你管理地盘,小弟干得好好的,黑社会老大没有一个理由就把小弟驱逐,那这个黑社会老大说不定没过多久就会被人砍死。

    当皇帝也是差不多的,东林党靠着各种大义、道理来驳斥皇帝,皇帝要想把东林党的一些党羽剪除,自然也是需要理由的。

    例如办事不力,就是一个很好的理由。

    骆思恭接下这个任务的时候,殊不知这是皇帝给他挖的坑,就等着他往里面跳呢!

    接下来就是各种善后的问题了,御史方震孺无疑是这天早朝最跳的一个,很快就跳出来弹劾兵部尚书崔景荣。

    沈阳失陷,崔景荣身为兵部尚书,自然也要背锅。而且崔景荣当初在红丸案中力挺方从哲,自然是被东林党给记恨上了。

    方震孺弹劾崔景荣各项罪名,然后推荐孙承宗担任兵部尚书。

    孙承宗也是东林党官员,但孙承宗是北方士子,并不维护商人利益,而且和方从哲有所交往。

    有点无间道的感觉。

    不过孙承宗的这个东林党身份,对朱由校来说却是比较有利的。

    东林党实际上也不全是一心想要亡国的,这个派别的官员有点儿类似近代孙大炮的革命党,上面的头头藏着什么歪心眼并不会明说,而是会用各种大义对下面的进行洗脑。这一时期的东林党,还未被大清洗,所以廉洁的官员还是不少。崇祯上台的时候,东林党内比较清廉的官员已经被‘阉党’清洗了一遍,导致后面上来的基本上都是心术不正的家伙。

    不过这一时期的东林党,尽管有不少官员比较廉洁,但是他们维护商人利益却是实实在在的,因为他们的观念已经被‘洗脑’了。而东林党当中,还有几个核心的阴谋份子,随时可能弄死朱由校这个皇帝。

    崔景荣遭到弹劾之后,对这个兵部尚书也不想当了,出列以身体有疾为由,向皇帝请辞。朱由校捏着鼻子准了,心里哀叹,又走了一个。

    不过此时的兵部尚书就是个火坑,谁跳进去都得脱层皮再出来。崔景荣如果再留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自然是不死也的脱层皮。同时孙承宗这个时候,也不宜出任兵部尚书。于是朱由校随即以离不开孙承宗为理由,拒绝了让孙承宗出任兵部尚书的请奏。

    最后商讨了半天,决定兵部尚书由王象乾出任,不过王象乾也不是傻,知道这位置吃力不讨好,于是以老眼昏花为理由,只同意暂代。

    王象乾如今已经是76岁了,说自己老眼昏花,朱由校和众臣自然也不能强求。

    “启禀皇上,辽东兵败,朝廷应拿出一笔银子到前线抚恤将士。”

    御史方震孺再次请奏,极出风头。

    “启禀皇上,太仓库已无钱粮。抚恤军民所费,还需内帑调拨。”户部尚书李汝华出列说道。

    朱由校头疼不已,又要内帑出钱吗?

    “朕的内帑也只有三十万两银子,抚恤军民要多少银子?”朱由校黑着脸问道,这比钱他不出也得出啊!打了败仗还没抚恤,前线军民还不炸锅了啊!

    要是前线军民炸锅了,损失最大还不是他这个皇帝。等于说这笔抚恤金,是用刀架在他脖子上。

    好在内帑确实还有钱。

    经过朱由校出售玻璃镜、玻璃窗,去年就赚到了二百万两银子,这两百万两白银,其中一百万两放在大明皇家银行,还有以百万两,腾骧四卫的装备制造、购买马匹、日常支出等方面已经花掉了五十三万两,东厂那边也支出了十万两经费,如今皇宫内帑仓库里,还有三十多万两银子。

    “启禀皇上,内帑调拨三十万两,加上皇上您查抄袁应泰所得的十万两,抚恤军民足矣。”

    方震孺回答道,连带着把从袁应泰宅子里查抄的十万两银子也给算计进去了。朱由校无奈的挥了挥手,扶着额头道:“准了。”

    “皇上圣明。”

    这次辽东兵败,是朱由校登基以来,面临的第一个挑战,他必须将辽东局势稳住。

第027章:布局辽东() 
就辽东问题,朱由校接连上了三天早朝,

    全都是议辽东问题。一群东林党也甚是搞笑,马上调转矛头,说熊延弼如果在辽东,也不会有这样的祸事。

    于是乎,御史冯三元等参与弹劾熊延弼的四人,很快就被连贬四级,变成了芝麻小官。

    “启奏皇上,如今辽东局势,应召熊延弼进京问策,若有对策,则复其为辽东经略。”叶向高对朱由校建议道,朱由校一口否决道:“不允,熊延弼此人脾气暴躁,不宜经略辽东。”

    熊延弼经略辽东本来没什么问题,此人用兵谨慎,风格以守为主,辅以精锐潜入野猪皮后方进行游击。这样的决策,自然是适合当前的局势,因为当前朝廷没多少钱可以折腾,熊延弼这种风格比较省钱。

    但偏偏朝中东林党占据上风,东林党肯完全放权?

    历史上熊延弼被重新请了出来,结果东林党又弄出一个辽东巡抚王化贞出来,还让其不受熊延弼节制,实际上是把熊延弼给架空了,熊延弼手上根本就没有多少军队,大部分军队被王化贞给掌控。最后王化贞又把辽东明军的家当给败了,熊延弼也被连累,被砍了脑袋传首九边。

    在行刑之前,熊延弼还被东林党索要三十万两白银,熊延弼拿不出钱之后被砍了。后来东林党投降满清后编写史书的时候,则变成熊延弼试图贿赂魏忠贤,后又拿不出钱,所以才被砍了脑袋。东林党把关系撇得一干二净,魏公公再次无辜中箭。

    熊延弼尽管难成大器,但起码不会贪,也算是个人才。朱由校现在把他请出来经略辽东,那完全就是把他往火坑里推。

    新的辽东经略人选一直悬而未决,前线倒是有个暂代,还能稳住一下局面。

    问题是此次辽东兵马损失众多,于是又商定了从各省抽调兵马支援辽东的决策,其中四川土司兵战斗力较强,特别是秦良玉的白杆兵,于是朝廷很快下旨请秦良玉带三千兵马支援辽东,以及其他土司兵若干。

    朱由校并不是太了解明末历史细节,只知道一个大致走向,所以并不知道这一政策又引起了土司奢崇明在重庆叛乱。

    不久之后,秦良玉又上奏,要求抚恤战死的秦邦屏,朱由校于是下令赠秦邦屏都督佥事,子孙世袭。并给突围而出的秦民屏官进为都司佥书。同时下诏给秦良玉加二品官员服饰,并封秦良玉为诰命夫人,封秦良玉儿子马祥麟为指挥使。

    自古以来,花木兰的故事就一直流传,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载。但是明末的秦良玉,确实一个著名的女将,不仅能征善战,而且忠于朝廷。中国自春秋以来,秦良玉这样的女将还是首位。

    秦良玉带着三千兵马出川,一路上秋毫无犯。

    而在紫禁城内的朱由校考虑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还是请孙承宗总督辽东。

    辽东那点家底,真的不能再败了。再败下去,就是一个巨大的财政窟窿。

    “老师,辽东局势已经糜烂,若是再随便派那些纸上谈兵之辈前往,必然会继续糜烂,朕现在能靠得住的,也就是老师了。还请老师总督辽东,先将辽东局势稳住。”朱由校在宫内召见孙承宗后对他说道。

    “臣愿往。”孙承宗一口答应了下来,接着说道:“不过要想收复辽东,还需有足够的钱粮支撑。”

    “钱粮朕会想办法。”朱由校说道:“只是老师到了辽东,还需给朕一些时间,老师当以稳定局势为首要目标。”

    “老臣明白。”孙承宗点头道,朱由校于是就放心了。孙承宗的军事能力确实是有的,不过风格上堂堂正正略为死板。这种风格在有足够财政支撑的情况下,孙承宗面对野猪皮绝对是必胜的。然而崇祯年间孙承宗重新出山,崇祯没办法给孙承宗足够的财政支持,孙承宗的表现也仅限于稳定局势。

    但是孙承宗这种稳健的风格,也是最为保险的。

    莽撞还是勇敢,稳健还是胆小,这在战场上是没有绝对的定论的。成功了叫勇敢,失败了就叫鲁莽。

    前提只是必须结合一个国家的国力,从而做出选择,最后才是看结果。

    当一个国家国力强盛的时候,冒险的举动是可以容忍的,因为有那个本钱去冒险。然而一个国家弱小的时候,冒险一旦失败,那就会导致恐怖的后果。而冒险胜利了,也很难改变局势的本质。

    所以孙承宗这种军事风格,是朱由校所需要的。此时的明王朝最怕的就是那种军事手段高明,但却兵喜欢行险招的主帅,那样的主帅很容易把国家带进坑里。

    朱由校把孙承宗派到前线,目的就是为了先稳住辽东局势,他能取代熊延弼的作用。

    很快朱由校就下了一道圣旨,直接任命孙承宗为辽东总督。当圣旨下达后,满朝文武都有些没反应过来。

    朝堂上谈了这么多天,一直没有什么结果。然而皇帝却在没有和大臣们商量的情况下,就把孙承宗任命为辽东总督。

    这是总督,不是经略。

    总督和经略可是不同的,辽东经略还要比辽东总督低上一级。

    不过东林党还算是能够接受皇帝的任命,毕竟孙承宗也是东林党一派,不过属于温和派,不太参与党争。

    孙承宗领旨后,便带着朱由校给他的四十万两白银,前往辽东去了,朱由校还派了两千京营沿途护送,还设宴于郊外,派文武大臣为他陪酒、饯行,并赐给孙承宗彩货、麒麟服,可谓是对孙承宗寄予厚望。

    御史方震孺是最郁闷的一个,之前跳出来让朱由校从内帑出钱抚恤辽东军民,原本计划好毛遂自荐前往辽东。结果皇帝竟然丝毫不问派谁去辽东,过了几天孙承宗当了辽东总督,这个充满油水的差事反倒被孙承宗给拿下了。

    朱由校自然不是傻子,四十万两拿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