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坐镇登莱的袁可立收到消息,大感震动,连忙将消息上报皇帝。

    朱由校接到消息后,倒是有些幸灾乐祸。

    “这就死了?嘿~!”朱由校低笑一声,李珲这个王八蛋,之前和建奴眉来眼去的,大明给他发去圣旨。总是以各种理由搪塞,最后干脆把大明的使者关在宫门外不见了。

    “启禀陛下。朝鲜政变实在不可轻视之,朝鲜作为我大明藩国。发生如此骇人之变,我大明理应进行干涉。”

    “启禀陛下,朝鲜王李珲在宫中受戮,这朝鲜实在有些乌烟瘴气。夺权篡位的那个李倧,实在是乱臣贼子,不可轻饶。”

    朝堂上一群朝臣纷纷指责这种叛乱行为。

    朝鲜文化和大明没什么不同,几乎就是照抄过去的模板,作为一个‘小中华’,发生宫廷政变这种事情,实在让大明的这些朝臣无法接受。

    相比之下,朱由校对这个消息自然是拍手称快了。只是看到一群朝臣这样的态度,连忙把笑容收敛起来,咳咳的咳嗽两声,然后拿着官腔说道:“这李倧确实可恶,朕决不轻饶。传朕旨意,令东江镇总兵立即发兵朝鲜,缉拿乱贼李倧听候发落。”

    一群朝臣纷纷惊愕,面面相觑的听着皇帝这个如此果决的旨意。

    “陛下,是不是太过……太过草率了?东江军兵力仅三万……”礼部尚书顾秉谦出列向朱由校说道。

    “三万足矣!”朱由校打断了顾秉谦的劝谏,然后对众臣问道:“诸位爱卿,可还有什么异议?”

    “陛下圣明。”众臣纷纷躬身齐诵,对于皇帝这样的处理方法,确实也是无话可说。镇压乱臣贼子,在他们看来完全就是天经地义的,毕竟朝鲜王可是大明册封承认的。

    朱由校可不管新上来的这个朝鲜王李倧是否合法,先把朝鲜教训一顿再说,朱由校实际目的只是为了控制朝鲜而已。

第226章:干预朝鲜(一)() 
要是以前的朝鲜,就算是不太听话,大明要教训朝鲜还真没太好的理由。作为天朝上国,去欺负一个已经臣服自己的附属国,岂不是打自己的脸?

    此次朝鲜政变,简直就是天赐良机。

    大明直接祭出一个平叛的旗帜,干涉朝鲜就有名正言顺的理由了。先派兵过去,把这个刚篡位上台的李珲摁在地上胖揍一顿,然后派个总督过去接管朝鲜的军政大权,把朝鲜的行政、军事都抓在大明手上。

    至于朝鲜国王,随便找一个上来当吉祥物即可。当行政、军权都归大明管理的时候,朝鲜就算是有一个国王,自然而然也就是大明的一个省。

    这个方案乍看上去有点白日做梦,朝鲜就这么轻松就能吞并?

    但实际上可行性非常高,因为朝鲜有大批亲明官员,朝鲜吏文用的是汉字,也是儒家文化气氛。

    把朝鲜国王摁地上胖揍一顿之后,自然就是一群官员坐下来和大明开座谈会的阶段。到时候大明大可用朝鲜局势混乱,需要上国指导为名,再把那些亲明的官员拉拢一下,就能达到目的了。

    上国要指导朝鲜行政,在大义上说得过去,毕竟朝鲜立国乃是大明恩准的结果,大明让李家裂图,李家可谓是世代受大明皇恩。再暗中再给那些亲明官员一些利益,自然也就能够很轻松的达成目的。

    而在武力上,朱由校相信东江军可以胖揍朝鲜一顿。

    不过派谁去朝鲜却是个问题,朱由校想到了退朝之后,这才决定把山东巡抚赵彦派到朝鲜,总督朝鲜军政。随即让司礼监拟了道圣旨发了出去,着令山东巡抚赵彦立即从海路前往东江镇,统率东江军武力干涉朝鲜。

    天启三年三月下旬,此时已经彻底开春了。

    辽东镇明军忙着继续加工广宁防线,经过孙承宗的一番整顿,辽东镇可谓军民一心。在朝廷钱粮的支撑下。辽东镇十几万士兵,加固了将近两年的广宁防线,在天启三年依旧在‘丧心病狂’的继续加固。

    一座座堡垒在广宁防线上密密麻麻的分布着,就算是那些民屯。同样也筑堡防守,建奴若是进犯,即可坚壁清野,退入堡内防守。建奴要攻克这些民屯堡垒还是可以的,但代价太高。必然得损兵折将才能攻入,与收获不成正比。围困这些民屯堡垒也毫无战略意义和战术意义。

    而官军的堡垒、城池,那密集程度简直让人头皮发麻。城墙上、堡垒上,到处都是黑洞洞的火炮。

    天启三年,皇家军工厂的火炮产量更大了,在充足的军费支撑下,大批火炮被铸造出来送往广宁防线。

    此时的广宁防线,可谓是固若金汤。只要明军不作死,建奴是毫无可趁之机。开春之后的辽东镇明军,虽然没有什么进攻的动作。但已经做好了随时响应金洲镇的准备,按照朱由校定下的铁律,准备了五万军力。主动出击的明军,超过五万一兵一卒都不行。

    另一边,金洲镇的防线同样变态,在狭窄的金州关,关墙被加固、加高,而且北关后面还有南关。

    不过金州关工程量相比关宁防线来说,却是小了很多。但是在军力上,此时的金州已经是兵马云集。丝毫不输于辽东镇的规模。

    十二个步兵师,外加两个骑兵师,还有一个炮兵师,都已经被调到了金州。金州成为了明军新的主力所在地。

    已经开春。金洲镇的中央军依旧在厉兵秣马,磨刀霍霍的准备开干了,这时孙传庭也赶到金州,开始居中坐镇,统帅金洲镇并协调辽东镇、金洲镇官兵。

    东江军在开春后,向辽东派遣的游击队就更多了。经过一年多的游击战,东江军的游击经验已经愈加丰富。一批接一批的汉民被东江军从辽东解救了出来,然后又将这些汉民武装起来,投入游击战当中。

    大量的游击队,在冬季过后,再次无孔不入一般的肆虐辽东。建奴的开春生产,已经极为凋敝。

    建奴在城外设立的农庄,已经大幅度缩减。剩下的一些农庄,也不得不派遣较多的兵力进行驻防,牵扯了建奴很多兵力。

    建奴此时在野外基本上都得成群结队的行动,一旦落单的话,很可能就会被游击队半路截杀,到处都是可能存在危险。不过建奴在山区中的生产,还是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只不过,建奴要控制辽河平原这么大的地盘,显然有点被撑爆肚皮了。

    正当毛文龙决定深入山区进行作战的时候,一道圣旨打断了这一决定。

    朝廷决定干涉朝鲜,毛文龙的东江军离朝鲜最近,所以只能出动东江军。朱由校着令毛文龙随山东巡抚赵彦入朝鲜平叛,几天过后赵彦也赶到了东江镇。

    要说对朝鲜感觉最不爽的,估计就是毛文龙了。自从在皮岛开镇以来,朝鲜国王光海君李珲对东江镇十分不配合。基本上都是搪塞了事,给予的协助几乎没有。

    这次李珲被拉下王位,自然也是拍手称快。但是要干涉朝鲜,山东巡抚赵彦却是有些迟疑,对毛文龙说道:“毛总兵,朝鲜军力虽然弱小,只是此番朝廷真要是干涉朝鲜,恐怕耗时日久。”

    “大人无需担忧,朝鲜党争严重,此番西人党扶持李倧上位,东人党眼看就要失势,我王师一到朝鲜,东人党必然夹道相迎。”对朝鲜比较熟悉的毛文龙对赵彦分析道:“属下探报得知,此次支持西人党发动政变的大将军李适遭到了西人党的排挤,政变刚成功不就便被打发到平安道去了。只要去信一封,便可成为朝廷助力。”

    “另外西人党此前都是一些芝麻小官,其主要成员李贵、金鎏、申景禛等人,都是下层的文武官员,比如,西人党的核心人物李贵只出任了吏曹参判,另一个核心人物金鎏也仅仅是兵曹参判而已。他们甚至连六曹第一位的官职判书都做不到,只能屈居第二位的官职参判。洪瑞凤、崔鸣吉等则是出任佐郎、参议等更小的官职。”

    毛文龙说完后,赵彦顿时醒悟过来。对毛文龙问道:“你是说,只要攻下汉城,西人党顷刻倒台,便可掌控朝鲜局势?”

    “大人英明,只要这李适为我们大明所用,兵事上已无悬念。攻下汉城,不管是另立朝鲜国王,还是如何。朝鲜东人党只要聚拢过来,朝鲜顷刻即定。”

    “若是这李适不愿意倒向我们呢?”赵彦问道。。

第227章:干预朝鲜(二)() 
李适,朝鲜大将军,而且作战经验丰富、老道。这个李适刚支持李倧登上王位,能否拉拢过来,看上去确实存在很大的未知数。

    “李倧对李适已经产生了忌惮,而李适对李倧的态度同样也忌惮起来了。君臣之间忌惮猜疑,心下难免不安。可是李适不可能忌惮我们大明,因为我们大明不会忌惮他李适。”毛文龙笃定的分析道:“只要大人去信一封,李适必然响应。”

    赵彦深深的看了一眼毛文龙,毛文龙连忙拱手低头。显然赵彦对毛文龙对朝鲜君臣的心理揣摩得如此透彻,感觉有些不妥。当然这不是赵彦该考虑的东西,毛文龙也未到朝鲜大将军李适那样的层次。

    “好,那本官便去信一封,看看这个李适如何反应。”赵彦同意道,然后对毛文龙说道:“发兵朝鲜不用太着急,东江军先做好准备。”

    “是,大人。”毛文龙躬身应道。

    此时的朝鲜,李倧刚刚上位,自然是到了排排坐分果果的时候了。只是这次成功政变的关键人物李适,却被打发到了平安道去了。

    到了平安道的李适,不哭也不闹,显得格外平静。然而他刚到地方,马上就开始训练士兵、加固城墙、设置城栅、配备火器,摆出一副专心防务的样子。

    李适这样的举动,尽管对朝鲜的朝堂没有什么影响。但明眼人却能看得出来,李适这是在拥兵自重。

    很显然,政变成功后,李适没有得到他想要得到的东西,几个动动口舌的芝麻小官,却爬到了他头上,心中难免不忿。

    这天大明信使来了,李适看完赵彦写来的书信后,神色一阵变幻,然后对信使说道:“事关重大。容我考虑几日,使者原来劳顿,不如先住下休息几日。”

    “将军若有疑虑,可尽管开口。”信使对李适说道。

    李适顿了顿。这才开口说道:“此番上国意图干涉朝鲜,不知决心如何?”

    “圣上心意已决。”信使回答道。李适神色顿时振奋起来,问道:“那何时可以发兵?兵力如何?”

    “将军若愿意反正,大明官兵随时可以挥兵朝鲜。兵力上将军无需担心。”信使没有再透露更多的信息。

    “好吧!我一日后会有答复。”李适还是没有立即做出决定,让人把信使送去休息。李适徘徊不定的思考着这个问题。

    李适之所以徘徊不定。是因为他刚到平安道不久,手上虽然有三万多兵力,但却还没有彻底整训清楚。

    若是大明雷声大雨点小,放了他鸽子,那就悲催了。

    左右拿不定主意的李适,连忙找来了几个下属进行商量。

    “大将军,此时容不得半点犹疑。李倧登上王位后,我们根本没有得到半点好处。而且若是不先发制人,恐怕大将军日后自身难保。上国既然有意干涉朝鲜,将军若是不加以响应。等上国攻破了汉城,大将军您就是乱臣。可若是将军反正,上国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