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明军这样一直封锁下去几年时间,建奴也必然崩溃。

    在内部上。天启二年全年下来,大力的赈灾稳定了内部局势,同时成功镇压了闻香教叛乱。

    各地贼盗虽说还比较多,但也难以酿成乱局。

    财政上则大有改善,铸币、盐税、商业税,加上原有的农业税,已经填平了财政赤字。

    皇家资本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农业、矿业、冶金业、军工业、制造业方面都有发展。北直隶农业土地,在天启二年。大部分都整改为农业公司所有。

    旱涝保收的农改,现在则是交给农业公司去做了。仅仅大半年时间,北直隶就出现了四十多家农业公司,其中有六家农业公司已经准备上市交易。

    天启二年的发展,可谓是成绩斐然。

    朱由校手上的资源也逐渐多了起来,就是比较依赖于银元铸造和抄家的财政收入。银元铸造的收入将会逐渐减少,而抄家也不是时时都有。皇帝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至高无上。但实际上只是利益阶级的代言人。要是皇帝整天抄家,也会引起阶级反弹,人家不介意换一个皇帝。

    尽管朱由校手上有兵权不太怕,但撕破脸却是不太好,容易引起国家动荡,遭殃的还是老百姓。

    农业税方面显然也无法继续增加。征收农业税的结果就是坑,明末历史已经证明,一旦加派农业税,最终都会承担到农民头上。

    盐税方面的增长还是有些潜力的,但必须要经济发展起来才行。

    现在增长潜力最大的就是商业税,另外明年就指望着海贸上的财政增长了,只要皇家贸易公司能够从海贸中获得巨额利益。财政上就能宽松了。

    此时朱由校手上实在是没钱,一个偌大的中国,财政收入还无法突破一亿元,可见朝廷是有多拮据了。

    若是有钱,其他省份的建设活动就能搞起来了。再则,明年朝廷在教育上是几乎没有多少拨款的。

    大部分财政,还是用在了军事上。

    尽管还是缺钱,但是起码情况是好转很多了。这个年底,也让朱由校过得比较安心。只是安心日子没过几天,一封急报上奏朝廷。

    贵州的安邦彦反了,安邦彦是贵州水西辖鸭池河以西地区宣慰土同知,宣慰使尧臣族子。尧臣死,子位幼,其母奢社辉代领其事。社辉,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女弟也,邦彦遂专兵柄。

    此前奢崇明造反,作为妹夫的安邦彦本就欲起兵造反,向贵州巡抚上报称,愿意带领两万人前去平判,但是被贵州巡抚识破,没有同意。后来奢崇明被迅速镇压下去,安邦彦也被吓了一跳,这才按捺住了叛乱的念头。

    然而不久前驻扎在四川的02步兵师被调回了京城,整训了一番之后,调到金州去了。

    安邦彦反叛的念头如同野火烧不尽的野草,在心里疯狂滋长,终于在天启三年十二月二十三,起兵两万进攻黔中首府贵阳。

    安邦彦起事后,贵州各地土司纷纷响应叛乱,围攻贵阳的叛军迅速上升到了十万的规模。

    朱由校收到奏报,被气得直拍桌子,怒道:“反了,反了,真是反了。这些家伙脑子有坑还是怎么的,就不能安心的过过日子。”

    这样的叛乱,是必然失败的。所以最让朱由校想不通的是,为什么这些贵州土司竟然还跳出来给他添堵。

    “来人。”朱由校高喊一声。

    “陛下。”杨光连忙跑了进来。

    “传朕旨意,命四川巡抚朱燮元,火速统兵进剿贵州叛军。”朱由校神色冷酷的命令道:“叛乱平定后,凡参与叛乱之土官,一律就地问斩,其部族人内迁三千里,分散安置。”。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222章:圈钱利器() 
安邦彦在明末可是出了名的狗皮膏药,天启二年作乱开始,坚持到了崇祯二年才被彻底剿灭。

    期间与明军反复拉锯作战,利用各种高山密林,就如同狗皮膏药一般黏着,要狠心撕下来非得掉层皮不可。

    朱由校并不知道此人,但是奢崇明叛乱之后,他对西南土司叛乱是早就戒备之心的,所以才向四川调派了一个守备混成旅,要知道四川此时除了有个守备混成旅之外,还有秦良玉奉命镇守。

    秦良玉此时乃是四川总兵,旗下白杆兵在天启二年还享有内帑拨出的100万元军费,兵力已经扩充到了三万的规模,武器装备极为精良。

    朱由校的进剿命令迅速发了出去,用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七天之后便送到了四川,朱燮元接到旨意,立即命令秦良玉统兵驰援贵阳。同时安排沿途粮草供应,朱由校除了下达了进剿旨意,三天之后作战军费也送来了。

    一共两百万作战费用,着令朱燮元按照市场价格采购作战物资,保障军资供应的同时严禁私派扰民。

    要知道明末官军作战,后勤保障简直烂得一塌糊涂,以至于很多时候官军走到半路就哗变了。

    而那些不哗变的官军,通常就是抢劫老百姓,谓之‘贼过如梳、兵过如剃’,到了杨嗣昌四正、十面张网的进剿阶段,李自成甚至喊出了‘剿兵安民’的口号,进而受到百姓欢迎。

    历来乱兵过境,就是一场灾难。

    朱由校考虑到这一点,所以进剿圣旨一下,立即拨出两百万元的银票快马送往四川,四川自然也有钱庄体系。到了天启元年年末,全国大部分钱庄都和皇家银行形成了合作关系,形成了一个资金流动网络。

    圣旨发出,作战经费也送出去了,朱由校还是不太放心。立即又派了官员,带着一百万元到贵州赈灾去了。

    此番土司作乱,百姓必然遭殃不少,赈济还是要跟上的。

    一番调度过后。朱由校便不再去纠结贵州土司叛乱的问题了,对贵州战局也没有太挂念。

    作为皇帝,该做的都做了。

    主帅安排了,兵派了,钱出了。赈灾安排了。接下来打成什么样,就是下面的事情了。

    尽管年底碰上安邦彦造反的糟心事,但是年还是要继续过的。

    朱由校年前摆架出宫,到皇家军工厂视察了一番。此时的皇家军工厂,规模已经扩大了许多。

    除了制造军用装备,军工厂还生产民用产品。毕竟军事订单不是时时都有,工匠却是不少。

    所以这些工匠在没有军事订单的时候,就安排去生产各种民用产品。

    重型马车便是如今军工厂拳头产品,北直隶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道路的修建。对重型马车产生了很大的需求。而在此时的大明,只有皇家军工厂才能制造出这些坚固耐用的重型马车。

    从蒙古和西藏交易来的大批马匹,也为发展陆上交通提供了基础。此时的北直隶,是有车,有马,有路。

    同时皇家军工厂旗下的机械制造厂,还制造出了大摆钟。这是一种在大明十分畅销的西洋货,以前大明并不会制造。不过研究了一番之后,十分轻松的就仿制成功了。

    这个年头的机械装置都还没有精密到后世那种程度,追赶起来自然也是非常简单的。而且大明的工匠。也并不是不会精密制造,那些金银首饰简直巧夺天工,又何尝不够精密?

    只不过这个年代并不需要那么精密,所以看起来是没什么发展。但是要想追上这个年头的欧洲人,是非常简单的。

    西方人的精密制造业,显然就是从这个年代刚起步,然后传承了几百年,才让后世中国追赶不上。毕竟精密制造业能精密到什么程度,在二十一世纪初还是靠人工。

    大明本土制造的大摆钟。不仅有阿拉伯数字,上面还刻有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边上还有对应的十二生肖图案,显得栩栩如生。这样的大摆钟显然更加符合本土文化,而且还分各种档次。一经推出,马上就被富人争相购买。

    毕竟过去欧洲人出口到大明的大摆钟可是比较昂贵的货物,而皇家机械制造厂制造的大摆钟价格却是便宜了将近一半,艺术上也更符合本土审美观。这年头大明国民还是比较自信的,并没有什么崇洋媚外的观念,本土化是更吃香的。

    当然还推出了价钱高的吓人的至尊土豪限量版,给那些钱多的蛋疼的富商权贵用来装b,一台大摆钟售价10万元,还真陆续有人定做了十几台,马上就成了又一个圈钱利器。

    那些巨富之家,也不是傻。他们主要看重‘限量’,之前的试衣镜尽管价格一路狂跌,但是那些价格十万两的试衣镜,如今却依旧价格坚挺。

    毕竟定价在十万的东西,艺术性上也不是糊弄人的。从材质到做工,到上面的艺术装饰,都是极好的。留在手上,日后还会变成古董,甚至还能升值。

    这些大摆钟也是如此,价值如此之高,用料做工方面自然也不是浪得虚名,做工之华美,简直是精益求精。

    不过这些玩意会升值的消息,显然也有皇家资本在暗地大肆宣扬,就如同这个年代荷兰人炒作郁金香一样。荷兰人都能把郁金香种子吹b成值钱的玩意,何况是能看到实物的限量版镜子和摆钟。

    西方资本家最擅长的,就是把一个不知名的画家的作品都收集起来,然后开始操纵舆论大肆鼓吹这些lo比画家的作品,三人成虎之下,就成为神作了。进而把不值一文的画作,炒作到后世上亿美金的程度。

    这种模式在大明显然就不太好操作了,毕竟大明的艺术品是有真材实料的,是否值钱一来也看市场,二来还要自身过硬,三来还要看收藏者的喜好。

    皇家资本此时也成为了北直隶最大的古董商,抄了那么多宅邸,自然获得了大批的古董字画。

    皇家资本将做工精美的镜子和摆钟宣传成未来可以成为古董的东西,确实也不是骗人,就算是最普通的摆钟,放个几百年一样成古董。只是让大家都知道,都具备了这个意识之后,自然的也就好卖了。

    于是那些富贵人家,手上既然有大批现银,那自然也不妨买个回来。这种新奇玩意放在家里既能显贵装b,未来还不会贬值,买得也不亏。。

    ps:第二更到,今天就五千字了,最近天气降温,人很适应,抱歉!

第223章:贵阳解围() 
又是一年春节,北直隶的风雪也停了,刺骨的寒风一停,人们走在室外已经能明显感觉到节气的变化。

    宫中照例大宴。

    不过今年朱由校却是在文华殿宴请了群臣,文武百官列于殿内,向朱由校行礼过后纷纷入座。

    黑压压的一片群臣,代表着大明权力的上层建筑。朱由校不由心中感触,难怪很多人坐在这个宝座上,就迷失了自我。

    好在他作为穿越者,脑子还比较清醒。

    宴会礼乐倒是十分简单,毕竟神宗、光宗驾崩还不到三年,所以朱由校平日在宫内,都没什么礼乐。

    在座的官员中,有不少都已经被吸纳进了汉皇党。东林党已如一盘散沙,尽管有所凝聚,但却已经无法与汉皇党抗衡。不过在南京小朝廷,此时依旧是东林党一手遮天。南北之间,愈发泾渭分明。

    春节前,已经照例开过‘分赃大会’了,大家排排坐分果果。汉皇党的官员,一个个都拿到了更加丰厚的俸禄,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