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至于到年底,朱由校手上的银子,已经多达4800万元。

    不知不觉中,朱由校就已经把财政盘活了。不过这种财政增收方式,主要是靠铸币和抄家,然后达到财富再分配的目的。

    这样的方式,对于大明这种大量人口没什么事情做,生产力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是完全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可以抽调的。

    财富实际上是劳动所创造的,同样也要看人均资源的多寡。大明的资源其实不缺,只是分配上有问题。

    所以财富再分配,把这些财富花出去,滋养社会底层百姓,就能让经济换发生机。在市场的推动下, 创造出的财富自然也就多了。

    手上突然有了这么多银子,明年的财政预算显然是非常充盈的。

    内阁在年底,正抓紧做财政预算,不断与六部进行沟通,开支项目一个接一个的往朱由校这里报。

    军费上在天启三年继续增加。中央军军费预算上升到了1500万,中央军待遇比较高,军饷加上日常军用物资的消耗,以及装备的损耗补充。需要1500万才能维持。

    辽东镇军费则增加到了800万元,一定程度提高了士兵待遇,不过辽东镇士兵依旧有自给自足的模式。辽东土地肥沃,自给自足在有足够土地的情况下,倒还是可以维持。增加的300万元军费。一是用来提高待遇,二是用来筑堡,继续加强防御工事用的。

    东江军的军费,则给了300万元。

    还有边军各镇,按照之前的改制方案,每个士兵每年发放粮食7石,则需要支出军粮将近500万石。基本上北方一年的农业税,都留给边军各镇了。换算成银元,则是750万元左右。

    同时其他各个亲卫,以及7个守备混成旅。则拨给军饷300万元。

    新成立的海军,军费倒是拨出去了,海军还有500万元左右的费用,倒是不用计入天启三年的财政预算。

    总计下来,天启三年还需要支出军费3650万元,才能维持明王朝的军事开支。但如果和建奴打起来,规模还不小的话,没有留个几千万元,显然是撑不住的。

    “明年我们大明在辽东必然需要动一动,不可能再像如今这样以守为主。所以军费上肯定是少不了的。”孙传庭对朱由校说道,“臣以为,800万的预留军费是不够的。”

    “内帑就留3000万元,用于应对辽东战局。兵力都什么时候能布置好?”朱由校对孙传庭问道。

    “年底前。大部分兵力都可以就位。如今已经向金州调动了八个步兵师的兵力,炮兵师预计要到明年中旬,才能调往金州。”

    “好,爱卿准备准备,明年还是要爱卿替朕坐镇一下金州,否则中央军无人统筹指挥。中央军的组建。爱卿忙前忙后基本上都参与了,也就是爱卿最清楚中央军了,换别人去朕不放心。”朱由校对孙传庭说道。

    “臣遵旨。”孙传庭知道此事是不能推脱的,皇帝确实没有其他人选了。

    要论对中央军的熟悉程度,确实没有哪个朝臣能够和孙传庭相比。而且也没有谁比孙传庭更了解统帅部制定的战略。同时论治军,能比得上孙传庭的也就只有那么几个,但都没办法去金州。

    大明以文统武,这是惯例。如果贸然取消这样的制度,很可能会出乱子。毕竟这个制度,是维持中央皇权稳固的万全之策。历代血的教训,才诞生了这样的制度。自宋重文轻武以来,中国的皇朝从未乱于武将叛乱。

    后世有一句话,叫‘改革为革命者铺平了道路’,末代王朝的改革,往往才是在加速灭亡。

    如今朱由校已经在推行改革了,便如走钢丝一般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不敢有一丝松懈。

    这个时候可以提高武将的指挥权,但是以文统武的惯例最好还是别去乱动。朱由校做的,就是成立统帅部,让文官在军事上变得更加专业,免得外行指挥内行。

    如今唯一未加以节制的,就是毛文龙的东江军了。监军张炎已经撤回,朱由校也未再派文官过去节制。主要是东江军的作战方式比较特殊,需要较大的自主性。而且东江军士兵多数都和建奴有不共戴天之仇,加上朝廷在军饷和作战物资上也不曾亏待,叛乱可能性基本没有。所以朱由校目前只是派人去维持东江军的军纪,并给毛文龙下达作战目标,具体怎么施行这个目标,毛文龙的自主性很大。

    金州就不一样了,中央军十几个师云集于此,朱由校在京城遥控指挥是不太靠谱的,毕竟战事瞬息万变,根本来不及反应。所以必须派一个文臣去金州当主帅,而不是挑选一个武将来当主帅。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一旦某个武将打破了力量的天平,压制了其他武将,就算是没有反意,处理起来也非常棘手。

    朱由校看来看去,也就是孙传庭比较合适了。孙传庭在忠臣度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他日剿灭了建奴,作为文官卸下军权也容易,君臣之间也不会起什么疙瘩。。

第221章:又反了() 
文官之所以比较放心,主要是文官要想压制武将,只能以身作则,从道德高度去压制。 。

    当然仅仅凭借高尚的道德,公正的处事还是不够的。那样也管不到武将,还要让文官有能管理武将的权力,才能让武将乖乖听话。可是文官一旦要带着这些武将造反,那形象瞬间就毁了,也就压制不住那些武将了。

    正所谓阳主阴从,担任主帅的文官如果能在道德高度上以身作则,并且处事公正、赏罚分明,压制武将是必然的。

    最好的例子,在这明末莫过于历史上卢象升和洪承畴的区别了。率领关宁骑兵在关内镇压农民军的祖宽,能被卢象升压服,可洪承畴就是没办法。其中的区别,无非就是洪承畴本质上是个投机主义者,而卢象升则是一腔热血。

    文官武将,亦是阴阳之道。

    文官在体质上不如武将,为阴性。武将身体强壮,擅长征战,所以为阳。但能压服武将的文官,在道德品质上又更占据上风,便是阳性。武将反之。

    万事万物,阴阳共生。

    朱由校在辽东的布局,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大半,主要的都完成了。剩下怎么打,朱由校并不操心。

    孙传庭也不是脑子有坑,中央军施行的是严酷的军法,加上精良的装备,以及充足的物资供应制度。如果这样都打不赢,那是完全没天理的。从文明高度,从人力物力上,大明足以碾压建奴。

    所以朱由校接下来,只要保障军费就行了。只要军费不断,灭掉野猪皮是必然的。只是这军费已经有点吓人了,内帑留3000万元在明年肯定的打光的,这笔钱说不定会全部打光。

    明年既然要发动一定程度的反攻,那必然是有战损的,钱粮上的消耗在所难免。

    算上已定的3650万元的军费,明年的军费说不定会突破6000万元。这么一大笔财政砸到军事上,看起来确实很吓人。

    当然这些军费大部分都是皇家资本所经手的,武器装备、军用物资,都是皇家资本按照市场进行供应。而士兵拿到军饷,也会消费很多皇家资本所生产的商品。所以实际上的支出,也不算那么恐怖。论到本质,还是调用了多少人力物力。

    仅以北直隶来说。如今人口增长到了2200万 ,人力物力实际上还是足够支撑这三十多万人的军事开支的。

    军费上的开支预算确定下来。行政上的开支预算也有所增加,吏部因为要推行高薪养廉的政策,所以开支也增加到了1500万元,基本上大部分田赋都砸进去了。

    军政上的预算开支,加在一起高达5150万元。

    而明年的财政收入,则预估为铸币3000万元,白银数量已经开始减少了,估计银元铸造顶多还能提供两到三年的财政收入,没有大量白银继续流入的话。银元铸造方面的收入就会基本枯竭。

    田赋收入方面,全国受灾地区经过一番免税之后,应该还有是1500万石的收入,按照每石0。7元的价格计算,则由1050万元。

    盐税此时经过一番改革,江淮灶丁已经开始安置转业,长芦盐场的食盐已经开始行销长江流域各省。预计盐税收入。不会低于2000万元。

    增长最快的还是北直隶的商业税,北直隶关税随着北直隶就业的保障,让普通百姓具备了一定购买力,导致了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制造业也逐渐有所发展,行销省外的商品也开始增多。

    明年预计商业税可以突破2000万元,这样的税收额度显然还是比较低的。毕竟如今北直隶人口2200万人了。而且就业形势良好,商品经济繁荣,在经济活动中抽取2000万税款是完全可以达到的预期。

    基本上朝廷财政上,大额的收入就是这些。预期可以达到8050万元。

    另外皇家银行及各个控股企业的盈利,则不算入朝廷财政收入。皇家资本的钱,是全面战争爆发的时候才会动用的,其他时候则将用于各种投资活动。

    扣除军、政开支。还有将近3000万元的预算。这3000万元倒也不算多,很快就被各种预算给瓜分一空。

    北方其他省份的水利现在也应该开始修了,北直隶毕竟集中了资源发展,现在已经有了一定发展,所以拿出1000万用来修缮其他省份的水利也是应该的。

    剩下2000万,则用于赈灾、北直隶底层百姓的基本保障福利、城镇设施建设等等,也就没了。

    朱由校在自己小金库里,还有1800万元可以拿出来用,皇室宗亲,以及那些勋贵的禄米则从内帑拨款,朱由校拿出了800万元。多了没有,少的欠着。

    历史上的天启皇帝,对这些皇室宗亲,态度并不是很好。很显然,也是财政给闹的。拿出800万元养这些皇室宗亲,确实让朱由校感觉肉痛。但是皇室宗亲暂时还动不得,免得这些人被刺激得跳出来绊脚。

    天启三年的财政预算,还是略显粗糙。不过财政基本上有所盈余,起码在军政方面是能支撑的。

    和去年的财政预算不同的是,皇家资本这一年没有把太多的商业利益拿出来补充朝廷财政。

    去年因为拿钱出来补充朝廷财政,皇家资本的扩张速度明显放缓。不过天启三年的财政预算中,内帑的4800万元也要全部搭进去。剩下的1000万元,则是留着其他杂项支出所需。

    有了雄厚的财力支撑,天启三年明王朝的状况想来会好上一些,局势不会继续向不好的方向发展。

    天启二年,军事上也彻底稳固,明军在辽东已经形成了严密的布防,广宁防线上布置了大量火炮,并且筑造了大批堡垒。让建奴已经无法从大明这里抢到什么物资和人口,而建奴的走私通道也被打掉,如今建奴也无法通过走私获得物资。

    明军已经对建奴形成了彻底的封锁状态,尽管建奴能到处走动。但是周边没有什么能大量产出物资的国家。朝鲜那边则是小国一个,也没什么钱粮。建奴显然无力突入朝鲜,一旦建奴主力进攻朝鲜,明军则会发动进攻。

    战略上的主动权,已经被明军所掌控,建奴因为获得了较大的地盘,导致了当前主力被牵制的局面。怎么动都可能露出破绽。

    只要明军这样一直封锁下去几年时间,建奴也必然崩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