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1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植技术则是不断改进的,在皇家农业公司的管理制度下,农业的基础设施和农业技术的使用都是很良好的,因此就算不像西方人那样用农奴进行生产,一样能创造出可观的效益。

    最主要的是,员工拿到工钱,也会进行消费,自然也能带动经济。就算是不赚钱,也养活了人啊!这些人再进行消费,不就产生效益了。

    皇家农业公司这种模式,显然是不可能亏本的,就算是给员工较好的待遇。每个月三元的工资,还真不是什么很高的水平,只能说这是白菜价一般的雇工成本了。不过皇家农业公司还有其他的福利给员工,住房、医疗到养老,福利都定了下来。

    张秀才是一名跟随着船队来到台湾的官府文书,他是个河南人。来到台湾大员后,在这里见到了令他感到不可思议的丰富物产。

    大员这里的稻田,一年可以种植三季水稻。一亩稻田一季产粮两石是非常普遍的,一般只种两季稻,碰上台风等灾害的时候再补种,一年稳稳的都有两季的收成。一亩地就能收上来四石粮食。

    这里还能种植许多的蔬菜瓜果,平原上更是满地的鹿群。

    刚来到大员,猎鹿队就忙活起来了。每天都有大量的鹿肉被带回来,每个人都能分到一份,还有不少鹿肉被加工成肉干,运回北直隶去了。

    这里的物产之丰富,完全不是显得贫瘠的河南可比。河南毕竟耕种了数千年,而且人口太多。而台湾这里之前无人耕种,水草丰美,土地肥沃,而且人还少。在这里生存,几乎没有生存的压力。

    “真是个好地方啊!”张秀才不由的感叹。

    猎鹿队深入草原,猎杀了上万只野鹿之后便停止了猎杀活动,因为春季已经来了,此时为万物生发之时,不宜过多杀生。

    皇家贸易公司还有一个猎杀定额,每年猎杀的野鹿,不得超过十万头。作为穿越者的朱由校,自然是有保护动物的意识的。台湾此时鹿群多,开发的地方也不多,每年猎杀十万头还是可以的。

    等日后开发的地方多了,野鹿的生存空间自然也会被不断压缩,到时候再成立一个保护区就是了。

    人类要发展,必然也是要压缩其他种群的生存空间。

    猎鹿的利润还是非常可观的,这些鹿皮在大明的价格还算不错。不过鹿肉更受欢迎,特别是在城镇中。

    鹿能长角,为阳。吃的还是青草,干净。鹿肉自然是比较滋补的,受到欢迎也是正常的。

    这些鹿皮贩卖到日本显然利润更高,日本人更喜欢鹿皮。而且日本的贵金属购买力更低。

    大员这里除了有鹿群,台江海域还有着丰富的鱼群。内陆溪流带来了微生物所需的各种养分,进而为鱼群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而在陆地上,同样也有许多水网,里面同样也有许多鱼。

    对于那些从北方来的百姓来说,台湾这里简直就如同天堂一般。只是设施差一点,但是设施却可以建,美好的生活从来都是用双手去创造出来的。

    除了皇家农业公司的员工,还有很多劳工也坐船来到了台湾。这些劳工主要是来建设各种设施的,平时盖房子、修路,农忙的时候到皇家农业公司当临时工,帮助抢收、抢种。

    皇家农业公司的稻田要种植三季稻也是可以的,只要有能调集足够的劳动力,并且有马车运输稻谷,一年种植三季水稻是完全没问题的。

    这些劳工的工钱就更高了,一个月有4元左右。没这个工钱,他们不愿意来台湾。

    伐木、采石、修路、运输、修房、水利、榨糖、捕鱼、造船、修船、码头装卸等等工作都需要人,许多的人手自然少不到哪里去。

    几乎隔三差五,海运公司就会有一批船只过来,从北方和福建把人源源不断的送到台湾。

    大员港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到处都在规划、施工。

第219章:人口压力() 
时间到了年底了,朱由校又忙活开了。尽管后宫生活让他有些流连,晚上不是去皇后那里,就是去良妃那里。

    有时候兴致来了,便把皇后和良妃都叫到东暖阁侍寝。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朱由校可是软磨硬泡了好久,才让皇后和良妃答应。

    台湾那边一切顺利,皇家银行在台湾投入了不少资金进行开发,回本还是很容易的,毕竟资源摆在那里。

    与荷兰人的谈判破裂了,朱由校倒也不急。又不是大明求着和荷兰人贸易,总有荷兰人服软的时候。只要皇家海军的舰队组建起来,荷兰人自然跳不起来。荷兰人的那些俘虏,倒是有用处。雷尔生那些荷兰舰队船长,已经被送到海军那里了,让他们教皇家海军海战战术。

    还有那些炮手,水手,也都是海上航行经验丰富,对软帆船只操作熟练的人才啊!大明此时需要他们给皇家海军传授经验。

    不教?

    那去矿洞挖矿!

    只要肯教,还有一笔丰厚的钱财作为酬劳。

    两条路给这些强盗选,这些只为求财的强盗团伙成员,自然一个个都争相恐后的卖弄自己的本事。

    反正就算是有人想不开,总有想得开的人。

    所以这些荷兰人也不急着放回去,给海军传授航海、海战经验是非常不错的用途。至于个别不识相的,却是已经被打发去挖矿了。

    “陛下,林文策上奏,葡萄牙人已经接受了我们大明的贸易条件。愿意协助我们大明打造舰队,大概只需要半年时间,葡萄牙人就会从他们国内抽调一千名造船工匠前来大明,帮助我们建造炮舰。同时葡萄牙人还派了三名炮术教习过来。协助我们皇家海军练兵。”孙传庭这天拿着奏章进来奏报。

    “不错,葡萄牙人倒是识相。”朱由校满意的点头道。大明驱逐了西班牙人,并且不与荷兰人贸易。就剩下一个葡萄牙人了。

    葡萄牙人自然感觉如同天上掉了馅饼,而且哐当一声砸到他们头上。半天让他们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的时候,大明的使者来了,和葡萄牙人商谈了一下大明对外贸易的新政策。

    大明的要求很简单,让葡萄牙人出一批造船工匠。同时改变贸易方式,日后葡萄牙人所需的商品,全部由皇家贸易公司提供。

    经过一番商谈过后,葡萄牙人同意了。

    不和西班牙人以及荷兰人交易显然对大明没什么损失,毕竟运输掌握在人家手上。远没有大明把货物运到欧洲来得实惠。和谁做生意都是做。不过只要朝廷垄断了对外贸易之后,日后那些商品的价格自然是想提就提。

    当前第一步,先让皇家贸易公司先插手进来,把业务抓在手里再说。下一步,就是打击大明的民间走私商船。

    年底让朱由校吃惊的,还是北直隶的人口增长。由于北直隶的就业形势良好,而且有很多基础保障福利,导致北直隶人口在天启二年暴涨,把下面的官员搞得叫苦不迭。

    “如今北直隶的人口已经增长至2200万,周边各省的贫民几乎是成群结队的来到北直隶。如今已经给北直隶带来了不小的治安压力。而且大量外来人口。一旦超出我们对工人的需求,就会造成很多问题了。臣以为,最好还是先取消当前的户籍政策。禁止外省百姓继续迁徙到北直隶。”沈潅对朱由校建议道。

    “人口竟然增长得这么快?岂不是说,北直隶都增长了五百万人口了!”朱由校有些吃惊,根本没想到这个年头,北直隶的人口竟然能够有如此快速的增长。

    “主要是其他省份的民生差了一些,河南、山东,甚至是陕西的贫民,都大量迁徙到北直隶。”沈潅说道。

    “五百万,不错,不错。”朱由校吃惊过后。感觉甚是欣慰,北直隶发展起来之后。能够养活其他省份五百万人口,这对于稳定北方的安民政策来说。是非常不错的局面。

    不过考虑到人口确实是增长得多了一些,继续增长下去,北直隶得经济都难以发展了。

    尽管北直隶对劳动力有需求,但未必是无限制的需求。一旦劳动力过剩,引发劳动价格上的竞争,工人拿到的工钱就会不断下降。

    “既然如此,那就限制其他省份的百姓落户北直隶。至于治安问题,朕会着手解决的。”朱由校对沈潅吩咐道。

    “是,陛下。”沈潅这个内阁首辅当得还是比较舒心,皇帝能从善如流,自然是让人省心。

    如果碰上一些刚愎自用的皇帝,那才叫糟心。

    朱由校想了想,继续说道:“暂时北直隶还没有发展到能够调集多少资源支援其他省份的程度,所以还是要给其他省份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一个出路。只要是活不下去的百姓,都可以前往台湾谋生。”

    说白了就是移民,树挪死人挪活。

    普通百姓可能没什么门路,所以要他们挪地方,也是前途未卜。如果朝廷可以给个具体的目的地,并且将他们组织起来进行移民,那就不一样了。

    “陛下,今年我们在全国各省推广红薯,已经颇有成效。秋收过后,各地百姓听闻红薯产量甚大,已有种植红薯之意,来年粮食产量应当会增加许多了。加上朝廷如今规定徭役工期和距离,百姓负担已经减少很多了。就是碰上天灾的时候,朝廷能及时赈济,局面便可稳住。”沈潅对当前局势还是比较乐观,毕竟今年推广了红薯,还减免了受灾地区的赋税,又进行了赈济,还有五百多万人口来到北直隶谋生,怎么说北方各省的民生都好了许多。

    而且这个时候,北方各省百姓还是有些积蓄的。没有像崇祯年间那样被官府上下疯狂收刮,因此民生情况还不算是太差。

    当然沈潅没有意料到的是,天灾的规模还会持续扩大。特别是对于北方各省来说,因为气温的下降,耕作线还会继续南移。

    纵观历史,低温时期的中国,往往是最黑暗的阶段。因为小冰河气候,对农业文明来说有很大的打击。

    “明年还要继续加大红薯的推广力度。”朱由校吩咐道,先稳住局势,饿不死人再说。

    年底最重要的工作,当然就是财政上的总结与明年的预算了,这也是朱由校清点一年成果的时候。一番清点之后,发现内帑还有不少银子。

第220章:又是巨额军费() 
天启二年四个季度,财政盈利最大的自然还是铸币,通过和山西票号合作,大量白银被运到京城铸造成了银元。全年铸造的白银达到2。3亿两,盈利达到了4500万元。比原先预算的2500万元,还要多出了2000万元。

    各地铜矿的开采,以及铜钱的铸造,盈利倒不是太高,只有400万元左右,但是全年却铸造了价值1200万元的铜钱、铜元。盈利之所以被拉低,主要是铜矿的开采成本比较高。因为大力开采铜矿,很多价值不是太大的铜矿也在开采范围。

    尽管这些铜矿的开采拉低了盈利,提高了材料成本,但是却养活了不少工人,这倒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那些走私商人的资产,到了年底也都变现了大半,得到了1300万元左右的资金,加上此前朱由校手上剩下1500万元左右的抄家所得资金。

    以至于到年底,朱由校手上的银子,已经多达4800万元。

    不知不觉中,朱由校就已经把财政盘活了。不过这种财政增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