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科举毕竟是好几年一次,到时候完全可以用各种借口取消掉。然后无限延期。

    报考皇家科技学院,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机遇,就是可以发财。已经有好不少学员通过学习数理化,发明了一些专利,这些专利投入使用或卖给皇家资本,好几个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当然不值钱的专利则更多,很多专利实际上比较鸡肋。

    报考皇家军校的也不少,因为皇家军校毕业之后,可以直接成为军官,从而获得武职。尽管大明此时依旧是文官集团占据上风,然而聪明人却是看到,朱由校成立了最高统帅部,以及创造了一套新的军衔制度后,这个体系已经不再受文官集团干预。

    以至于天启二年皇家科技学院和皇家军校的报考人数都不少,但是考试的淘汰率却依旧高得吓人。

    皇家科技学院只招1000人,太多了也没有那么多的师资力量,这1000人入学后,教学还得靠学长们给他们上课,以及自学。

    另一边则是中央军的募兵活动,也在到处开展。

    各地的募兵现场,绝对可以用人山人海的形容。要知道,此时中央军的待遇,可是羡煞无数年轻人。

    每个月能拿到一笔可以养活全家的军饷,阵亡和残疾后,都有抚恤金。同时传说中这些中央军的伙食待遇也是很好的。

    但是对于年轻人们来说,真正吸引他们的并不是这些东西。而是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那些读书人可以通过科举一飞冲天,然而对于那些没有读书条件,或者没有天赋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就比较缺少这样的机会了。可是进入中央军,出人头地的机会却是足够的多。

    中央军的士兵只要在战场上立了功,并且肯在军中学习文化,就能够被送进皇家军校进修,出来就是军官。

    战场上如果获得军功,还能获得土地方面的赏赐,到战场上好好奋斗一下,说不定就当上军官,成为地主了,到时候就可以风风光光的衣锦还乡。就是能进入中央军,成为一名普通大头兵,全家温饱也直接决了。

    只是中央军在各省的招兵名额显然不多,大半的名额都留给边军了,剩下的这些名额分到各省就更少了。

    南方各省还好,中央军的名头还不是很响亮。然而在北直隶、山东等省,竞争却是无比激烈。。

第208章:卢象升出场() 
山东莱州,一群人高马大的年轻小伙,人山人海一般的挤在募兵处。如果说西北边镇的的士兵以力气大著称的话,那么山东的兵员则以体格高大为明显特征。西北在八卦中为乾卦,也是金气旺盛之地,力气大显然是比较正常的。而山东则位于北方的东部,木气较为旺盛,木主生发,自然看起来更为高大。

    “可惜,名额就只有这些,要是多一些名额的话,这么多优秀的兵源都能招进军中了。”负责募兵的统帅部人员看着这么多人高马大的小伙子,不由可惜的感慨了一句。

    “不用急,说不定日后机会还多呢!”边上的人出声道。

    这么多优秀兵源,简直把募兵小组都挑花了眼,只能用上了最严格的标准。每一个通过挑选的,都是极为优秀的兵源。不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气质,或是面相上,都是非常过关的。把最为精华的一批,都招入了军中。

    这次募兵,主要是招募骑兵。同时也招募一批步兵,主要是用来补充守备混成旅抽调走的那批空额。

    对骑兵的兵源要求,显然也要高出了一个档次。

    被选上的欢天喜地,没被选上的,则是垂头丧气。对于这些年轻小伙子来说,他们没有太多的文化,只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如果不能参军的话,也许他们一辈子就只能待在家乡平平凡凡的过日子。

    他们想要参军,即有出人头地的梦想,同样也有想要进入军队锻炼学习的想法,最不济也能开拓一下眼界,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

    不过暂时名额确实有限,整个山东也只分到了六千人的名额。

    整个招兵过程是十分顺利的,中央军的待遇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报名参军,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募兵就已经完成。

    大量骑兵也随之开始组建。

    农历十月初六,在紫禁城保和殿。殿试总算是千呼万唤始出来,通过科举的举人们来到了保和殿进行殿试。

    本来殿试在四月就要进行的,可是主持科举的一群东林党又被朱由校给撸了下去。而且朱由校对这种科举并不是很重视,就一直推迟到了农历十月。眼看这么拖着也不是办法。朱由校终于在十月抽出时间,举行了殿试。

    殿试主要是侧重于策问,倒是挺符合朱由校的心意。

    “这次有多少人参与殿试?”朱由校对身边的李朝庆问道。李朝庆回答道:“回皇上,此次参与殿试的一个有四百零九人。”

    “人还真不少啊!”朱由校感慨道,钱国兴说道:“人数实际上并不是很多。参与科举的起码有几万人。”

    几万人当中脱引而出四百人,这淘汰率实在有些高。

    “想来这些人里面,应该有一些人才吧!”朱由校想到这里,心情才高涨了一些。毕竟能从千军万马中脱引而出的,总的来说都算是精英。起码从命运格局上来说,他们属于精英。

    精英确实是精英,可惜都是儒家文人,如果这些人能够如同后世一般选个专业读一读,那真是利国利民的人才。说白了,这些儒家文人太万金油了。很多把精力都花在琴棋书画上了。也有的喜欢钻研命理、医术这些东西。

    四百多名举人纷纷进场,此次殿试过后,他们就是进士了。但是进士也有第一甲、二甲、三甲之分。

    一甲三人,状元、榜眼、探花。

    殿试的目的,就是为了排个高低、名次。

    为了这次殿试,朱由校还进行了精心准备的。因为殿试的考题,偏向于策问,倒是挺符合朱由校的心意。

    通过策问,显然能筛选出一批符合自己心意的人才,能力后面再培养。先要意识形态与他契合才行。

    于是朱由校出了好几道策问题。

    一个是询问当前降低农业税,提高商业税的决策是否正确,然后阐述理由。这道题是最为关键的,所有否定征收商业税的家伙都会被归入三甲。然后从九品芝麻官慢慢熬吧!而且还是现职哦!

    实际上一甲、二甲、三甲,也相当于是皇帝的一个任用清单,什么职务缺人了,一般都是先从一甲、二甲挑选。

    第二道题,则是询问朝廷的理财,如何进一步的开源、节流。这道题主要是选拔一批懂得理财的人才。当前朱由校还是比较缺这方面的人才。

    第三道题,则是询问大明的对外政策,并询问‘蛮夷之地地广而丰饶,而蛮夷不善生产。伐于蛮夷,开疆扩土,损阴德呼?’,这句话的通俗意思就是问他们,欺负那些弱小民族,是否会招致什么因果报应。

    这道题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挑选一批人进入最高统帅部以及兵部任职,为向外扩张做铺垫。

    第四道题,则是治吏,询问如何改变当前大明这种贪官污吏遍地的行政局面。这道题则是为了选拔治吏人才。

    一共四道题,第一道题随便答得怎么样,只要意识形态对了就能入二甲。第二道、第三道、第四道题也不要求全部都答得好,只要有其中一道题能够拔得头筹,就可入一甲。

    二甲名次则按照综合能力排名次,同时朱由校自己也会搞个名单出来,把这些人的特长记录下来,日后再进行任用。

    十月初六,这天一早,四百零九名年龄各异的士子们,来到了保和殿外的平台,经过一番程序之后,纷纷入座开考。

    朱由校给出的策问题,还算比较正常,没有太出格的地方。但是题目内容,以第一题最为敏感。

    但是第一题也是最要命的,谁都知道这是非常敏感的题目。可是那些出自工商阶级的士子,如果附和了皇帝当前的做法,那么以后进入朝中,还如何反对皇帝的这个政策?于是也只能硬着头皮反驳了,并且较劲脑子的想了一大堆歪理写了上去。

    而对于那些没有利害关系的士子来说,第一题反倒是最容易的。稍稍有点脑子的都知道怎么答。

    剩下三道题,可以全部做答,也可以只答一道。

    有一个二十一岁的年轻士子,看到第三道题的时候,却是眼前一亮,立即低头奋笔疾书。只见试卷的名字栏上,写着‘卢象升’三个字。

    还有一个三十岁左右,个子不太高的士子,看到关于理财方面的第二道题之后,也是眼前一亮,十分流畅的提笔答题,洋洋洒洒就写下了几千字。试卷上,则写着‘蒋德璟’三个字。。

    ps:第二更!先去奶奶家吃个饭,晚上回来码字,晚上应该还有两更!

第209章:发现宝藏() 
一群士子在保和殿,憋题作答了一整天,直到傍晚酉时,才将卷子交了上去。接下来可就把朱由校给苦逼到了,抱着一堆的卷子,回养心殿阅卷去吧

    阅卷这种事情,还是不能偷懒的。毕竟是自己选拔人才,而且现在也是真的缺乏人才。

    不过部分让司礼监进行阅卷还是可以的,例如第一题。

    司礼监的太监们,把卷子都看了一遍,但凡第一题不过关的,全部都涮了下去,朱由校看都不看。

    被涮下去的全是反动派,哪凉快哪呆着去。以后当个官还是没问题的,但只有闲职,不会给他们半点实权,甚至言官都不会让他们当。

    卷子被筛选了一遍之后,朱由校惊讶的发现,剩下的卷子只剩下了一百多份。

    “这……”朱由校傻眼的沉吟半响之后,只能默然无语,看来出身工商阶级的士子还真不少。

    有些是有切身利益的,有些则是被舆论洗脑的。

    一个个当然都蛮有骨气的,皇帝问他们征收商业税对不对,便耿直的将反对意见写了上去,还掰出了一大堆的大道理。实际上这些道理,朱由校早就见惯不惯了,说来睡去无非就是那么几个套路,这群刚入仕途的菜鸟们,还是嫩了点。

    “也好,只有一百多份问卷,也省了不少功夫。”朱由校随即洒脱的想,有点阿q,他也想多搞点人才,这些士子不太配合有什么办法,只能阿q一下了。

    随即朱由校一头扎进了阅卷工作之中,之所以自己亲自阅卷,总的来说就是不放心。怕错漏了一些什么人才。毕竟大张旗鼓的把恩科整了出来,人才还从眼皮底下漏了,那简直就是巨大的损失。

    在一阅卷。朱由校看得十分投入。

    这些士子在回答的策问中,各种各样的想法方案都有。大部分虽然比较普通,甚至是没有可行性,但还是给了朱由校很多启发的。

    整个脑子,一直都持续保持思考状态。不知不觉的,就到了大半夜,不由伸了个懒腰。

    “皇上,您还是早点歇息吧现在都已经戌时五刻了。”小太监杨光在边上见朱由校稍稍停了下来,便建议道:“御膳房的师傅给您准备了羊肉药膳汤。不如奴婢去传一碗过来?”

    “好吧去搞点吃的来,朕顺便再随便看几张卷子。”朱由校点头道,看了一大堆卷子,一时间有些头昏脑涨,不过还是再看几张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