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1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蒙古贵族在过去,显然没有多少钱,有些部落穷得叮当响。

    这次贸易,因为对牛羊、皮货、羊毛等等商品的收购价格高,而大明方面的商品价格也大幅度降低,让蒙古贵族全部都动心了,这才出现了如此疯狂的贸易规模。

    一群蒙古贵族指挥着人员,将大量牲畜停了下来。然后在大明这边的贸易部迎接下,进入了张家口市场。

    走进市场,林丹汗和那些蒙古贵族,一个个眼睛都看直了。

    那些茶叶、铁锅、粮食之类的玩意没什么好看的,他们主要是去看那些奢侈品,结果他们发现市场内,有各种各样来自大明天南地北的奢侈品,甚至连海外的奢侈品都有。而且吃的、喝的、玩的一应俱全。大量的奢侈品让林丹汗和蒙古贵族们都挑花了眼。

    “大汗,这里好多东西啊!”

    “是啊!我长这么大,没见过这么多的好东西。”

    一群蒙古贵族如同乡巴佬进城了一般,兴奋的大喊大叫,林丹汗咳嗽了一声,这些奢侈品对他也很有吸引力,不过倒不像那些穷部落里出来的蒙古贵族那样失态。但是对此次大明准备的商品,还是非常满意的。

    蒙古人需求量比较大的粮食,一石粮食价格1。8元。茶砖的价格也便宜多了,一个十斤重的茶砖,价格只要3元。

    这些茶砖,实际上是大明百姓都不要的玩意。蒙古人对茶叶的需求是实用性的需求,所以那些茶砖都是用比较老的茶叶做的,那种茶叶的成本低的吓人,这种茶叶运到蒙古,却依旧能卖到3元的价格,简直就是抢钱一般嘛!但是这样的价格对于蒙古人来说,他们感觉是很厚道了。

    至于粮食的价格,比关内要高了一截,但是蒙古贵族们却是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啊!那就是用牛羊换到的粮食,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其中剩下来的银子,不就可以用来个人消费了。

    蒙古面积那么大,如果那些皮货、羊毛,以及马匹、牛羊都能卖钱,那么养活这两百多万人口是非常轻松的。而多余的银子,都可以用来消费各种奢侈品。顿时那些蒙古贵族的生产积极性就上去了,一个个心里都打算,回去之后,要扩大放牧规模。

    林丹汗除了要消费奢侈品外,还想要大明生产的钢刀和扎甲。

    于是这次贸易,在蒙古人十分满意的情况下,十分顺利的进行了下去。

    林丹汗把从各个部落集中起来的价值600余万两的各种草原牲畜、杂货、原材料,全部卖给了皇家贸易公司。

    接着从皇家贸易公司这里,买走了皇家军工厂生产的钢刀和扎甲。然后又买走了150万石粮食,100万斤茶叶,以及5万口铁锅,上万匹绫罗绸缎,还有500万斤烧酒,100多万件各式瓷器。

    还有什么油盐酱醋、白砂糖、针线之类的玩意,也都是扫了一大堆货。

    对于蒙古人来说,这就是一场如同狂欢一般的扫货行动。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充足、齐全的商品,缺乏制造能力的草原环境,让他们长期生活在比较原始和自给自足的环境中,突然有了这么多的商品供他们选择,而且手上还有大笔银子,真心忍不住扫货的**。

    那些蒙古人需要的生活物资,林丹汗采取的是统一采购,然后再由他进行分配的制度。

    一番狂扫之后,还剩下将近300万元的资金,林丹汗又自己留下了100万元,其他的200万元按照各个部落出的牛羊等商品的多少,再分给那些蒙古贵族,让这些蒙古贵族自己去采购各种奢侈品。

    拿到了银子的蒙古贵族们,一个个瞬间变成了大土豪。这些蒙古贵族可不知道什么叫做节俭。都是做一天的实话一天的钱这种蛮夷风格,有了银子马上就大手大脚的疯狂采购起来。

    吃的喝的玩的,琳琅满目的奢侈品,让这些蒙古贵族们挑花了眼。他们尽管手上的银元再多,也经不起这么花。很快一个个蒙古贵族,根据自己的财力,都把银元挥霍一空,换成了一车车的奢侈品,准备带回部落享受去。

    很显然蒙古人没有想过,他们的统治地位,正在随着这些奢侈品的大量出现,以及商品化经济的发展而受到动摇。

    当蒙古人可以通过扩大生产,来换取更多的银子,并购买到更多奢侈品进行享受的时候。他们会怎么做?自然是让部落的普通蒙古人加大生产规模,把劳动力价值尽可能的压榨出来。

    如果是部落吃不饱肚子,大家都过得差不多,那也就算了。可是这些蒙古贵族们一个个享受着各种奢侈品,这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问题就来了。随着这些蒙古贵族们,变成一个个牧场主,普通蒙古人变成牧场主手下的农奴,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不就产生了。

    一旦那些蒙古牧民发现,在大明的统治下日子更好过,甚至也能时不时搞点贵族情调的时候,要消灭蒙古政权就太简单了。

    林丹汗却丝毫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他此时很满意,因为通过这次贸易,他在蒙古诸部的贵族中树立了威信。不仅赚到了银子,而且手上还有一万把钢刀和五千副扎甲,他对蒙古的统治,看上去确实是极大的稳固了。

    ps:今天就一更!

第203章:发明毛衣() 
天期二年秋月大明与蒙古,顺利完成了首次官方大规模贸易,这次规模巨大的官方贸易,显然是很难从史书上抹去的。后世的历史学家,称这次贸易,为蒙古纳入大明行政版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贸易也意味着,大明不再对蒙古进行贸易上的封锁,反而是将蒙古人拖进了商品经济的泥潭。并且用丰富的物质,腐蚀了蒙古贵族的意志。同时大明还通过贸易,从蒙古人那里成功获得了大量的马匹和牛羊,以及各种草原出产的原材料。

    蒙古人也从大明手上获得了军事装备,使得蒙古人在冷兵器军事上走向了一个新的鼎盛时期。然而冷兵器时代在大明的火器发展下,已经走远了。

    大量的马匹,甚至已经超过了6万匹的战马采购数量,那些上马是完全可以当成战马来使用的。而那些中马,勉强也能当成战马来用。

    显然这并不要紧,朝廷消化不了,可以卖给民用市场。

    此时就是皇家资本,对马匹就有极大的商业需求。首先北直隶的运输发展,那些重型马车需要很多马匹牵拉。另外采矿、冶金等生产活动,也需要很多畜力。驿站就更是需要马匹了。

    还有,民间富户对马匹也有极大的需求。

    很快这十五万匹‘进口马’,就进入市场流通环节。军方挑走了5万匹之后,其他十万匹马大部分都被皇家资本内部消化,只有3万匹下马以及1000匹上上马,以及2000匹上马被赶往大明各省分销。

    这些上上马的价格,直接飙升到了300元,上马的价格则飙升到了150元。

    大明很少有上好马匹产出。此时边境贸易又被皇家资本所垄断,而且大部分的好马都被中央军买走,能进入市场流通的好马就不多了。价格飙涨也是非常正常的,而且还是爱买不买。

    至于那些宝马级别的。数量就更加稀少了。此次蒙古人也只卖了不到100匹过来。朱由校得知贸易成功后大喜,同时将这批宝马留了大部分下来。

    这些宝马作为稀缺的资源,自然是要留下来用于赏赐有功的文臣武将。不过朱由校还是留了20匹宝马分批投入市场进行拍卖。

    价格越高越好,这样赏赐的时候,才显得有力度。

    作为皇帝,在这个刚刚组建利益团伙的时候,赏赐金钱还是没问题的。因为被吸纳进来的这些人,很多之前还不富裕。但是等他们富裕起来的时候。只是单单赏赐金钱就显得力度不够了,这个时候就必须赏赐一些皇室能抓得住的垄断资源给他们了。

    这些马匹,就是一种很好的资源。

    “怎么样,那些牲畜能处理得过来吗?”朱由校这天对杨国瑞问道,杨国瑞回答道:“那些牛羊牲畜,已经赶往北直隶各地进行陆续的屠宰、加工。以当前北直隶百姓的购买力,消化掉这些牛羊牲畜还是问题不大的。而且还可以加工成各种肉制品,行销往各省,特别是走海路现在比较方便,可以行销到南方去。”

    “还有那些皮货、羊毛。则在张家口加工成各种裘皮衣、皮具,以及毛毯、呢绒等制品。很快我们北直隶,又能有一大产业可以迅猛发展。”杨国瑞汇报道。这个时候的大明毛纺工艺,多是粗纺的呢绒,精仿技术实际上也是有的,但是没什么发展。

    北方显然并非纺织业发达的地区,而羊毛、骆驼毛、耗牛毛这些原材料多又是在北方产出,所以没那么多的行业人才。

    不过在皇家资本的介入下,如今各工厂,已经开始研发各种生产技术了。

    “朕倒是偶然想到了一种毛纺制品,那就是把那些羊毛加工成绒线。然后用针织的方式打成一件件毛衣,爱卿可以让下面的工厂去试一试。”朱由校对杨国瑞说道。

    “毛衣?”杨国瑞稍稍愣了愣。随后躬身道:“臣遵旨。”

    作为员工,更多的时候。是要抓细节的管理,这样才是一个好员工。而发展的大方向,应该是老板管的,并不需要员工去操心。这一点杨国瑞倒是很明白,但是皇帝却是经常有很好的细节思路,这方面杨国瑞倒是越来越习惯了。

    中国这种文化,道家的阴阳五行学,以及周易八卦,能把复杂得事情简化得非常简单。所以那些有文化的读书人,都喜欢抓大方向,对细节方面却是看不太上眼,这即是文化上的优势,同样也是一种缺陷。

    朱由校能够打开如今这样的局面,和重视细节是有很大关系的。

    毛纺技术的研发,以及绒线的研发,很快就被安排了下去。

    绒线也就是毛线了,这是近代才出现的东西。显然要把各种毛加工成绒线,这是比较简单的事情,区别只在于生产效率的高低。而针织技术,在中国是有很悠久历史的,春秋时期就有出土针织品。只是人家不是用绒线,而是用其他材料。

    因此毛衣这种玩意,不到一个月就被搞出来了。

    加工绒线显然是最简单的玩意,只要把羊毛加工成一条条线,这确实没有任何技术难点。

    针织方面的技术也是有的,不过更多的花样,还在组织人员摸索。说白了,就是织毛衣呗!

    很快就在两个月后,北直隶出现了第一家毛衣店。

    毛衣店即可以给量身定做毛衣,也出售各种毛线,并教那些妇女织毛衣。毛线在北直隶开始慢慢流行起来,并且开始向其他各省蔓延。

    闺阁中的少女们,学女红的时候也多了一个项目,那就是织毛衣。

    同时这一年冬季,北直隶也出现了大量的裘皮衣、皮具,以及各种草原商品。皇家贸易公司,通过垄断与蒙古人的贸易,在这年冬季赚了个盆满钵满。特别是这一年冬季的北直隶,百姓购买力明显又有所增长。以及毛线和毛衣的出现,让毛仿品逐步变成了一种大众化商品,同时还减少了一些对棉花的需求量。

    别看只是简单的毛线,然而毛纺产品成为一种大众化商品,对与蒙古人的影响显然是巨大的。大明对羊毛、骆驼毛、牦牛毛的旺盛需求,显然加速了将蒙古人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