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1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石头家里的五千斤红薯,显然是吃不完的,就算是每顿都搭配着吃,也吃不完这些多红薯。

    这些红薯可以拿出一部分加工淀粉,大部分则是用来喂猪用的。猪是吃不了玉米秸秆的,主要还是吃红薯和麦糠、潲水这些东西。皇庄里的养猪场,都会将这些猪饲料煮熟后再喂,这样比较容易消化。猪吃了煮熟的食物后,就是肥肉长得比较多。

    皇庄的红薯也有养殖场前来收购,或者是一些专门加工红薯淀粉的作坊,以及加工红薯粉条的作坊会前来收购,也可以用红薯酿酒,不过酿出来的酒不是很好喝,但也不失为一种价格低廉的烧酒。

    此时北直隶经济十分繁荣,不仅出现了不少工厂,也出现了大量作坊。农民手上的红薯,也根本不愁销路。

    制作红薯淀粉、红薯粉条、红薯干的作坊在天期二年也出现了不少。

    淀粉也是一种实用比较普遍的商品。在南方一般都是挖掘蕨根、葛根制作淀粉,质量是比较好,但是产量不够大。农民自给自足是足够了,所以这些地瓜制造的淀粉,销路还是非常不错的,全部都可以行销外省。

    红薯粉条也是一种不错的食品,而且存放时间比较长,干货不容易坏,作为粮食,自然是有广阔销路。

    最主要的是,有大量的新鲜红薯上市销售。北直隶的那些被开垦出来的沙地,几乎全部都是种上了红薯。因此商品化红薯的数量还是不少的。这些沙地的红薯亩产更加吓人,有些甚至达到了两千斤。普遍都有一千五百斤以上,一个个红薯个头极大。

    为了减少更多面粉和小麦的消耗,以增加存粮。在北直隶垄断了粮食零售的济民粮行直接提高了面粉和大米的售价,并将便宜的红薯推荐给前来购买粮食的城镇百姓。

    因为红薯的价格足够便宜,还是受到了普通百姓的欢迎,价格比面粉及大米更低一些玉米,同样也销量不错。大量红薯、玉米的上市销售,减少了面粉和小麦的消耗。秋收过后,又是秋播。土地被种下了冬小麦,可以说秋天也是农民最忙碌的时节。

    经过一番农业上的建设,这一年北直隶所产的粮食,已经足够北直隶本省的消耗,并且开始外销一部分粮食。这些粮食主要是销往山东、河南、江苏三角地带的产棉区,换取当地的棉花。

    这年头棉花产量不是很高,偏偏大明还在出口棉布,这是粮食产量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天期二年秋收,在山东、河南、江苏三角地带的产棉区,爆发了一场北直隶纺织业与松江府纺织业的‘抢棉大战’,使得这一年的棉花价格被拉升了将近三成。这样的现象,大大刺激了棉花种植的规模。

    北直隶对纺织原材料产生巨大的需求,这是必然的结果。北直隶的商品棉种植面积不够大,需要从外省购买。而关税壁垒的建立,以及北直隶人口的增长,工人、农户的收入大大增加,让纺织品销售市场非常火爆。

    皇家资本通过与民资合股经营纺织厂,占领了北直隶大部分的纺织品市场,但是棉花价格的上升,也拉低了盈利空间。这使得皇家资本对产棉区产生了市场需求,朱由校也在想着,如何获得一个能提供大量廉价棉花的产地。

    朱由校把目光瞄到了后世的新疆地区,以及中亚地区。那里显然是一块还未经过开发的产棉区。只是那里此时被游牧民族占领,根本没有大量棉花产出。

    好死不死的,叶尔羌汗国在接见了大明的使者后,直接拒绝了大明采购战马的要求。每年三万匹战马的采购量,让叶尔羌汗国对大明产生了深深的警惕,显然意识到了大明一旦获得大量战马,很可能会对他们造成威胁。

    这样的认识非常正确,目光也非常长远。

    可惜的是,叶尔羌汗国并不能阻止大明购买战马的脚步。因此叶尔羌汗国反倒是被朱由校先盯上了。

    如果蒙古人愿意和大明进行贸易,河套地区倒是不急着收复,先对叶尔羌汗国开刀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河套地区尽管有肥美的草场,开垦出来之后还能成为商品粮基地,但是为了保护环境,朱由校肯定不会把河套开垦出来种植粮食。而草场主要是给大明提供战马来源,既然蒙古人现在愿意卖,对河套的草场也就没有那么迫切的需求了。

    反倒是叶尔羌汗国占领的西域地区,那里不仅有大量的草场,还可以开辟出大量的棉田,那里的气候非常适合棉花的生长,不仅能提供大量的棉花,而且还是质量极好的棉花。

    另一边出使西藏的使者,则顺风顺水的谈妥了战马贸易。西藏喇嘛们对这种官方交易并不是太在意,因为他们通过宗教控制了政权,不需要像蒙古林丹汗那样,有通过贸易来控制蒙古诸部的需求。但是西藏喇嘛们,却是怕谈崩之后,明王朝通过打击走私的方式,对西藏发动不平等贸易,到时候要买到茶叶反倒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而且这样的官方贸易,如果能够公平,他们也能获得更多的银子,可以从大明那里买到更多的奢侈品。

    至于战马采购数量,西藏方面没有任何的限制,大明先买多少就买多少,只要大明有银子,西藏有那么多的战马产出。价格方面倒是稍高一些,一匹上上马的价格商定为30两一匹。

    “既然蒙古和西藏方面都愿意向我们出售战马,那就立即开始组建骑兵吧!”朱由校决定道,孙传庭问道:“那我们要买多少战马?蒙古人就愿意向我们出售三万匹战马。西藏方面也不限制数量,可谓机会难得。”

    “那就采购六万匹战马,组建三万骑兵,一人双马配置。”朱由校十分爽快的做出了决定,一人双马的配置,对于大明这种国情的骑兵来说,绝对是豪华配置,这意味着更加强大的机动能力,这样的骑兵部队,一天机动个两百公里可谓轻轻松松。

    “那就需要200万元的采购费用。”

    200万元对于朱由校这个刚刚获得一笔横财的‘暴发户’来说,完全就是小菜一碟,根本不算什么。

    一个字——买!

    而且这些银子花出去,还是可以通过向蒙古、西藏出口商品赚回来的,光是向蒙古人出口军事装备,就能赚回来将近一半的费用。

    “那叶尔羌汗国方面,我们是不是对他们进行封锁?”孙传庭又问道。

    “封锁倒是不用,但是叶尔羌汗国既然不识相,那就拉高商品出口价格。等我们腾出手来,第一个就对他们开刀,恢复我华夏的西域版图。”朱由校淡定的说道。孙传庭马上意识到,叶尔羌汗国要遭殃了。

    不说大明能不能灭了叶尔羌汗国,就以当前大明打击了边境走私后,叶尔羌汗国必须与大明官方交易来说,接下来大明利用技术上和茶叶、铁器等游牧民族必备商品来对他们发动不平等贸易,就足够让叶尔羌汗国喝上一壶的了。

    ps:第二更到,今天就两更!

第202章:疯狂的蒙古人() 
四川,这是和乌思藏诸部贸易的路线。

    自从丁茂新带着一个步兵师进入四川迅速镇压了奢崇明起义后,贵州的黎族叛乱并未爆发。

    显然朝廷的镇压速度,也震慑了西南少数民族的野心。

    丁茂新最近接到圣旨后,便开始在四川配合皇家贸易公司垄断对乌思藏诸部的贸易,一个步兵师的兵力,抓走私显然还是够的。毕竟进藏的道路并不多,也就是那么几条,随便派点人在路上一堵,什么商队也别想过去。

    可以说四川的边境走私是最容易打击的,相比之下,四川那些走私商号就走运得多了,朝廷并未对他们进行问罪。四川那些走私商人看了《大明日报》之后,早就吓得冷汗直流,马上就停止了对西藏的走私活动。

    皇家贸易公司在四川设立分部后,这些商号倒是变成了向皇家贸易公司供应贸易商品的补充环节。

    很快对西藏的贸易就在官方组织下率先展开,皇家贸易公司组织的商队,朝着西藏高原行去。经过一番跋涉之后,和西藏诸部,达成了三百多万元的贸易额。

    茶叶、瓷器、钢铁制品、绫罗绸缎、香料这些商品,换到了乌思藏诸部的马匹、牦牛、麝香、药材、皮货、羊毛这些商品。

    其中麝香是西*有的,这种香料被皇家资本垄断后,这种奢侈品的价格直接上涨了好几倍。

    金秋九月,张家口也重新开市。

    经过几个月的布置,皇家资本已经几乎垄断了张家口的大部分产业。从皮革技工,到毛毯等商品的生产,迅速和一批民间商人合股成立了工厂。

    九月初五,随着大地的震颤。蒙古人的商队来了。

    让所有人都惊呆的是,蒙古人的商队庞大得让人难以执行,一望无际的马群在蒙古人的驱赶下。来到了张家口。还有大量的骆驼、牛羊,以及蒙古人的大车。运着大量的皮货、羊毛来到了张家口。

    那牛羊马匹,简直如同一望无际一般,数量实在惊人。

    所有人都看呆了,难以置信的看着那些蒙古人。

    “我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牲畜赶到张家口,蒙古人这次是把能买卖的东西都带上了吧!”一名六十多岁的老掌柜,对旁人说道。

    林丹汗在一群蒙古贵族的簇拥之下,兴高采烈的来到张家口。看着远处的明国人,不由得意洋洋的笑道:“明国人肯定被吓到了。说不定他们准备的货物根本就不够这次贸易的。”

    “那是,明国人肯定想不到。此番大汗召集我们蒙古诸部,一起出动与明国贸易,如此巨大的规模,绝对能杨我蒙古之威。”

    “大汗英明啊!”

    一群蒙古贵族对林丹汗狂拍马屁。

    不一会大明这边的外贸部人员便过来接洽,蒙古方面将货物清单交给了外贸部人员,外贸部部长林文策,接到蒙古人的货物清单时,整个人都被惊呆了。

    他万万想不到,蒙古人对于这次贸易的热情会如此之高。甚至已经几乎疯狂的地步。

    上上马三万匹,是大明官方采购的战马数额。然而上马、中马就达到了五万匹,还有下马六万匹。

    单是马匹数量。就达到了14万匹。

    同时还有牛羊50万头,各种皮货160万张,羊毛120万斤,还有什么风干肉之类的杂货。

    蒙古人这次准备的各种货物,价值达到了600余万两。蒙古人之所以这么疯狂,主要还是那些蒙古贵族们,得知了新的商品价格清单之后,一个个都耐不住诱惑,一个个都把部落里能交易的东西都带上了。如果这次贸易能够成功。意味着这些蒙古贵族一个个都能获得不少银子,部落所需的茶叶、铁锅、粮食都能换到。还能剩下一笔银子用来购买各种奢侈品。

    这年头蒙古部落贵族,整个部落都是他们的财产。普通蒙古人是没有多少财产的。当然蒙古贵族也有一定的义务,那就是要让普通蒙古人也能有基础的生活给养,这是一种默认的制度。如果压迫过度,也会搞得‘民怨沸腾’。

    蒙古贵族在过去,显然没有多少钱,有些部落穷得叮当响。

    这次贸易,因为对牛羊、皮货、羊毛等等商品的收购价格高,而大明方面的商品价格也大幅度降低,让蒙古贵族全部都动心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