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代期间,朝廷依旧在册封地方阴神。朱元璋亲自编写的官员上任须知中。官员上任后也要拜访当地灵验的庙宇,进行‘春祭’等祭祀活动,希望阴神不要因为没有交保护费而扰乱正常气候。

    只是这种对阴神的管理。除了册封之外,显然也还有惩罚措施,来惩处那些在地上放作乱的牛鬼蛇神。可惜的是,道教后面不争气了,在铁饭碗制度下堕落*了。以至于此时朱由校对在华北地区兴风作浪的牛鬼蛇神没啥办法。

    说白了,中国的宗教,自上古以来,便不是走极端路线。采取的是‘分封制’,地方上阴神一个个划地盘、建庙宇。不似西方人那样。采取‘一元论’的宗教的信力垄断制度。

    人拜多了,就把一大群阴神拜出来了。如果没那么多人去拜。阴神没办法获得香火信力,自然而然就会消散。所以说是信则有。不信则无。这句话并不是说你不信这东西就没有,而是要大家都不信,这东西才没有。

    当人们都不信阴神的时候,只要有一个人信了,信的人就能尝到甜头,于是聪明人纷纷开始与阴神做交易,为阴神做宣传队员,吸引更多的人去烧香。一些法力比较低下的小鬼,因为不能在人前显圣,又饿疯了,就会选择和富商交易。就是普通人玩个笔仙游戏,都有小鬼响应道场。只是那些玩笔仙游戏的小朋友,根本不知道‘请神容易送神难’这个道理,后世新闻就有报道,一群学生学着电影玩笔仙游戏,结果被吓得集体住院,事后砖家辟谣称,这群学生是集体癔症了。

    显然电影只教会了他们如何请神,却没教他们如何送神。人家阴神想,奶奶的,大老远跑过来给你们解答问题,你们连拜一拜的意思都没有,放我鸽子么?于是愤然惩戒!

    华人在东南亚能混得比土著好,除了更勤快外,文化显然也是重要因素。而海外华人,出国前接触最多的就是城隍庙文化了,懂得如何与阴神做交易,东南亚的华人寺庙几乎遍地都是。毕竟一群华人在海外无依无靠,大家选个阴神来供奉一下,保保平安也好。

    南方地区的阴神,还是能广泛起到守护一方的功能的。只要不做亏心事,在阴神的地盘上,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也不敢害人。而很多犯下影响极为恶劣的罪行的罪犯,往往会因为各种巧合而被抓,很多也是阴神出手惩戒的结果。

    毕竟地盘上的百姓,多多少少和他们都有些香火情,就算不给你实现愿望,平时碰上危险的时候,阴神也很可能会帮上一把。

    二十一世纪因为城镇化的原因,农村庙宇逐渐香火没落,很多阴神开始向城市发展信力市场,通常就是找一个代言人作为与信徒沟通的桥梁,给人提供算命、占卜、治病等业务,然后获得香火信力,而代言人则获得金钱,双方各取所需。要说是骗人,其中确实是有骗子的,但是能请到庙宇内的阴神,则不太可能骗人。庙宇内的阴神,素质还是比外面的孤魂野鬼要强的。

    那些请神的人。只要能请到法力不错的阴神,混个几年买个房子是非常轻松的。这也导致后世很多人看请神赚钱,纷纷跑去学请神。有些人没有那个天赋要硬上。请到的不是阴神,而是乱七八糟的小鬼。结果被搞得疯疯癫癫的。有些请到的却是小鬼,法力太低,没什么卵用,只能靠忽悠了。

    和神做交易,自古有之。这也是后来西方人一直很诟病中国人的地方,说中国人没有信仰,拜神的态度不端正。实际上这是西方人蠢,还没有走出被宗教忽悠的层次。

    反过来说。难道对方是神就要冲上去跪舔吗?中国有道家文化的底蕴,非常清楚这些神神鬼鬼的本质,没有什么神秘感,自然不会产生发自内心的信仰。

    中国人什么都信,但实际上什么都不信,拜神确实是在和神做交易。中国人唯一信的,估计就是信祖宗了。

    朱由校此时面临的问题,就是拿这些阴神没太大办法。全面禁止的话,显然太过极端。阴神制度,对地方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此时南方的阴神秩序。显然是非常不错的。

    “皇上,对付阴神倒也简单,只需来个釜底抽薪。拆了作乱阴神的庙宇就行了。”内阁首辅沈潅得知皇帝忧虑后,眼睛一转,便想到了办法。

    “这个办法靠谱吗?”朱由校问道。

    “不是完全靠谱,但还是比较靠谱。”沈潅回答道,“拆的了一时,防不住他们另起炉找。但是庙被拆了,香火上就会有所损失,这点朝廷还是能拿捏得住的。若是皇上这般,对地方行政进行深入改革。由粗放管理变为精密管理,大可对庙宇规格进行管制。那些配合地方政府治理地方的阴神。允许他们建更大的庙宇,那些拖后腿的就拆了他们的庙宇。或者禁止他们盖更大的庙宇。”

    “庙大庙小,百姓不都是一样拜吗?”

    “话虽如此,庙宇对阴神来说却是个门面,庙越大,就能引更多的香客。”沈潅说道,“普通百姓到了像样的庙里,通常都是抱着保平安的心态,不管有神没神,都会拜一拜。而路边小庙,通常不会怎么去关顾。所以庙宇的大小,就如同大街上的商铺的门面一般,上档次的自然客人多,不上档次的,人们不屑一顾。”

    “此次山东闻香教作乱,陛下可以下旨禁止百姓祭拜那个什么无生老母。同时可以对山东地方名声不错的阴神广为册封,得了朝廷册封,起码和朝廷也有了点情面。”沈潅的建议,完全是从统治利益的角度出发的,与历朝历代一样,将阴神绑在同一辆利益战车上,来维护地方统治的稳定。

    想了想,沈潅继续说道:“此次闻香教作乱,传教人员是其中关键,朝廷还可以对传教进行严密控制。一旦发现这种不正常的传播速度,可以马上进行镇压。则可以把动乱扼杀在源头。”

    “哈哈!爱卿此法甚妙,就按这个方案办,内阁立即拿个方案出来。”朱由校瞬间不纠结这个问题了,接下来也交给内阁去办就好了,这个问题不需要他再继续头疼。

    “臣遵旨。”沈潅领旨道。他提出的方案,实际上就是历朝历代都在实施的罢了。对传教的管理,大明也是一直在搞的。首先这个时代的大明,是禁止基督教在华传教的。对外部输入的宗教进行打压。同时内部出现的邪教,也是有防范措施的。此前创建闻香教的王霖就被朝廷下狱。

    在朱由校心里,实际上有更好的方案,那就是开民智。让民众彻底明白,这些东西是怎么回事,不就得了,何必对这些信息进行垄断?

    后世官方就对这些信息进行了垄断,主要原因要得追溯到孙大炮煽动的‘五四运动’,这场运动就是一群思想还不成熟,随便喝了点洋墨水的学生,被孙大炮那帮革命党煽动起来污蔑传统文化的闹剧。

    中国又是道家文化为基础的,真正有本事的都懒得和那群头脑发热的学生争论。后来蒋光头坐了28年江山,五四运动就成为了一面代表正统的旗帜,那个年代,孙大炮在那些接受西方文化的群体中,就是圣人一般的存在,以至于后来,也只能继续扛起这个旗帜,自此中国开始全盘西化。西方人搞无神论,中国也搞无神论,也不需要考虑什么国情,越是简单粗暴,执行起来也越容易。

    殊不知,西方人搞无神论,那是因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家要从宗教手上夺取权力的产物。正当西方资本家为如何推翻宗教权威的时候,达尔文写了一本《进化论》,于是如获至宝,立即奉为真理。达尔文晚年,却承认这是年轻时思想不成熟的作品。

    相比之下,小日本倒是看得比较透彻,二战期间一直不承认进化论。不过小日本也走火入魔,搞出了一套天皇是天照大神化身的体系。

    说白了,世界各地的宗教,都是与统治利益进行挂钩的。只看统治者蠢不蠢了,蠢的被宗教玩弄,聪明的则玩弄宗教。

    只要百姓了解宗教、阴神的本质,到时候拜还是不拜,那就是他们的自由。但是阴神要作乱,就无人响应了。神棍想要骗钱,也不是那么容易了。

    至于道教,既然已经不极端了,维持这样的状态也挺好。平时搞搞学术,向道家方向靠拢,也没什么不好的。朝廷也不差那点钱,继续当吉祥物养着吧!

    ps:第二更到!

第183章:北上海上航线() 
天启二年,往返于北方的商船开始增多了起来,因为天津大沽正式通商,与此同时还有皇家海运公司,以及钱万元开设的合资海运公司的运营,很快就带动了不少民间商船也加入了运输行列。

    或者说,是前往北直隶贩运货物。此时北直隶的商品当中,还是有不少能热销南方市场的。其中当属钢铁制品最为畅销,此时皇家钢铁公司所冶炼出来的钢铁,真的是迅速出名了,凭借着良好的质量,口碑迅速传遍各省。

    其他的还有各式的玻璃制品,在南方也十分的畅销。而最近,北直隶的外销商品也增多了起来,特种钢铁制品和玻璃制品之外,北直隶还开始产出各种铜器和瓷器,甚至还有棉布。只不过北直隶的瓷器和纺织品在其他省份显然不是怎么畅销,主要是质量或者成本上有所差距。

    因此北直隶的瓷器与棉布,外销上还不是很好。不过在关税的保护之下,瓷器和棉布在北直隶本省还是卖得非常好的。外省的瓷器和棉布进来的时候,都被收取了关税,价格上失去了竞争力。

    大沽码头上,每天都能看到忙碌的景象。很多搬运工,正在不断的给码头上的商船装货卸货。

    最大宗的商品,莫过于南方运来的粮食,以及北直隶外销的煤炭。

    南方各省的煤炭比较缺乏,所以煤炭也是一个外销量比较大的东西。尽管南方不缺柴火,但是对于那些大城市来说,把拆回运入城市销售,成本显然不比煤炭要低。毕竟柴火砍伐过程中,比煤炭开采要麻烦。装运起来,也不如煤炭方便。运输方面。北直隶的煤炭用大船运往南方,成本上还是可以接受的。只不过北直隶的蜂窝煤,显然不能完全取代柴火。

    码头上的搬运工。绝对是个体力活,一般人吃不消。但是酬劳也比较高。一个月努力的接活,能赚个四五块银元。

    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家资本拥有的商船数量逐渐增多,到了天启二年五月,商船数量已经达到了87艘,全是三千料的大船,一次性能运将近4000石粮食,那些民营造船厂的东家一个个都笑开花了。除了这些商船,他们还接到了更多的订单。

    孙长波是一名江苏海商,手上有两艘大船。此次从松江出海,前往天津大沽码头,路上只走了九天时间。这是他第二次前往天津,走的航线是皇家海运公司确定下来的,他拿着皇家海运公司绘制的海图,沿途看到了不少引路灯塔,这对于经常大雾弥漫的东海海域来说,这些灯塔绝对是良心之作。

    这条航线。显然极为安全,目前还没有海盗盯上这条航线,而且航行周期比较短。这次孙长波运来的货物。只要就是粮食以及牛角、牛筋,都是免关税的商品。牛角和牛筋是用来制作弓箭的战略物资。

    船停靠在了大沽码头,孙长波将船上的货物卸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