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下全都便宜了皇家农业公司,八百万亩土地,价值本身就不菲,而且大多是位于山东的棉花产区,更不需要什么开垦费用。

    同时皇家农业公司又把山东各地的荒地资源也统计了一遍,统筹人员很快就遍布山东。哪里适合开垦都进行了考察和登记,后面可以陆续开发。几个月后,数据统计上来的时候,可开垦荒地面积达到了一千五百万亩左右,其中大约一千万亩土地是比较容易开发的,这一千万亩土地也陆续进行了开发。并将这些失去家园的百姓安置在了这些新的皇庄之中。

    山东的皇庄和北直隶的一样,都是每户给地三十亩,贷款给农户购买耕牛、种子、农具。并通过贷款的方式,给他们建设瓦房。地租每年三成。农闲时期必须服徭役,徭役只提供伙食,没有工钱。

    重点在于,皇庄的保甲制具备相互监督、半军事化的特性。感觉有点像是养猪场,事实上……确实有点像。但是百姓的生活是有极大保障的,这在如今纷乱的局势下,这样的安定生活,也是很多百姓梦寐以求的。

    累一点对老百姓来说都能承受。他们最想要的还是一个安定的,能吃饱饭,一家日在一起过日子的生活。

    皇庄的压榨能力确实是比较强的,但是在保障方面也是最好的。

    那些没有拖家带口的青壮,则被安排成为了职业工人。皇家矿业公司拉走了不少,还有很多安排去修路了。

    孤寡老人和孤儿,则被安置到了北直隶的养老院和孤儿院。那些失去亲人的妇女,则安排着和那些青壮重组家庭。

    一番处理措施下来,上百万难民都得到了妥善得安排。

    几个月后,山东闻香教作乱的余波就平息了下去。地方秩序也得到了一番梳理,而上百万难民的安置,也缓和了一番山东的人口压力。

    这次闻香教作乱。让朱由校的皇家农业公司,又增加了1800万亩耕地。不过开垦这些土地,却是陆续花出去了上千万元。而农户的贷款,则是银行出的钱。

    朱由校的腰包又空了。内帑尽管还是有一些银子,但都已经在预算范围之内。

    开垦的费用显然是必须出的,尽管农业上并不怎么暴利,但耕地却是基本的生产资料,价值摆在那里,怎么都不亏。只是收回成本要过些年头。最重要的是,扩大了农业资源。安顿了一大批百姓。

    皇家矿业公司那边,则在山东与锦衣卫进行配合。打击了民间偷采金矿的活动,抓了几个典型,罚了将近五万元的金额,将招远一代的金矿全部都纳入了皇家矿业公司的开采范围。

    这个时代的招远金矿,远没有后世年开采百万两的规模。主要是这个时代用的是土法开采,矿脉又越挖越深,下面的硫化铁矿也越来越多,很多矿洞继续开采的话,成本就太高了一些。

    不过还是有很多矿脉的开采是有利可图的。

    皇家农业公司的开采活动,依旧是采用土法。工人采用雇工制,每天二十文的工钱。对于招远金矿的开采,盈利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产出黄金。实际上这也不是重点,最大的重点是,能创造产值、提供就业,养活更多的人。

    黄金尽管不能吃,但却可以买到粮食。

    只要有足够的市场需求,粮食产量自然会增加。南方实际上还是有不少土地可以种植粮食的,特别是江南地区,原本就是个产量区,结果土地被种植了大量的经济作物,其中不少还是用来出口的。

    所以说,只要能养活人,盈利少一点都没问题。甚至是略微的蚀本都可以接受,但盈利还是一条线,蚀本的矿洞将一律放弃开采。

    尽管开采金矿可能赚不到多少钱,但是老百姓有钱了之后,各种消费活动不就产生税金了。

    这就和后世的关税补贴是一个道理的,很多企业的商品以极低的价格出口,甚至是低于成本价,可国家依旧鼓励他们那么做,原因就是能创造产值,带动就业。

    产值创造出来,则意味着财富总量的增加。

    所以招远金矿,成为了一个良好的就业岗位带动项目。除此之外,皇家矿业公司,也开始在山东对煤炭进行了一定的开采,以供应山东的煤炭需求。

    不久之后,一支钻井队来到了山东。开始在后世胜利油田的区域内,开始到处打洞钻井。

    这支钻井队,自然就是朱由校派来的。

    ps:第一更!

第182章:宗教对策() 
钻井队在渤海之滨寻找石油,这显然也只是朱由校碰运气的举动,毕竟很多油井都要打到两三千米以下才有。倒也有一些七八百米的浅井,是当前皇家钻井队能够打到的,所以纯粹就是碰运气。

    如果能钻出油井,就可以发展炼油业了。由于朱由校整出了化学教材,炼油还是不成问题的,只是技术高低的问题。但技术从来,都是商业利益所推动的,慢慢发展下去,技术自然就先进了。

    这年头的石油,可以用来提炼煤油,可以取代老百姓用于照明的植物油。这年头人们普遍都是用植物油进行照明,例如不能吃的棉籽油之类的。

    显然一时半会,要钻出石油是不太可能的。这就是像是抽奖一般的行为,不过就算是钻不到石油,起码也能锤炼钻井技术。

    如果对一个技术没有需求,那就得不到发展。而这样的钻井活动,是国家机器所支持的,成本上还是能够承受得起的。钻井技术的发展,也将带动机械制造等方面的发展,这个钱显然不是白花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此时皇家钻井队的钻井技术,与之前的技术相比来说,还是有明显进步的。钻井工具方面,人工制造的钢铁机械明显增加。四川地区的顿钻技术因为就地取材就足以满足需求,所以发展速度比较慢。

    此时皇家钻井队对钻探深度有了更高大的需求,而且也有一定的工业基础,钻井技术顿时有了一个明显的进步。这种技术的进步,在钻探技术的本质上是没有做出什么改变的,只是工具有了改进,可以钻得更深了。

    皇家钻井队在渤海弯钻出的第一口井。很快就突破了一千米,达到了一千一百余米,只是让人失望的是。根本就没出油,甚至是油砂都没见到半点。

    “不要紧。换个地方继续钻。”带队的队长并不气馁,反正皇上交给他的任务,就是找油,资金不用他考虑。

    历史上,美国人开发油田,都是商人投资钻井。有时候,一个油井钻不出油来,很可能就要破产。而钻到石油的。则可能一夜暴富。而此时大明钻探石油却是国家机器支撑,失败并不能阻止继续钻探的行动。

    ……

    剿灭闻香教造反运动后,后续的追责也在进行,地方官员弃城而逃的,一律抄家问罪。抓获的徐鸿儒以及一群闻香教骨干,该问斩的问斩,该劳改的劳改。魏七因为擒获徐鸿儒有功,特许赦免。然而跟着投降的那些闻香教骨干,则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将面临劳改的下场。

    不过闻香教并未被彻底消灭,闻香教的创立者叫王霖,此前被朝廷下狱而死。而王氏宗族依旧是闻香教的高层掌控者。只是这次造反,徐鸿儒被官府提前发现,不得不提前起事。而王氏宗族依旧还在逍遥法外。

    历史上,王氏宗族在满清入关后,抱了满清大腿,投靠满清后受到封赏,成为了合法宗教,后来参与到政治事件,才被满清打压。

    如何对付这些邪教。却是让朱由校头疼的问题。

    朱由校很快召见了武当山正一教掌教张显庸觐见,询问了一番之后。对当前道教略显失望。

    此时的道教,看起来是比较鼎盛的。到处都是道教的庙宇。毕竟道教作为官方宗教,特别是武当张天师一脉的正一教,更是备受皇家荣光,正一教的庙宇也几乎就是皇家的私人庙宇。

    但是优渥的待遇,却让正一教走向了‘堕落’,被混入了很多市井狡诈之徒。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此时的道教,已经完全失去了宗教的极端性,反倒不像是宗教,而像是研究道家学术的机构。

    宗教一旦失去极端性,就会走向衰弱。往往越流行的宗教,特别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的邪教,极端性越强。

    明代的道教,在传教上也是做了一定努力的。那就是把道家的内丹术进行了世俗化,使得普通信徒也能通过修炼‘简化版’的内丹术,对身体进行一定的调养。实际上,这也是道家的东西,和宗教关系不大。

    而且简化版的内丹术,往往被邪教所采用。例如刚闹了一波的闻香教,就照搬了道教的‘简化版’内丹术。后世的某轮子,号称不打针不吃药就能治病,实际上也只是照搬了道教在世俗界所普及的内丹术罢了。

    官方宣传自然就是一概否定,假的,不可能向民众解释什么内丹术。但是轮子被打压下去后那么多年了,还是有很多曾经接触过这个邪教的人对此困惑不解,因为这些人确实亲眼看见过,一些人修炼内丹术后病情转好,只不过他们不明白什么叫内丹术,更不知道这东西并不是轮子的东西,而是道教在明代时期普及的玩意。

    道教在明代期间,已经比较彻底的向学术方向靠拢,也不怎么用宗教能量场进行传教了。已经变成了官方养的‘吉祥物’。

    不过正一教这个吉祥物,倒是挺长久的。张天师一脉,到了二十一世纪,依旧享有到官方的道家协会的副会长编制。

    此时正一教掌教张显庸,是第六十五代传人。

    这种世袭的铁饭碗,显然是堕落的根源。相比之下,没有官方铁饭碗的全真教,倒是比正一教要有建树得多。但是全真教同样也是向学术方向靠拢,传教能力比佛教差多了。

    这种没有极端性的宗教,当成吉祥物是没问题的,但要用来治理阴神,显然效果不大。

    中国自古以来便称之为‘王道乐土’,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那是因为中国不似化外蛮夷之地,对这些超自然力量没有管理。上古时期的华夏部落,本身就是道家的修行文明。只是有一部分不愿意修行了,所以日子过不下去了。大同社会进而结束。分裂成了修行界和世俗界。

    上古华夏的精英,几乎都留在了修行界。世俗界刚分出来的时候,因为没有文字。生产力也很低,加上又要享乐。就变成了奴隶社会。后来发展了文字和生产力,才过度到了封建社会。

    在秦代以前,修行界和世俗界官方还是有所往来的,修行界甚至还会对世俗界展开干预,后来干脆就放任自流了,双方老死不相往来。

    本来就算是这样,修行界成立的‘天庭’,对世俗阴神、修行者还是有管理的。那些阴神在天庭的管理下,保持着和谐的秩序。只是后来世俗界的道教在被官方收编后,道教在世俗界官方的支持下,与天庭展开业务竞争,修行界干脆把天庭在世俗界的业务给撤了,一股脑丢给了世俗官方。

    天庭还存在的时候,世俗界阴神都是天庭册封。天庭撤销世俗界业务后,阴神变成了由享有官方编制的道教进行册封,唐宋期间皆是如此。

    明代期间,朝廷依旧在册封地方阴神。朱元璋亲自编写的官员上任须知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