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天是讲武堂‘进修班’结束的日子,朱由校又来到了皇城边上的讲武堂,亲自给这些毕业的基层军官颁发‘委任状’。

    在庄重的气氛下,朱由校将一件件折叠整齐的军官服,以及委任状亲自交到这些基层军官手上。

    “臣叩谢皇恩。”一个个基层军官上前,对朱由校深深叩拜,然后恭恭敬敬的接过军服。从这一刻起,他们不再是大头兵了,而是拥有品级的武官。排长九品,连长八品,营长七品,团长六品,旅长五品,师长四品。

    军饷也随着品级提高。

    取得品级之后,他们就是职业军官,一生食君俸禄。无需君主是否正义,此时此刻,他们就已经与朱由校具备了共同利益,成为了一个共同的利益集体。

    但凡师长级别,都将获得一部分皇家银行的股份分红,这个分红并不是太多,但是一年下来也有上千银元。如果皇家银行及旗下控股公司、合资公司越赚钱,他们能拿到的分红也将越多。

    一个军事利益集团就这样被朱由校编织了出来。

    这次讲武堂开设的短期进修班,尽管时间不长,但却是朱由校亲自主持,这批毕业的军官。都可以算是‘天子门生’。可喜的是,这些毕业的基层军官,一个个都学会了看图。具备文化的优势就展现了出来。

    朱由校对侦查科的制图做了具体的规范,军事地图的绘制变得专业起来。这些专业地图。是每一个各级军官都要能看得懂的。

    这批基层军官算是正式上任了。

    十万边军的整编也正好完成了两个月的新兵训练,队列什么的都练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确定正式编制了。

    各种统筹,显然又开始了。

    朱由校自然是全程参与的,然而可忙坏了孙传庭。朱由校的全程参与,不意味着是全程做事。忙坏的,自然是下面的。苦活累活,都是下面干了。

    “四个重装步兵师,五个常规步兵师。各级军官已经确定了,请陛下过目。”孙传庭将名单递给了朱由校,朱由校仔细看了一遍,然后便通过了。

    “爱卿辛苦了。”朱由校微笑的对孙传庭说道,孙传庭倒是任劳任怨,说道:“这是臣的本分。”

    朱由校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但是领导最喜欢的,就是这样肯做事,能做事的下属啊!下属是什么样的人,领导自然是看在眼里的。

    九个步兵师的编制终于是确定了下来。十万边军经过一番分配之后,正式确定了他们的归属和兵种。

    十万边军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因为较高的待遇。以及持续的思想教育,忠诚性也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

    这次编练的九个步兵师,绝对是精锐之师。因为这十万兵员的素质太高了,几乎都是各边镇的精华。许多士兵都是虎背熊腰,力量惊人。

    这九个步兵师,注定比之前京营的五个步兵师还要精锐。

    素质极好的兵员,加上武装到牙齿的装备,以及最好的待遇、最严酷的军法,而且作战经验也不是很缺。这些边军士兵。在此前就具备一定的军事素质。他们走上战场的时候,心理素质是绝对是过关的。

    番号也定了下来。从06到14。

    朱由校看着这些军队从无到有,被快速组织起来。心情在这一刻显然是最为畅快的。

    “妈蛋,老子现在终于有一支大军了。”朱由校心情大好,如今手握十四个步兵师,不管明王朝再怎么天灾*,也能杀出一条血路出来。

    他编练的这十四个步兵师,可不是那些乌合之众。不像其他明军那样,武官养着一群家丁。或者说这十四个步兵师,都是朱由校的‘家丁’,杜绝了军中挖国家墙角的家丁现象。

    有这么一支军队在手,朱由校可谓底气十足了,终于不用再怎么装孙子了。

    军队是采取暴力手段的底气,更是支持改革的基石。改革就以为着对利益与格局的重新划分,就会与当前的既得利益群体发生矛盾,从而就可能引发暴力冲突。现在朱由校还真不怕了,只是出于稳定考虑,还不能胡乱挑起冲突。

    但该吃的肉,不能放过了。

    忙活了几天之后,朱由校立即让人去询问内阁首辅沈潅,看看缉私的情况。沈潅随即让天津巡抚高邦佐,漕运总督叶向高,以及税务局总督魏忠贤上报情况。

    很快各自拟了封奏折交到了内阁手上,对缉私进展进行了一番报告。随后沈潅便骑马进入皇城,向朱由校汇报情况去了。

    皇城骑马是一项特权,同样也享有义务。被赏赐这个特权的臣子,必须上缴一匹马。历史上魏忠贤把这个无所谓的特权,大赏特赏,有的官员甚至被赏了一遍之后,又被收回,然后又赏一遍。结果还真让魏忠贤搞到了不少马匹,暂时缓解了前线战马不足的问题。

    此时皇城的管理,朱由校都是抓在自己手上。对于这个特权,倒也没有那么随意的到处乱赏。

    沈潅是为数不多,获得这个特权的臣子。以沈潅的收入,倒也出得起一两匹战马。因为稀缺,所有让人感到荣幸。

    沈潅一路进入紫禁城,然后下马步行到养心殿,朱由校正在里面处理一些军务。

    “启禀皇上,各处缉私情况已经汇报上来了。经过半个月的缉私,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共抓获走私人员三千余人,击毙三百余人,查获私盐将近三百万斤,查获关税走私货物价值三十余万元,查获官船夹带私货价值六十余万元,缉私总共入账百万元左右。”

    沈潅汇报了一番进展后,继续说道:“虽然有了一些进展,但走私依旧猖獗。主要问题就是缺少兵力,此次缉私只出动了一个团的兵力,分配下去之后就没多少了。以至于关卡不多,那些走私份子还是有机可趁。天津巡抚高邦佐上奏称,天津沿海一带的私盐生产还在持续,走私方式从开始的大车队,变成了现在的三五成群,或独自走私贩运。以至于目标更小,稽查起来更为困难,可谓民心似铁,难以动摇。”

    “呵呵!民心若似铁,官法便是炉。铁再硬,也要给他熔了。”朱由校当即下令道:“传朕旨意,着令兵部立即抽调两个师的兵力配合缉私。但凡走私拘捕者,一律当场格杀,所有逮捕的走私份子,一律贬为官奴。”

    “是,皇上。”

    “皇上英明,走私屡禁不止,不过是民间投机之徒还有侥幸心理。只要查得严格,惩处力度让他们难以承受,就可杜绝走私了。”沈潅称赞道。

    “今年能有多少超出的财政盈余,全看盐税和关税,还有各类商业税,不得不上心啊!”朱由校感叹道。

    经过一番预算之后,全年能预估到的收入都有用途了。接下来要干什么事情,得有更多的财政收入才行。

    民心似铁,官法如炉。这句话可不是唬人的,很快兵部就抽调了两个步兵师,前去配合缉私活动。

    高邦佐很魏忠贤得到了大批兵力的配合,顿时大喜过望。迅速将这些兵力,全部投入到了缉私之中。

    除了固定设卡,此次还增加了大量‘巡逻稽查队’,在北直隶的大道小道上,到处巡逻。每队兵力上百人,甚至有配备步兵炮。那些一斤炮非常轻便,用于缉私显然效果极好。

    到处都是关卡,简直如同‘天罗地网’一般。天津地区的私盐贩子,很快就倒霉了。在这样的高力度稽查下,那些三五成群进行私盐贩运的,大部分都栽了跟头。而那些用大车队贩运的私盐贩子,则与京营发生了持续的武装冲突。

    击毙,再击毙。

    几乎成了缉私的主旋律,一旦发现持有武器的大商队出现,那么不用想,肯定是私盐贩子。

    朝廷已经下了禁令,禁止商队在北直隶境内持有管制兵器。能够在北直隶持有兵器的,只有皇家资本控股的标行,也就是镖局,古代的安保押运公司。

    这些私盐贩子为了对付京营,他们也进行了改变。一方面是化整为零,一方面则是聚拢同行。

    聚拢同行之后,通常有两三百人。其中不乏武艺高强的武师,一个个信心爆棚。情况确实也如同他们所预料的那样,一开始官府看到这些私盐贩子这么多人,碰到了都不敢动手,只能收一笔贿赂之后,放他们过去。

    可这次不同了,这些私盐贩子人多势众,可是稽查队这边同样也是。一旦发现这种聚拢同行的私盐贩子,马上请求支援,同时派人尾随其后,用不了多久就能把这些私盐贩子包围、歼灭。

第173章:私盐禁绝() 
ra;在一片庄稼地中,三百多名私盐贩子彻底的慌了,他们四面方全他娘一水的都是官军。这是一支天津权贵、富商组建的私盐押运队伍,他们没办法化整为零,要想继续做这生意,只能联合起来,加强武装冲卡的力量。

    一开始十分的顺利,通过了一个关卡,关卡中的官军根本不敢拦他们。

    可没想到,大约半个多时辰过后,突然一大群官军从前后左后包围了过来,当场把他们包了饺子。

    一群私盐贩子当场红了眼,狗急跳墙了,纷纷抽出武器意图突围。

    然后,枪声响了,炮声也响了。

    硝烟弥漫中,这些私盐贩子一个接一个的倒在了血泊之中。更加让人绝望的是,硝烟还未散尽,全副武装的长枪兵已经上来了。一排排密密麻麻的长枪如同无情的推土机,将这些负隅顽抗的私盐贩子一个个捅死。

    很多私盐贩子已经当场吓尿了,浑身发抖的软瘫在地。

    好在官军并没有把他们击杀,而是将他们生擒活捉。这些私盐贩子抓到了,可都是一个个免费劳动力啊!全部都能送去挖矿、修路,而且还不用太好的伙食,红薯为主,管饱。

    打扫战场的时候,被击毙的私盐贩子,将近两百人,只有上百人被俘虏,现场实在太过惨烈。

    残酷的军事打击,很快就将那些权贵、商人组建的私盐贩运淘汰出局。这些权贵和富商,根本无法承受如此惨烈的打击。

    他们的家丁还有大批私盐折损下去,这生意根本没法做了,成本实在太高。

    与此同时,私盐的河运出货方式也遭到了官军的打击,私盐根本无法通过漕运运出,以至于私盐无人接手。而通过陆路运输,目标又太大了。很快天津地区的大规模私盐走私,便被无情的扼杀了。

    只剩下一些小团伙,三五成群。甚至单独行动。

    天津巡抚高邦佐随即又突袭了私盐生产,抓获了一大批私自煮盐的群体,同时张贴了告示,宣传贩卖私盐的下场。并鼓励检举。

    贩卖私盐者,充为官奴。举报属实者,抓获一名私盐贩子奖银元二十块。

    告示刚刚张贴出去没多久,天津官府就接到了大量的检举。接着又是一阵鸡飞狗跳,京营四处出动缉捕。

    不久之后。通过检举就抓获了私盐贩子上千人。

    一时之间,私盐贩子为之胆寒。

    代价实在太高昂了,利润实在不足以再让他们冒险了。此时北直隶官盐经过改革之后,每斤售价文。

    这样的价格,走私私盐要想发大财,必须有一定的数量才行。可达到一定数量之后,风险实在太大了。搞不好就被官军拿到,甚至击毙。

    反而举报私盐活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