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植固咸熳锕!

    很上道嘛!

    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感叹一句,“爱卿啊!千里求官只为财,朕也理解。只是君子求财取之有道,不知爱卿可能理解?”

    “臣有罪。”叶向高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

    “朕倒是愿意给你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但你心里要清楚。你是你朕的臣工,不是江南财阀的臣工。银子都是小事。只要你有功,朕都少不了你好处。但你若是站错了队,那就休怪朕无情了。”朱由校的神色不由变得凌厉起来,叶向高连忙称是。

    “好,既然是戴罪立功,朕便任命你为漕运总督,你若立功,你的三族亲属朕都放了。若是碌碌无为,那就重新回劳改局去吧!还有,再敢挖朝廷墙角。中饱私囊。那就不是回劳改局那么简单了,到时候朕就算想保你,天下百姓也要把你三族都砍了。”朱由校一番恩威并施,已经把叶向高推到了墙角。简直无路可退。

    “臣谨记圣上教诲。”叶向高无奈,只能咬牙上了。

    一番折腾下来,叶向高也看清了,皇帝已经是最粗的大腿,既然要戴罪立功。那就只能往前冲,没有任何的退路。这是咸鱼翻身的最后一根稻草。不管怎样都要死死抓住,没有比这个更糟糕的结果了。

    “好,你先下去吧!”交代清楚了,朱由校便赶苍蝇一般的把叶向高赶了出去。叶向高告退后,朱由校便下旨启用叶向高,将其任命为漕运总督。

    这道圣旨下发后,满朝皆是一片震惊。

    叶向高出任漕运总督?

    这是什么信号?

    那些齐楚浙宣党马仔,不由有些惊慌起来,难道皇帝对他们的工作不满意?还有那些东林党官员,也是惊愕无比,叶向高复起是几个意思啊?

    很快他们知道,什么带戴罪立功了。

    所谓的戴罪立功,就是没有俸禄,身边还有锦衣卫陪同上任,基本上就是贴身监视的意思。

    干得不好,滚回劳改局,在劳改局终老吧!

    干得好了,不仅可以复起,三族成员还能释放。

    但若是搞得乱七糟,皇帝也是想杀就杀的,毕竟叶向高已经自我批判,在人们眼中他就是一个大贪官,砍了也没人给他出头,反而是拍手称快,简直比太监还没有人权。

    面对乱七糟的漕运,朱由校算是正式出招了。

    叶向高简直是马不停蹄的就上任了,上任之后迅速针对漕运的问题进行了‘铁面无私’的整顿。

    本来靠漕运吃饭的通州商人,这下子算是倒霉了。叶向高刚上任,就查扣了上百艘漕船,没收了大批夹带的私货。

    那些不算夹带的船只,则在叶向高的主持下,收取了重税。而且这次收税,不论官民,一律通杀。

    过去通州商人通过挂入官员名下的办法,逃避税收。这一套玩得早就风生水起,李三才成为他们最大得代言人。

    李三才完蛋了,自然还有李二才、李大才之流冒出来,根本不愁没有代言人的。只是这次叶向高上任后,根本不怕得罪人。不仅民船敢拦,官船也敢拦。

    除此之外,漕运衙门那些官员、吏员也都是倒了血霉,叶向高一上任就烧了三把火,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被叶向高查处的官员就多达三十多人,吏员也被查处了上百人。铁面无私叶向高的名声,就在衙门里传开了。以至于下面的官吏,也只能铁面无私起来。一有松懈,叶向高就像是盯贼一般,把他们盯得死死的。

    这下不仅是通州商人吃不消,那些官吏也吃不消了。

    很快各种弹劾叶向高的奏章就如同雪花一般送到内阁,里面纷纷弹劾叶向高什么收刮民财、干扰漕运。还对叶向高的人格进行了深度的质疑,认为叶向高这样臭名昭著的贪官,根本就是狗改不了吃屎、朽木不可雕也,继续任用只会祸国殃民、贻害无穷。

    潜台词就是:快收了这条疯狗吧~!日子没法过了。(。)

    。。。

第167章:翻盘点() 
ra;面对大量弹劾奏章,叶向高是如同泰山一般安稳,丝毫不为所动,手段也丝毫不显收敛,反而是变本加厉的严查到底,一点人情都不给。

    他知道皇帝要的是实打实的整顿效果,如果弹劾有用的话,那么当初皇帝东林党弹劾、上奏的奏章比现在还多,依旧屁用没有。

    曾经爬上官僚巅峰的叶向高,自然是站得高看得远,眼界自然不是那么狭隘。如今的叶向高就像是一个一无所有的赌徒,只能死死抱住朱由校这条大腿,否则一点希望也没有。所以他不在意别人怎么弹劾,只在意皇帝对他的看法。

    很显然叶向高拿捏对了,那些弹劾他的奏章,纷纷如同泥牛入海,通通不见踪影。叶向高这么卖命的整顿漕运衙门,朱由校自然是看在眼里,十分满意。

    “看来还是这些罪臣好用啊!在有的职务比太监还好用。”朱由校就好像是发现了一个宝藏。

    太监派出去,那些性格正直的太监也是很靠谱的。但就算是再靠谱,这些太监的名声都很差。

    为什么?

    就因为他们是太监,是没有卵蛋的。就算是做得再好,在舆论中都是反派角色。而且很难打入文官集团,毕竟圈子不同。

    叶向高这些罪臣不一样,尽管名声也不好,也是反派角色。顶着一个大贪官的帽子复起,但却是文官系统里面的人啊!这身份就比太监要方便。而且不像太监那样,会轻易的给皇帝拉出一大堆的仇恨值。

    这疯狗太好用了。

    不过疯狗还是得控制好,别被疯狗反咬一口。尽管这种可能性很低,但还是存在可能性的。

    也不是谁都能成为叶向高这样的疯狗,叶向高首先就是一个做事还算靠谱的家伙,当初当内阁首辅,政务方面也都能应付得过去。只是说利益阵营问题,终究还是一个代表商人和地主利益的官僚。

    如果换成一个烂泥扶不上墙,没什么能力的官员,朱由校完全不敢这么搞。那种疯狗放出来,就是乱要一通的节奏。咬得没技术、没方法,只会把下面的水搞混了。

    叶向高要当这个疯狗,下嘴的角度、力度都拿捏得清楚。不会为了急于表现,而把下面越高越糟。

    这些主皇帝一棍子敲死这头疯狗的,恰恰是之前最支持东林党的通州商人,还有苏南的一些工厂主。出面的也恰恰是残余的那群东林党官员,也不知道叶向高是何感想。显然东林党已经没有叶向高的一席之地了。

    叶向高此时要么一条路走到黑,然后坚持到黎明的曙光。要么只能悲惨结局。

    “漕运整顿得不错,内阁准备一下,朕要全面稽查走私。不论是私盐还是北直隶进出口,亦是漕运走私,统统都要抓。”朱由校对沈潅下令道。

    “是,皇上。”沈潅连忙应道,这显然是个苦差事。但没办法啊!b提出要求和指标,苦恼自然是留给臣工,只能想办法去做。做好了才能获得大老板的青睐。即是考验,也是机遇。

    “皇上,今年的京运军饷,必须发出去了。太仓库的财政……”沈潅不得不找上门,和朱由校亲自提财政的问题。

    本来计划是,向其他各省征收赋税,特别是南方省份,并减轻北方省份的负担。

    结果朱由校突然变了方案,北方的税收是照样减了,可是在南方征收商业税的改革方案却是不搞了。

    太仓库几个月的支出下来。已经比狗舔还要干净。如今太仓库的收入,基本上就是一个农业税,还有一个盐税。

    现在最大的金主,估计就是手握铸币大权的皇家银行了。成为才恐怖的财政来源。

    “朕知道了,银子从内帑出。”朱由校倒是干脆,自己的小金库和国库,此时基本上都分不清公私了。国家完蛋了,皇帝肯定没跑的。小金库只能当成国库来用了,没什么好扯皮的。

    “内帑现在还有万元。今年军饷方面,孙爱卿你拿个方案出来,可以适当多发点军饷下去。”朱由校转头对孙传庭说道。

    “是,皇上。臣以为,总结去年的辽东局势而言,我们大致上已经稳住了广宁、辽河防线。当前战略依旧是以防守牵制为主,因此辽东镇军饷今年需要增加到万元。而东江镇,军费则需要万元,金洲镇则需要继续加强兵力,军费则需要万元。其余边军军饷,则增加到能万元,京营编练则需要万元左右,合计万元。”

    “嗯!把军费发下去吧!”朱由校眼睛不眨一下,心里却是挺肉疼的。但是军费是必要的开支啊!

    内帑虽然钱还不够,不过这些钱并非是一口气就要发下去的,可以每个月发一点,财政还是比较充足的。

    毕竟此时才农历四月,接下来还有个月的时间。

    以当前的财政增长速度,接下来个月,起码还有三千万元的收入,这三千万元的财政预算怎么用才是关键。

    没有财政预算,这账有点不好算,发展起来也没有个具体计划。

    明王朝的财政预算,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最没有意识的。有钱的时候,银子和粮食放着发霉。没钱的时候,只能往死里抠。

    或者说,能预算的就只有那么点税收。存下来的银子,都是积少成多,个别项目剩下的,例如茶马贸易。

    如今茶马贸易的收入都被民间走私商人侵蚀殆尽,光禄寺上千万两白银的金库早就没了。

    “内阁做个财政预算吧!给你们两千万元的预算额度。”朱由校说道,大概能够预算的就是万元,同时太仓库还有农业税,大约能有万元左右。也就是说,内帑给内阁万元就足够了。剩下万元,则留着做其他事情。

    旱涝保收工程显然是要花钱的,这万元显然也挪不出多少来做其他事情了。

    “臣遵旨。”沈潅领命,回头搞预算去了。

    很快给朱由校递交了一份预算方案出来,首先是高薪养廉政策,今年继续扩大涵盖范围,预计支出万元。

    这几乎是以前朝廷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只是当前行政正处于改革时期,所以高薪养廉还是有必要的。

    高薪养廉的同时,厂卫的反腐自然是要全面展开,倒是可以通过查抄贪官,弥补一部分这方面的支出。

    同时拿出万元,用于准备赈灾,这绝对是大手笔。

    剩下的万元,则留着万用于应付军费的开支。军费虽然是发出去了,但战争一旦打响,就存在损耗。对官兵的抚恤、赏赐,以及作战物资的消耗,都是需要大笔财政支撑的。

    最后万元,则拿出来应付其他乱七糟的开支。

    这个财政预算,绝对是简单粗暴。

    内阁显然也就是这样的水平了,行政上属于较为被动的应付。但显然当前只能这样,朱由校随即批准了这个预算。

    天启二年的大笔财政支出,都算进去了。

    总结出来,无非就是行政成本、军事开支、赈灾三个方面,总体来说以稳定为主。

    只要军事上起来了,这乱世再怎么乱,总能杀出一条血路,这是明王朝的最大的统治基石。毕竟人一少,矛盾自然也轻了。只是不到最糟糕的情况,最好是不要流血。人口虽然多,但用来也却能产生巨大的人口红利。

    行政成本的增加,主要是配合反腐。只要反腐能起到一定成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