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明代的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很浅,和后世解放时期没太大区别。水位一般在地表下~,有的地带像山前冲洪积扇形地的前缘,及扇间洼地,多有泉水分布。这是地下水在地表出露的地点。这种情况说明当下地下水分布很广,埋藏也较浅,水量也十分丰富。

    因为没有大量的工业、城市用水,加上农业用水主要就是一些土井,挖得都不深。因为没办法深挖,一深挖地下水就出来了,人没办法继续挖掘作业。所以华北平原的地下水资源简直就是一个未被充分开发出来的宝藏啊!

    只要能把地下水开采出来,在这明末还怕个毛的旱灾啊!再把河道治理清楚,不让洪灾发生,那妥妥的就是旱涝保收啊!

    钻井技术和土井不一样,人不需要下井挖掘,可以挖得很深。可以一直挖到下层地下水,下层地下水是一种补充比较缓慢的区域,但同样拥有大量的水,一般埋藏深度在七十米以下。

    朱由校立即意识到,技术是非常好的技术,后世的中国也是采用钻井开采地下水,而且还可以达到过量开采的程度。

    “如果卓筒井可以普及的话,确实能够解决旱灾的问题。但是成本方面高吗?”朱由校连忙咨询道,要是成本太高也是白搭啊!

    “卓筒井挖得不深得话,施工量非常小,主要就是材料费。四川是把楠竹打入地下,我们则用铁管。目前钢铁成本也很低了,铁管质量也不像火枪火炮的要求那么高,打造起来也很容易。只要不是咸水区,打井深度最多十丈,打入的铁管就算漏水都无妨,主要作用就是保证井口不被泥土堵塞,两个工匠不用三天时间就能打好一口。如果是在咸水区,则要打下去三十丈左右,才能汲取到深层地下水。打入的铁管则要密封,就算是渗漏,我们也能把铁管重新拉出来换掉,并不需要废除。所需的人工依旧不多,主要是畜力,以及材料上的成本。”

    朱由校一听,顿时欣喜不已,成本这么低,简直就是神器,绝对的抗旱神器。

    华北地区的咸水区主要就是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水都是淡水。就算是咸水区,上百米的铁管成本在国家机器的支持下,还是承担得起的。

    “那抽水怎么办?”朱由校继续对徐光启问道。

    “用水泵进行抽水。”徐光启回答道。

    “好。”朱由校欣喜无比的点头道。

    接着只见一群村民,将一个铁管深入碗口大的井中,然后连在水泵上。接着在下面放了一个木桶,随着村民不断的来回按压,不一会水就经过铁管抽了出来,流进了木桶当中。

    “这样抽水的话,旱灾之年,只要勤快一些,浇灌庄稼是够用了。但是效率不高啊!用畜力不行吗?”朱由校问道,矿山的水泵抽水都是用畜力,这种抽水技术是比较完善的。

    “启禀皇上,因为井口较小,渗水需要一定时间。除非是直接打到水层,才能用畜力持续不断的抽水。”徐光启回答道。

    “水层要打到多深才有?”朱由校问道,毕竟地下水的渗漏和水层是不同的概念。

    “有的打到七丈深就有了,有的要打到二十丈左右。”徐光启之前已经带着皇家科技学院在钻井方面做了相关的研究,把华北的地质情况摸了个大概。此时皇帝问起,倒是能回答得上来。

    “既然成本不高,那就直接打到水层,再用畜力运转水泵。”朱由校兴高采烈的决定道,想不到明代也能这么高端啊!可以如同后世一般,能把华北地下水开采出来用。尽管没有内燃抽水机、电动抽水机这些玩意,但如果是保障农业生产的话,畜力的效率绝对是足够了。

    发现了这个利器的朱由校,马上决定成立一个皇家钻井队。(。)

    。。。

第159章:压榨劳动力() 
ra;p:第二更到!

    地下水这个资源,真可谓是天无绝人之路啊!

    明末的灾害之中,北方最怕的就是旱灾和蝗灾,洪灾在北方也有,不过洪灾破坏力明显不如旱灾。

    旱灾的问题,有了钻井技术之后,在华北平原基本解决。

    不久之后,皇家钻井队就在朱由校的亲自过问之下成立了,皇家钻井队以十几个师傅为骨干,调了一批皇家科技学院的学员进去学习、研究。

    宋振平就是其中一员,他对于钻井非常感兴趣,很快就成为了皇家钻井队的实习队长,暂时无薪。

    一上来就当队长,实在是缺乏高级人才。那些钻井师傅,基本全是文盲一个,完全不懂理论知识。

    宋振平的物理知识却是进步极快的,此前也曾参与了徐光启发起的钻井课题的研究,具备了一定的经验。

    有了一定经验的宋振平,随即带着钻井队,开始在各个皇庄凿井。这此卓筒井的建设项目,由内帑直接拨款建设。

    这个建设项目也在此次启动的‘旱涝保收工程’之中,旱涝保收工程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就是河堤、河坝的修建,确保防洪、防旱。河坝、水塘这些水库的进水和排水,也将按照‘天气预报’来调节。

    古代的天气预报是人力来做的,有专门从事相关工作的人,他们是通过云、风、节气来判断天气的状况。咋听之下不靠谱,实际上经验丰富的,也是观测得极为准确的,一看云的形态就知道有没有雨。

    第二个部分,就是修建足够的水渠、水车用于灌溉。

    第三个部分,就是打卓筒井用于防旱。

    接下来几年,北直隶的冬天是不下雪的,旱情显然会比较普遍。朱由校尽管不太清楚,但确实误打误撞,提前进行了布置。

    皇家农业公司第二期开荒工程所安置的那一部分农户。则部分启动旱涝保收工程,卓筒井免费给他们打了。

    不过这个旱涝保收工程,也是有代价的。农户必须在农闲时期服徭役,参与到河堤的建设当中。

    皇庄的组织是比较严密的。朱由校对皇庄采取的精密化管理。房子怎么修都管理进去了,所以农户的农闲时间,也将被充分利用起来,全部都是免费劳动力。

    只要是农闲时间,都将被组织起来服徭役。去建设各种项目,有本皇庄农户能用到的设施,也有去较远的地方修建水利设施的。

    这种徭役是必须到的,没有工钱,但包食宿。相比以前的徭役,有所改变。而皇庄之外的农民,则按照《徭役改革法案》进行,每年不得超过二十天,徭役范围超过了规定要向内阁递交奏折。

    皇庄的保障是非常不错的,不管是受灾。还是伤病,还是赈济。同时土地也给了他们三十亩,还可以享有农业无息贷款,粮食收购价也进行了保障,水利设施给他们配套好。反正进入皇庄,就不可能被饿死。

    但代价就是要被充分的压榨劳动价值。

    因为组织较为严密,农民什么时候有闲工夫都是知道的。农忙时期的个人生产任务一忙完,马上抽去服徭役。这种徭役,就是免费做事,只给口粮。农户也承担得起。不可能被饿死。工地上确实有监工,但不会采取暴力手段进行监督,而是对农户进行宣传,号召他们建设美好的未来。

    这种号召有一定意义。但比较虚,但却是多管齐下。先是讲国家和小家的利益挂钩,接着又讲因果福德,最后给农户画大饼,只要努力干活,日后皇庄还有更多福利政策。进而有付出有回报。

    只要大明撑过这个坎,富起来之后,这些大饼都是可以实现的。

    实际的玩意,就是计算工程量,采取‘包工方式’,一个皇庄的青壮劳动力负责一定的施工量,早做完早回家,早做完一天就可以多休息一天。如果按期做不完,也可以回家,毕竟不能耽误农时,有时候碰上不好的气候也没办法。

    虽然没有磨洋工的处罚措施,但是在宣传队的宣传下,依旧磨洋工的毕竟不多。国家利益、因果福德、福利许诺都做了,正常人总会信一个吧?

    汉皇党的政教部下辖的宣传队,也不全是讲这些东西,还会将很多充满寓意、惩恶扬善的故事,充满正能量,以对皇庄农户进行一定的宣传教育。

    这种政策显然是非常良好的,因为徭役的建设项目,基本上都是和农户利益息息相关的水利工程,以及皇庄内部的公共设施建设等等。农户们在宣传的宣传下,以及实实在在的利益保障下,农户们都卯足了劲埋头苦干。

    这不到了春播之后,农户们有有时间了。再次被皇家农业公司各级管理人员组织起来,开始建设各种项目。

    第二期开垦工程所安置的农户已经安稳下来了,今年是第一年的生产。所以建设项目主要就是皇庄内的公共设施,修厕所、修澡堂、修沼气池、修路、建设养猪场。晚上还有农业技术人员、宣传人员到皇庄给他们讲课、宣传。

    每个皇庄里,都按照朱由校的命令,刷上了很多标语。最近刷了一个新标语——少生孩子多种树,勤劳工作奔致富!

    相比之前已经安定下来第二年的第一期皇庄工程的农户,今年则是要到河道上去加固堤坝。

    工地上,一名监工拿着上面发下来的文件,在中午吃饭的时候站到高处,高声说道:“兄弟们,这里有两个皇上刚制定的新政策要宣布。”

    一个个青壮劳动力都围了过来,监工虽然在工地上监督建设活动,但称呼都是有规定的,比较亲切。监工在工地上不能粗暴监工,并要求他们努力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发展友谊。监工的作用,主要就是防止怠工,并监督施工质量,指导施工方式。

    “又有新政策了啊!”

    “不知道这次是什么政策。”

    下面议论纷纷,神色中都充满期待。皇上的新政策,那肯定是好政策啊!尽管不断的宣传,以及实实在在的利益保障,皇庄内的农户都对朱由校的拥戴,已经是到了几乎盲目的阶段。

    “第一个新政策,就是皇上从内帑拨款,启动‘旱涝保收’建设工程。免费为家家户户的地头打一口深井,不要大家出一分一厘的银子,也不需要大家出工,计划在一年之内完工。”监工宣读之后,一个个淳朴老实的农民当场欢呼了起来,高喊‘万岁’不止。

    “第二个政策,就是每次徭役期间,每个皇庄将评出二十名‘劳动模范’,可获得各种奖品,这次劳动模范的奖品是每人两尺(一尺厘米)棉布。”(。)

    。。。

第160章:完善的皇庄() 
ra;两尺布,在这年头对农户来说,算是不错的资源了。此时皇庄的粮食、食用油、蔬菜都可以自给自足,不走商品化路线。

    走商品化路线的,也就是蜂窝煤、食盐、醋、茶、酒、糖、布,以及生产工具,不过可以贷款购买。

    小麦粮食收购价,已经稳定在每石银元。旱涝保收之下,没有碰上蝗灾这些幺蛾子,平均亩产一石粮食,交完佃租,每年一户农民大概能剩下石粮食左右。皇庄农户是以青壮男子为核心组建而成的,每户只有一个成年男性劳动力,天天干活的情况下,一天大概能消耗掉两斤面粉,饭量比较恐怖,一年下来消耗的粮食在石粮食左右,一家四口的话,一般都是自留到石粮食,一年销售的商品粮,可以获得元左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