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p:第一更!

    。。。

第150章:三省总督() 
内阁在北方各省的改革措施,简直让那些正直廉洁的勤政官员如久旱逢甘霖,被提拔上去之后,也立即成为了内阁改革方案的大力拥护者,执行起来非常上心,对地方水利的修缮,以及保甲制的推广更是抓得非常上心。,

    过去这些廉洁勤政的官员,因为没有大肆收刮,然后去贿赂高官,有些甚至在县令的位置上一当就是十几年。

    明末的官场就是这样,你不懂得巴结上官,自身又廉洁勤政的话,上官确实对他们没办法,但是他们想要升职却也是基本不可能。

    所以很多廉洁勤政的官员都在基层,被卡在那里上不去了,于是也只能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其他地方是无能为力了,很多事情只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这次内阁提拔大批基层廉洁勤政的官员的同时,这些被提拔起来的基层官员也拿到了养廉金。

    不仅升官了,而且收入也有所增长。

    加上内阁的改革措施,又是对症下药,这些基层官员拥有丰富的基层行政经验,对内阁这些措施也感到认同。他们自然也明白,内阁提拔他们,目的就是让他们执行这些改革措施的。既然享有了利益,就存在共同利益,又是为老百姓做实事的措施,执行起来自然是极为上心。

    为了保证改革能够顺利进行,沈潅很快又提议朱由校派几个总督出去,主持、督查各省水利修缮和保甲推行工作。

    “派遣总督倒是不错的主意,但派谁去呢?”朱由校对沈潅问道。沈潅回答道:“臣以为礼部给事中李精白可担此任。”

    “为何?”朱由校问道。他对李精白实在没什么印象。自然得询问清楚。

    “李精白胜任给事中前。曾担任夏津县知县。在任颇多建树,劝耕读,尚教化,兴水利,调繁昌乐,夏津百姓感怀李知县恩惠,曾为其建生祠。此人背景也比较干净,可堪任用。”沈潅回答道。

    朱由校仔细考虑了一番。随后同意道:“那就这个李精白吧!让他总督陕西、甘肃、河南三省。除了修缮水利和推行保甲,还要及时赈济受灾百姓,并统筹围剿流贼。”

    任命李精白为三省总督,提前是对朱由校没有威胁。这样的文官担任三省总督,显然不太可能威胁到皇权。

    甘肃、陕西、河南三省各路巡抚,很明显多是混吃等死的货色。既然如此,干脆任命个三省总督过去倒也不错。也算是给这次提拔起来的基层官员保驾护航,让他们在行政的过程中一旦和那些混吃等死的上官发生冲突,有个申诉的地方。

    这三个省份,也是问题比较严重的区域。特别是陕西。其次又属河南,都是灾害较多的地区。

    陕西主要是陕北黄土高原抗灾能力极差。而且陕北延绥镇还有不少边军,容易变成火药桶。

    河南则是黄河灾害较多,同时蝗灾也多发。只是因为地处腹地,受灾的时候都是一群农民,不像边军会去劫掠,所以一般闹不起来,但是底层百姓日子显然不太好过。

    山西的情况则要好得多,山西百姓比较有储粮备荒的意识,平时都舍不得多吃几口,大量往地窖里藏,抗灾能力比较强一些。

    先派个靠谱的总督过去重点梳理一番陕西、河南、甘肃的问题,对于稳定北方来说还是很有用的。

    出于这样的考虑,很快李精白就被任命成了三省总督。

    一个给事中,一下跳到三省总督,成为三省最高大员,这种现象恐怕也就只有此时朱由校控制下的朝堂会出现。

    李精白赴任前,朱由校又有些不放心的召见了他一次,和李精白深入谈了一下安民的问题。让朱由校很欣慰的是,李精白的基层行政经验还是很丰富的,他对朱由校说道:“启禀陛下,安民之法可分表里,表在于赈济、剿匪,前为避免灾民造成地方动荡,后为避免匪盗扰乱生产。里则在于安居,百姓要想安居,无外乎水利与赋税。水利若可通畅,则旱涝皆有收成,官府再无横征暴敛之举,百姓则可安居。”

    “那乐业呢?”朱由校问道。

    “呃……这个嘛!就是地租太重了。”李精白委婉的说道,实际上是在说,贫富差距太大了,富者阡陌连绵,贫者无立锥之地。老百姓很多时候没办法安心生产,因为他们的生产活动,无法换取到必须的社会资源。

    “朕知道了,爱卿此去总督三省,朕派一千京营听你调用,陕北流贼当为重点清缴。”朱由校满意的对李精白说道,显然这个李精白还是比较靠谱的。

    “谢皇上。”李精白叩谢,对于此次赴任,心里还是充满期待的。对于他这种官员来说,把一方经营得井井有条,心里会有很大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比真金白银还有吸引力,这是价值观的问题。

    这个时代的官员,基本都信那一套,因果报应啊!积德修身啊!不过有些人愿意去做,有些人则不愿意去做罢了。

    前有王阳明的《传习录》,明末时期则有袁了凡所著的《了凡四训》,都是非常牛逼的著作。《传习录》是比较高端的著作,而《了凡四训》则是教人通过自身努力,改造命运的书籍。总的都是在追求,以平凡的命运,去创造不平凡的人生。在这一追求中,积德修身是必须做的。

    除了北方各省的改革外,北直隶的改革显然还未正式开始。不过从正月开始,北直隶则进入了一个新的建设**。

    这次的建设项目就是修路,而且是大规模的修路活动。

    修的路主要就是砂石路,用的材质基本上都是就近取材,矿渣之类的东西都可以拿去修路。

    砂石路就足以让重型马车通行了,铺设石板成本太高,水泥路貌似也不是很靠谱。

    所以这次修的路,都是先打上一层三合土,然后再铺设砂石。三合土并不是传说中用糯米去做的,而是进行反复的压实所产生的效果。如果三合土要用糯米,那成本简直高得吓人。

    上千万元的修路工程,马上就再次带动了整个北直隶的经济,创造出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北直隶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

    而对北直隶的改革,朱由校也很快着手开始了。(。。)

    p:第二更,求下月票。一会还有一章

    。。。

第151章:北直隶工商管理条例() 
p:第三更到,求下月票!

    天启二年二月,在朱由校的主持下,内阁首先颁布了《北直隶工商管理条例》,使得北直隶进入了全面征收商业税的阶段。

    《北直隶工商管理条例》规定,北直隶境内一切雇工作坊、工厂、商店,都必须向税务局进行报备、登记,并定时报税。税收额度,暂定为%的商品增值税,以及%的营业税。另外还出台了‘奢侈税’,只被被认定为属于奢侈品的商品,一律增收%~%的奢侈税。

    至于什么个人所得税,暂时没办法征收。因为户籍系统还乱七糟,存在大量隐匿人口。

    同时《北直隶工商管理条例》还规范了股权、雇工等方面的合同和规定。管理条例一出台,大量北直隶商人被吓得直接举家搬离北直隶,感觉生意没法做了。当然这些人不做北直隶的生意,自然会有人愿意做。

    北直隶工商管理条例实际上是朱由校主持颁布的,但名义上还是内阁当的出头鸟。于是乎沈潅的名声一夜之间臭遍大明,尤为江南为甚。

    在江南各个商业发达的省份,沈潅这个名字,很快就和宋代的蔡京画上了等号。间接的把由校和北宋的宋徽宗也进行了挂钩。

    那些资本阶级的走狗反动官员,很快又跳了出来,各种劝谏奏章一封接一封的往京城发。很显然其他各省的商人得知《北直隶工商管理条例》之后,都显得躁动不安。

    “这次又是火中取栗啊!”朱由校看着一大堆的劝谏奏章,不由感叹了一声。这皇帝还真是当的如履薄冰。一点也没有霸王之气。但明代的皇帝到如今本身就像是吉祥物一样的存在。一旦引起那些利益及的群体的抱团反对。那可有得他喝一壶的。

    于是这一次朱由校显然不能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了,立即叫来钱国兴和李朝庆,先是颁布一道圣旨,宣布《北直隶工商管理条例》只在北直隶施行,不会扩大到其余省份。

    除了颁布圣旨,接着开始亲自在《大明日报》上哭穷、装无辜。

    内容无非是:《北直隶工商管理条例》乃是内阁首辅沈潅坚持施行的改革方案,朕也非常不情愿,难道朕就没有产业了吗?朕知道这一改革方案。损害了广大百姓的利益。然而沈潅说国家没钱,朕只能忍痛在北直隶施行此政策,皇家产业业将遵守管理条例。但朕绝对不允许这个工商管理条例扩散到其他省份。

    于是沈潅悲剧的正式认下了这口黑锅,朱由校把自己撇得一干二净,还一副与商人阶级处于共同阵营的嘴脸。

    一番哭穷、装无辜之后,效果还是不错的。尽管聪明人都不相信,沈潅何德何能,能让皇帝都屈服?

    但是沈潅已经被塑造成了蔡京,蔡京不就是忽悠皇帝的大奸臣。所以还是让不少商人相信了。

    更重要的是,那些不相信的商人。此时见这个《北直隶工商管理条例》还波及不到自己头上,自然也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反正日子还能继续过。皇帝还没有把手伸到江南地区,何必急吼吼的跳出来搞事?反正这次利益受损的又不是他们,而是北直隶商人,和他们有一毛钱的关系?

    就算是要反了这个皇帝,等商业税收到他们头上的时候再说吧!

    而且皇帝也做出了保证,至于能有几分可信度的问题可以先不管,但态度还是不错的,起码让人暂时能安心。

    沈潅默默的被这黑锅,局势算是稳住了。这事情不是皇帝没担当,而是完全不能去担当。沈潅反倒觉得,身为臣子背点黑锅反倒是好事。果然,没过多久朱由校就赏赐了沈潅皇家银行%的份子钱。

    %看起来不多,然而皇家银行的资产规模是越来越大了,旗下控股了诸多公司,只不过分红不代表股权。

    这种模式在后世也是很常见的,什么伊朗财团、俄罗斯财团,都会给他们的国家领导人一部分的股权。至于美国总统,则相对l逼一些,取得世界霸权的美国国际财团,显然不需要给这些只当个几年的总统股权,不过暗地里的钱财还是少不了的。这种官商勾结的勾当,在二十一世纪完全就是基本的社会法则,只不过有些国家做得漂亮一些,有些国家做得简单粗暴一些。

    沈潅拿的只是盈利分红,并没有得到股权,和皇家资本的那些大掌柜差不多。臣工嘛!本身就是皇帝的打工仔,和那些掌柜的身份没什么太大的本质区别。

    但是沈潅已经很满足了,此时他既能当一个为国为民的内阁首辅,还能一边数票子,这种好事哪里去找啊?历来两者都是存在冲突的,往往只能顾此而失彼,而此时却一点都不冲突,可谓两者兼得。

    《北直隶工商管理条例》的施行很快就成为了定局,北直隶的那些作坊、工厂、商铺,不得不到新成立的税务局进行报备、登记。

    改革只是刚开始,所以还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