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林羽之穿越日常-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条陈皇上一直留中,只给了李维钧“此事以待时机,待议”的旨意。

    高季文已隐约嗅到了荣景帝在酝酿着要干一件大事的圣意。

    故此自己辗转反侧多日,才最终选定此题,也可以说是一个试探。臣子们是要跟着皇上的思路走的。

    “不可,不可!此: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百亩之田,勿夺其时。不妥不妥!此题我断不会同意,望高大人及早打消此题的念头。

    先贤此意虽好,但此题目不妥,易令下会意揣测上意,恐会引来麻烦。断不可行!我亦不会同意!”

    朱彦成被高季文说出的题目惊到了。上位之人的一言一行皆可成为下官揣测之依据,更何况如此明显的于乡试中定下此题,下面的人会怎么想?外任官员会怎么想?拥有大量土地的士绅们怎么想?这可不是小事,闹不好了,可能就是狂风暴雨!

    “朱大人说的什么?本官怎么没听清楚。什么麻烦?能有什么麻烦?一道乡试题罢了!本官可什么也没说!”高季文有点气死人不偿命的说。举杯饮茶,淡然面对。

    “哼,高大学士,你也用不着在这里跟我打口舌官司,我这个副主考可不能让你带累坏了!”

    朱彦成打定主意,就是不同意,这个题目出来,别人还不得以为是自己和高季文合谋而行,自己可就脱不了干系了!断断不行!

    “呵呵!”高季文冷笑。

    静侯殿内气氛剑拔弩张,双方争执不下,各执一词,据理力争,互不相让。

    。。。。。。

第一百九十一章 乡试四() 
立在外面守着门户的小太监,虽然听不清里面在说什么,但隐隐有争执,后来更是气氛紧张,在好像有个茶杯失手打碎了时,小太监忙将这边的情况汇报给了杨公公。

    扬石头自从被常全收了做徒弟,虽然还是殿前太监,但大总管的太监徒弟和普通的太监能一样吗?根本就不一样好吗!自己那一刀挨得很值。

    下面的小太监将消息报给他,两位朝廷重臣争执激励,必然是事情严重,杨石头也不敢耽搁,直接汇报给了师傅。

    常全这些事情处理的多了,并不惊讶、稀奇,并没有一丝的慌乱,主副主考起了争执,这事情应该就比较明显了,因为乡试吧!

    “这事我知道了,自有计较,你只让小太监对里面提醒,不要大声喧哗,勿惊扰了圣上。”常全交待道。

    杨石头欲言又止,看了师傅的表情,就不敢再说什么了,只应了“是”,就退出了大殿。

    常全摇了摇头,培养一个下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经验的积累,更需要精明的头脑,灵活的反应,能够体察每个人做事情所透出来的隐含的用意,这样就非一日一时之功了。这小石头还有的磨练,慢慢教吧。

    高大人、朱大人如果真有十万火急之事,早请旨觐见了,大臣之间政见不同,多有争执,这样的事情多了。不急。

    荣景帝对内务府总管徐允礼交口称赞道“徐卿不负朕意,能广开财路,内库充盈,徐卿功不可没!”

    “这是皇上教导的好,臣下更当尽心竭力,当不得皇上夸赞,都是微臣应该做的。”徐允礼拱手作揖,微笑应对。

    “在其位谋其事,这样就很好。现在西边战事吃紧,用钱的地方多,不仅要开源,更应节流,朕要做好表率啊。

    朕的用度,包括后宫,当然太后那边一切照旧,其它诸殿,酌减两成的份例,大家都省省,待前方大胜,都有嘉奖。

    你去安排吧!”

    荣景帝继位以前,先帝朝国库累年亏空,收上来的税银,先皇更是用在大小战役,宽赏臣下,数次南巡北狩,所需花费之巨,不可估量,国库几近空虚。

    自己继位以来,虽数次严令追缴亏空欠银,官员亏空国库不是一时亏空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债,一时还清有困难。

    自己收拾这幅摊子已是殚尽力竭啊!不是这两次的查抄整顿,这平叛的钱粮就要着实费工夫了。

    徐允礼不错,不管他弄得那个生意赚多少银子,出发点是对的,好的。

    虽说自古官不与民争利,但现在穷啊!

    荣景帝令徐允礼退下后,才把常全叫上前,问道“可是有什么急事?”

    “回万岁,这不是下面小太监来报,高季文高大人、朱彦成朱大人在偏殿候着,起了点争执。应无大碍。”常全上前回道,边给皇上另外换上热茶点心。

    荣景帝狂饮了一杯茶,才道“宣吧!”

    “是!”常全领旨安排杨石头下去宣召。

    高季文、朱彦成二人辩的脸红脖子粗时,等来了皇上的召见,二人互相对视,又哼了一声,甩袖跟着太监入南书房见驾。

    “臣高季文(朱彦成)恭请皇上圣安!”高季文、朱彦成二人拱手作揖跪拜请安。

    荣景帝叫起,看着下面的两位臣子,朝廷重臣,面上情绪还未全部收敛,激奋之情未消,放下手中的奏折问道“说说吧!怎么回事,值得你们二人这样上火!常全,每人赏杯去火的清茶。”

    “是,万岁!”常全忙招呼小太监给二位大人上茶。

    “谢皇上!”二人谢恩饮了茶。

    朱彦成已当先奏道“臣二人有密奏!”

    荣景帝略一斟酌,令常全摒退众人,常全亦退到门口,闭上殿门。

    “讲吧!”

    朱彦成忙将事情的原由禀报清楚,奏对道“启禀圣上,此事干系重大,臣苦劝高大人,高大人如此行事,必会给皇上造成麻烦,高大人太固执。”

    “禀皇上,学子读书考取功名是为什么?还不是取得功名,执政为民,而民以食为本,食为粮食,就要种地种粮,臣以为此题正可令学子们重视民生,亲近民事,请皇上圣裁。”

    高季文力陈自己的理由,侃侃而谈,带出一股子为民谋利的大义凌然之气。

    “皇上,此题确实关乎民生,但这关于田亩之言,臣以为还需慎重斟酌。”

    朱彦成有点怕皇上被高季文说动了,自己受连累。自己修《孟子》,但却并不想选用此题,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自己所为,拟定的题目,自己不能替高厮背这个黑锅!

    荣景帝颇有些复杂的心情看着下面的二人。高季文精明,爱揣测圣意,如果以后能真正实心办事,也便罢了,臣下妄加揣测圣意,虽然是事关民生的大事,但荣景帝还是有不悦。

    朱彦成这样的臣子,不能说他不好,自己虽然不需要下面的朝臣特意歌功颂德,但这样的人也不能少。

    “你们的想法,朕已知晓,亦明白你们二人的心思,今科顺天府乡试考题《四书》三题,就依高卿家所奏为首篇,朱爱卿所奏可为次篇。”

    荣景帝顿了一下,严肃道“科场舞弊,历朝历代有之,直隶顺天府乡试为北方才子汇集之地,更要慎重对待,不可出现疵漏,你们二人务必尽心竭力,不可有丝毫马虎。”

    “臣谨遵圣谕!”二人复又叩拜后退了出来。

    二人早已没有了争执的心思,都慎重起来。现在考题既已确定,二人就需要通力合作,办好此事。如果有泄题、露题,差事办不好,那二人可就脱不开干系了!

    观皇上对此科十分重视,对于监察科举营私舞弊,二人自然会全力以赴。政见不合和个人所属不同的政治团体,都是要被放在次要位置上的。

    高季文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但自己高兴不起来。今天皇上对待自己和自己所奏考题的态度很不正常。

    事出反常必有妖。

    。。。。。。

第一百九十二章 乡试五() 
高季文官场沉浮多年,深知君心难测,还是大意了,自己这段时间,得皇上重用,做事缺了一贯的谨慎本分啊!

    高季文的心情又沉淀了下来,乡试不容有差啊!

    。。。。。。

    顺天府贡院,丙字第七十五号考棚。

    拿到第一场考试试题考卷的林羽之,心情放松下来。这是自己第一次参加这样大规模的文科比试,说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

    自己自来到这里之后,就一直刻苦攻读,刷经验,刷熟练度,勤加练习书法,为的也就是今日。

    在古代的大环境下,读书人参加科举入仕至关重要。非科举入仕的官员是会被人看不起的。

    第一场试四书文三篇,学子认习的五经之一经题四篇,共七篇。

    第二场试论、诰、表、判;第三场试策问。

    林羽之打开第一场考试试题首篇,最重要的一篇“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此为《孟子》当篇第一节,孟子见梁惠王章句(上),自己也是有过重点的关注和提前预做过文章的。实际情况是,自己关于民生问题的题目都更为关注,并重点习作,不想竟然真的在自己的关注范围内。

    林羽之一时之间心情大定,紧张忐忑的情绪随之平复下来。

    林羽之并未着急,而是沉思凝神专注思索,先打腹稿,在心中将要表述的内容,想抒发的观点整理好,理顺思路,再及整理措词。

    这科举就这一样,时间长,而且还得住下,不用仓促而就,可以仔细斟酌,谨慎用词。

    得益于自己早有过这类命题制艺文章的写作经验,现在需要再重新整理措辞,更加精炼完善,这于林羽之而言并没有太大的难度。

    制艺文章的写作,不仅要讲究内容的雅正,还要注重文内气势的流转,魄力的厚薄,格局的大小,词藻的枯腴。要使气机畅通,魄力雄浑,格局宏大,词藻华美。

    更要遵从制艺文的格式要求,先破题、承题、起讲,再提二股、中二股、后二股、束二股,一个部分一个部分的有效连接好,经过精心购置而成。其中更包含严密的正、反、起、承、转、合。

    林羽之在心中将腹稿仔细斟酌了几遍,才开笔打起草稿来。他胸中文墨似涌泉一般,跃然于草纸之上。一行行整齐的馆阁体秀美字迹在毛笔的笔尖成行,肆意挥洒。

    林羽之起手破题:“王者尽心于民事,道建而业斯隆焉。”

    意思是上位者尽心于民事,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则朝廷兴隆。精炼的把文题取意概括出来,也定下了本文论述的中心。

    一个好的破题,必须能笼罩全题,贴切题意,简明又稳重,雄健而高华。

    抡文如选色,其面在破,其颈在承,其肩胸在起,其腰肢在股段,其足在结束。其大体在长短纤肥,神态艳媚,若远若近,是耶非耶之间,而总之以面为主。

    破题贵在冠冕堂皇,贵在流利,贵在大雅,贵在古律,贵在自然。乃是个小全篇,全篇之神奇变化,在破题时已见端倪。

    阅卷者一看破题即可预见全文的水准,决定该文的命运,阅卷时关注点便会集中在破题部分。应试学子多数能把握破题的诀窍,开卷之初,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

    承题部分紧随其后,“盖必民事尽,而王者之心始尽也。自其始以观其成,道斯全耳。”此承题论。

    以民为本,深得民心,这是王道的开始。从一开始就能做到,则可预计到结果定会成功。这也是全面规划的思想和方法。

    承题要接上而生下,承上启下,以圆转不滞、轻便飘逸为工。须要开合议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