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林羽之穿越日常-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不是他留了这个后手,那我们就真有麻烦了,出了这事儿,户部和内务府第一个就不会放过我们。”

    林大老爷很感慨,这是他兄弟家的儿子,不是他自己的庶子,这让他感觉很遗憾。

    林慕之看自己老子摇头叹息,心中也有些不是滋味。自己各个方面都不是很突出,自己大少爷的地位很尴尬呀。

    “三弟现在应该已经进了考场了吧!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九霄龙吟惊天变,风云际会潜水游。”

    林大老爷也很是感慨,点头说道“此子不简单,你还是要交好与他,不可生了嫌隙。如果他今科能一朝中举,于我们而言未尝不是好事!你读书不行,仕途更是不用想,顶多也就是捐一个虚职,就这些够干什么的?”

    。。。。。。

第一百八十九章 乡试二() 
“那庆之的学问,我了解过,在书院里的评价很一般,这一科恐怕还是个落第。他被这庶子压着,肯定不好受。你那二婶和宫里娘娘的也未必会待见,到底不是亲的。

    他们二房往外推,我们大房岂不正好拉拢过来,为我们所用。

    你在外面应酬的时间长了,生意做大了,你就有感悟了,这没有根基不行!朝里没有人做官也不行!

    没有官身支撑着,养的再肥,也是羔羊。”

    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大老爷看问题很透彻,也很深远。

    “父亲这样说,儿子也希望他这一科能够高中,明年再中了进士,作用就更大了。”林慕之压下自己心中的酸涩,应和着大老爷。

    。。。

    在工部衙门的林二老爷,现在升任了工部员外郎,又是现在大热的虞衡清吏司,掌制造、收发各种官用器物,主管度量衡及铸钱。现在铸钱一事正是朝野上下最为关注和关心的。

    自己自升任以来,应对得当,又有宫里的面子,现在在工部的人缘也越来越好了。时有宴请交际,同僚、朋友应酬,春风得意。

    今天林二老爷一直有些心神不宁。原因自然是自己的两个儿子今科同时参加乡试。

    王侍郎叫了林二老爷过来,简单聊了聊政务,话题就扯到了乡试上面。“听说府上公子今科的乡试,林兄好福气啊!”

    “当不得大人的夸赞,犬子才二十出头的年纪,还差些火候,不足道。”林二老爷歉虚道。自己的学问仔细说来只是一般,直到二十多岁的年纪,才考取了秀才的功名。乡试试过多次未中,后来蒙荫了官职,就再未敢尝试了。

    “二十岁出头?不是才十四五岁的年纪吗?令公子于文比时展露风彩,我虽未能参加,但也是略有所耳闻的。”

    王炳强侍郎与西宁侯府大少爷谭耀素有交情,谭耀现任鸿胪寺卿,掌朝会、宾客、吉凶仪礼之事。外吏朝觐,诸蕃入贡,与夫百官使臣之复命、谢思,若见若辞者,并鸿胪引奏。

    谭耀多次考赞自己五弟人品才学具佳,乃岳麓书院的佼佼者,顺带也提过岳麓书院的林羽之,学问不错。

    这林羽之就是这林员外郎的儿子了。

    “呵呵,您说的是小儿,确实是此次参加大比。”呵呵,这就尴尬了。

    王炳强略一想也明白了原委,呵呵笑着说道“林兄教的不错,两个儿子都很有出息,真是令人羡慕啊。”

    林二老爷尴尬笑着,闲聊了两句,回了自己的衙房。

    此后的几日,林二老爷收到了很多同僚关于自己儿子的问讯、关心。这里面大多数都是关心自己小儿子的,这让自己很郁闷。自己更看重嫡子,他是宫里娘娘的亲哥哥。但现在这些信号,让自己的心有点沉重。

    仔细说来,在京城这样文武百官、勋贵世家、皇亲国戚之家聚集之地,一个举人实在算不得什么!

    只顺天府三年一次的乡试,还不算上加开恩科,一次就要生产出一两百个举人,更何况其他州府?一次全国性的乡试,两三千举人肯定是有的。

    对于在职的官员来说,区区举人实在算不得什么,只是仕途的一个刚刚起步。

    大家的关注和好奇,却是来源于这林府三公子的名声。

    《西游记》奇书,至今在京城、国朝南北各地热销,看过这本书的何止数万,这读书人很少有不翻阅的。

    国子监与岳麓书院的文比,所流传出来的诗词名句佳作,更是被读书人所喜爱、传诵。

    如果没有这两件事,在数以万计的读书人中,是很难有人知道林羽之的。在加之他年纪轻,就能有如此的盛名和才气,就不得不令人另眼相看了。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潜力股,值得收藏、关注。

    关于乡试,京中怀着各种各样复杂情绪的人不少。

    。。。。。。

    而被说学业不显的林庆之现在是懵逼的,因为他手里拿到了今科第一场的考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看到这个题目的林庆之是拒绝的,哦No……

    。。。。。。

    此题要全面理解,就要知道《孟子》中的有关段落。从文章看,“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是孟子去见梁惠王,梁惠王问孟子自己如何尽力治国,百姓遭灾时是如何尽力救济,为什么人口没有增加。孟子认为只是考虑如何去救灾,没有考虑到如何不违农时去发展农业生产,应该尽快抓紧时间促进生产,让人们过上温饱生活。

    孟子回答的全文是:只要不去剥夺农民耕种的时间,粮食就吃不完;不拿过密的鱼网去捕鱼,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木材有定时,木材就用不尽。这样老百姓就感到满足了。他还说:在五亩大的住宅旁种上桑树,上了50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棉袄。鸡和猪、狗一类家畜不要耽误繁殖饲养的时间,上了70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

    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能及时耕种,数口的家庭就不会闹饥荒。

    办好教育,孝顺父母,尊敬长者,老人就不必再为自己的生活操劳。这样,君王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戴。

    孟子这是劝说魏惠王要“施仁政,行王道”。

    这一题仔细说来并不算偏,《孟子·梁惠王上》乃是《孟子》的开篇一节,应该算是《孟子》里比较精髓深刻的一篇,很有孟子施仁政的治国理念的体现。

    此题却是要前后结合,全面理解和解读的。更兼此内还有隐藏的“止战兴农”,也是极易被人所忽略的。

    “不违农时”对应的就是“违农时”,按照农时节令播种、耕作、收获,已有定例。那为什么孟子还要对魏惠王提及不违农时的浅显道理?这就又要人从魏惠王所处的年代来说,不是他们不懂农时节令,而是那时处在征战时期,突发的战事屡屡搅扰农人正常的耕作。

    。。。。。。

第一百九十章 乡试三() 
频繁的战事,岂能有余力关注农事?即使不关注农事也无妨,关键是抓夫抽丁,强壮男子都被迫上了战场,老弱妇孺如何能搞好农耕?

    所以,孟子提出不违农时是很有道理的,实际是对君王的指正。而孟子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又十分难得。

    此篇学子应该没有不熟悉的,但又并不是热门的议题。加之这篇整篇内容包含的很丰富,入手点和着力之处如何找,揣测考官的心思想法,上位者的喜好,怎样能挠重出题者的痒点,是此八股文突破的关键。

    。。。。。。

    说到此题目的产生,就要从几天前,今科顺天府的主副考官在南书房外的静侯偏殿里,有过一次密谈开始。

    南书房外的静侯偏殿,是荣景帝专门为等待召见的朝臣们专门设置的一处休息室。大臣们可以在这里吃茶、休息等候。更兼事务议不完,午间留饭后再议的。

    高季文是今科的主考官,对于本科的考题有着最高的决策权的。但礼部尚书朱彦成做为副主考,对考题也是有提建议,共同商讨的权力。

    二人都得了荣景帝的传召,在此处等候召见。

    朱彦成拿起桌上的茶杯细细的宽茶慢品,放下茶杯凑近了高季文,悄声商议道。

    “高大人,本官这里有一为今科乡试选的议题,本官之意可用,高大人也再参详参详。

    ‘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出自《中庸》,我建议今科可以此为题。

    先贤圣主舜该是个最孝顺的人了吧?德行方面是圣人,地位上是尊贵的天子,财富拥有整个天下,宗庙里祭祀他,子子孙孙都保持他的功业。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地位,必定得到他应得的财富,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名声,必定得到他应得的长寿。所以,上天生养万物,必定根据它们的资质而厚待它们。能成材的得到培育,不能成材的就遭到淘汰。

    《诗经》有云:‘高尚优雅的君子,有光明美好的德行,让人民安居乐业,享受上天赐予的福禄。上天保佑他,任用他,给他以重大的使命。’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会承受天命。

    我主皇上承天继位,英明神武,德行天下,泽被苍生,必可得上天庇佑,仙福得享,寿与天齐!”

    得亏林羽之不知道,这“仙福永享,寿与天齐!”可是金大大的精品捧词,尔等安敢盗用?

    朱彦成自得了荣景帝副主考的任命以来,可谓是重拾书册,认真研究思考考题方向。成为副主考,即为本科座师,今科中举之人皆可称之为是自己的门生。

    “生员之在天下,近或数百千里,远或万里,语言不同,姓名不通,而一登科第,则有所谓主考官者,谓之座师。”这是一个收拢人心,拉拢壮大自己势力的机会。

    相比于会试,乡试中发掘人才,加以培养,会试中举,也是自己的门生,这是天然的派系关系,此机会十分难得。

    以自己五十多岁的年纪,记忆力不好,很多以前记忆清晰的文章,现在都不能直接上口了。科举考题非比寻常,更是不可与幕僚商议,自己担不起科举泄题的责任,只能亲力亲为。

    此题乃自己慎之又慎考虑后所得。哪位皇帝不需要下面的歌功颂德?不需要溜须拍马?不需要千古贤名?不需要永世流芳?

    这些就需要自己这样的大臣体察圣意,代主言事,为皇分忧啊!

    “《中庸·天生我材必有用》,凡事不走偏锋,不走极端,而是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此题算是不错的了,但我也有一题,朱大人不妨也听听。

    《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此题朱大人以为如何?”

    高季文深感渐渐摸清了些荣景帝关心的时政事务,脉门所在。改革时弊为表象,整顿吏治为形式,利民生大计方为根本。

    直隶巡抚李维钧上奏折,提出取消“人头税”,而改为“据田计税”的赋役提议,将人丁税并入地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同时建议取消儒户、宦户,限制绅衿特权,使无论贫富力役负担合理。此策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地主,如施行,则会成为赋税史上的重大革新。

    此条陈皇上一直留中,只给了李维钧“此事以待时机,待议”的旨意。

    高季文已隐约嗅到了荣景帝在酝酿着要干一件大事的圣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