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林羽之穿越日常-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轩接道“夫子之言,所以立人臣之防也”。

    这是做事要防范变质之心。

    林羽之再道“君之使臣也,固以厚下为深仁;而臣之事君也,则惟以奉公为大节。人惟不明乎分义,而臣节始微矣”。

    指君臣要知道自己的职责,不然就危险了。

    董轩复道“以予观之,臣之事君,自一命而上”。

    职务不分高低,都应竭尽全力,把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放在第一位上。

    随着林羽之、董轩二人的对答,几位评审官员及讲师、各方学子们也都认真倾听,听到精彩合意处连连点头。

    只听林羽之又道“孰不有事之当为者乎?是事也,所以熙帝之载也,存乎臣者也。亦孰不有食之当得者乎?是食也,所以恤臣之私也,存乎君者也。”

    此为:为君做事是臣下应该做的,君王发放俸禄,是君王的事情。

    董轩亦不相让道“是必明乎内外之分而可贞之守,每定于立朝之初。严乎义利之辨而匪躬之节,恒励于策名之日”。

    这是说:不分职位内外,都要尽职尽责,有全身忘我的精神。

    林羽之再上前一步道“上之求不负吾君也,而非求以自利也。虽曰君之诏禄,因吾事以上下,然吾惧食之浮于人,而不惧人之浮于食。则亦靖恭尔位可矣,而他又何知焉?下之求不负所学也,而非求以肥家也。虽曰君之制食,视吾事之繁简,然吾方以素餐为耻,而不以得禄为幸。则亦无旷庶官足矣,而他又何计焉?”

    林羽之此言落,就有人点头阖首,默默复咏。

第八十二章 文比第二场() 
此解为:对上要不辜负君主、国家、人民,而不只追求个人利益。奉禄的多少是根据我们的职责而定的,而我们应该想的是是否对得起这个待遇。只要兢兢业业的工作,还去担心别的干什么呢?又下不愧于自己生平所学的知识,而不求家产万贯。根据工作不同,奉禄不等,也都以不劳而获为耻,也从不把白白获得俸禄视为侥幸。

    董轩亦上前道“小而为服釆之臣也,其事虽小,亦必有难尽者,则必思任使之未称,而精白以承之,翼翼焉,惟惧事之或忝而已矣。大而为服休之臣也,其事愈大,尤必有难尽者,则必思付讬之未效,而严恪以图之,兢兢焉,惟恐事之或旷而已矣。”

    这是说:低职位的工作也会有一些难以办到的事情,都需要尽职尽责,小心谨慎,不愧对自己的职位和奉禄。而职位高的人,要做的事情越大,难度也大,更应时刻想着自己的重大使命,更要克守自己,避免出现疏忽或不完满的地方。

    此辩题二人已近白热化,二人已从方方面面对此题作解,诚可谓旗鼓相当,不分伯仲。

    下面的到场人员也都窃窃私语,小声议论。有提自己观点的,有点评二人优劣的,有有所感触沉默不语的,有以身自醒的,此之种种不一而同。

    詹韦平道“好,二位观点立意破题都很好,林羽之之:上之求不负吾君也,下之求不负所学也,道出我读书人之志也,诸君以为如何?”

    几位评审亦点头称是,此句虽浅显,却是十分切题,又合乎情理,是难得的佳句。国子监讲师两人虽略有不甘,但也知无法反驳,只能默然不语。

    最终本局判林羽之略优,众人又是一番赞叹。岳麓书院诸生更是喜形于色,溢于言表,许多对林羽之不甚了解或原心有不服者,也不免交口称赞,皆以林羽之之胜为豪也!

    吴山长、方讲师更是连连点头,微笑不已。

    蔡冒、谭宗、于承志、贺禀、何琪、吴太奇等一众好友也是面带喜色,与有荣焉!

    更是有一些权贵或因喜好热闹、或欲了解本届大比学子水平、或想提前预定捉婿者等等,不一而足,更是订了楼上雅间,边品茶闲谈,边听着下人回报楼下比赛情况。

    谨恩侯府七小姐赵绮玉就在此列,看着大雍朝两大风云人物第一次正面PK,更有一个英俊爽朗之人本应是原身的命定之人,心绪亦久久无法平静。

    第二场谭宗对阵江子墨,第三场蔡冒对阵李朝桢。

    听詹侍讲再道“制义超人岳麓书院与国子监各有优劣,现出第二题:知者乐水,二君开始作答。”

    此为《论语》·雍也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此句译义有多种,孔子说:“智慧的人喜爱水,仁义的人喜爱山;智慧的人懂得变通,仁义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另一理解为“智者乐,水”——智者之乐,就像流水一样,阅尽世间万物、悠然、淡泊。“仁者乐,山”——仁者之乐,就像大山一样,岿然矗立、崇高、安宁。

第八十三章 知者乐水() 
此为《论语》·雍也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此句译义有多种,孔子说:“智慧的人喜爱水,仁义的人喜爱山;智慧的人懂得变通,仁义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另一理解为“智者乐,水”——智者之乐,就像流水一样,阅尽世间万物、悠然、淡泊。“仁者乐,山”——仁者之乐,就像大山一样,岿然矗立、崇高、安宁。

    其实此句不能单纯的解释为:聪明的人一定喜欢水,仁慈的人一定喜欢山。

    应结合理解,智者的乐是动性的,像水一样。仁者的乐是静性的,像山一样。有些人的学问修养,活泼的,聪明人多半都活泼;仁慈的人,多半是深厚的,宁静得和山一样。是以“智者乐”,智者是乐的,人生观、兴趣是多方面的;“仁者寿”,宁静有涵养的人,比较不大容易发脾气,也不容易冲动,看事情冷静,先难而后获,这种人寿命也长一点。

    此题也是考校二人如何去理解和释译此句。

    只听道“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以山水喻仁智,此题甚妙”。

    只见谭宗、江子墨二人开始思索作答。

    江子墨当先道“圣人详知仁之辨,即其德之著者言之也”。

    此意:圣人能详细分辨智慧通达和仁德之人,并以优秀贤德之人来谈论此事。

    谭宗接着道“夫山水之情,动静之体,乐寿之征,皆其著者也,而知仁愈见矣,可不辨哉!”

    此为:智者、仁者都有特征表现,应该辨识清楚。

    江子墨道“吾观天下有真得于中者,未有不行于外者也。而忽而不察,则其人其德,莫之窥其蕴也。夫德之至者,各从其天事之优,而实有其性分之美,常随所事而自形焉。有心者,盖往往而遇其人也。”

    此讲为:我观察天下那些智慧通达仁德之人,都会有自然而然的流露,这是说智者仁者皆表里如一之意。如果对此无法察觉的话,那么对此人的美德和思想,也就无法窥见学习了。是以要人留心观察,透过现象看本质。平常细心观察,就能发现这样的仁智之人。

    谭宗立言道“知者,吾知之于乐水矣。其明洁以善鉴似水,其疏通以善达似水,见乎其似而真者呈焉,而知者不自知也。仁者吾知之于乐山矣。其敦厚以安义似山,其严重以镇物似山,见乎其似而真者显焉,而仁者不自知也。”

    此段讲:为什么智者喜欢水,因为水形似智者之形态特征表现。智者同水之性相似,默默无语,不动声色!后一句仁者同知者相同之意,此仁者与大山,喻高山仰止,永志不忘!

    江子墨复接道“知者则动焉。名理之旨虽精,而知者取之目前而皆是。人以动而得咎,知者以动而有功。动盖知者之天也,顺万物而无为,宜其中之无累也。仁者则静焉。宇宙之故虽纷,而仁者守其经常而不迁。以不易之道付物,则内出现者适以成其外之静也。人以不静而易守,仁者以静而莫量。静在仁者之天也,涵万理而无思,宜其命之既立也。”

第八十四章 文比第三场() 
此为进一步讲智动、仁静,认为明智通达之人,更能从眼前的众多事物中取精华,抓主旨。知者可顺应万物,顺其自然,内心舒畅,故而无忧也。

    仁者静因立场坚,不为外物而干扰也,仁者谨守准则,并不因时而变。仁者更能坚守,而无法限量,此亦为仁者立身之根本也。

    谭宗又接“以动言乐,知者之乐何如也。顺逆之境天为之,知者因天而己不劳;忧患之端人为之,知者尽人而神不累。故夫物之乘我,虽屡出以相尝,而动与天游,则此中之陶陶者自若也。其斯为昭旷征矣乎。以静言寿,仁者之寿可必也。修短之数天定之,仁者敬天而安其理;劳逸之节人定之,仁者养人而全其生。故夫物之扰我,虽无端以相感,而静以常贞,则此中之存存者不息也。其斯为安敦之明效矣乎。”

    此就是说智者的快乐是什么呢?是为无论人生的境遇是顺还是逆,都是上天的安排,并不能使智者烦恼。人之忧愁还有祸患,都是人的因素,是自己造成的。是以智者心胸宽阔豁达,怡然自得,乐天之命。而仁者则为仁静,仁静可使人长寿,仁敬上天,而安于理,人之辛劳与闲逸是由自己决定的。在外物相扰时,可以沉静坚定操守。

    谭宗言落,已结束此题。

    八位评审又是一番你言我语,有道“江子墨行文切题,讲述观点论证充分”,有道“谭宗文思细腻,反应机敏,难得难得”,又有人言“二人旗鼓相当,伯仲之间也。”

    经评审又一番辩议,最终詹侍讲开口道“此一题二人应答皆佳,破题解释深入浅出,入情入理,都为佳对,我一众评议江子墨略有优势,评此题江子墨优。”

    詹侍讲言毕,在场的国子监监生等信心大振,纷纷又是一番盛赞,江子墨连连推却。

    酒楼掌柜的适时的安排给众人倒茶、奉茶,茶果点心一应具全。大厅内一时热闹非常,谈笑风声!

    听詹侍讲再道“诸位安静,第三场蔡冒对阵李朝桢,第三题: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二位开始作答。”

    此题为,孔子说:“(到了)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这样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凋谢的。”描写松柏临冬不凋,不屈不挠的气节与品质,实际是托物言志,借松柏来表现自己的思想精神境界。

    此题出,蔡冒已当先道“物亦有受知之时,无为惜晚也”。

    李朝桢也接道“夫后凋之节,松柏岂应俟岁寒后知哉?不岁寒后知,不成松柏耳。”

    蔡冒上前一步言道“今夫世人何知,落穆者有搔首问天耳。人之所赏,天之所摧也,百卉争妍,人共艳焉,有其时叹造物之不仁,而恨彼苍之好杀哉”。

    此意为:讲出了一个普通的,也是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现象,就是社会上一般人不知道的,就连那些思想境界高尚,但却时运不济、穷困潦倒者,也要摸着脑袋抓着头向老天询问的问题,即人们所赏识钦佩的,常常是老天爷摧残的。

第八十五章 岁寒松柏论() 
万紫千红的花卉争奇斗艳,竞相开放了,人们对此都非常喜爱,而这时人们却忘记了造物主是不公平的,也记不起要去怨恨苍天,还有摧残杀戮生灵的一面,这讲的是岁寒的严酷性。

    李朝桢忙又道“有松柏者,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