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啃老时代-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强,你要找的那个人就在这处监狱?”陈海鹏有些诧异的看了看四周,问道。

    “不错,是在这间监狱,就是不知道我们能不能如愿见到他本人”王强说道。

    “你们是来干什么的,探监还是接人?”门外是一位年纪不大的狱警,见到王强和舅舅陈海鹏有些警觉地问道。

    “我们是来探监”王强笑着说道,边说边给对方递上一根香烟。

    “过来登记一下。进去后,去那边的办公室,会有人给你们安排”门卫接过王强的香烟,放在鼻子下闻了闻,点了点头,指着大门里面,右边的一栋大楼说道。

    “谢谢师傅”王强说道。

    在门卫处,王强登记了自己和舅舅陈海鹏的身份证信息,穿过打开着的电动门,王强进入了这所江北省首座模范监狱。

    进入大门,右边有一个荷池,荷叶中间还有喷泉。池塘边是监狱办公楼,台阶上用鲜花盆景分开进出门,两条道路。大厅正墙上“依法治监,高效廉洁”八个手写体大字浑然有力。大厅中摆放了监狱总体规模的沙盘。在办公楼旁边是一个监狱总医院。总医院对面是收押厅,收押厅后边是监狱区。

    有些地方,因为风景建筑而出名。有些建筑,则因为名人,而出名。人文景观,人在前,景在后。

    红水监狱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红水监狱,关押了很多罪犯,其中最出名的人物,就是今天王强打算去见的这个。

    因为这个人的存在,红水监狱,这座在华国并不出名的监狱,以后会经常出现在网络或报纸的头条当中。

第一百七十六章 巧遇() 
在办公大楼的大厅,楼梯口处,有张大楼布局图。从布局图中,王强找到了自己想要办理探监手续的房间。

    走进探监手续办理室,房间里面有两个女文员,正坐在柜台里面办公。柜台外面,有几个人,应该是准备办理探监业务的。

    王强和舅舅排在队伍后面,准备办理手续。在王强的前面,是一位身穿休闲西装的中年人,皮肤黝黑,戴一副黑框眼镜。

    王强看着对方,感觉这个人看起来有些眼熟。

    “你好,咱们是不是见过?”王强问道。

    “没有”那人不耐烦的看了王强一眼,说道。

    对方以为王强知道自己是谁,所以才过来套近乎,冷淡的回应道。

    王强敲了敲自己的脑袋,想了想,就是想不起来,转头问舅舅陈海鹏道:

    “舅舅,这个人,你感觉面熟不?”

    陈海鹏听了外甥王强的话,仔细打量了一下对方,低头想了想,肯定的说道:“不熟悉,应该没见过,见过的话,我肯定有印象,也肯定能想起来”

    王强和舅舅陈海鹏之间的对话,用的是三秦方言。

    没想到那位中年人听了之后,突然也用三秦方言说道:“你们两个是三秦人?”

    “你也是三秦人,咱们是不是见过?”王强用三秦话说道。

    “我是三秦人不错,我是安西市人,但是咱们肯定没见过”对方在这里看到两个老乡感觉很亲切,温和的说道。

    “我是三秦陈仓市人,王强”王强伸出手,自我介绍道。

    对方听完王强的介绍并没有马上和王强握手,而是看向了陈海鹏。

    “我是他舅舅,陈海鹏”陈海鹏见对方看向自己,连忙伸手说道。

    见王强和陈海鹏都做了自我介绍,对方伸出自己的右手和陈海鹏握在一起,说道:“我是冯伦”

    “冯伦”听到这个名字,王强更是感觉熟悉非常。突然王强脑海中一亮,想到了自己眼前的老乡是谁了。

    自己眼前的这位老乡,是王强今天要见的那位先生的门徒之一,更是华国万通集团的董事长。

    说他是万通集团董事长,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但是他十年以后,他会经常和马运,马画藤,王万科,潘十亿一起参加活动。

    王强今天要见的那位老先生门徒很多,很多都成了华国的商界大佬,冯伦,潘十亿,王工权是其中的佼佼者。

    所以,那位老先生,也被称为华国创业者的祖师爷。

    “没想到在这里能够遇到他,看来他也是打算去监狱见那个人。这次探监顺利与否说不定还要落在他的身上”王强打量了眼前的老乡,暗暗道。

    打定了主意要通过对方完成这次探监,王强故作轻松的问道:“冯叔叔是来探监的?”

    冯伦没有回答,而是环视了一下四周,鄙视的看向王强。

    王强发现自己问了一个白痴的问题,尴尬的笑了一下,说道:“是我说错了话,冯叔叔来这里,肯定是打算探监。就是不知道您要看什么人?”

    “一个朋友”冯伦一脸平静的说道:“说了你也不知道”

    “我也是来看人的”王强说道。

    “你是来看谁,亲戚”冯论看王强的年纪不大,说道。

    “你才来看亲戚呢”王强心里暗骂,嘴上却笑着说道:“我来看以前的全国首富”

    听了这个话,冯伦立刻知道眼前这个孩子要见的人,就是今天自己要见的人,他一脸严肃的看着王强,问道:“你到底是来见谁的,什么全国首富?”

    王强假装没看到冯伦严肃的表情,偷看了一下四周,悄悄说道:“我今天要看的人,是华国前首富,牟奇中,牟老”

    牟奇中,就是前面文章中出现的华国第一倒爷,北德集团前董事长。1941年生,汉族,山城万县人。一个把口号喊遍中国的富豪,一个曾同时肩负中国“首富”和“首骗”两个名号的备受争议的人物。300元钱起家,办了三件大事:飞机易货、卫星发射、开发满洲里。后因北德集团信用证诈骗案入狱,2000年被判无期徒刑,后因表现好,改为有期徒刑18年。

    老牟曾提出改造国有企业;甚至还想炸开喜马拉雅山,把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引进我国西部地区……

    当时,无人不知他是中国首富,并先后被挂上许多桂冠。

    “你是他什么人?”冯伦好奇的看着王强,问道。

    冯伦作为牟奇中的老部下,自认应该认识老牟所有的亲戚和朋友。但是,却对今天突然冒出的王强和陈海鹏一点印象都没有,所以就有些好奇对方和牟老的关系。

    “我和他没有关系”王强说道。

    “没什么关系,你还想探监?”冯伦难以置信的看着王强说道:“你难道不知道,探监需要监狱发出的通知单,而且要开具证明,还要其本人同意。你既不是牟老什么人,没他本人同意,根本见不到对方”

    “我现在遇到了一个问题,对他来说可能是小事,对我来说却是相当的棘手。我听说他在这里面,所以就过来,想请他帮忙分析一下”王强说道。

    “哦,不知道是什么问题,还需要牟老给你出主意?”冯伦好奇的问道。

    “国家要收购我的一处产业,只给我一千万,别人却给我一千五百万,但是国家又对我的产业志在必得,您说我该怎么办?”王强含糊其辞的说道“我现在想将这处产业卖出高价,又不想国家事后找我麻烦,您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冯伦作为万通集团的董事长,对付这种事情,有很多方法,但是,他给出的方法王强都不满意。

    “冯叔叔,我要背景没背景,要势力没势力,你的方法根本行不通”王强说道。

    冯伦一时半会儿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就对王强说道:“我可以进去给你向老牟说一下,替你要个方法,只是你要给我一个说服他的理由才行”

    “谢谢冯叔”王强感激得说道:“您就给牟老说,他如果能够给出我满意的答复,还答应,让我经常来见他。等到他出狱的时候,我可以借给他一百个亿做为创业基金”

    听到这个话,冯伦有些哭笑不得的看着王强,眼前这个,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男生,问道:“你有一百个亿吗?”

    “没有,但是等到牟老出狱的时候,我肯定会有一百个亿。你只需要将我的话告诉他,就行了”王强自信的说道。

第一百七十七章 牟奇中() 
入秋了,六点钟未到,天空还是灰蒙蒙的。江北省江城市汤逊湖边,死一般的寂静,牟奇中在这里已经在坐了四年的牢,这是他平生第三次入狱。

    今年是猴年,他今年63岁。最近一段时间,他经常恍惚入梦,辗转反侧,醒来不知道所梦何境。他唯一坚信的是,自己将会获得自由。

    从35岁到72岁,二十八年间他前后三次入狱,狱中时间超过十年。

    这10年,也是他认为“人生中最美好的壮年阶段”。这让他觉得“非常之悲哀”。

    这“最美好的时代”,也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期,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曾用“中国奇迹”来概括。

    曾经追随过牟奇中的冯仑、王功权等纷纷自立门户,成为知名企业家。

    前部下取得的成绩,让老牟觉得很欣慰。对于后辈,他又极其挑剔。他看到不同的闪光点,但没有一位足以让他“心悦诚服地崇拜”。

    在红水监狱是他的第三次铁窗之旅。

    红水监狱关押的许多是原来行政级别较高的犯人。牟奇中入狱后曾享受过一段时间独居一室的待遇,后调至另一房间。

    有时,牟奇中也会与一两位相对熟识的狱友聊天,他曾对某狱友说,出去后,他会办一所最现代化的北德医院,对富人提供最高贵的服务,对穷人收取最廉价的费用。监狱里不少人都知道牟奇中的这一宏愿。

    在监狱,他一刻都没闲着。他曾与一位狱友一起设计出了“可以进入世界十强的业务项目”,包括资金、技术和管理,他称那位狱友为“计算机天才”。他也曾很认真地计划把中国人大批量移民到非洲去,开发利用非洲的资源。他还为此进行了项目的可行性、风险性和预算规划。

    他将自己天马行空的商业计划比作一条小溪。在一头大象面前,小溪是努力几步就可以跨越的;而在一只蚂蚁面前,却成了不可逾越的大海。他自比大象。

    迷迷糊糊间,狱中的起床时间到了。同屋的3个狱友开始起身、穿衣、叠被子。他们是“包甲人”,互相监视着对方的一言一行,尤其是针对牟奇中。

    几平方米的房间内摆了4张床、4个柜子,室内有蹲式厕所和淋浴,还有空调。为此,牟每月要与狱友平摊大约每人一百多元的水电费。

    徒手洗完衣服,老牟坐在了书桌前。说是书桌,实在简陋,没有任何摆设,大小不过如一张小学生的课桌,且是4人共用。

    现在,老牟所接触的外界信息,全部来源于《人民日报》、《法制日报》、《经济观察报》等报刊和一些公开出版的法律类、政策类书籍,以及《新闻联播》。

    他的作息极其规律:每天上午阅读、写作3个半小时,午睡一小时,下午继续阅读、写作,晚上看《新闻联播》,监区允许时,还会看中央一套8点档的两集电视剧作为娱乐。

    很长一段时间,牟奇中都非常关注“互联网”,他从这些仅有的资料中搜集一切蛛丝马迹,拼凑想象“互联网”的模样。将来出狱后,他想以“互联网”为介质,邀请一批有技术、有志向的的同道,共同筹办一所免费的网络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