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靠山吃山-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等安如宝说完,安水生阿么已经是喜极而泣,安水生在安如宝身边呆了半个多月,没干一天体力活,却也和其他一般赚了近一两银子,全家人很久没看到这么多钱,都高兴坏了,不过想到树栽完了,这么好的差事也没了,正在沮丧,安如宝就找上了门,怎么能不让他高兴。

    安水生也跟着红了眼睛,就连躺在炕上的安正都含含混混的不停道谢,安如宝完全不能适应这种氛围。说好了安水生明日就去上工就告辞走了,安水生把他送到门口。

    安如宝停下脚步,问他道:“你阿爹得的甚么病?病了多久了?”安水生低着头小声道:“病了两年多了,也不知是甚么病,就是浑身没劲,头晕,起不来炕,去镇上看过,只说慢慢养着。”

    安如宝想了一下道:“左右看山的活儿不是一两个月,我可以预支你些工钱,有时间带着你阿爹再到镇上去看看,找个好点的大夫,不要怕花钱。”

    安水生哽咽着鞠躬道:“谢谢……谢谢东家。”

    安如宝拍拍他的头,笑道:“叫甚么东家,咱们住在一个村,又都姓安,叫我如宝哥就好。”安水生擦了擦眼睛,恭恭敬敬地叫了声“如宝哥”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地珍珠下种后的第二天就下了一场雨,都说春雨贵如油,也算天公作美,雨下的不大,持续时间却不短,把地都浇透了,之后接连又是几个响晴的天,地里的冬麦眼看就要成熟,金黄的麦田里随处看见忙碌的人群,去年雪下的多,今年算的上是个丰收年。

    安如宝自打地珍珠种下去,就盼着种子赶紧发芽,每天都往地珍珠地里跑一趟才安心,谁知到了第四天上他就发现不太对劲,地珍珠地里多了几个坑,里面的种子都不见了,旁边还有些脚印,一看就是山上的野鸡做的好事,之前种树山上人多,这山上的野鸡都跑了,一只都没见着,倒是把它们给忽略了。

    安如宝想起来上一世时家中每每在山地上种黄豆也会遭野鸡扒,只要把种子倒在农药里活一下再种就行,这里没有农药,只好想起其他的法子。

    宋初听说后,立马拿出自己的小弓弩,在山上绕了几天,打了几只野鸡回来,可这样终究是治标不治本,还是安如喜告诉了个法子,就是每年麦子、稻谷熟了时,为防止雀儿偷食,村里人就在地里支几个草人,穿上破衣服,十分管用,安如宝试着在地里支了几个,果然好了很多。

    后山上能种作物的田地大约有两百多亩,拿出三亩种地珍珠,剩下的他就找人种了些豆子、玉米之类,好歹没荒了,而山上树苗,安水生每天都去转一圈,只发现了两三棵没成活的,又都重新补过。

    花生是在种下的第六日上发的芽,一大早安如宝上山就看到了刚拱出土的小嫩芽,回家说给家人听,一家人对新出的嫩芽也甚感兴趣,组团去围观了一番,不过那芽出的并不齐整,好在差苗不是太多,也就那样去了。

    三月底是一年最辛苦的时节,冬麦成熟,全村人起早贪黑的抢收冬麦,等全部收完晾晒起来,又要忙着翻地下稻种,没一刻清闲的时候,好在持续时间不是太长,到了四月中,稻种下了地,麦子进了仓,村民方有时间喘口气,期间安如宝也没闲着,山上的地珍珠出苗后,他就上了一百二十个心,亲自除草捉虫照顾的无微不至,是以长势良好,前景一片光明。

    安凌和安仁议亲的日子定在了四月二十,议亲在这里也叫“递手帕”,说起来也没甚么,就是请来村长和安仁家所在分支管事的族老作见证,两人将用帕子包着的议亲礼交换,就算定下来了,至于议亲礼是甚么全凭个人喜好,安如宝和宋初虽已成亲,却没经过这道程序,好奇地去安青家观了礼,安青的夫郎陆晨招待的他们,脸上少见的带着笑容,显然心情不错。

    安仁一家都在,他家人口不少,阿爷阿乃都还健在,加上二叔一家,足有九口人,个个喜气洋洋。观礼的人不多,大多是些未奉人的小哥儿。

    安仁这一支的族老恰好就是他阿爷安福臣,倒也省了不少事,到了定好的时辰,只留安凌和安仁连同喜在屋中。

    大约过了一盏茶的时间,三人就出了门,安凌和安仁手中都拿着议亲礼,安凌送安仁的是一个亲手绣的荷包,而安仁送他的还是一根木簪,宋初伸着脖子看了看,是支以这里春日山上常见的山丹花为花纹的檀香木簪,不过手艺较之前的梅花簪纯熟了许多。

    喜郎笑盈盈地说了声“成了”,安良欢呼着跑去门口放鞭炮,两人的关系正式定了下来。

第43章() 
自四月中下了稻种后;接连十几天没有下雨,青山村位于景国北部,春旱时有发生;所种的稻谷虽说叫旱稻,到底也是需要水的,村里人在除草之余只能挑水浇地,地少的还好一点;家里种着十几二十几亩地的,就遭了秧,一桶桶挑下来;家里人都用上了;一两天也未必能够全都浇完,好在他们已经习惯了天气的喜怒无常,为了有个好收成,再累也得咬牙坚持,只望上天垂怜,今年不会旱的太久。

    后山上的地珍珠正是抽条的时候,不能长时间缺水,为此安轩一家也加入到了挑水的行列,而且他们要将水运到山上,较多数村民还要更困难些,安如宝上一世虽也出身农户人家,但因当地并非以种地为生,自小就没怎么下过田,这一次也充分体会到什么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三亩地,安轩挑,他和宋初抬,整整用了两天方全部浇完,等浇下最后一瓢水,安如宝直接就蹲到了地上站不起来,此时花生苗已长到了半筷子长短,椭圆形的叶子嫩绿喜人,算的上是唯一的安慰。

    这里的春旱有长有短,长时整个夏日都未必有雨,连长河里的水都会干涸,那才是真正的灾难,村里的老人每每说起都是心有余悸,好在那样的年景几十年方有一次,就在安轩家接连两次运水上山之后,五月初一场大雨姗姗来迟,终于缓解了这次旱情,大雨持续了一天,村里人都长纾了一口气,雨后地里杂草茂盛,接下来就是除草、耪地、定棵、追肥,生活渐渐步入正轨,而随着时间流逝,很快就到了五月初九安轩家新房动工的日子。

    农户人家建房一住就是一辈子,是以建房在他们看来是和结亲同等重要的大事,建房当日要先准备三牲祭品祭拜天地,方能正式动工,前一天,安轩请了村里的老人在空地上用白灰画出了地基,从古至今,地基再怎么变,不外长方形或正方形,这里没有先进的测量仪器,要在空地上画出标准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安如宝根本无法想象,不过当他亲眼目睹老人用一块砖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当即佩服的五体投地。

    五月初九卯时,一阵鞭炮过后,新房正式动土,打地基的人是之前就已找好的,安轩家新院子要建的房子不止一间,地基要全部打下来,满打满算要用两天的时间,哪知动工不久又陆陆续续来了好些帮忙的,安轩看着眼熟,认出大多是那日砍树的人,他们拿了工钱又白吃了顿饭,心里总有些过意不去,知道安轩家今日打地基,主动过来看有甚么帮得上的,因地基已经画好,只要按照要求,挖土、填仓、夯平即可,这些都是力气活,倒也都能搭上手,他们干活又卖力气,愣是只用了一天就把地基全部建完,大大超出了安轩的预期。

    晚饭照样是在安轩家吃的,这一次吃完饭,安轩再要给钱,这些人一溜烟跑了个干净,谁也没接,安轩拿着钱袋,心中感叹:“到底是庄户人家实在。”

    地基打好要放上几天,其后方才开始建房,建房的人员方面,安轩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用镇上的人,镇上有专门的施工队,多是一些手艺好的临时组建,村里虽也有好的泥水,到底不比他们人数多工种齐全,最主要的是他们都是包工,只四五天管顿饭即可,建好了工钱统一结算,也没用村里人那么麻烦,安如喜也同意他的决定,不过还是给他推荐了几个村里不错的泥水,说是在镇上手艺都是数的上的,其中就有安春的阿爹安井生。

    安如喜道:“大家住在一个村子里,还是一个祖宗,亲戚里道的总僵着也不好,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有时候就是一句话的事儿,也不是就让你们怎么怎么样,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就是让他们不再记恨宋初也是好的,要不就安春那性子,能干出啥还真不好说。”安轩知道他这一番话是为自己家人着想,点点头答应会考虑考虑。

    回家后河秦风说了此事,秦风想想也觉得安如喜的话有几分道理,别的不说,安春被宋初打瘸了腿,虽说他是自作自受,也足够他记恨宋初一辈子,若是真能和解一二,倒也的确是少了许多麻烦。

    他们怕宋初不乐意,秦风跟他说时做好了要解释一番的准备,不料宋初似并不在意,只道:“都听阿爹阿么的。”倒是安如宝想到那个叫安春的曾经觊觎宋初,心里有些膈应,不过为大局计,勉强点头同意。

    安井生是安轩亲自去请的,他家在南村的紧里边,是村里少有的瓦房,院子很大,正房一拉五间,连带着东西厢房,打扫的十分干净。

    安井生开门一见是他,眼里露出些许敌意,安轩也没兜圈子,开门见山地道:“井生哥,我听村长说你是村里最好的泥水,你知道我家正在建房子,想请你去帮忙,工钱上我不会亏你,镇里人多少我也给你多少,你可以考虑考虑。”

    安井生听了没吭声,倒是安井生的夫郎李路从他身后赶过来,尖着嗓子道:“啥?给你家帮忙,我呸,你以为我家是软柿子,你想咋捏就咋捏啊?!告诉你我们见过钱,让我们去给你家扛活,没门,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李路个子不高,细眼高颧骨,一番话说完作势就要赶人,安轩也不想多待,等了会儿见安井生也不说去还是不去,就告辞走了。

    本以为安井生不会来,没想到开工那天,他比镇上的人还要早到,拿着泥刀、烫子等物站在大门口,让他进屋也不进,安如宝给他端来一碗热水他倒是没拒绝喝了,施工队来了后他就跟着一起干活,中午吃饭时也跟着一起在前院子屋子里吃,只从头到尾一句话没说,安轩这才明白那日他不说话并非不愿,而是性格使然。

    安轩建房准备的都是褐砖,不比通常用的泥坯,垒起来快了许多,到了下午正房已经起了小腿高,方伯对这次建房最上心,不时到房场转转,对施工队的速度很是满意。

    安如宝这天照例去山上看地珍珠,宋初也跟着一起,他并不常来,看着匍匐在地上的花生苗直皱眉,道:“这都多少天了怎么都没长,还这么矮?”

    安如宝把地里新出的杂草拔掉,边道:“地珍珠本来就不会长太高。”

    宋初伸手拨拉两下,有些发愁地道:“这么矮的秧棵,还没有黄豆高,一棵能长几个地珍珠啊,不会到时候咱们连种子都收不回来吧。”

    安如宝“扑哧”一笑,道:“谁告诉你地珍珠是长在秧棵上的。”宋初“咦”一声,道:“不是长在秧棵上么?那长在哪儿,莫非……是长在土里?”

    宋初走到他面前,用手指弹了弹他的脑门,道:“终于聪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