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超级砼帝国-第1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还是算了吧,我自己睡挺舒服的。”刘诗语摇头道。

    “有若禹搂着你睡,会更舒服。”白玉柔咯咯笑道。

    “啊?”谁能想到一向温柔端庄,思想还有些传统的白玉柔,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呀?让李若禹和刘诗语都是一愣,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

    不由分说,还带着几分逃跑的意思,白玉柔、安娜和拉尔斯赶紧溜入了卧室中。咔哒!三个人都还反手将房门给关上了,生怕李若禹和刘诗语会闯进来似的。看到这一幕,李若禹都呆住了。突然,刘诗语直接扑上来,双手搂住了他的脖颈,跳入了他的怀中,笑道:“走吧,就剩下一间房了。”

    要说,刘诗语真是极品的女人,本来她就是电视台一枝花,很多人的偶像。没有了任何的顾忌,连李若禹都忘记了疯狂了多少次,连睡觉的时候,二人都是搂抱在一起的。

    这种温柔乡,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只可惜,李若禹在沉睡中,就被闹钟铃声给吵醒了。没办法,他今天还要去公司主持会议,再过半个月就要验收和试生产了。这年头,干什么都不容易啊,尤其是那些老板,谁能想到其中的艰苦。

    李若禹跳到地上,刘诗语躺在床上,如同睡美人一般,看得他又是一阵心跳不已。她是木头,她是木头……李若禹默默念叨着,快速穿上衣服,就往出走。等到了门口,他才吐出来了一句话:她是木头,那我就是金刚钻!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位于江边的混凝土工厂已经建设完工,现在正处于岗前培训和设备调试阶段,半个月后就会进入试生产环节。

    随着办公楼、宿舍楼、机修房、配电房、试验室、料仓等,以及核心的搅拌楼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工,半个月之后,沪海市第一家民营的预拌商品有限公司年产50万立方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建设项目就将开始进入试生产。当然,试生产的混凝土就正好用来进行厂区路面硬化等相关设施建设。

    在沪海的晨报上,已经可以看到记者的报道了。

    李若禹也拿了一份晨报,只见在头版的下方,就是众盛建材有限公司混凝土搅拌站的报道:据了解,作为三林乡1993年度招商引资的第一个项目,沪海市众盛建材有限公司的预拌商品混凝土项目占地60亩,总投资为2000万元。该项目通过引进具有国际顶尖水平的知名品牌设备,采用最先进的预拌商品混凝土技术或工艺进行生产。沪海市众盛建材有限公司,也是沪海市第一家民营混凝土公司,它的投产将为沪海市的城市建设做出贡献,随着普东新区投资规模加大,建设项目对商品混凝土需求量大增,沪海众盛建材有限公司年产50万立方米商品混凝土项目的建成,无疑解决了商品混凝土供需不足的矛盾。

    “该年产50万立方商品混凝土生产建设项目正式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以上,年上缴税收1000万元以上,能够为普东新区等附近乡镇乃至普西部分地区的基础建设就近提供商品混凝土,实现近距离供货,有效降低成本,提供方便快捷的质量和技术服务。”三林乡有关负责人说道。

    市质监站将于4月25日分别对沪海市一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新建年产40万方混凝土项目及沪海众盛建材有限公司年产50万立方米商品混凝土项目进行试生产验收,依据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相关法律法规对两家公司的管理制度、质保体系、人员配备、仪器设备等生产前基础工作进行考核,只有考核合格才能核发预拌混凝土企业资质证书。(记者林峰通讯员龙芸)

    李若禹将报纸递给副驾驶的安娜,笑道:“安娜,咱们的混凝土搅拌站很快就要投产了呀!这设备调试的工作,还得加紧进行呢!只怕这几天又要辛苦你了!”

    安娜接过报纸,笑道:“你就放心吧!我们公司还会搞不定这些小事么?倒是公司的人才招到没有?像搅拌楼操作工、试验员这些人,可不能随便招村里的人来干呀,这些都是有专业技术含量的工种,当然你们国家来说,要招大学生来干或许不太现实,但中专生和技校生还是必要的。”

    当然,除了要招这些一线的工人外,需要配备足够的工程师才能够拿到资质证书,好在李若禹本来就是从沪海建筑工程管理局出来的,找几个工程师证问题不大。

    李若禹知道,在八九十年代,考大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1981年,全国的普通高校招生人数只有27。9万人,中专和中师招生总计是43。3万人,而同一年,普通中学的初中和高中毕业生合计是1640万人。也就是说,能够进入普通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只占到了毕业生总数的4。3。1992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75。15万,中专和中师招生120。25万,同一年初中和高中毕业生合计2780万人,这个比例提高也不多。(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四章 公司大会() 
而到了2016年,全国高校招生总数达到760万人,提高了十倍以上,大学生满街都是了,混凝土公司里面做一线工人的大学生也不少,像大公司还会有不少的研究生。

    说起来也许有人不相信,在八九十年代,初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会优先选择考小中专或者中师,因为这样可以很早就出来就业。只有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才会继续读高中,然后绝大多数人无考上大学,只能拿着高中毕业证去等着招工或者顶替。

    在当时,中专和中师都是由国家包分配的,高中毕业则没有国家分配,所以读高中不如读中专。至于说那些能够考上大学的人,在人们眼里也不算是什么佼佼者,大家会很惋惜地说:看看,如果当年去读了小中专,现在都已经能够挣工资了。看某某家的孩子,才18岁就中专毕业了,分配到某某单位,一个月拿好几十块钱,多好………

    这时候到众盛建材有限公司,远远就看到江边上竖立着两排高达到三十几米的水泥罐,厂门修得十分宏伟,大理石包边的基座上镶着几个金光闪闪的钛金大字“沪海众盛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厂门后面的办公楼也修得很漂亮,前坪中间有一个圆形花坛,花坛里种满了奇花异草,花坛前面还立了三根高高的铝合金旗杆,最中间挂的是国旗,两边则是挂的公司的厂旗,倒是颇有几分大企业的气派!

    车开到公司的时候,李若禹看到这一切觉得心潮澎湃,这就是自己事业的开始呀。

    以后还会有很多个花园式的混凝土搅拌站在全国各地成立,那都是自己砼帝国旗下的搅拌站,当然这些还需要慢慢来。

    在不久的将来,李若禹甚至计划修建一座摩天大楼作为总部大楼,那样才算是真正的大公司。

    到了公司崭新的办公前停好车,李若禹和安娜下得车来,这时候公司所有的员工都到了,不过很多岗位人员还是不足的,是时候尽快把人都招齐了,毕竟还要培训上岗,到时候生产量如果很大,人力资源方面跟不上就不太好了。

    美女行政经理早早地就站在办公楼入口等着李若禹这个老板了,虽然看到老板和安娜小姐有说有笑的,但周小娴一点都没有吃醋的感觉,她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也知道李若禹的女人很多,她只要能够经常在李若禹身边,为李若禹办事就满足了。

    谢自力他们已经到了办公楼顶层的大会议室,今天李若禹要在大会议室召开第一次全体员工大会。

    周小娴见李若禹一脸的郑重,便说道:“李总,您是休息一下,还是马上开会?”

    李若禹笑了笑就道:“呵呵,就不休息了,既然大家都到了,目前也没有什么事情,就是办公大楼已经装修好了,办公室的安排问题是个麻烦,不知道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安娜道:“若禹,办公大楼完工就搬进去呗,这有什么难的?”

    李若禹就笑道:“安娜啊,你不知道,这房间的安排是个问题啊,比如我吧,要是我把自己安排在顶楼,那咱们的美女董事长柔姐就不一定高兴了!”

    “柔姐为什么不高兴啊?”安娜不明白问道。

    顾德明就道:“我是总经理她是董事长,哪有总经理在董事长上面的?但是她一般情况下也不来办公。”

    安娜笑道:“那既然这样,就按照级别来呗,谁的级别高就在顶层,反正我们的施维英集团总部大楼有15层,就是这样安排的!”

    周小娴就拿出一份报告道:“李总,我已经提前做了规划,您看看合适不。”其实周小娴早就把楼层分配好了,一层是仓库和食堂;二层是各部门办公室,三层是公司高层办公室,四层是董事长总经理办公室、小会议室和招待客房,五层是大会议室和活动室。

    李若禹看了之后点点头道:“很不错,就这样安排吧!”

    三个人一起朝五楼上走,这时候李若禹又对周小娴道:“小娴呐,咱们公司的人力资源工作准备得怎么样了?现在是时候开始招聘更多的人员了,一旦生产忙起来,要临时招聘就不是那么容易的。现在早一点招聘进来,虽然会多付一点工资,但这不要紧,我们要往长远看。”

    周小娴点头道:“好的,李总。现在咱们公司员工已经有四十五人了,还差五十人满员。不过各部门主要岗位都已经招到人了,只需要再补充一些人员进来。我们行政部准备到沪海的中专技校招一些技术岗位员工,普通岗位还是在村里招聘就行。”

    李若禹笑道:“好,小娴办事我放心!咱们这就准备开会吧!”

    整个大会议室里,充满了喜庆的气氛,这种气氛对于每一个众盛新型建材的员工来说,已经是盼望多时了。

    经过几个月的施工,公司的自动化混凝土搅拌站已经安装完毕。现在看来很快就要进入生产了,员工们都知道,只有开始生产了,他们的工资收入才会真正的高起来。

    毕竟拿基本工资,虽然比其他行业要高一些,但不会高很多。而根据公司行政部公布的工资方案,只要生产一方混凝土,根据岗位的不同,就可以提两分钱到一毛钱的奖,这才是大头!

    比如说试验员李良枫,他这个岗位就是公司的关键岗位,提奖就相对较高,达到五分钱一方,如果一个月生产两万方混凝土,那么他的提成就是一千块,在九十年代初,沪海的一般职工收入只有五百元左右的时代,在这里光是提奖都有一千,那自然是高薪的工作了。

    就算是普通的工种,比如司磅员,也有两分钱提奖,一个月生产两万方,也就有四百块的提奖,这已经相当于其他行业普通职工一个月所有的工资收入了,再加上基本工资什么的,司磅员都能拿到近一千元。

    部门经理级别就更高了,提奖是八分,而且基本工资更高,比如周小娴,按照工资方案,一个月生产两万方混凝土,算下来她能拿三四千。

    员工们不是没有见识的人,他们过去也是上过班的,知道这家公司绝对是很厚道的,老板很大方,所以他们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巴不得早一天开始生产。(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国最大() 
这几年来,经济萧条了,好多下岗工人找不到工作,所以能有一份高收入的工作,谁不感到高兴呢。就在这两个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