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时空门-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SPARC就是这么牛X,它是超级计算机最理想的处理器,是超级计算机最顶级的处理器,SPARC微处理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可扩展性,就好比一台航空发动机加了加力燃烧室,一下子就让CPU的性能大幅提高。

    没错!可扩展性,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超频!不过我们一般所用的超频处理器,是X86构架的CISC处理器,但CISC处理器的超频非常有限,真正能把超频技术发挥至极致的还要数RISC。

    而SPARC就是这么一款处理器,它所有的设计都是围绕可扩展来设计的,由于SPARC特殊的设计构架,使得SPARC在同等技术,同等制成工艺下,就因为它的扩展,使得SPARC的性能一下次比给提升了好几倍,这就导致SPARC非常的耗电。

    由于SPARC是定位于服务器和超级计算机最顶级的专业处理器,因此这就对SPARC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及极端环境的适应性上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要求之高远非MIPS和ARM能比的。

    这也是为什么在航空航天领域,以及军用计算机领域,会把SPARC作为首选。

    SPARC如此优秀,起缺点也是同样明显,它的缺点正是由SPARC的超高性能所带来的,SPARC太高大上了,这就导致SPARC的设计难度,是所有处理器中最难设计的,不管是RISC还是CISC。

    同时,SPARC也是所有处理器中制造成本最高的处理器,它的研发成本也是巨大,SUN公司在后来之所以破产就是因为他们在SPARC的开发上投入了太多的金钱而导致。

    SUN投入了多少?说出来吓死你。

    2008年,SUN公司研制决定研制新一代的SPARC处理器“Rock”,该处理器采用45纳米工艺,处理器有16个核心,每个核心具备16个线程,每个处理器的线程数量将达到惊人的256个。

    16个核心又被分成四个部分,每4个核心构成一个“簇”,4个核心共享一个I-cache、2个FPU和2个数据缓存。每个核心支持2个线程,总共支持32个线程,同时Rock还具备“Scout预取”功能,实现指令的预取,提升处理器性能。

    除了这些以外,由于SPARC特殊的使用环境,因此你还要保证它的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想想这难度会有多大!

    Sun对这款高端处理器寄以厚望,经历5年的研发时间并投入了六十多亿美元的研发资金,不过遗憾的是,我们今后可能根本看不到这款处理器的身影。

    在研发过程中“Rock”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性能问题,并没有达到当初Sun的预期,并且连续的财政赤字让Sun无力再继续负担高昂的研发费用……

    2013年4月,SUN被甲骨文公司收购,这个新东家也似乎不打算支持这个耗资巨大的项目,6月中旬,纽约时报披露“Rock”已经被Sun废止,这个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的处理器最终出师未捷。

    最让人遗憾的是,甲骨文将会彻底放弃SUN的硬件业务,从而把目光转向软件领域,因此,除中国还在继续发展SPARC外,我们以后再也看不到SUN公司性能超高的的SPARC处理器了。

    至于中国版的SPARC?不提也罢,那只不过是超级简化版本的SPARC,其综合性能不要说跟SUN公司的比,甚至还比不上同时期的MIPS和ARM,唯一可比的只有可靠性和稳定性完全不输于SUN原版。

第75章 Alpha() 
除了以上三种非常着名的RISC处理器外,还有一种RISC处理器也不能不提到,那就是212XX系列芯片。

    212XX系列全称叫Alpha处理器,是由DEC公司设计制造。Alpha处理器计划于80年代的中后期,它的诞生并不是为了在专业领域极强的服务器或者超级计算机而设计的,更不是为了占领嵌入式CPU市场,DEC开发Alpha的原因,是为了于英特尔公司在桌面电脑领域,也就是在个人电脑上一挣长短。

    只要对国际半导体芯片发展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RISC处理器诞生后,如同一颗巨大而耀眼的彗星撞向了地球,RISC的诞生让半导体界很快分成了两派,一派就是传统的CISC支持者,他们坚定的站在CISC一边,拥护着CISC的一切,这里面最典型的代表就有INTEL和AMD,以及当初的摩托罗拉。

    这三家公司之所以坚定的站在CISC阵营上,是因为他们已经建立一条以CISC为基础的商业利益。

    INTEL和AMD公司都是以存储器芯片起家的,但自日本掌握的存储器技术后,很快就向美国发起了冲击,国际上存储器的价格是一降再降,很快以INTEL和AMD为首的半导体存储器制造商很快就支撑不住了,于是纷纷开始谋求转型,1970年,INTEL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款CISC处理器C-4004,从而开创了历史上着名的X86构架,经过多年的发展X86构架技术已经成熟,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的以CISC为核心的商业利益体系,特别是在桌面电脑上更是如此。

    RISC相比CISC在技术上虽然有更多的优势,但这个时候的INTEL不可能把它多年建立起来的CISC体系给推翻,然后加入到RISC当中来。

    但DEC公司则不同,六七十年代DEC公司一直是IBM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其推出的中型机一直在中小企业中占有垄断地位。

    可PC的诞生,则终结了DEC公司的神话,大量的PC微机涌入市场,占据了原本属于DEC的市场,更何况PC相比DEC的中型机来说,它的价格更加便宜,更何况PC还是个全开放的电脑,大量的第三方兼容机的涌入,使得DEC的市场极度萎缩。

    面对种种不利的局面,DEC公司开始反思自己未来的路,经过详细的调查,他们发现在未来,个人电脑计算机前途无量,DEC想要存活下去,就必须加入个人计算机的发展潮流中。

    可要加入个人计算机潮流,DEC将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如果加入PC阵营,那就是DEC向IBM认输,在情感上会让DEC难以接受,更何况PC阵营中有许多的兼容机厂商,这些兼容机厂商没有任何的技术基础,他们的生存法则是,从市场买来各个电子元器件,再把他们组装在一起,然后就买给了客户。

    如果DEC加入他们,岂不是说DEC跟这些不入流的兼容机厂商是一个水准,这让DEC这样的技术贵族更是无法接受。

    于是DEC决定另起炉灶,重新制定一个个人计算机标准,这个时候市面上闹的红火的RISC进入了DEC的法眼,于是DEC决定开发一款精简指令集技术的个人计算机——alpha处理器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

    Alpha架构于1992年2月25日,DEC公司在东京召开的一次会议上面被正式推介,新处理器采用完全64-bitRISC设计,执行固定长度指令(32bits)。

    有32个64bit整数寄存器,操作43-bit的虚拟地址(在后来能够扩充到64-bit)。和VAX相同,使用little-endian字节顺序,即低字节的寄存器占用低内存地址线。

    而不像如摩托罗拉等大多数处理器所使用的big-endian字节顺序,即低字节寄存器占用高内存地址线。除此之外,处理器还内建一个算术协处理器,有32个浮点64-bit寄存器,采用随机存取,而不是在intelx86协处理器上使用的堆栈存取方式。整个Alpha的生命周期被设计为至少25年。

    Alpha虽然是一款RISC处理器,但它主要是作为桌面电脑的CPU,因此Alpha上面拥有明显的桌面CPU特征,Alpha保持了可以运行多种操作系统的特点,其中包括Tru64UNIX、OpenVMS和Linux等,而在这些系统中,已经有许多成熟的应用程序,这也是Alpha处理器相比X86的一个优势。

    对于追求性能的用户,DEC公司的Alpha处理器对骨灰级玩家来说也是一款非常具有诱惑力的CPU,因为Alpha是RISC处理器中运行速度最快的一种,而且是唯一得到了WindowsNT继续支持的RISC处理器,而与此同时微软且在1995年中断了对MIPS和PowerPC的支持。

    除了上述这些优点外,Alpha也是世界上第一款支持多媒体协议的CPU,比英特尔的多媒体处理器奔腾早于三年问世。

    虽然Alpha有如此多的优点,但也掩不住它在商业上的失败,Alpha诞生的太晚了,90年代围绕在CISC为中心的各种应用软件多得是数不胜数,刚刚诞生的Alpha处理器面临PC市场的最大挑战就是缺乏足够多的应用软件。

    虽然后来Digital虽然尽力吸引软件开发人员而且有一个很惊人的应用列表,但这些应用主要是面向工程师和创作人员的,而不是面向主流的PC个人应用领域,这就为Alpha在个人电脑市场上推广更是难上加难。

    另外在价格上Alpha相比X86也不具备任何的优势,Alpha的生产成本很高,单颗CPU的价格高达495美元(500MHz的型号),而533MHz的21164售价更是高达1450美元。与之相比,INTEL的233MHz的PentiumII处理器且只需要386美元。

    在追求高性价比的个人电脑用户来说,用户最终会选择谁,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在性能和成本之间,DEC公司没有做好两者间的平衡,Alpha太过于追求高性能,从而忽视了普通用户的经济承受能力,这也是Alpha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

    虽然Alpha失败了,但作为当初桌面CPU的绝对王者,Alpha却深深的影响了后来CPU的设计潮流,比如说Alpha是世界第一款支持多媒体协议的处理器,后来的INTEL公司发布的Pentium、赛扬以及后来的酷睿系列,都加入了支持多媒体的技术协议,甚至就连ARM、MIPS和SPARC都支持多媒体协议技术,如果哪款处理器不对多媒体协议进行支持,那么这款处理器在市场上就根本卖不出去。

    Alpha也是第一款符合80/20法则的CPU,所谓的80/20法则(二八法则)是由意大利经济家帕累托提出的,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帕累托定律。

    即,80%的结果,来自20%的原因;20%的努力,常产生80%的结果,或者是80%的财富且被20%的人所掌握。

    而这一法则在CPU当中同样适用,众所周知,微处理器的基本逻辑是运行指令的电路,计算机的任何一个程序都是由或多或少的基本指令组成,而指令本身又是由若干个微操作构成,例如对两个二进制数进行加减运算,或者将结果送进寄存器中等等。

    这些基本指令被称为微处理器的微代码,指令数量越多、完成微操作所需的逻辑电路就越多,芯片的结构就越复杂。

    CISC的英文全称是ComplexInstructionSetComputer,意为“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它的特点是指令数量庞大臃肿,每个指令不管执行频度高低都处于同一个优先级,程序员的编程工作相对容易。但它的致命弊端是执行效率低下,处理器的晶体管被大量低效的指令所占据,资源利用率颇为低下。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计算机科学家就发现,计算机中80%的任务只是动用了大约20%的指令,而剩下20%的任务才有机会使用到其他80%的指令。

    RISC处理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由于指令高度简约,RISC处理器的晶体管规模普遍都很小而性能强大,深受超级计算机厂商所青睐。

    它的应用范围也远比X86来得广泛,大到各种超级计算机、工作站、高阶服务器,小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