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时空门-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怡炫说道:“抱歉,我只是觉得在哪见过你,可就是怎么也想不起来。”

    “老夫姓邵,小友贵姓?”

    姓邵,李怡炫这下知道这个老人是谁了,长方脸还姓邵,香港除了邵逸夫还能有谁,怪不得李怡炫刚才怎么都想不起来,不是关注娱乐圈的人肯定不会注意这个无线公司老板的,李怡炫知道他,也是邵逸夫去世后,网上大规模报道才知道香港有这么一号人,随后就他抛到脑后了,现在突然见到真人,一时就没有想起来。

    “我姓李。”知道他的邵逸夫后,李怡炫就没有与对方交谈的兴趣了,两个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以后双方是不会有交集的。

    见李怡炫表情冷淡,邵逸夫也没有谈的兴趣,把眼睛闭了起来继续他的假寐。

    坐了十来分钟,秘书来了,大家纷纷把目光看向他,想知道港督接下来要接见谁,只见秘书朝李怡炫方向看过来,说道:“李怡炫先生,港督要见你。”

    大厅里所有人都微微一惊,这里有这么多大佬都在等待港督的接见,没想到港督居然见的是这么个年轻人,看到李怡炫跟秘书走了出去,于是开始纷纷打听这个年轻人是何方圣神。

    没有理会里面的人对他的议论,李怡炫出了接待室后,跟着秘书转了几个弯,来到一个大门前,秘书停下脚步,示意李怡炫自己进去。

    李怡炫进去之后,发现麦理浩正在他的办公桌上写着什么,头也没抬,也没有招呼他,于是就找了个沙发坐下来,饶有兴趣的看着正在写字的麦理浩。

    从后世得到的资料上看,麦理浩是香港最有作为的港督,自他担任港督以来,为本港的经济发展算的上是殚精竭虑。

    是他转变了本港以转口贸易为主的经营思路,转向发展玩具、手表、电子行业,初步建立起一个规模的电子产业。在他任上,解除了外汇管制,开办了黄金交易,又在今年放开了冻结多年的银行牌照,逐步规范金融业。也是他把目光从香港本岛这弹丸岛,转移到更为宽阔的新界,大力推动新城镇建设、廉租房建设,以缓解地狭人多的困境,为本港未来能够进一步发展,拓展出更大空间,不可谓不深谋远虑。

    这是英国第一波,也是最后一波,打算将香港当做本土经营的努力。

    等到八二年,中英谈判结束,中方发出了“哪怕派出解放军,也要收回香港岛”的宣言后,英国就再也没有认真经营香港的念头。

    有此执政理念的麦理浩不得不黯然离去,继任港督尤德上台后,立即改弦更张,废除麦理浩的大部分执政措施,废除不容易变现的工业,大力扶持房地产业、服务业、股票金融等一系列措施。怎么来钱快怎么办、怎么容易转移资产怎么做,用一波/波投机行情对香港经济进行强行催肥,当做临走之前能够轻松挥刀宰杀的肥猪来养。

    可以说李怡炫来到时间正好,如果再晚来几年,李怡炫想在香港有所作为也是一事无成,至于北方他想都没想,他们不会支持他的,李怡炫自己造飞机玩可以,可如果想开发飞机制造公司是想也别想,这也是为什么李怡炫拥有时空门这个作弊利器,却没有在21世纪开飞机公司,非要跑到这里来的原因。

    除非他扔开国内跑到美国去发展,可这样一来,只是帮美国的航空业发展得更快,对自己的国家没有任何的好处。

    这是李怡炫唯一的机会,也是祖国在未来唯一追赶世界一流的机会,作为一个中国人他不想放弃。

    至于以后大陆政府会不会接受他,李怡炫从来没有考虑个这个问题,对于他来说,接受或不接受,李怡炫都无所谓,反正他该做的都已经做了,接受他,那好,他就在香港和内地好好发展,给国人做一个好的榜样;不接受他,也没关系,我走就是,到哪里我一样建我的飞机公司,有时空门在手,还会倒闭不成?

    正当李怡炫胡思乱想的时候,麦理浩终于放下了手中的笔,抬起头来看着沙发上的李怡炫。

    李怡炫做了自认为和蔼可亲的微笑,见麦理浩没有半点反应,觉得自己刚才表演是给瞎子看,于是也不说话,就这么看着麦理浩。

    过来一会还是麦理浩首先打破沉默,“当下面的人告诉我,有人想在南丫岛开个飞机公司的时候,我就想这个大胆的人是谁,今天我终于见到真人了。”

    “结果很令你失望是吗?”

    “不,你让我很惊奇,你居然这么年轻就做出这么大的事业,特别是航模喷气发动机更是天才般的作品。”麦理浩说道。

    李怡炫这时有点明白了,为什么港府会这么久都没有消息,原来是在调查他。

    想想也是,飞机公司毕竟不像其他产业,对方调查他也很正常。

    “为什么你要把飞机公司建在香港,而不是英国或者美国?”麦理浩问出了心中的疑问,香港怎么看都不像是能建飞机企业的地方,可李怡炫扁扁就选择了这里,作为一个老牌的政客,他不得不产生丰富的联想,因为北边就是大陆。

    李怡炫知道如果今天不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在香港建飞机工厂的事是想都不要想,于是先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港督先生应该知道,今年一月份,美国正式启动了《航空保险法案》,这对很多飞机制造商来说不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除像波音、麦道、洛克希德这样大公司没有什么影响外,对绝大部分的飞机制造商来说不是一件好事,美国航空制造业的寒冬已经来临,把飞机工厂开在美国是很不划算的事情,因为美国的人工成本比起香港来实在是太高了。

    但在香港就不同了,香港的人工成本很低,有很大的可操作空间。其次,以前的飞机生产模式已经结束了,今后是订单生产模式,轻/型/飞/机更是如此,飞机的生产数量遽然减少,就会导致飞机制造成本高升,而香港的低人工成本优势就能体现出来。

    另外,我是香港人,很愿意为香港的工业发展进一份力。”

第56章 发动机来源() 
李怡炫的理由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只能算牵强,并不很让麦理浩满意,可没有办法,李怡炫并不是个靠嘴巴吃饭的人,他是个技术宅,靠的是技术吃饭,动作不是他擅长的领域,他总不能说为了帮助中国的航空业发展吧?

    “可是,香港没有任何的航空业基础。”麦理浩又抛出一个问题。

    “以前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嘛,是,我承认香港太小,港内地形多山,发展航空业的确不太合适,但我搞得又不是什么大飞机,而是像赛斯纳这样的小飞机,这样的飞机在生产要求上低了很多,花点时间培训一下就行,很适合的香港目前的状况。”

    “除了飞机以为,你还想搞发动机吧?”

    “当然,”李怡炫没有否认,自他搞出航模喷气发动机,是个人都看得出来李怡炫的野心不小,与其遮遮掩掩,还不如大大方方的承认,“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我不想到时候在这上面被人卡了脖子,毕竟你们白人对我们黄种人充满了歧视,况且我设计的飞机,目前市面上还没有适合的发动机,所以我得自己想办法。”

    麦理浩说道:“我要声明一点,我不是种族歧视者,在我的眼里大家都是平等的。”

    李怡炫耸了耸肩,不以为然的说道:“看得出来。”

    麦理浩知道他不信,笑着摇了摇头,没有去计较,最后拿出一份文件,说道:“好吧李先生,你勉强说服我了,这是你要的领空执照。”

    “什么,你同意了?”李怡炫惊喜的问道,他都以为今天来只是走一个过长,不管自己怎么说,最后港督以一句香港不适合发展飞机产业为由就把李怡炫给打发掉,没想到麦理浩居然同意了,这让李怡炫有点意外。

    麦理浩没有回答他,指了指桌上的领空执照,说道:“难道你不想要吗?”

    “当然不是。”李怡炫拿起桌子上的证书,快速的翻看起来,没错就是飞机制造公司必须的领空执照,而且还是全领空,正是他朝思暮想的东西,有了这个执照,他就可以正大光明造飞机了,不用担心自己生产飞机上了天,会被驻港英军当成不明飞行物或者是入侵者给打下来。

    不过文件里面也要求,凡是新飞机试飞,只能在南丫岛上或者是朝海上飞行,决不能在本岛有人的上空试飞。

    这个要求合情合理,试想如果在人口密集的地区上空试飞,一旦飞机掉下来怎么办?

    上面条款很快就看完了,李怡炫看着麦理浩说道:“谢谢。”

    麦理浩看着李怡炫,说道:“我到香港上任以来,就积极推行香港的工业化发展,所以我在南丫岛创立的工业区,可他离港太远,很多投资者都不愿去哪里投资,本来我以为南丫岛就这样了,没想到你来了,那是个好地方,只要别太大,哪里很适合建你的飞机厂和发动机厂,我实在是想不出拒绝你的理由。”

    ————————

    从港督府出来,李怡炫首先给李嘉诚打了电话,对他的帮助表示感谢,本来想要邀请他一起吃个饭,但是李嘉诚婉拒了,反而对李怡炫说了些勉励的话。

    李怡炫知道,李嘉诚之所以肯这么帮他,是他认为李怡炫未来前途广大,自创业以来,李怡炫每一步都走得很稳,推出来的每一样东西都能打在市场的空白点上,让他在最短的时间内赚取了很多人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因此李嘉诚才觉得李怡炫有帮助必要,要是换成别人,他才不会理呢。

    看来想要获得更多的帮助,或者让别人觉得自己可以帮,还的更加努力才行。

    解决了心中的大事,李怡炫开始全心的投入到工厂的建设中去。

    两个月以后,工厂如期开工,航模发动机开始了小规模的试产,李怡炫没有让工厂直接生产15KG推力的发动机,而是先让他们生产静止推力在5KG的发动机,这是一台脉冲涡喷发动机,因结构简单可靠,制造难度不大,在后世这种发动机很是流行,这种脉冲发动机也是私人DYI的首选,当然在外观、质量、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上没法跟工厂的相比。

    5KG推力的涡喷发动机制造难度不大,这些新召来的工人很快就熟练了起来,发动机的产量开始一天天增加,当数量达到一百台之后,李怡炫就向在美国的沃伦送了过去。

    沃伦收到这批小功率的发动机后,制作了一批小型的喷气航模拿到市面去销售,很快就销售一空,于是有打电话订购了第二批,于是第二批一百台发动机又给他发送了过去,很快又被销售一空。

    到了这时,5KG的小推力航模涡喷发动机算是成功了。

    由于脉冲发动机虽然推力小,可它结构简单,制造难度不大,价格也相对便宜,对于很多经济并不算宽裕的航模爱好者来说都能接受,订单是源源不断地飞来,工厂的生产线很快就满了,于是李怡炫开始扩建生产线,招募工人,制造更多的发动机以满足市场的旺盛需求。

    同时公司的管理班底也要开始组建了,李怡炫不可能任何事情都要亲力亲为,通过一家猎头公司,除了暂时还没找到合适的职业经理人外,其他行政管理人员很快就招聘到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