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时空门-第1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之前,李怡炫的研发计划是踩着时间节点来的,B727是在1972年关闭了生产线,今年波音就会关闭707的生产线,按照这个时间节点来算,84年是进入改装市场的最佳时间,也就是说德玛吉最迟要在84年就要拿到适航证,真正留给他的研制时间其实很短。

    为什么84年是最佳进入时间?要说明这个问题,必须从几个方面来阐述。

    首先,在八十年代的时候,727的动力改装市场以及孕育而成了,虽然还很小,但这个时候进入不会引起航空大鳄的关注,而那个时候德玛吉的大涵道超中推也是刚刚推出,由于工人熟练度的原因,所以它的产量也不是很高,这样就可以与改装市场同步成长。

    等到改装市场渐渐打开时,德玛吉这个新入行的航空动力新丁,已经在行业中打开名声和站稳了脚跟,工人经过几年的锻炼,产量随时都能提上去,不会出现发动机供应不足的问题,那时就算RR要进来抢肉,李怡炫也不怕他,因为他的发动机比RR先进了整整一代,双发发动机的价格也差不多,消费者该选谁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八四年的时候,英国的撒切尔夫人正在全国大搞私有化,像RR这样的大企业,私有化进程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期间各种势力的明争暗斗肯定少不了。就算完成私有化了,那些资方大佬们光是梳理RR公司内部的烂账,就够他们头痛了,没有几年的时间是想都不要想,这个时间段的RR公司哪有精力去管别的事情?

    第三,就是PW和GE了,F…110的成功给了GE一剂强心剂,他们绝不甘心只做美军方的备用发动机供应商,到时GE会利用的他深厚的人脉关系,向普惠发起进攻,势必会让F…110升级成主力发动机,让问题不断的F…100变成备用发动机。

    这样一来,普惠的利益肯定会受到严重的损坏,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普惠肯定会反击。

    李怡炫记得,这场官司双方一直打到88年才尘埃落定,普惠前后花费了近百亿美元才勉强保住F…100在美军中的主力发动机地位,但却失去了广大的海外市场。而GE公司也花将近百亿美元,获得还是备用发动机地位,但也不是没有收获,F…110将作为出口发动机。像日本、韩国、以色列等装备的F…16和F…15都是用的F…110发动机。

    F…100的总研制费用是多少?38亿美元;而F…110的总研制费用差不多也是这个费用,而双方为了打这场官司,短短几年时间双方都各自花费了近百亿美元,总费用接近200亿美元,完全可以想象,双方打得有多么的激烈,狗脑子都打出来了。

    这时候的普惠和GE那有时间和精力去理会德玛吉这种不起眼的小公司?

    三巨头都没有精力去管,正好就有几年的空窗期,德玛吉不撑着这段时期加速发展要更待何时,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以后这样的机会是再也不会有。

    分析了前因后果,看得出李怡炫把时间是安排得很紧,来不得丝毫的浪费,如果这个时候普惠加拿大关键时刻给你生点事,就会错过宝贵的时机。

    普惠这个不安定的因素让李怡炫是头疼万分,有几次李怡炫都想别开他单干,可是又不行,没了普惠加拿大,德玛吉又怎么获得欧美的适航证?

    要知道像超中推这样的发动机,可不同于德玛吉以前的转子发动机,更不同于DG200这样的超/轻/型涡扇发动机,欧美的航空适航证都是保护自己的,一个外来的超中推发动机欧美国家肯定不会把适航证颁给你,因此必须得找个带路党,这也是他找上普惠加拿大的原因。

    现在普惠加拿大在未来很有可能出问题,坐在湖边的小船上,李怡炫头发都快急白了,还是没能想出一点办法来。

    湖水清澈,波光粼粼,周围的景色美的让人心醉,坐在小船上的李怡炫没有任何欣赏的心情。

    “先生,能请你下来吗?这是我的船。”不知过了多久,一阵清脆的女声从李怡炫的身后传来。

    可惜,李怡炫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根本就没有听到,知道女方喊了好几声,李怡炫才反应过来,“对不起,我正在想事情,对不住了,我这就走。”

    李怡炫转身刚要下船,对面的女人传来一阵惊呼:“是你,李怡炫!!!”

    “什么?”李怡炫抬头一看,也是大呼一声,“是你!!!你怎么会在这里?”

    原来喊李怡炫的不是别人,正是李怡炫当初的助理秘书庄静,她不是回台湾了吗?怎么又在加拿大看到她?

    过了一会儿,李怡炫问出了心中的疑问:“你不是回台/湾了吗?怎么会在这里。”

    当初李怡炫可是一脚把她给开了,现在庄静看到他就如同见到仇人一般,肯定没什么好话给他,“我去哪里你管得着吗???”

    李怡炫眉头一皱,这台湾女孩都啥毛病啊!怎么跟林志玲一样说话就发嗲,而且骂起人来都要发下嗲。

    “我说,你能不能好好说话,说话的时候别发嗲行不行?你这种语气,让别人听见了,还以为我们有什么呢。”

    “李怡炫!!!你这个臭流氓,谁跟你有关系啊?”庄静听到李怡炫的话就发飙了,这回不发嗲了。

    “对,就是这种说话,保持现在的说话的状态,记住千万别发嗲。”说完,李怡炫就从船上下来了,“这船是你的?”

    对方怒视着他没说话。

    “不好意思啊!你的船的用了这么久,现在还你了,你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我走了,拜拜!”李怡炫转身走了。

    而庄静也目视李怡炫的离开。

第167章 缺水又缺电的加拿大() 
李怡炫离开小湖边没走多久就到了公路边,沿着林中公里走了大约两公里左右,就看到一家路边餐厅。

    这么长时间李怡炫也有点饿了,于是就进了餐厅。

    餐厅里一个客人都没有,一个穿着白衣的老者正趴在吧台上打盹,李怡炫走上前敲了敲把正在打盹的老者唤醒,“你这里有什么吃得?”

    老者抬起头的一瞬间,李怡炫楞了一下,没想到这老者居然是个亚裔。

    “你好,随便做,要吃点什么?”老者用很不流利的英语问道。

    “日本人?”李怡炫用一句电视上最常用的一句日语问了一遍。

    “我是中国人,从中国来的。”老者回答道。

    听到对方跟自己一样是中国人,李怡炫有一股他乡遇故知的赶脚,“巧了,我也中国人,你这里有什么特色菜,给我来一点,另外在来一瓶啤酒。”

    “我最拿手的是茶姜烤肥鸭。”

    “好就这个吧。”

    “好的,需要点时间,你要多等一下。”老者给李怡炫倒了一杯啤酒和一盘点心,就往厨房去了。

    李怡炫以前也做过厨师,知道像这种菜不是一时半会就做好的,于是就坐在吧台前就着啤酒和点心慢慢吃了起来。

    啤酒还没入口,一股特有的啤酒花香味就扑鼻而来,这是家庭手工自酿啤酒,李怡炫评价道。

    喝了一口感觉只是一般,不过作为家庭自酿啤酒来说也算是难得的上品了,更难得是啤酒的口感非常适合亚洲的人口味。

    等了大概一个小时,烤鸭才端上来,李怡炫吃了一口,外焦里嫩,咸甜适度,鸭子看起来很肥很油,可吃起来没有一点油腻的,鸭肉几乎入口即化,非常好吃。

    “好吃吗?”坐在对面的老者问道。

    “棒极了!”李怡炫回答道。

    “你是哪个地方的人?”

    “西南。”

    李怡炫就这样边吃就边跟对方聊了起来。这老者原来是从澳门移民来的,在这以前是在澳门赌场里做厨师,五年前才移民到这。

    这间餐厅原是他叔叔的,他叔叔在这不远处有一家小农场,专门饲养加拿大特有的雪鸭,他叔叔没有后人,一年前去世以后,老者就继承了他叔叔的农场和餐厅。

    “为什么你叔叔把餐厅开到这,你看这里一个客人也没有。”

    “平时这里的确是没什么人,但一到周末这里就很热闹了。”老者用手指了指餐厅的周围,“你看这里风景很美是吗?一到周末有很多的城里人都会带着家人来这里度周末,那时就是餐厅生意最好的时候。”

    李怡炫吃了一口鸭肉说道:“可只做周末生意,未必赚钱啊!为什么不把餐厅开到城里去?”

    老者笑了笑,“小伙子不懂了吧,这叫周末假日经济,我们做得就是周末和假日生意。没错,把餐厅开这的确赚不了多少,但养家糊口足够了,加拿大毕竟不是东方,这里的人口很少,把餐厅开到城里你以为生意就好了?”

    老者摇了摇头,“没这么简单,开到城里人是虽然多了,但房租、人工、水电、税收要不要钱?人多开支大,各种烦心事也多,那像这里,我多自在。”

    “餐厅开在这里就不缴税了吗?”

    “当然要缴税,不过费用要低很多。你看餐厅的房子是我的,我不用出房租,每年只需交点房产税就行了,这里人少,人工就我自己,所以我不用额外出人工费了,只是水电有点稍微有点麻烦。”

    “水电怎么了?”

    老者说道:“你看,这里离城里较远,电线不容易拉过来,现有的电线还是从三十年代拉过的,已经严重老化,电压经常不稳,时不时还停电。”

    “叫他们改造线路啊!”

    “这事,早在二十年前就说过了,但电力公司说了,要改造线路可以,但费用必须由我们自己来出,这里有三十家住户,每家每户要八万加元。”

    “八万加元,这样太贵了吧!!!”李怡炫完全被惊倒了,七十年代的八万加元是什么慨念?这么说吧,李怡炫在多伦多正在建的飞机厂,每名工人的薪水包括各项保险在内,一个月也还不到1500加元。而这里光是改造下线路,每家每户就要出八万加元,用贵的离谱来形容是一点都不过分。

    老者无奈的笑了笑,“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加拿大国家的领土面积太大了,而人口还不足三千万,大家住的又分散,像蒙特利尔、渥太华、多伦多这样的大城市还好,可一旦出了市区,你半天都看不到一个人。”

    老者指着他后面墙上的地图说道:“你看,我们这离附近最近的城市都要五十公里的路程,三十多家住户住得又分散,电线从电厂拉到这,就是好几十公里的线长,接着又要拉几十公里才能把所有的家庭都给照顾到,你说,这么下来成本高不高?”

    也对啊,人少,离城里还远,就这么几户人家住的还分散,不算人工,光是是电缆这项成本就不是个小数目,难怪电力公司要他们自己出这个费用,实在是撑不起啊!

    “难道你们没找当地政府求助?”

    “早就找过了,他们说每家只给三千加元的补贴,杯水车薪跟没有差不多。”

    怎么跟想象中的不一样,李怡炫记得印象中的加拿大是水电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呀,就是因为本国的电力富余太多,加国政府还鼓励老百姓要多用电。怎么到了这里反而变得却电了呢?

    李怡炫想了半天都不得要领,又接着问道:“电我还理解,缺水又是怎么回事,我记得加拿大不缺水啊,我刚刚过了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