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心动-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方微早就吓得六神无主,瑟瑟发抖了。

    从他们有记忆以来,爷爷一直都是谦谦君子模样的,老实忠厚,从不与人多争一分,而这个大动肝火的模样,真的把方微给吓住了。

    方解放让方微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她哪里还敢多隐瞒,把自己的事情抖豆子一般说出来了。

    奶奶听了以后也十分生气,毕竟从小就教育他们不要打架惹事,没有帮着方宁他们劝爷爷不要生气,反而在旁边煽风点火起来,看模样今晚上是准备混合双打了。

    方宁看到奶奶在边上点火,原本爷爷已经熄灭的怒火又蹭蹭冒上来了,他只觉得头疼,一个爷爷还不够,奶奶还要加入战团。

    方解放让方微趴着沙发上,鸡毛掸子拍下来,一边打还一遍问,“知道你错在哪里了吗?”

    “不知道。”

    方微打着哭腔。

    啪啪!

    “不知道?那我就让你好好知道!”方解放吼道。

    啪啪!

    “我知道错了!”

    “知道还犯?!”

    啪啪!

    方微:“……”

    这一晚上方微挨了起码六七鞭子的鸡毛掸子,想哭又不敢哭,生怕爷爷再揍她。

    方宁同样也没讨得好,挨了十多鞭子的鸡毛掸子,打的贼狠,用方解放的说话是,方微知错而犯,要惩戒,方宁作为一个哥哥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更要严惩。

    所以方宁屁股打开了花,简直桃花朵朵开!

    打完以后,方解放的怒气差不多消散了,只是搁不下面子,依旧冷面,哼了一声,出门了。

    “屁股疼不疼啊?”奶奶这会又心疼起来,看会方宁开花的屁股,又看了会方微瑟瑟发抖的模样,指着门外痛骂爷爷个杀千刀的,下那重的手,要教育孩子也不是这么教育的……她全然忘记刚才就是自己在一旁煽风点火。

    方宁平躺在床上让方兰阿姨给自己上药,“哎哟”“哎哟”的喊着,有气无力地叹口气,心想奶奶这个时候才心疼,早干嘛去了?刚才还嫌不够热闹,使劲烧阴火!

    他的目光落到了沙发上同样趴着的方微身上,只见原本梨花带雨的模样全无,趁着方兰去隔壁房间换药,她昂起脑袋,用手抹掉了鼻涕和眼泪,眼睛里全是狡黠的目光,哪有之前瑟瑟发抖的模样。

    想到这里,方宁觉得爷爷打妹妹估计没下多重的手,打自己则是狠狠的打。

    爷爷代替村长职务,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把自己给烧了。

    唉……这叫什么事嘛!

    殃及鱼池,无妄之灾!

    翌日清晨,方宁平躺在床上,翻个身,屁股蹭到床板了,顿时就疼醒了。

    方解放过来看了一眼,也有些内疚,自己确实下重了手,但又硬起心肠来,不这样下次记不住教训,板起脸说,“知道错了吧?”

    方宁第一时间没敢哼声,毕竟昨晚妹妹被打的方式还在他心里重复循环,只是吸口气说,“知道错了。”

    “知道就好,你是家里的长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给你妹妹树立榜样,当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你心里始终要有一把秤。”

    方宁沉默着,他明白,在大人们看来不惹事生非才是好孩子,认真念书,成绩在年段拿不错的名次,相安无事,直到成为别人家长口中的好孩子……可是那样真的是正确的么?

    方解放看到方宁一言不发,以为他还有些想不通,也就没多说什么了,起身去外面叫方兰给他们做些补身体的鸡汤,又给浮老师打了个电话请几天的假。

    浮其枝答应了请假,心里却有些疑惑,毕竟昨天他们还是好好的,今天怎么就病了。

    “他们两个调皮捣乱,我教训了一下。”方解放说。

    “啊?”浮其枝吓一大跳,小心的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方解放也没虚虚掩掩,直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给她听,毕竟是乘先生打电话过来的,想瞒也瞒不住,迟早会知道,还不如敞开了说。

    浮其枝默然,“……”

    虽然不赞成方解放用暴力手段惩罚孩子,但这个是他家里事情,她也管不到,只是没想到向来乖巧的方微居然也是无法无天的主,隐藏的还挺深的,看来她对自己的学生还不够了解,因此觉得有必要接近他们的内心,了解彼此的想法。

    可惜等到浮其枝来方宁家却是大门紧闭。

    方宁发高烧了,在云柘庄的卫生院吊盐水,之所以会突然发高烧,还是因为屁股发炎症引起的病毒性高烧,吊了两天才退烧,差点把方宁给烧傻了。

    方微也稍微有点发烧,所以也一并带去卫生院检查,打了抗生素预防。

    这个春秋季节本来就属于感冒多发的时候,方宁他们屁股挨了打,虽然是皮肉之伤,没伤到筋骨,但也降低了身体的免疫力,这才给病毒有了可乘之机。

    方宁大病初愈以后,身体虽然还病恹恹着,但头脑却异常清醒,眯着眼睛,眼神里偶尔闪过一种睿智的锋芒。

第三十七章 怎奈江湖梦已远() 
九月二十五号,中秋佳节倏至。

    中秋又称月夕、仲秋节、八月节,最早的中秋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达到巅峰,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歌颂中秋佳节的名篇有很多,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过:“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当然最出名的莫过于北宋时期,大文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宋词流传至今,依旧经久不息。

    到唐代,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传说唐玄宗梦游月桂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及至明清两朝,更是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京都岁华记》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烧香肃拜,旦而焚之。”

    《西湖游览志余》记载:“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

    平海小城的秋意也渐渐浓郁起来,秋蝉也在林间使劲叫着,月亮也饱满了起来。

    中国大部分城市里面节日气氛显然是没有农村里浓郁,但过节的时候人情往来还是少不了,走家串户送月饼送桂花蜜,总得来说还是洋溢在节日里。

    中秋的缘故,全校放假,连浮老师都回城市里过节和一家人团聚了。

    大病初愈的方宁也被爷爷从庄上的卫生院接回来,过节了,一直待在医院不是很好。

    整片山林浸染在枫叶红透的秋意之中,池塘锦鲤随着水面波纹起伏游曳,木质的凉亭又要换新的铺盖,稻草篱笆将整个老宅围绕起来,门扉映衬着几株瘦鹤的梅树,繁杂的草间也洒落了几个蓝色瓷瓶、竹篓等小物件,秋季的花草在凉亭和鹅卵石小道里错落有致盛开。

    方宁穿着一身白衣立身其中,苍白的脸颊沾了点红润,眸子也明亮了起来。

    这模样倒有翩翩少年的姿态。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大病初愈后的方宁身体大不如之前健康,在加上屁股的伤口刚愈合没多久,所以平时也顶多只能够散步,想要跑步锻炼身体是不成的,于是坚持了几个月的晨练跑步也被迫耽搁了。

    方宁坚持小跑了没几圈,身体就有些疲劳,气喘吁吁的厉害,而且屁股也隐隐作痛,只得找了凉亭休息一会儿。

    人都是有惰性的,一旦停下来就会不愿意前行。之所以能坚持下去,大概是因为有为之拼搏的目标或是某个人吧。

    方宁又想到了和他同行的浮一白,想到她那轻快的步伐,明亮的眸,微微扬起的柔唇,心里就忍不住莫名的悸动起来。

    喜欢一个人,始于荷尔蒙,止于多巴胺。这话看来也是没错的。

    只是他对那个从生活里一闪而过的女孩还谈不上喜欢,只是一种淡淡的好感,更多的是惊艳于她的美,以及那种钟灵毓秀的气质。

    今天早上方宁和方微整理仓库的小房间时候,翻出了一个覆盖尘埃的箱子,没有上锁,打开一看里面整齐堆放了许多用黄油纸袋包裹的书籍,他们不知道是哪个爷爷留下的,也没敢乱动,就叫爷爷进来看一下。

    方解放看了一眼,就说这是二爷年轻时候买的书本,后来分家了就整理好锁在箱子里,因为嫌麻烦也就懒得带到那边去,然后爷爷带着全家离开老宅,把门锁好,钥匙交给小爷,这一走就是五年之久,想来这书本也尘封五年多的时间了。

    方宁也明白小爷一家比他们家还懒,连自己家都懒得搞卫生,就更不用说给他们家打扫了。

    这一箱子书本尘封在这暗无天日的小房间里没有遭到破坏。

    爷爷提起二爷的时候,神色有些复杂,侧过来的脸庞被屋檐透下来光线衬的光暗不定,白絮粒子浮光掠影般闪过,就是这个角度看过去,仿佛如同流动的油彩画,居然增添了沧桑感。

    方宁看到爷爷讳莫如深的表情,也就不敢多问,只是提了几句这些书本可以不可以拿出来看?

    “只是看书倒没多大的事,只是你要注意点,别弄坏了,到时候二爷要的话,我不好交差,毕竟是他的东西。”方解放说。

    “知道了,我一定会小心谨慎的。”方宁点忙点头,恭送爷爷出去。

    箱子里有许多金古黄粱温武侠小说,但更多的是今古传奇,神州奇侠,或者搜神话本小说,都被黄油袋子包好,拿出来书本都是崭新的,还散发着黄油的味道。

    小房子里的光线有些昏暗,看不清楚书本的名字,等到他出去才看打开是古诗词,本来想放回去的,结果又忍不住打开了,看了一会儿觉得古诗词也有趣,就坐到凉亭读了起来。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方宁轻轻诵读着,心中不免慷慨激昂起来,“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他双指微敲在石桌上,并闭眼听竹林风声肃杀。

    整个人好像瞬间被拉回到古代那个金戈铁马醉卧沙场的时代,仿若亲身经历那个转战三千里的豪迈气概,一朝成名天下知。

    心里莫名悸动。

    他这个错身时空的匆匆过客,耳边又响起厮杀声,羽箭如雨点交错旋,但是还来不及体会,就已经睁开眼睛。

    之前发生的一切都恍若是错觉,空留怅然若失。

    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再也见不到千古的遗恨,再也不去期待历史的震撼,只有凛然安坐着的万古安然。

    倚楼把酒听秋雨,怎奈江湖梦已远。

    方宁起身,放下书本。

    一阵淡淡的幽香传来。

    又闻到桂花香了。

第三十八 当时明月桥() 
中秋节虽说是要到晚上才热闹,但乡下的白天也差不了好多,村长家一直到村东头那块山坡处,形成了一个小型的集市,住在偏僻角落的百姓们也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