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时代先锋-第2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这一切的改变,都是自己这个侄子带来的,可我是杨家村的人我自豪不是?

    “咱们家猪场年底出栏多少头猪啊,村里的蔬菜大棚多吗?”看到自己老爸和小叔脸上洋溢的笑容,杨东旭也是一脸高兴。

    无论是弄养猪场,还是弄蔬菜大棚,他想要做的就是能让杨家村的人自力更生过上好日子,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没看小叔抽烟都是一块一包的,根本没见几毛钱一包的影吗?

    “咱们两家加起来大概有五十来头大猪吧,主要是夏天的时候半大的猪崽不好买,而且还奇贵。不过完年到春种的时候就好了,等到春种的时候咱们那些小猪都能出栏了,至少有一百多头。要是等到麦场至少能出栏300头。”胜利兴奋的说道。

    半大的猪崽,就是已经养的有上五十斤的大猪崽,农村一家人一年三分之一的收入都来自于年底卖个一两头猪,所以这样养到年底能成年的猪崽一般没人愿意卖,买来的时候自然价格不低。

    买这些猪崽是杨东旭提议的,因为这样猪崽喂个几个月正好能赶上春节之前出栏能卖一个好价钱。

    更重要的是有了这样一个开门红,无论是自己家人,还是以后村里还有其他人养猪,也能有些底气,不会向现在这样畏首畏尾的。

    两家养猪场半年多出栏一百多头猪,在杨东旭看来并不多。在后世随便一个稍有规模的养猪场,一年出栏几百头猪跟玩一样。不过现在一下子能卖三四头猪那都算是大户了,更何况是五十头猪。

    其实五十头猪出栏也就大约四五千块钱,这还是每头猪至少150斤以上大猪。没错现在150斤以上的就算是大猪了,至于两百斤以上的,半年还长不这么大,除非全部喂饲料催肥。

    年底的肉价算是一年中最高的了,也就8毛钱一斤,最高也没超过一块过。这是屠户卖的猪肉价格,而收购价格无疑要低于八毛,一般五毛左右徘徊,腊月能到六毛。

    所以50头猪听上去很多,但换成钱也就不到5000的样子,这对两个目前投入差不多10万的养猪场来说,无疑是九牛一毛。

    不过十万块钱这是一次性投入的钱,等明年养殖规模起来了,两家加起来一年出栏个千把头猪,再加上喂养时候饲料以及粮食的价格,差不多两年就能回本了。

    这个账杨爸和小叔是会算的,所以年底虽然出栏的猪只能卖四五千块钱他们一点都不急,而是充满了干劲。

    只要两年投资的钱就能全部回来了,之后每年至少都是好几万的收入。在这个目前普通人工资也就30多块钱的年代,一年挣个几万块钱绝对是巨款,哪怕是放在后世在农村这个收入也不是小数目。

    “大棚蔬菜呢?”看到小叔光兴奋的说自己家的猪,杨东旭继续问道。

    “就大爷爷一家在弄。”说道大棚蔬菜胜利面色变了一下。

    “村里的养猪场就咱们家弄吧?”看到小叔的样子,杨东旭意识到了什么。

    外出打工的孩子给家里打电话基本是报喜不报忧,同样父母对孩子也是报喜不报忧。所以一些烦心的事情父母从不和杨东旭说。

    而确定自家养猪场已经开始养殖之后,这方面的事情杨东旭也没怎么关注。所以村里有几家养猪场,谁家弄了蔬菜大棚他不是很清楚。

    “有这群鳖孙后悔的时候。”胜利哼了一声。

    “家里是不是遇到什么事情了?”杨东旭眉头皱了一下。

    “回家说,回家再说,路上冷把自己捂严实了。”这个时候把拖拉机摇着火的杨爸对着后车斗的几个人喊了一声。

    拖拉机可是没有车盖的,所以大冬天的坐拖拉机,最好的防寒办法就是把自己裹的严严实实的,然后往车烂角落里面一蹲。不然拖拉机跑起来之后那寒风吹的能把人给冻僵了。

    “裹好了,裹好了别漏风,不然会冻生病的。”小叔连忙帮杨东旭拉了拉衣服,让虹影和冉菲菲背过身向后,这样可以更保暖。

    拖拉机启动,突突突的声音显然不适合在聊天,杨东旭裹了裹身上的衣服,坐在小马扎上往车栏上一靠不再言语。

第三百五十二长 红眼病() 
    近几年杨家村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以前老旧的茅草配上土坯的屋子现在基本上看不到了,老宅中现在最多的就是让其他村子羡慕的红砖大瓦房,集市上更是出现了几栋三层的小洋楼,其他的也是比大瓦房更高一级的平房。

    相对于去年的集市,今年的集市似乎又拓展了一些,除了本村和附近村子来卖东西的人,一些乡镇里面的商贩趁着赶集也会来杨家村摆摊,整个集市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

    进了村杨东旭就没有再车斗里面坐着,一路上被寒风吹得全身都快冻僵了。所以在村口的时候他就跳了下来,一边笑着和同村人打招呼问好,一边给遇到的人递烟。

    “小亮你哥呢?”溜达了一圈,杨东旭发现村子里除了在集市上有生意的人家之外,其他人家壮劳力基本没看到,向小五这样已经过了十八岁的小青年也没看到几个。

    要知道以前自己每次回来,这玩伴可是十分兴奋的,早早的就跑到村口等自己回来了。

    “去南边打工去了,打电话回来说过两天才能回来。”小亮开口说道。

    其实现在最常用的通讯方式还是写信,十里八村也就杨家村这边有个电话占了便宜,有什么事情能及时和家里人联系。

    “嘎子他们几个都去打工了?”想到自己几乎没怎么遇到几个同龄的玩伴杨东旭问道。

    “嗯嗯,我哥还说嘎子要带个媳妇回来。”小亮神神秘秘的说道。

    十五六的孩子基本上已经知道了男女之事,不过知道的仅仅只是青春期的冲动,对于感情什么的还分不清楚。

    现在的农村婚嫁很少谈感情,相亲就看个第一印象,感情那是结婚之后才培养的东西。再加上现在离婚绝对是丢人的事情,村里一旦有一家离婚的,恨不得整个乡镇都知道。

    因此从表面上看,这些婚后才培养感情的家庭过的还算不错。至少离婚率不像后世那么高,男女之间的关系也不像后世那么乱。

    “真的假的?”杨东旭愣了一下。

    嘎子比他大一岁今年已经19了,十九岁放在后世还是一个屁都不懂上学的年龄。但放在现在过了十六七基本上就算是家里的顶梁柱了,十七八就结婚的例子别说在农村,在城里都非常常见。

    所以杨东旭对于嘎子找了个对象并不惊讶,他惊讶的是嘎子竟然从外地带了一个对象回来。相对于后世这个年代的异地新娘并不多见。

    一个是因为交通问题阻碍了地域之间的交流,第二个就是对于外乡人,所有人都保持着一种本能的警惕,又是男女之间更是让人提防。

    说道这个,就不得不说混乱时代的知青了,那个时代很多城里人到乡下去插队,成就了不少姻缘,但前些年的知青返乡又不知道拆散了多少对鸳鸯。

    在这个离婚率极低的年代,很多因为知青返乡而造成的单亲家庭,在整个单亲家庭总数中绝对占据了一定的比例。

    所以一个外乡男的要想和本地女孩谈恋爱,首先对方想到的就是不是玩玩人家姑娘一到过年返乡拍拍屁股就走了。

    同样外地女孩要嫁给本地男的,男方家庭第一感觉不是高兴,而是再想这个女孩能不能养的住,会不会过几天就跑了。

    因此这就造成了现在没有感情的家庭普遍会尽快要孩子的现象,因为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无论是男的还是女的,只要有了孩子那心里就踏实了,就算遇到什么矛盾打打闹闹之后,也会看在孩子的面子上和好继续过日子。

    “当然是真的,明天就带回来了,和我哥他们一起回来。说是云南那边的,旭子云南在哪里距离咱们这里远吗?我哥说他们哪里有大山,还有野猪。。。。。。”小亮眼睛亮晶晶的说着。

    半大的孩子总是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而每一次大亮打电话回来虽然父母心疼电话费不让多絮叨,但只言片语依然让最远也就到过本地成王市的小亮对外面充满了好奇。

    “是挺远的,在咱们的国家最南边呢,那边山好像不少,不过现在越是山区就越穷。”

    “山里面怎么会穷呢?不是说有很多野猪吗,还有梅花鹿什么的。打几头拉出来卖就是好多钱啊。”小亮不解的挠了挠头。

    他这个认知,其实也是现在大部分对大山的认知。大山的物产的确丰富,在很多人看来越靠近大山应该越富有才对,就好像靠近大河的家庭一年到头都有吃不完的鱼一样。

    其实情况恰恰相反,山区从主至今,哪怕是放到后世也都是贫穷的代名词,除非是旅游景区,否则山区都贫穷的代名词。

    同样大河旁边打鱼的虽然有鱼吃,但却没有种地的富裕。至少在交通的桎梏之下,打出来的鱼运不出去,而当地人有不缺少鱼吃,因此他们的生活要相对于种地的贫困一些。

    “东西多了买的人就少了,就像今年你们家要杀一头猪,还会去卖猪肉吗?”

    “自家杀猪了,干嘛还要买猪肉?”小亮感觉杨东旭这个问题问的莫名其妙。

    “所以野猪那么多,别人也能打到野猪,干嘛要买你的野猪?”杨东旭笑着说道。

    “好像是这么一个道理,可他们当地人不买,卖给我们啊,我还没吃过野猪肉呢,要是有人卖野猪肉不贵的话我肯定买,不过野猪肉好处吗?”对于明白的道理小亮更关心的无疑是野猪肉好不好吃。

    “这个我没吃过,所以没办法告诉你。”

    “你也没吃过啊?”小亮一脸的惊奇。

    和只要是大学生就应该什么都会一个道理,在小亮看来在燕京上学的杨东旭就应该什么都吃过,什么都见过。那可是祖国的首都,吃什么东西没有?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看不到?

    “还真的没吃过,以后要是有机会遇到,我买点回来分点给你一起尝尝。”

    虽然身边跟着玄老头和易老爷子这两个对于吃很讲究的人,杨东旭这么多年也没少吃野味。但大部分野味体型都不大,并且以野兔子野鸡什么的为主。以前还吃过大雁天鹅,近几年国家开始重视,玄老头也不用为了一日三餐去下套子打猎,因此没再吃过。

    所以一听到野猪肉,杨东旭也有些食指大动,想着要不要找机会弄点回来,给家里人也尝尝鲜,反正这玩意现在并不稀奇,而且还是山村中的一害,除了因为交通不便运输成本可能会高一些之外,自身价格并不高。

    第一天回来照例杨妈做了一大桌菜,小婶婶和奶奶过来帮忙,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了一顿大餐。

    在农村分家之后,要不是顶门的亲戚上门,又或者是逢年过节的很少坐在一起吃饭。

    造成这样现象的因素有很多种,最重元素只有一种就是——穷。

    现在农村家庭普遍的贫穷,所以有了会给上门来的亲戚吃饭的时候往碗里按馒头的待客之道。只所以把馒头按到亲戚碗里,就是怕亲戚客气吃不饱自己招待不周。

    因为穷大家都不怎么能吃饱,因此家庭之间很容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计较。后世人常说越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