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女盛宠录-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邢氏听了,松了一口气之余,不由得也怔怔抹了抹泪。霍定姚也觉得十分惋惜。若是舅舅还在京城,与英王府一同商议,相信行动上会得力许多吧。

    再来便是明安侯府、泰陵公府和忠勇铁将军府被抄家一案,大理寺查出了纵火之人乃忠勇将军,牵扯到前朝遗孤之事,虽然铁将军本人已畏罪自裁,但是皇帝震怒,仍旧诛其九族。明安侯府和泰陵公府则是旁支的参与了谋逆,老侯爷在朝堂上当场撞柱谢罪,公爵大人和老夫人也在家自尽并留下血书,皇帝最终砍了旁支的几个同谋,在大臣的劝谏之下,嫡出的一脉还是留下了血脉。

    剩下的便是桂康王府和永定侯府,朝堂之上争论不断,大理寺又迟迟拿不出确凿的证据。只能拿了桂康王爷闯宫,以及侯府的折子说嘴,几乎争论得个面红耳赤。但是这些又不足以证明两家参与了谋逆。

    皇帝十分不耐,责罚大理寺办事不力,下令刑部会同要案司会审。婆子说到这里,补充了一句:“要案司里有几个英王爷的旧部,相信关键时候,能为霍家的案子出力。”

    最为关键的,还是英王妃离开了侯府之后,便将侯府的遭遇和折子被调换的事情告知了英王爷。英王爷并未即刻进宫,而是召集了好些幕僚分析形势。这次她前来,除了让霍家的人在大牢里好过一点,更重要的是希望她们再仔细回忆一番有关递送折子的全部过程。

    “我家王爷再三叮嘱,此时不宜轻举妄动,否则不但救不下霍家,更会被那幕后黑手利用,推波助澜。即便不清楚是谁,只要弄清楚了他的目的,王爷也有办法救侯府于危难。可惜,原本王爷派出了他的心腹要去见几位老爷,却硬是被大理寺的主薄阻拦下来;倒是对我进来见一见女眷,放松了许多。”

    霍老祖宗和邢氏对视了一眼,显然受到了不小的震惊。她们对霍定姚之前的话还半信半疑,如今事实摆在眼前,却容不得她们不承认。

    邢氏深吸一口气,仔仔细细将在宫中发生的种种情况说了一遍,又将递送折子的前后缘由原原本本叙述了出来,还有此间消息走漏的几个可疑点。最后便是落到了亲军都督府指挥佥事曹贵全身上,将他那日的话一字不差的说了个清楚。

    霍定姚在一旁作证:“那姓曹的说完之后,我父亲大声骂了他几句,说他结党营私,才是真正的犯上作乱之类的。”

    这婆子听了,心中有了数:“老奴曾听得王爷提过,曹家近几年来的声势不可小觑,王爷也曾经多有留意。既然这人可疑,老奴定会一五一十告知王爷和王妃,请老夫人和邢大奶奶放心。我们有了准备,事情必定会有转机。”

    她说完,又安慰了众人几句,提及了英王妃的忧思和期盼,又道若有了更新的消息,便会想办法再进来,便离了去。

    皇极殿外。

    郭康海小心翼翼垂手而立,大气不敢出一声,他身后的两个小太监早就白了脸,吓得瑟瑟发抖,几乎就要跪爬在了地上。

    其中一个刚进宫的,终于忍不住,带上哭腔小声问道:“师傅,皇帝他……”

    郭康海狠狠瞪了他一眼,低骂了一句没出息的东西。这小太监便是再害怕,连忙闭紧了嘴,规规矩矩立着。

    终于,里面安静了下来,似乎一切又归于了风平浪静。半晌,才听得一个疲惫的声音命令道:“退下吧。”

    郭公公立刻躬着身子打开了上书房的门,仿佛没有看见散落了一地的书册和笔墨,在这些东西之上,尤其扎眼的便是两封摊开的奏折。

    英王爷同几位大臣退了出来。他着了一身深紫色的貂绒深衣金丝滚边,胸前绣着五爪蛟龙的模样,广袖的袖边用了暗云缂丝花纹,月牙白的束腰上面却比先前进殿时候,多了一块龙衔东珠的玉佩。

    郭公公的身子弯得更低。

    自从前些日子皇帝单独密召了英王爷,两人不知密谈了何事之后,英王进宫的次数便明显多了起来。虽然依旧不位列在朝参与政事,显而易见的却参与了此次大理寺、刑部和要案司的会省。看起来,似乎有逐渐被重用的征兆。

    若此次办案深得帝心,不知这位闲散王爷会不会乘机扶摇直上。

    还有朝堂上的胶着抗争,会不会因着各方势力的被打压或提拔,产生剧烈的变化。

    郭公公心下一凛,弹了一下拂尘,口中愈发恭敬道:“午后积雪化水,王爷当仔细脚下。奴才恭送王爷。”

    英王爷在郭康海身上扫视了一圈,点头致意,表示领情。

    第二日,朝堂之上突然出现了新的形势。原本弹劾太子的折子突然变成了弹劾殿前督检点朱国凛,这其中的原因十分可怕——原来刑部和要案司竟然查出来,这宫中走水竟然存在几个重要的疑点:

    刑部尚书和要案司大司长联名上书披露,逆贼忠勇将军铁厚山乃前朝旧臣之后,隐姓埋名二十余载,取得太子信任后,擢升为上将军得以出入东宫。有证据显示其与心腹密谋在宫中制造混乱,妄图引起夺储大乱。当夜铁厚山潜入东宫后,在偏殿内泼满烈油,随即点燃明火。谁知火起后风向突转,却将火势引向了东北方的漪澜殿。

    御林军赶到后,整个漪澜殿已经被大火吞没,而东宫仅被烧毁了东配殿。按照惯常人的想法,自然认为火势是从漪澜殿生起,而后蔓延至东宫。巧合的是,当夜皇帝本应在立政殿处理政务,因缘际会之下临时改了主意去了漪澜殿,而同时本应回到东宫的太子又因贪杯醉倒在了御花园,这才让皇帝最终伤及龙体。

    而朱国凛的一个手下揭发,说当时有兵勇发现了此疑点,上报却被按压下来,并且受到了严厉警告。他本人十分不服,认为事关重大,硬闯司局报至给了朱国凛处,却被朱大人以“擅自越权、私心甚重”杖责了四十赶出了侍卫队,并罚以永不得进京录用。

    这让朝野一片哗然,各种猜测纷繁而至。难道,那晚要烧死的对象或许不是皇帝,而是太子殿下本人?!

    还有,朱国凛明明发现了这一个疑点,却仍隐瞒不报。至于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背后的原因就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了。众所周知,朱检点是朱皇贵妃的亲兄长,皇贵妃与沈皇后一向不睦。何况朱皇贵妃后面还隐隐牵涉着二皇子。

    原本被打压的太子一系的人马立刻举枪反击,纷纷上奏要求释放太子,并捉拿真凶,含沙射影间直指向后宫和皇子间的争斗。朱国凛庭外大呼冤枉,差点举刀自刎,好歹是被人拼命拦了下来。大理寺正卿也反唇相讥,虽然东宫偏殿确实有油泼痕迹,与东宫相邻的漪澜殿配殿却也有同样的迹象,不能证明东宫太子才是凶手的主要目标。

    双方唇枪舌战,你来我往,寸土必争,几乎大打出手,闹得朝堂上乌烟瘴气。

    皇帝勃然大怒,头疼欲裂之下又被生生气晕了,吓得几个近侍急宣太医。夏侯丞相不得不以圣人身体欠安,宣布罢朝三日。

    朝堂之上起伏诡谲,后宫也不平静,沈皇后、朱皇贵妃还有荣嫔先后要求侍疾,却都被一一阻拦了回来。皇帝经过短暂的昏迷之后,到了傍晚终于清醒了过来。沈皇后听到消息后,率先到了皇极殿,求入而不得之后,便跪在了殿门外;朱皇贵妃和荣嫔也不甘示弱,连同二皇子,一并跪到了皇极殿另一侧,形成对峙之势。不仅如此,荣嫔还频频哭诉喊冤,传了出去又惹得大臣们纷纷摇头。

    皇帝又恼怒了起来,不但谁也不见,又责罚了沈皇后与朱皇贵妃等人。不仅如此,还下旨撤掉朱国凛的职位,并且令二皇子闭门思过,非诏不得入宫。另外几个皇子,也被勒令不得入宫。

    另一方面却又急召了英王爷、夏侯丞相、温太尉、明都大司空等人进宫彻夜商议。

第61章 引蛇() 
深夜,朱府。

    朱国凛一听这消息就破口大骂:“混账东西,我要知道这些有什么用?难道我自己不会看哪些大臣蒙受了圣人的口谕进宫?我要知道那英王爷到底与圣人说了些什么内容?都给我滚下去继续探听!”

    来报信的侍卫苦着脸,三三两两退了下去。

    朱国翰嗤笑一声:“大哥,你也太心急了,就凭你那些手下,能查到些什么东西?你真当皇帝的羽林卫是吃干饭的?随随便便就能刺探到皇帝的机密大事?再说了,现在你已经被停职,你那副手可是向来在一旁虎视眈眈,如今他把持了御林军大权,以往的老部下还听不听你的,都不好说。也许别人不过是看在咱们朱家的面子上,敷衍两三句罢了,你还真敢往自个儿面上贴金不成?”

    朱国凛闻言暴跳如雷,他被撤职,面子上如何能好看?!可恨这个二弟处处咬住自己的痛脚不放。

    他不甘示弱,冷冷一笑:“说我心急,还知道这是个正道。二弟你倒好,派你白天进宫去探望妹妹,你倒说说父亲是怎么交代的?千叮咛万嘱咐,叫她千万不要触怒圣人,以静制动。结果呢?学那个没见识的沈家皇后,跑去皇极殿一哭二闹,足足让朝中大臣看足了笑话!偏偏她一个人不闲阵仗大,还拉上荣嫔和二皇子,生生连累二皇子被禁足。这岂不是明明白白在告诉天下人,二皇子是做贼心虚,又和我们朱家有扯不清道不明的干洗?真是自己打自己的脸,还是一个响亮的耳光!”

    “这怎么能怪在我的头上?我走之前,妹妹明明答应得清清楚楚,再说了,她一向也是个分得清轻重的人。我也不可能在后宫长留,能勉强见上一面也是极难的了。”朱国翰咬牙,“定是那个不省心的荣嫔,一听到二皇子要出事就慌了神,硬去求的咱们妹妹出面。妹妹什么都好,就是心地到底还是软了几分……”

    朱国凛撇嘴:“你自个儿办事不利,就别把责任推到妹妹身上。”

    一旁一直没有说话的朱国权连忙开口,小心翼翼赔笑道:“大哥二哥,此时也不是争吵的时候,不如听听父亲是个什么意思,接下来我们朱府还有朱皇贵妃才好便宜行事。便是我也能替两位哥哥跑腿,传递个什么消息的。”

    朱国翰睥了他一眼:“你是个什么身份,我们说话,轮得到你来教训我们?姨娘生的就是姨娘生的,没有规矩,上不得台面!”这个小妾生的庶子,真不知道父亲看中他哪里,竟然交给他独自办理了好几件事情,甚至此刻,也让他参与了进来,这种气焰定得打压。

    朱国权的脸立刻涨得通红,难堪地低下了头,手却悄悄握紧了起来。

    太师椅上端坐的人却缓缓睁开眼,严厉的目光在三个儿子身上扫视了一圈。他身材干瘦,着了一件深绯色的仙鹤长袍,俨然一副朝服打扮,看起来更具有铁一般的气质。嘴边纹路深印,透出出一种专横的神色,方正的下巴更增添了严肃,一副忧国忧民之相。只不过那双眼睛露出的却有十二分的精光,正是内阁首辅大臣朱远,

    “翰儿,阿权也是你弟弟。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明白么?”

    他一开口,朱国凛和朱国翰齐齐住了嘴。可惜没过一会儿,朱国凛还是按捺不住,急道:“可是父亲,圣人他今夜急召了四位大臣入宫,不说那位英王爷,就是夏侯老匹夫也被一并召了进去。可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