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疆大吏-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队长将水桶放在院子里,让媳妇和李小丽一起去拾掇,他则领着杨柯等人,在厨房和卫生间转悠,简单的介绍下,就将地方让给他们先洗。

    “哇!”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等张队长一将水桶放下,立即就扑了过去,开始强势围观起来,眼见桶里鱼类不少,立即惊叹出声。当然,还有一句没说出来的话:看来今晚有口福了!

    杨柯取了换洗的衣物,第一个洗完澡,顺便将衣服洗了,走到院子里,只见李小丽手握一把剪刀,正利索的收拾着一条鲫鱼。旁边的水盆里,已经摆着好些收拾好的水产。看来这丫头还真没吹牛,干这些厨房的事情还真是把好手。

    杨柯坏笑着对李小丽说道:“没看出来啊小李,打字这么慢,做家务倒是挺利索的!”

    李小丽笑兮兮的对杨柯嗔道:“组长啊,你打字快,可你来摆弄下这些鱼试试。”

    杨柯立即闭嘴,不再说话,拉过一张竹制椅子,抽着烟和张老头闲聊起来。

    张老头躺在一张竹制的躺椅上,嘴里叼着烟斗,轻轻摇着手里的蒲扇,有一搭没一搭的应付着杨柯的问题,更多的注意力,还是投在几个小孩子身上。人年纪大了,总会特别喜欢小孩子。

    不大会,等其他几人陆续也洗好澡出来,李小丽已经将所有的水产收拾完毕,小英嫂从厨房里取出一篓子木炭,将东西全搬到角落里的一个露天石灶上,就开始生火烤起来。

    看样子,这个石灶是平时家里有什么事情需要请客,灶不够用的时候垒起来的。农家人经常都这样,尤其是请客办席,家里的灶就用来做小炒之类的,需要蒸的菜就放露天灶头,节约时间。至于木炭,现在的农村大多数都还是烧柴的,少部分人会弄点蜂窝煤灶,但如同张家村这样偏僻的地方,自然是没有蜂窝煤烧的,就算是想烧蜂窝煤,也买不起。退一步来讲,就算是买得起,也没法往里运啊,要是靠肩膀去背回来,那可有得累了,还不如烧柴来得省事。

    火刚生起来,几个小家伙就围在李小丽身边,不顾眼前的滚滚浓烟,流着哈喇子盯着一盆水产,眼神晶亮。

    杨柯几人看得好笑,这时候,张队长也洗好澡,就穿了条大裤衩,赤着上身,手拿一把蒲扇,坐在张老头旁边,陪几人聊起天来。偶尔在张老头手中蒲扇不动的时候,帮父亲扇两下。

    “对了,杨组长,你们说的建学校,是准备建个什么样的?”张队长向杨柯问道。

    “别的地方都计划是修砖房,你们这里还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毕竟不通公路,运砖进来是个麻烦事。大概会修三到四间教室,暂时性的只派一名老师下来,一次性将这些孩子全教了,至于另外几个还吃奶的,是以后的事情了。大约会两三年收一次学生,以后最多两名老师,就能将你们全村的孩子都带到小学毕业。”

    “那初中呢?”

    “初中就得去镇上读了,我们这次会调查好,要确保每个镇上都能有一所初中。”

    “高中呢?要去县里读?”张队长继续追问。

    “以后看情况,镇上的初中也可以升级成高完中学的,哈哈,现在讨论这个事情有点长远,我还是先给你说说比较近的事情吧。”杨柯笑了笑,脑子里开始思考怎么来说服张队长将出村的路修起来。

    张队长不清楚杨柯说的比较近的事情是什么事,眨巴着眼睛望着他。

    “是这样,队长,你看,目前的张家村的形势。人口少,地多,对了,这些土地都挂在你们自己名下了么?”

    虽然不清楚杨柯想说什么,但张队长还是点点头回答道:“都分给咱们了,因为交通不便,没人愿意住在这一片,我们张家村的人比其他地方的人土地都多出好几倍来。”

    “满村地主啊!”小吴在旁边插口,逗得所有人都笑了起来。

    “那就行了,你们现在的情况,地里能产粮食,家家有余粮,能养猪喂富业,也能种些蔬菜,却没多少钱,村民们想买点布做身新衣服,或者是别的需要花钱的时候,需要卖富业。”

    “去卖这些畜生的时候,如果是兔子、鸡鸭鹅这些小东西倒是好办,一背篓就背出去了。可如果是卖猪或者是卖羊,就得用绳子套着、牵着走山路,听话的时候好走,不听话的时候,半天也不动弹,或者是在小路上随便挣几下,人就可能被挤到田里去或者是挤到山沟里,畜生则挂着绳子跑了。然后吧,你们就得发动人,满山遍野的找猪,累死个人!是这样吧?”

    杨柯说道这里,张队长则在旁边点头,表示确实发生过这种情况,小吴几人想到这种滑稽的场面,笑出声来。

    听到杨柯说起了正事,张老头就不再看那几个小家伙,将注意力集中到杨柯的话语上,躺在椅子上聆听起来。

    “所以啊,你们缺少一条出村的路!”

    张老头没想到刚打算仔细听杨柯说话呢,就听到这么一句,这让他有些不高兴的闷哼一声。

    想想也是,人家张老头当了半辈子的生产队长,你一个小年轻一来就说人坏话,指责其在位的时候没把路修起来,这不是戳人伤疤么,谁听了都不会高兴。

    小吴几人听到张老头的闷哼,有些面面相觑的互相望了几眼,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张队长看了一眼父亲,将头转过来看着杨柯,对杨柯点点头,示意别管那老头子,你继续。因为杨柯说的事情,就仿佛是亲眼见过一样,很准,让他对这个刚认识没多久的年轻人产生了好奇。更多的,还是想见识下,这些城里来的年轻干部到底有没有真材实料。

    杨柯笑笑,没把张老头的不高兴当回事,继续往下说:“如果有了这条路,哪怕是一条三米宽的泥土马路,只要三轮车或者拖拉机能走,张家村的人就能很迅速的将猪和羊拉出去卖掉,也能将库存的大批粮食拉出去卖掉,来回只需要半天的时间,而不会像以前那样,挑一挑谷子出去卖,需要走一整天,人累了个半死,第二天就不想动了,起码得歇上好几天,才能恢复过来,继续拼着累个半死往外挑粮。”

    “哼,你站着说话不腰疼,你倒说说,这条路怎么修?谁来修?你出钱?”张老头在旁边不满的反问,隐约有些硝烟味道。

    杨柯没回答张老头的问题,而是无所谓的笑笑,起身走到灶台旁边抓起一块木炭,走回来蹲在地上,开始画起地图来,“你们看,这里是张家村,村口是小河,这里是武举镇,间隔十三公里,另一边是属于另外一个镇的曹家冲,间隔五公里。所以,要修路的话,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修到武举镇的路,十三公里的距离,大约需要修二十多里弯弯拐拐的泥土马路,要么就修到曹家冲的路,五公里距离,大约需要修十公里。”

    “这个事情,你们镇上不会管,如果是修到曹家冲的路,那就更加没人管了,可能还会因为占用田地会引发一些麻烦。所以,这条路虽然看起来近些,实则不可取。到武举镇的路呢,也没人管,毕竟,对乡政府来说,这是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的事情,还不如把这些钱花在别的见效快的地方来得实在。”

    “所以,要修这条路,只能靠你们张家村的人自己想办法,自己动手,这是一场比较艰苦的战役。”

    张老头继续在旁边瞪眼,“你个娃子,说了半天等于没说,要是能说动他们修路,我老早就修好了,还轮得到你在这里废话?”张老头说完,将烟斗在躺椅侧面的木板上磕得“梆梆”响,然后又自顾自的开始裹起叶子烟来。

    “呵呵,说不动他们,是因为村民们都没看到有多少能换成现金的东西需要用车往外运!”杨柯不以为杵,笑着对张老头说道。

    张老头点点头,“是这个理,那你说我们这里除了粮食,还有什么东西能直接换成钱的?”

    这时,一个丫头从灶头那边拿过来一只用竹签串着的半边烤鱼,递给张老头,脆声说道:“张爷爷,吃鱼!”

    小丫头说完,还馋嘴的舔了舔嘴唇。

    显然,这是烤熟的第一条鱼,李小丽叫小丫头送过来给张老头的,其他人都还没有呢。

    几个小孩子都转头盯着张老头手中的鱼,馋得差点流口水。

    张老头童心未泯,接过鱼来,张开没几剩下颗牙齿的嘴,轻轻咬了一口,然后转头向那群馋得不行的小屁孩喊道:“恩,真香,好吃!”惹得几个小孩子更加眼馋,一个个盯着烤鱼咽口水的声音,杨柯几人都能清晰的听到。

    一群大人哈哈大笑。

    烤鱼的香味四溢,杨柯笑着,用手点在地上的简易地图上,正好点在那条小河上面,“你们有这个!这条小河,能变出钱来,也能说服村民们自发修路!”

第四十一章 下乡(四)() 
在几人诧异不解的目光中,杨柯继续说道:“就是这条河,它是条活水河,现在是汛期,它的水位是四米多深,不到五米的样子,而张队长说过,就算是在枯水季节,它的深度仍然会有三米多,周围会有很多的山水注入这条河,它的水,仍然是活的。所以啊,这条河里,以前的几十年,流走的不是水,是钱啊!”

    听到杨柯这样说,其他几人都聚精会神的听了起来,张老头尤甚,连手中的烤鱼都不吃了,静静的等着杨柯说下文。真如同杨柯所说的流走的是钱的话,那得流走多少钱?想象着河面上漂浮着一张张花花绿绿的钞票,张老头就全身哆嗦,这可真是个大事,关系着钱的问题,总能特别吸引人的注意力。

    “活水,养鱼最好!活水里养出来的鱼,不仅长得快,而且肉质好,比池塘里养出来的鱼好吃多了,绝对不愁卖。”

    “只要我们在下头用竹子将河流隔起来,辅以渔网、过滤网的话,水能流走,仍然是活水,鱼却是跑不出去的。当然,为了防止损坏,可以多隔几道,这样,上头的坏了,下面的还能继续拦着。”

    “等把小河隔起来之后,买上几千尾鱼苗甚至更多,就能在这条河里实现活水养鱼,只要半年的时间,这些鱼就能长大,变成钱了。”

    “等这些鱼长大能卖钱的时候,就得考虑往外运的问题,这个时候就不能再用挑的了,那太费事了,加上水,一个壮年劳力一趟最多只能挑出去十条鱼,不可取。这么大批鱼,必须用车往外拉!到这个时候,路没修好的话,就阻碍大家伙儿赚钱了,不修路,谁都不会答应。”

    杨柯说话的时候,张老头一直在听着、想着,等杨柯说道这里,他突然用蒲扇拍在大腿上,“对啊,养鱼啊,咱们这条河养鱼最好了!养出了鱼就能修路了,然后……”张老头在众目睽睽之下没能然后个所以然出来,双眼盯着满天繁星,眼神充满了希望,幻想着然后会怎么样。

    几人等了好久,张老头在众人希冀的目光中对杨柯说道:“娃子,你继续说,然后会怎么样?”

    杨柯笑着说道:“养活水鱼当然是最合适的了,都不用饲料,时不时的扔点杂草在河里,或者是将家畜的粪便倒进去,就是最天然的鱼食,基本上除了派人守一守,防止别人偷鱼之外,什么都不用管,省心省事。”

    “把话题转回来,等到鱼长大了再修路,就晚了。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