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疆大吏-第2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的她正神色木然地看着手中的材料。这是要对宾城地委副书记李云贵进行考察,省委的决议是由他来接任宾城地位书记职务,而这个人是武省长要提拔的。姚部长这次也没有其他的暗示。这次考察到底是她自己去还是交给杨柯,这是个问题。

    她有些怕考察武省长要提拔的人,但这次好像不一样,不过到底姚部长是怎么想的,她也不清楚,所以陷入了两难之间。若是考察通过,她是能卖对方人情的,一个地委书记的人情,即便是她也很难轻言舍弃。但另一方面,若是……

    还是交给杨柯去吧,反正要下去考察也是在礼拜一,那时候杨柯正好过来上班,由得他去折腾好了。

    李和敏突然感觉有些累,靠在椅子上轻轻揉着眉头。其实对于她这样的中层干部来讲,占据太重要的位置并非是什么好事,所幸的是她还有着后台,尽管算不得多硬,但起码还是能保证她在这位置上过得舒舒服服的。

    放弃这个位置。到地州上去担任一名不入常的副职?一个想法突然从脑海中冒了出来,然后……这想法就有些遏制不住了。

    ……

    回到榕城的杨柯还是过得很舒服的,陪着媳妇去看了场演唱会,虽然两人都不太喜欢这些无病呻吟的情歌,但那火爆的气氛,还是很能感染人的……最终没看完,提前离场,这做法让小两口对那位卖力演唱地歌星感觉有些愧疚。

    在周日上午,小两口一起回到了校园,第一次以插班生的身份降临到了mba学习班,在一众同学惊艳地目光中,他们找了个偏僻的角落,开始听课。

    教授在西川经济学术界小有名气,年龄并不大,大约40岁左右的样子,事实上,这段时期的经济学教授年龄都不大。讲课也很有技巧,并不局限于课本,在适当的时候,会将最近国内或是国际上发生的一些经济事件讲出来,这种授课方式很吸引人。

    杨柯打量了整个教室中的同学,来上课的大约有20个左右的样子,其中年龄最长的已经四十开外,一看那气度就是国家干部,级别还不低。他和赵邀算是年龄最小的,其他的大都在30左右,政府官员占了一半多,这些人显然和他抱着同样的目的,是为了学历来的。

    只是这些人杨柯一个都不认识,不知道是哪些机关的,甚至有可能是地州上的。

    其余的就都是商界精英了,当然,这些人混进这个班的目的很难说,一方面或许是真为了学些知识,另一方面怕也是冲着交际来的。

    在mba这样商业化的班级中,这种情况不鲜见。

    教授讲课精彩,学员们听课也还算用心,这些早期的mba班还没太过变质。

    下了课,小两口往食堂走去,一起上课一起吃饭,然后逛校园回家,这种充满了校园恋爱的小美好,让杨柯和赵邀乐此不疲。

    科大食堂还算不错,其中二食堂在今年年初引进了不锈钢餐具,一时间,科大学生们趋之若鹜,天天爆满。不出半月,这位富有远见的食堂老板就将投资的钱全数收了回来。

    下午,两人在班上登记了通讯录,当然,登记的都是备用的号码,至于工作则是政府普通工作人员。负责的那位干部乐呵呵地对两人说,以后要是班上同学组织活动,一定提前通知,最后还打听两人真是夫妻?有证的?

    “真是夫妻,有证的!”杨柯笑着回答。

    “老弟你这生活是真令人羡慕啊,小夫妻一起上学……哎哟,这是咱们班的一段佳话嘛!”

    负责登记的是电信公司的一名处长,名叫陈力华,暂代班上的班长职务。主要就是负责组织一些联谊活动。

    从杨柯两人的气质上,他能看出这小两口家境应该很不错,即便现在还只是小科员,但他却未对两人有丝毫轻视。

    说话间,又是一人凑了过来。先是跟陈力华打过招呼然后才对杨柯伸出手。对两人表示欢迎。这位叫钟云强,乃是一家私营公司的总经理,并对杨柯两人递出了名片。

    杨柯接过一看:西川企航工商事务代理有限公司。

    中介!

    对于这个行业。杨柯再了解不过了,基本上所有的官二代都清楚是怎么回事,只是这行业现在就已经有普通人插手了?

    西川这么多衙内,本来就不够分的,普通人怎么能插得进来?

    “杨老弟,你可别小看钟老弟,钟老弟能耐着呢!咱们班上几个同学找他帮忙,分分钟就把事情给办好了!”陈力华在旁边笑着说道。

    杨柯笑笑,再次打量了一下钟云强。他确定榕城衙内圈子里没这号人物,而陈力华口中所说的帮忙办事,想来也知道是办的什么事。能很快的将这些事情办成,对方身后必然有人的,只是不清楚是谁。

    杨柯想了想,对钟云强说道:“行。我要是有这方面的事情,到时候一定请你帮忙。”

    随后又是一些“同学”过来,三三两两地说了些话,都是在社会上打滚多年的人物,说话极有分寸。当然。也有那么一两人因为杨柯两人年轻,工作也极为普通而并未放在眼里的,话语间稍显一些傲气。

    “原本应该是在今天给杨老弟接风的,但大家都有安排,这样,定在下周六晚上如何?到时候大家可都尽力安排好时间,我请客,咱们去芭比喝喝酒唱唱歌,给杨老弟伉俪接风,欢迎咱们的新同学。”陈力华对众人这样说道。

    众人轰然叫好,纷纷表示一定会参加。有些人本就是冲着这些联谊交际来的,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多个朋友多条路,这时候的同学关系还是很靠谱的,虽然mba班的关系比不了党校同学,但大家还是很“珍惜”。

    鱼龙混杂,虽然政府的人占了大部分,但都是来自不同的部门,职务上也是有高有低,陈力华是正处级,并且是来自电信公司,在众人之中比较有威信。而那些商界人士之中,钟云强应该是最差的,只是他背后有人,大家对他也是比较客气,其余的有不少都是自主创业的老总,尽管算不得多有成就,但其公司在各自领域内,还是比较有名气。

    赵邀开着她的“二奶车”将杨柯载回了碧海庄园,在门口却是正好遇见了许久不见的那位俏丽邻居,双方均是微笑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然后就分道扬镳。

    回到家,杨柯立即取出电话,分别打给了丁子然等人,让他们打听下看看是谁开了家叫企航的中介公司。他对钟云强背后的人很感兴趣,因为名片上涉及的业务,很多官二代们是不屑去做的,另外还有些是纯金融活动,也是很多人并不愿意去触碰的领域。

    在规则之内,这家公司的经营活动显得有些“出格”。

    他可以确定,就以这名片上所涉及的业务范围,这家中介一旦被暴露出去,将会引来整个西川官二代们的集体围攻。但这人能将一些事情办成,显然不会不懂这些规则,这是最让他感觉奇怪的地方。

    “想什么呢?”赵邀走了过来,伸手取过杨柯手上的名片仔细研究起来,但她对这些显然是不懂的,看不出多少名堂。

    “你对钟云强这公司这么感兴趣啊,以前你和哥哥不是也做过这些的。”赵邀将名片翻来覆去的看着,口中疑惑地说道。

    “恩,是做过,不过,这家公司很有意思!”杨柯笑了笑,想起了当初和杨林倒卖批文的那段日子。

第四十三章 宾城(一)() 
工商代理这个行业的起源和发展,对社会的贡献和危害,杨柯比谁都清楚。

    最初是京师太子公主们倒卖批文开始,然后很快被各省衙内们借鉴,短短时间内就在全国遍地开花盛行起来。这些倒卖活动中当然也包括帮一些建筑公司、工程公司办理各种资质,在这个时期,这些衙内们出面,在建设厅办理资质的话,就是一句话的事儿,连什么工程师、造价师、建造师、水电工的证件都省了。

    到后来,大约是从92年左右开始,一些头脑活泛的官二代们开发出了“新产品”,利用银行的钱,给一些需要注册公司的人“垫资注册”,在此过程中,少部分银行甚至钱都不用动,直接就开出验资证明。至于公司注册之后的税务问题,也就是财务做账这些小业务,这些衙内们是没兴趣的。于是,慢慢就涌现出一些财务代理,这些公司就是后来的普通工商代理的前身,当然,在这个时代,他们还没敢将手伸向被衙内们把持的暴利行业。

    这种状态大约持续到本世纪末,这些衙内们才开始放手这个已经被冲击得不成样子的行业,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这个新兴行业才开始被一些脑子活络的投机商人主导。

    普通人帮人办理资质当然没那么顺当,需要找到足够的建造师证、造价师证,从而演变出了一个词汇“挂靠”,也就是一些有证件的人将证件借过来使用,每年收取一定的费用。因为建造的豆腐渣工程过多,这些贪图蝇头小利的工程师中最终还是受到牵连,以至于晚节不保的人不再少数。

    另一方面,普通人也没那能耐去打通银行的关系,他们所使用的垫资款多为民间私人资金,对外宣传就是银行的钱不稳妥,容易被金侦查处之类的推广说辞。

    最终。这个行业成为了金侦系统主力打击的行业之一。

    说起它的危害,首先就是让一些根本不具备承建能力的公司拿下了各种资质如土建工程隧道桥梁上的相关资质,建设了一大批豆腐渣工程,给政府、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其次,后来的垫资注册中。又有一部分别有用心的商人注册了上千万甚至上亿的投融资公司。然后干些非法活动比如集资、帮人围标工程项目等等,另一方面,不少国企老总在这些动作中获利颇丰。利用虚假出资侵吞公款等等。

    当然,事情都具备两方面,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个行业对于推动社会商业化繁荣上还是起了一些作用的。它帮不少正经商人注册了公司,间接推动了商品流通和市场经济的繁荣,这个群体极大,是每个城市中的主流商业群体。

    赵书记回到家的时候,杨柯还在想着这些,因为去年特大非法集资案的爆发。注定会被一些脑子活络的投机者跟分钻营,也是从这段时间开始,各地的融资担保、投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吃过晚饭,一家人又坐在沙发上开始聊天。每周的周六和周日,小两口都会回家来住,周一早上再去单位上班。这是当初搬出去之前和父母的约定。杨柯也挺珍惜这两天的时间,多数时候会和老丈人讨论一些时政方面的事情。

    “听揭东平说你想了个集体轮岗的点子?”

    “前段时间在组织部翻看了一些以前的文件,看到中组部于前年颁布的轮岗条例,从中受到了些启发。”

    赵长德深深看了杨柯一眼,这个百人轮岗的动作在政治斗争中能起到的作用毋庸置疑。当初条例颁布下来,他也是看过的,但却没当回事。获取政策文件中的有利信息作为政治斗争的“指导思想”,是一个高级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可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没想到,就你小子想到了?

    “爸,我刚想到一个事,去年沿海那边发生的特大集资案如今已经传遍了全国,虽然这对普通民众来说是具有加深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