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战风云人物典藏集-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月25日,国王命令逮捕墨索里尼,并免除其全部职务。  希特勒得知意大利发生政变的消息后气急败坏,立即决定采取报复措施。希特勒首先想到的就是把推翻墨索里尼统治的主谋者齐亚诺抓起来,然后设法营救墨索里尼,在意大利重新恢复法西斯统治。当时意大利国王决定拒绝法西斯政权的显赫人物进入新内阁,并调查包括齐亚诺在内的前政府人员贪污案。德国人遂提出帮助齐亚诺经德国逃到西班牙,以摆脱困境。齐亚诺轻信了德国人。德国人一旦将齐亚诺骗到德国,便将他投入监狱。1943年9月墨索里尼被德国人营救出来后,建立了意大利社会共和国政府。10月,齐亚诺被押回意大利,关进维罗纳监狱。1944年1月,墨索里尼在希特勒的坚决要求下,以叛国罪判处齐亚诺死刑。  齐亚诺任外交大臣期间,作为墨索里尼的心腹,不仅负责外交工作,也参与党务、内政等方面的重大决策,对这个时期的意大利内政外交及与德国的合作非常熟悉。他把自己掌握的很多有价值的情况记入日记。其中最珍贵、最精彩的部分有战争狂人希特勒的狰狞面目,墨索里尼在希特勒胜利面前的嫉妒与尴尬,德意“轴心”之间的互相倾轧与狼狈为奸,意大利法西斯党的内部矛盾及意大利实力空虚的事实情况等。齐亚诺写这些日记,本来并未打算原封不动地出版,而是为晚年写自传积累材料,因而对许多事件不加掩饰,事后也未加修改。因此,日记的真实性总的说来是可靠的,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德国情报部门曾千方百计想得到它,乃至不惜重金收买以免落入英美敌国之手。齐亚诺身陷囹圄之后,他的妻子化装成怀孕的农妇,用细绳把日记吊在裙子里逃出德国占领区,偷越国境到了瑞士。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记得以出版,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颇有价值的材料。  (刘新)


第八部分丘吉尔(1)

  温斯顿•;伦纳德•;斯潘塞•;丘吉尔(Winston Leonard Spenser Churchill,1874—1965),英国著名的国务活动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出任英国首相兼国防大臣。  丘吉尔不仅在政治活动和国务活动上是“性急的年轻人”,就连出生也是急成忙就的。1874年11月30日,丘吉尔比其父母预料的提早两个月降生在英格兰牛津郡伍德斯托克附近华丽的希伦海姆宫中。祖父约翰•;丘吉尔是马尔巴罗家族第七代公爵,曾是英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父亲伦道夫•;丘吉尔勋爵是其第三个儿子,母亲珍妮特•;杰罗姆是美国一位百万富翁的女儿。丘吉尔的童年正处在大英帝国由鼎盛转向衰落的时期,民族利益的种子很早就播植在他的心中。从小受到典型的贵族式教育,8岁上学,14岁进入哈罗公学。但他生性好动而固执,学习“疏懒”,不肯学数学和拉丁文,却嗜好历史、古典文学和军事,是班上出名的劣等生。经过三次投考,终于在1893年考进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1895年毕业后经其母亲多方周旋,得以进入他理想的第4骠骑兵团任骑兵少尉,从此开始了他自幼向往的戎马生涯。此后他以军官和战地记者的身份参加过西班牙镇压古巴人民起义的战争、英军镇压印度西北边境人民和苏丹的战争以及南非的英布战争。作为随军记者,他改变了幼时疏懒的习性,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为以后走上政治生涯打下了基础。丘吉尔把在印度作战的经历写成《马拉康野战部队纪事》,于1928年在伦敦出版。  1899年丘吉尔以保守党候选人的身份首次参加竞选失败,1900年再次竞选获胜,被选为保守党下院议员,完成了他生活中的重大转折,开始了为之奋斗终生的政治生涯。但丘吉尔一直反对保守党的保护关税政策,1900年终于退出保守党,加入自由党。1906年自由党大选获胜,丘吉尔首次入阁担任殖民事务次官。以后又任商务大臣、内政大臣。1908年,丘吉尔与克莱门娜•;霍齐娅结婚。  1911年,丘吉尔担任海军大臣。此时欧洲风云紧急,德国力量的膨胀严重威胁了英帝国的霸权地位。丘吉尔改组海军部,建立海军参谋部,改良海军的装备,使海军拨款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积极促动政府对德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又自作主张,派海军舰队攻打土耳其,以求从背后袭击奥匈和德国,结果英军惨败。1915年丘吉尔被迫辞职。两年后的1917年7月他又出任劳合•;乔治政府的军需大臣。他改组臃肿的机构体制,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且促成了大规模的坦克生产,使军需供应屡屡获得前线的好评。  战争结束后,面对新生的苏维埃俄国政权,丘吉尔忧愤交加,竭力反对布尔什维主义。1919年1月改任陆军大臣兼空军大臣后,他主张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敦促制定干涉苏俄的计划。这一态度招致以劳合•;乔治为首的自由党的反对,却重新获得了保守党的同情。1922年自由党大选失败,丘吉尔也失去了大臣的职位。1923年他退出自由党,次年重新加入离开了20年的保守党。1924年11月,保守党领袖鲍德温组阁,年届半百的丘吉尔当上了内阁中地位仅次于首相的财政大臣。但他对财政事务所知甚少,上台后下令恢复金本位制,此举很快被证明是错误的。1929年保守党因无力解决失业和工人运动等严重问题而被迫让位给工党,丘吉尔则再度下野。  此后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丘吉尔十年赋闲,一身轻松,沉醉于写作和出国旅行的消遣之中。他继《世界危机》四卷本之后,又写了《早年生涯》、《思想和冒险经历》、《马尔巴罗的生平及其时代》、《伟大的同时代人》等著作,获得了传记作家的尊称。  丘吉尔一生中最悠闲的这十年正是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危机迭起的十年。德国法西斯夺取了政权,成为欧洲新的战争策源地。1936年至1937年德意日法西斯组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战争的波涛,严重地威胁着英帝国的地位。面对法西斯这一人类的最大恶魔,丘吉尔表现出坚定的信念和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主张联合一切可能的力量,对法西斯侵略者实行坚决遏制和抗击的强硬政策。他认识到德国法西斯的真正目标是控制整个欧洲,夺取世界霸权,是英国最危险的敌人。因而他主张运用传统的均势外交战略,一面迅速地、大规模地重新武装英国,另一面联合欧洲一切力量来约束、抑制、挫败德国的霸权。他甚至放弃了对苏联的一贯敌视态度,主张化宿敌为盟友,向苏联政府呼吁:“为什么我们不联合起来反对共同的敌人呢?为什么我们不以共同的势力来粉碎它呢?”时代的号召,政治家的胆略,加上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终于使年近花甲的丘吉尔步出了“政治上的荒漠状态”,开始了他在英国政治舞台上以至世界政治舞台上的最重要最辉煌的一幕。


第八部分丘吉尔(2)

丘吉尔与英国参谋长委员会成员合影    

  30年代中期以后,丘吉尔便多次发表演说猛烈地抨击鲍德温、张伯伦政府对德国法西斯一味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他惊人地预见到慕尼黑协定使英国“遇到了一次完全、彻底的失败”,是“欧洲最大的灾祸”,指出“这只是一杯苦酒刚尝了第一口……这杯苦酒将年复一年地端到我们面前”。绥靖政策的失败,希特勒的步步紧逼,使得政府的批评者丘吉尔声望大振,要求丘吉尔回到内阁中来的呼声越来越高。事实上如果没有希特勒和他挑起的事件,丘吉尔或许永远不可能重返政坛。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9月3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绥靖政策彻底破产。在朝野的强大压力下,张伯伦于3日下午改组内阁,丘吉尔出任海军大臣。由于长期的绥靖政策使军队准备不足,海军在战争初期屡遭失利。丘吉尔认真寻找对策,迅速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但张伯伦政府仍无心抗敌,一味求和。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对法、荷、比、卢等国发动突然袭击,张伯伦在一片责难声中狼狈下台;丘吉尔首次出任首相兼第一财政大臣和国防大臣,任命黑斯廷斯•;伊斯梅为其参谋长。丘吉尔盼望已久的时刻终于在他65岁时到来了。他说:“我终于取得了对全局发号施令的权威。我觉得自己是在顺应天数。”5月13日,丘吉尔以首相的身份在下院发表著名的演说:“我所能奉献的,只有血和汗、苦和泪。……我们的目标是什么?胜利——是不惜一切代价赢得的胜利,……因为得不到胜利就得不到生存。”丘吉尔坚持将张伯伦继续留在内阁中任枢密院长,这体现了他宽容豁达的个人品质和大敌当前团结一致的深谋远虑的政治家素质。我们不妨在此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军最高指挥层的构成情况做一简要考察:历任陆军大臣为莱斯利•;霍尔—贝利沙(1937年至1940年1月)、奥利弗•;斯坦利(1940年1月至5月)、安东尼•;艾登(1940年5月至12月)、戴维•;马杰森(1940年12月至1942年2月),詹姆斯•;格里格(1942年2月至1945年7月)、J。劳林(1945年7月继任);历任海军大臣为斯坦诺普勋爵(1938年10月至1939年9月)、温斯顿•;丘吉尔(1939年9月至1940年5月)、A。亚历山大(1940年5月至1945年5月)、布伦丹•;布雷肯(1945年5月至7月)、A。亚历山大(1945年7月继任);历任空军大臣为金斯利•;伍德(1938年5月至1940年4月)、塞缪尔•;霍尔(1940年4月至5月)、阿奇博尔德•;辛克莱(1940年5月至1945年5月)、哈罗德•;麦克米伦(1945年5月至7月)、斯坦斯盖特子爵(1945年7月继任);历任帝国总参谋长为约翰•;戈特(1937年至1939年9月)、埃德蒙•;艾恩赛德(1939年9月至1940年5月)、约翰•;迪尔(1940年5月至1941年12月)、艾伦•;布鲁克(1941年12月至1946年6月);历任第一海务大臣兼海军参谋长为达德利•;庞德(1939年6月至1943年10月)、安德鲁•;坎宁安(1943年10月至1946年);历任空军参谋长为西里尔•;纽沃尔(1937年至1940年10月)、查尔斯•;波特尔(1940年10月至1945年);参谋长委员会主席达德利•;庞德(1939年至1942年3月任职)、艾伦•;布鲁克(1942年3月继任)。  在希特勒闪电式进攻下,法英军队全线溃败。6月22日,法国宣布投降,德军逼近英吉利海峡,英伦三岛的存亡到了关键的时刻。丘吉尔首相临危不惧,坚定地担负起了挽救民族于存亡关头的重任。他号召英国人民行动起来,为抵抗法西斯的入侵而奋斗。他组织实施敦刻尔克英军和法军撤往英国,保存有生力量;调动英国军队,保持高度警惕,准备迎击法西斯的入侵。他指挥英国皇家空军,在8月10日至9月14日顽强地抗击来犯的敌机,使德军始终未能获得制空权,未能踏上英伦三岛一寸土地。丘吉尔坚定不移的意志和铿锵有力的话音都极大地鼓舞了英国人民的斗志和信心。9月下旬,他成为保守党的领袖,得到了最为广泛和普遍的支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