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战风云人物典藏集-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日,赖伐尔发表臭名昭著的声明:“我衷心祝愿德军胜利,因为如果没有这个胜利,明天布尔什维主义就会到处泛滥。”贝当元帅的“合作主义”已经很难被接受了,赖伐尔关于德军胜利的祝词更不会为正义的法国人民所饶恕。而赖伐尔却一意孤行,开始收获他那罪恶的果实了。首先,赖伐尔进一步纵容了纳粹德国当局对法国人民的凌辱。许多法国人被作为人质遭到肆意屠杀,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则不分男女老幼,统统塞进毫无卫生设备的车厢里,送交德国人。仅1942年4月20日至5月24日,德国人枪毙的法国人质即达210名。1942年7月之后的两个月中,维希当局把10410名犹太人(大多数是来自德国的难民)送到纳粹手中。其次,赖伐尔充分利用维希的情报和宣传部门,引诱法国人志愿到德国去,替德国人补充因战争造成的劳动力不足。赖伐尔还想出这样一个主意,即由青年工人去“更替”上了年纪的犯人。正当志愿者的来源开始枯竭时,维希政府于1943年颁布“强制劳动制”法令,规定凡20岁至22岁的青年均应去德国服劳役,并设立了强制劳动局。同时,赖伐尔把“法国志愿军团”改为“三色旗军团”,使它有了正式地位。到1944年7月,共有65万法国劳动力遣送到德国。再次,赖伐尔动用法国的经济力量支持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战争。法国生产的工业产品中12%的飞机、10%的蒸汽机车、20%的卡车等都交给德国使用。他还破坏和镇压法兰西民族抵抗运动。赖伐尔命令警察跟踪法国南部的抵抗运动者,特别是跟踪那些以为不会遭到德国人袭击的向英国秘密发出电报的人。  随着战争主动权的转移,德国法西斯军队的溃败,抵抗运动的发展,加上法奸中的极端分子如德阿特等人的攻击,赖伐尔对维希政府的控制每况愈下。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1944年8月,法西斯德国的失败已成定局,赖伐尔仍企图以各种方式改变维希政府的性质,打算召开早已解散的议会,成立一个能为英美所接受的临时过渡政府,使戴高乐在他的政府还未得到法律上的承认之前,就面临着在首都已有一个掌握实权的政府这一既成事实。但是这一企图未能实现。  1944年8月下旬,德国占领当局命令贝当、赖伐尔等人动身前往贝尔福。1945年5月,赖伐尔逃往西班牙,在那里准备为自己辩护。西班牙政府把赖伐尔交给了盟军。1945年8月1日,赖伐尔被引渡给法国政府。同年10月9日,巴黎高等法院以叛国罪判处赖伐尔死刑。赖伐尔在法庭上极力狡辩,为自己开脱,但仍然无济于事。赖伐尔服毒自杀未遂,于10月15日被处决于弗雷内监狱的围墙边,结束了他可耻的一生。  (陈志瑞)


第五部分里宾特洛甫(1)

  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Joachim Von Ribbentrop,1893—1946),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纳粹德国外交部长,所谓的“俾斯麦第二”。  里宾特洛甫于1893年4月30日出生在德国韦塞尔的军人家庭。在梅斯和格勒诺布尔接受外语教育之后,赴加拿大独立经商四年。1914年返回德国,志愿入伍服役,后晋升为中尉。大战结束之时,里宾特洛甫临时赴驻伊斯坦布尔的德国军事使团任职,战后在柏林经营主要面向英国和法国的酒类出口。  1920年,里宾特洛甫与德国香槟酒制造大王亨克尔之女安娜利斯•;亨克尔结婚,开始步入上流社会。1925年,里宾特洛甫过继给拥有贵族头衔的姨妈,从而拥有贵族姓名前缀von。  1932年5月1日,里宾特洛甫加入纳粹党,一年之内即成为国会议员、党卫队上校和希特勒的外交顾问。里宾特洛甫在柏林郊外的豪华别墅则成为1933年1月希特勒为组织第一届内阁而举行秘密会议的理想场所。  里宾特洛甫于1934年出任德国裁军事务代表兼驻国际联盟大使。里宾特洛甫组建“里宾特洛甫办公室”,一方面与康斯坦丁•;冯•;纽赖特主持的外交部分庭抗礼,一方面设法搜集有关 L乩盏那榭觯ㄐ巳ぐ谩⒒岱萌粘獭⒀蕴妇僦沟龋氖芟L乩丈褪丁?  1935年6月,里宾特洛甫奉命以无任所大使的身份前往伦敦,与英国谈判并签订“英德海军协定”,使德国的海军吨位可为英国的35%,为德国扩建海军创造了条件。1936年8月,里宾特洛甫出任德国驻英国大使。在驻英国的两年任期中,里宾特洛甫因受到英国社交界的排挤而大为光火,认为英国与德国的对立是不可调和的;在向希特勒报告英国不会反对第三帝国在欧洲的征服政策的同时,将英国描述为“我们最危险的敌人”;经常越过外交部长纽赖特向希特勒直接报告有关情况,参与德国的重大外交活动。1936年11月,里宾特洛甫在柏林与日本代表谈判并签署“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10月,里宾特洛甫促成意大利在该协定上签字,导致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  1938年2月4日,里宾特洛甫被希特勒任命为纳粹德国外交部长。3月11日,根据与英国首相张伯伦、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勋爵的长谈,里宾特洛甫向希特勒提出报告,认为“英国不会对奥地利采取行动”。随后,他又奉命起草对奥地利的最后通牒。在纳粹武力的胁迫和英法绥靖政策的纵容下,德国吞并了奥地利,里宾特洛甫还极力主张把捷克斯洛伐克变为德国的保护国,向希特勒保证能“使法国置身事外”,英国则“只要你向他们表明你决不会退缩,他们就会让步”。此种判断与希特勒的计划不谋而合,慕尼黑危机的发展似乎又证实了此种判断正确,因而,里宾特洛甫备受希特勒的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  慕尼黑危机之后,里宾特洛甫为推行德国的战争政策而加紧开展外交活动,且频频得手。  里宾特洛甫凭借三寸不烂之舌,鼓动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签订德意军事同盟条约,导致1939年5月号称“钢铁同盟条约”的德意军事同盟条约的签订。  早在1938年10月,里宾特洛甫向波兰提出蛮横的领土要求:同意德国占领但泽,将“波兰走廊”让给德国;德国宣传机器则大肆宣传波兰境内的“日耳曼人遭到迫害”,制造但泽危机。1939年3月,里宾特洛甫威胁波兰大使,声称元首“对波兰的态度已越来越感到惊讶,波兰必须认清它不能在俄国和德国之间采取中间道路”,波兰的出路在于“同德国及其元首保持合理的关系”。


第五部分里宾特洛甫(2)

1939年8月,里宾特洛甫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8年12月,里宾特洛甫赴巴黎与法国签订所谓友好条约,旨在离间英法关系。    1939年1月,里宾特洛甫在陪同希特勒会见捷克斯洛 タ送饨徊砍な蓖驳溃菘怂孤宸?克必须照德国人要你们做的一切去办,否则便有“不堪设想的后果”。两个月之后,里宾特洛甫为斯洛伐克起草了所谓“独立宣言”,并伙同希特勒、戈林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哈查签署取消捷克独立的协定。  1939年7月,里宾特洛甫与意大利大使谈论波兰问题,宣称“如果波兰胆敢进攻但泽的话,德国将在48小时内在华沙解决但泽问题!如果法国居然为但泽出面干涉,从而掀起大战的话,也随它去,德国没有比这再高兴的了,这样法国就会被消灭;英国如果胆敢轻举妄动的话,结果将是大英帝国的覆灭。……美国呢?元首的一篇演说就足以将罗斯福打败”。  为了实施先西后东战略、避免东西两线作战,里宾特洛甫奉希特勒之命一面与德英谈判破坏英法苏谈判,一面力图改善德苏关系。1939年8月3日,里宾特洛甫指示德国驻苏联大使舒伦堡表示“德国方面希望改善德苏关系”,他本人随时准备为此与苏联谈判。苏联对此不予理睬。8月14日,里宾特洛甫急电舒伦堡(要求他亲自将电文译读给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声称德苏关系已经“面临历史性转折点”,“德国和苏联之间不存在任何实际的利害冲突”,历史表明“当两国是友邦的时候就一切顺遂,当两国是敌国的时候就不然了”,再次表示愿意前往苏联谈判。苏联则予以拒绝。17日,舒伦堡奉命转达德国准备与苏联缔结互不侵犯条约的意愿。20日,希特勒急电斯大林,要求允许里宾特洛甫访问苏联,就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举行谈判。次日,苏联宣布英法苏谈判破裂,复电希特勒同意里宾特洛甫访问苏联。22日,里宾特洛甫携带希特勒签发的全权证书飞赴苏联谈判。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里宾特洛甫的外交活动达到巅峰。  为欺骗世界舆论、麻痹英法等国,1939年8月29日,里宾特洛甫向英国提出“请波兰派遣一位全权特使前往柏林”谈判的建议并要求波兰特使于30日到达。8月30日夜,里宾特洛甫对英国大使呈送的答复照会不屑一顾,而快速宣读为表明德国直到最后一分钟仍在为“合理”解决波兰问题而努力的16点建议,宣读完毕即称这些建议“业已过时”。


第五部分里宾特洛甫(3)

里宾特洛甫向新闻界宣布“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实施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闪击波兰。9月3日,英国、法国对德国提出最后通牒并在里宾特洛甫代表德国拒绝之后对德国宣战。  尽管里宾特洛甫为推行纳粹外交政策效尽犬马之劳,但纳粹德国统治集团内部对他的评价并不一致。戈林公开称里宾特洛甫为“肮脏的小香槟酒贩子”。戈培尔则不无刻薄地说:“他的名字是用金钱买来的,钱财是通过婚姻获得的,官职 强空┢降摹!比欢L乩?听不进任何反对里宾特洛甫的话,认为里宾特洛甫是“俾斯麦第二”,甚至称赞他是“比俾斯麦更伟大的外交部长”。  1939年9月28日,里宾特洛甫在波兰灭亡后赴苏联签订新的德苏边界条约,使德国边境线东移。  当对德国持同情态度的温莎公爵(即因与美国的辛普森夫人结婚而逊位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于1940年被任命为巴哈马群岛总督时,里宾特洛甫策划在里斯本劫持温莎公爵并利用他反对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但是,英国反间谍机构的努力和温莎公爵对国王的忠诚挫败了这项荒诞的诡计。里宾特洛甫因此大失脸面。   1941年6月22日凌晨,里宾特洛甫接见苏联驻德国大使。准备就德国飞机入侵苏联领空提出抗议的苏联大使刚一开口,里宾特洛甫即粗暴地说,“这不是现在要谈的问题”,随后提出一份辩解备忘录。其时,德国已将闪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付诸实施。    里宾特洛甫在战争时期的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促使轴心国伙伴意大利与日本按照德国的意图参战;负责指导德国的对外广播宣传。里宾特洛甫相当卖力却建树甚微,倒是在对外广播宣传方面不时与戈培尔发生冲突。戈林、戈培尔、希姆莱等人很想把里宾特洛甫赶下台,但希特勒仍视之为“俾斯麦第二”,予以留任。  1945年4月20日,里宾特洛甫在参加希特勒生日庆祝活动之后,预感到末日即将来临,遂悄然逃离柏林。因而在希特勒的“政治遗嘱”中,里宾特洛甫失去了在邓尼茨政府中继续任职的资格。1945年5月2日,施威林•;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