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仕途-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欢交代道:“云飞兄,可要注意了,此书先印好即可,千万不要急着上市,小弟还要以它来操作一番呢。等小弟觉得可以上市了再让你买卖,如何?”

    周季呵呵笑道:“子贤说哪里话,你说怎么做就怎么做,听你的总没有错!”跟着沈欢混了一年,总算了解对方的点子是多么的赚钱,虽不说言听计从,但是对于这些赚钱的计量,他大多还是听从的。

    “至于研究所……”沈欢沉吟半晌,“他们的研究方向,就让小弟列个表给云飞兄吧!”在周季期待的眼神中,沈欢接过笔墨,闭眼思量脑子里还残留的适合这个时代的工艺知识。之所以要办这个研究所,是他有点子,动手能力却不足;这些工匠都是有着大智慧之人,多年劳作,经验丰富,也许凭着这些点子就能鼓捣出发明来!

    什么适合这个时代又赚钱呢?沈欢脑子急转起来:衣食住行——衣料方面,貌似棉布还没有普及,如今用料,除了丝绸,还是帛布之类,而使得棉布纺织大量出产的机器也是个大难题,黄道婆还不知道要到哪个娘胎里寻找呢!掀起英国工业革命貌似也是从纺织业开始的,珍妮纺纱机?沈欢苦笑不已,这些机器,只有个概念而已,他根本不熟悉……好吧,也是个方向,写下来给他们发明去,不然花大钱养他们有什么用!

    吃喝方面,比较赚钱的是酒与茶。酒是个好东西,以前是黄汤,也许还有着酸味,到了宋代,酿酒工艺大有长进,流传后世的品种总算齐全了,白酒也能酿一些,不过沈欢喝来觉得度数还是低了点,也不够醇。哈哈,蒸馏法可以写下来,伟大的劳动人民们,方法给你们写出来了,如何制造器具就看你们的了!还有茶,说到这个,沈欢恨不得骂娘,这些时代茶的吃法,那叫茶吗?而且还真是吃的,用姜用糖或者盐来煮——呕,想到那气味,喝惯了后世清茶的沈欢就快要吐了。炒茶,真是好东西呀,可以制造出来卖,也可以引领吃茶新法,何乐而不为呢!另外吃的还有盐,这几天总是看帐本,盐铁又是属于他管辖,当然清楚这东西有多赚钱,握笔的手凝住了,犹豫不已,晒盐好像没多少技术含量,而且如今地方也不适合晒制,好吧,留做撒手锏,以后如果不小心给贬到东南地区钓鱼再拿出来救命!

    写了半天,一般常用的都列了出来。沈欢抬起头来,看到周季炯炯的目光,不由笑了,继续鼓捣超时代的发明:玻璃?说到这个就想哭,回到这个时代那么久了,屋子没有玻璃,昏暗得很,是他们这种读书人最大的恨事了。可玻璃制造得出来吗?貌似这个时代就鼓捣出一些琉璃而已。玻璃是哪些人发明的了,欧洲人?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鼓捣的,而且保密技术特别厉害,一直与中国贸易,却让中国到了清朝后期才能生产玻璃!管他能不能制造吧,反正想到了,就疯一把吧,把记忆中用沙子烧制玻璃的法子给写下来。

    好了,差不多了,看看还缺什么!又抬起头来,看见周季盯着纸上的东西,眼睛都直了,愣生生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得意地笑了,看吧,有了这些东西,想不成为大宋首富都困难呀!

    哎呀……竟然忘了这东西,水泥!玻璃与水泥,这可是一切穿越必备的技术!要致富,先修路,要想提高这个时代的水平,水泥也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可水泥是怎么烧的呢?沈欢不由痛恨自己把好些化学知识都丢回给老师了,当年作为文科生,理科知识浅薄,上课也不认真,后悔末及呀!如果上天再给一次机会,一定……好吧,终于想到有石灰石的成分了,还是烧的!这个时代也有石灰了,材料应该不难找,至于成分比例如何——这不正是这帮工匠要做的事吗?

    胡思乱想加异想天开,终于把大多用这个时代工艺就能制造的东西写下来了,满满好几张纸,吹干了墨迹,递给周季,等待对方的欢呼。

    周季反应过来后才道:“子贤,你肯定你这些古怪的东西不是在写《山海经》之类的志怪小说?”

    ******************

    说一下这章的设定:像这个酒,说发明,当然是指高度白酒,书生手中的资料显示蒸馏法制酒有好几个年代的说法,有说汉唐就出现了,不过很多是推理出来的,比如说从作坊遗址或者酒杯上推理,这个有点笼统,也不确切;另外一个比较准确的说法是南北宋之交时期金国发明的,这个有证据,因此书生采用此说,也就是说,本书背景,设定蒸馏白酒还没有出现。这点请诸位注意了。

    另外炒茶一说,这东西应该很早就有了,唐代应该就出现过了,到了南宋有资料显示陆游家乡一带就是喝清茶的了,不过到这个时候应该都还不普及,大多地方与常用吃法还是下姜之类的东西煮来吃,因此设定背景炒青还没有出现,刚好可以给主角用一用,嘿嘿。

    盐、酒、茶,在宋代,是超暴利的行业,大多官营,大家看《宋史·食货志》就知道了,单是这个盐,就写了好几卷的篇幅,因此产量的缘故,往往供不应求。恩,这点下面章节将出现相关情节。

 第七十六章 功劳

    三月的天气暖和舒适,春风和煦,拂在人的脸上,像情人温柔的手儿,真是令人恰意。//正当晌午,朝廷下了朝,百官也暂时得以休憩。官家赵曙也回到福宁殿稍事喘了口气。福宁殿外三司使韩绛急匆匆地赶了过来,手捧一沓书纸,恭恭敬敬,脸显激动,稍有红晕,想必心里难以遏制地翻滚,到了殿门口,不敢喧哗,放轻了脚步,请寺官通报求见官家。

    里面的赵曙才坐下没多久,听闻韩绛过来,顿时脑袋都大了许多,隐隐又开始头疼了。刚才政事堂议事,没这个三司使什么事,不必在场。如今这个管理大宋财政的大臣求见,一想到这两年来帝国财政亏空问题,怎么能不紧张呢,难不成这家伙又来哭穷了?可他也没有办法呀,他堂堂一国皇帝,已经难得地节衣缩食了,可每年的花费依然不减反涨,每次面对韩绛,他就惴惴不安,生怕对方又说哪里出了问题又要花钱什么的。

    “宣他进来!”赵曙甚有威严地端坐起来,俗话说丑媳妇总得见公婆,再怎么烦恼,也得让人家先进来再说。

    “微臣拜见陛下!”韩绛大家族出身,对于礼事做得比一般大臣要周到,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后等待官家让他平身才敢起来,之后才放松一点,至少这里不是朝堂,官家赐座倒也不必客气了。大宋皇帝对待臣子比较宽松,像仁宗官家,称呼臣子大多都不直接叫名,有时称字,或者以官职呼之,这位接任者也大多秉承这个谦虚的作为。

    “计相来见朕,又是为财政的事么?”赵曙强自镇定,像是开玩笑一般,三司使掌管天下财政,官阶只比宰相低那么一点点而已,在天下人眼中,他们是“计相”,有时口语上也这样称呼。他称呼韩琦叫“韩相公”,欧阳修则被称之为“欧阳参政”,都是与官职有关,如今这样叫韩绛,倒也没有什么不妥了。

    “非也!”这是韩绛笑着摇了摇头,让赵曙难道地心头松了一下,总算不再是为财政了,每当一听到又亏空了多少钱,他脑子总是一片空白,什么计策都想不出来。当然韩绛也大多时候苦恼不已,他兢兢业业,不也是为了这个天下的支出么,有时候拿不出钱来,还是他花尽力气才从别的地方抠出来的,久而久之,他都觉得自己变得吝啬起来了。

    赵曙今日难得好心情,笑道:“看计相这么开心,难不成遇到什么好事了?”

    “臣之下属三司盐铁副使把他所写书稿送臣一阅,臣觉得于我大宋算术一道有大利,因此不敢私藏,特来献予陛下!”韩绛送完恭敬地把手中的书稿给递了上去,脸上还有着微笑。

    赵曙疑惑地接过去,凝目一看:“《数学总则》?”

    不错,正是沈欢从周季那里讨回来的《数学总则》,当日周季对于他所列出的需要发明的事物大有怀疑,以为是志怪之类的东西,沈欢除了好气没有什么话可说,摇摇头就告辞而去了。待第二日办公时候,找到韩绛,把利于计算的《数学总则》献上。韩绛不愧与数据打了几年交道,对于算术至少也不陌生了,容易接受这些知识,加上沈欢又在首页上加入了中文对照,总算能让人一眼看明白那些符号的含义。

    看到这些新奇的公式,韩绛本来还有着怀疑,待看得深了,一一对照平日所遇计算难题,竟然一一迎刃而解,不由大惊,接着大喜,与沈欢深谈一日后,晚上再拿回家钻研了一番。他是三司使,整日纠缠于数字之中,当然比当初的赵顼还要容易认识到它的作用,不敢怠慢,第二日即赶进宫来,献予皇上,希望能打动他,让官家以行政命令颁行天下,循序渐进之后再勒令各地核算帐目以这些数字为据,那样的话三司核对帐目时就清晰明了多了,也简便得多,总之这是有利无害的事物。

    “真的有这般好?”听得韩绛一通赞誉下来,赵曙疑惑不已,他从小由仁宗皇帝接入深宫,所受教育全为儒家正义,若说钻研点经义或者治国方略,那还不成问题,可若要具体到去算某些数据,则不是所长了,因此翻了几页《数学总则》之后,也就明白点那些数字的代表意思而已,至于其他公式之类的理论,就不大懂了。

    “你是说是盐铁副使所作?”赵曙这才反应过来,终于想到这个人是谁了,更是惊奇,目光有点复杂起来。

    “正是!”韩绛夸了几句沈欢,“正是今科士子沈欢,前些日子为臣向陛下举荐他为副使,如今他就献上便利数据的书稿,可见才华不凡。数为六艺之一,为儒家技艺,陛下这个天子门生果然不凡得很呀!”他也清楚沈欢与颖王交好,加上怎么说也是司马光的学生,因此此书若由他们献上,也不是难事,偏偏对方交由他这个上司进献,到底何意,他是老油条了,一想即通:其中不无讨好他的意思,毕竟这是有利于数据的书,而他又偏偏是三司使,此书若真有利于天下,怎么说也是个功劳,既然如此,在官家面前,也就不吝于顺口几句赞语了。

    “嗯。”赵曙淡淡地点了点头,沉吟片刻,“《数学总则》……好似在哪听说过……对了,是颖王!来呀,传颖王觐见!”

    韩绛愣住了,想不通官家怎么会招呼颖王过来,不过他作为臣子,有些事不明白也只能装糊涂,只能与官家敷衍几句三司事务,待颖王风风火火赶来才停下。

    “父皇召儿臣有何吩咐?”赵顼听得官家见召,不敢怠慢,一路赶来,进得殿厅,不由气喘,先与官家打上招呼,见韩绛在场,也不敢傲慢,也给他一个招呼。

    “皇儿可认得此物?”赵曙把《数学总则》递过去。

    赵顼见过一看,愣了一下,才笑道:“这不就是沈欢所写之书么?哦,三司使也在,如今沈欢为盐铁副使,想必是他拿给三司使的吧?父皇,此书对算术大为便利,正适合三司所用,想来是沈欢忍不住献上来了!”

    赵曙又道:“真的很便利?”

    赵顼答道:“此书儿臣亦有一本,多日钻研,略有小成,平日遇见计算之题,以其中知识解之,大为方便。正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