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仕途-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了那封鼎鼎大名地《与介甫书》。

    中他明写王安石“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又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灭之。弃者取之。焉穷日力。继之以夜不得息“;“今介甫为政。首建制置条例司。大讲财利之事。又命薛向行均输法于江。淮。欲尽夺商贾之利。又分遣使者散青苗钱于天下而收其息。使人愁痛。你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或所见小异。微言新令之便者。介甫辄艴然加怒。或诟骂以辱之。或言于上而逐之。不待其辞之毕也。明主宽容如此。而介甫拒谏乃尔。无乃不足于恕乎!”

    长篇大论。列举了实施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等弊端。要求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这一篇文章诸多观点在沈欢看来不足以成立。不过知道此时地他。也没有相权。任司马光作为。他知道劝也劝不了。还不如让司马光在此文上发泄一下司马光地怨愤。毕竟当年在举荐王安石一事上。他说不上出力最大。却是功劳最大地一个。若没有他那一番话。估计官家不会那般快速任用王安石!王安石地作为。最令他难受了。毕竟两人是最好地朋友。

    信出去了。王安石当然会回信一封。正是那首王安石最具特色地《答司马谏议书》。不过现在司马光已经不止是个谏官了。而是参政。由是就变成了《答司马参政书》。其实回复说道:“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王安石避重就轻只谈自己尚未成功,对司马光提出的问题并没有一个完美的答复,当然让司马光不能满意不,不止不满意,还有着一腔难言的怒火,说也说不出来,只能供五脏六腑玩弄。

    这一次事件,标志着司马光与王安石的彻底决裂,两个本来是知交的好友,从此画地绝交,形同陌路!也因为这一事件形成地事实,闹得沈欢与王安石见面也只是简单打个招呼,不敢再多套近乎了。这也使得他回家后妻子王璇没有好脸色给他,以至两人打起了长时间对抗的冷战。

    对此沈欢除了苦笑好是苦笑。他不想做李商隐,两头都不讨好。前训可鉴的他,只能找准一个,跟定一个,坚定目标,也不至于让人感觉首尾两端反复无常。有宋一代,在政治上,亲生父子也可以成为仇人,却鲜闻有师徒决裂。王安石不过是亲家而已,在大义上当然比不上老师,何况司马光更对他的胃口,跟着他走,也就不希奇了!

    司马光与王安石闹裂后,才真正感觉到在朝堂的那股无力。除了官家支持外,王安石手底下还有着一个制置三司条例司,其中“人才济济”,除了吕惠卿这位首席智囊外,还有曾布等实干好手!这些人论才华,也不输朝中大臣多少,何况还有着令官家满意的实干之才,因此大得官家欢心,在变法一事上事事依顺,让众多要反对的臣子干瞪眼看真,却没有丝毫办法!

    司马光以前在朝中没有拉帮结派,与一些大臣只是道义之交而已现在连知交王安石都能与之决裂,道义之交又怎么信得过呢。除了御史台的一些对王安石依然看不顺眼的人外,还真找不着能制服王安石之人。但是他要制横王安石,不是义气之争,更多是为朝中作想,这帮子言官并不是可靠之人,何况这些人也只是言官而已,手中实权不大!

    为此,思来想去地司马光,最后只能在一个午后走进了宰相韩琦地府邸。

    此时已是二月底了,大地回春。在和煦的暖风之下,开封冰冻地大雪融化了,各处水流汇聚到汴河,汴河也涨了许多。相府的阔绰自不必多言,只见满院春色,花草树木,生机盎然。碧绿欲滴的叶子,粉红鲜艳的花朵,莺莺如歌的鸟声,充实了院子各处。春姑娘在欢笑声充盈在人的耳朵,无法散去。

    听到司马光来访的消息,本来在午睡的韩琦赶忙坐起,匆匆整理妥当衣服,就赶了出来,把司马光迎到大厅。

    “君实光临,实属罕见,难得难得!怠慢之处,还望见谅!”韩琦这话没有虚假,大家都在政事堂,日常相见,有什么话都说完了。何况政事大臣相交,若总是在府邸,会惹人非议。司马光是谨慎细微之人,对日常规矩遵守严谨,不会乱了规矩,因此不大到此处。他与欧阳修不同,人家与韩琦是同一时代之人,有着不同情谊,往来密切,自是当理;而他若严格算起来,比韩琦就小了一辈,相交起来,不大贴心,私人情谊也就淡薄了许多。

    司马光苦笑着说道:“韩相公,您这是责怪下臣么?”

    “不敢不敢!”韩琦连忙说道,之后又奇怪了,“无事不登三宝殿,何况君实这般惜时之人。来寒舍应该不会只是叙叙情谊吧?君实与老夫不是外人,单说无妨!”

    “若不是为了王介甫之事,某又岂敢来打扰韩相公……”

 第一百九十一章 相位

    “原来还是为了王介甫!”司马光还未说完,韩琦就恍然,“君实,这些日子,朝中不少大臣都来找老夫,让老夫向官家陈一陈王介甫新政的弊端。 //呵呵,难不成君实也认为官家还会听老夫的话不成?”说到最后,他已经是一脸苦笑,眼眸里有了无尽的落寞;他一生显达,做了三个皇帝的宰相,到头来,只落得个郁郁不得志的境地;如今的官家,已经不是初登基那会百般谨慎诸多顾忌的官家了!

    司马光先是一愣,接着也是苦笑着说道:“韩相公,下臣也是明眼之人,如今官家,确实只是信任王介甫而已,至于其他人的话,都置若罔闻,实在可叹呀!若是王介甫之政,真能振兴大宋,下臣也能安心辅之,可现观其之为政,已惹得中外言论汹涌,任由下去,还真不知这个天下有多乱了!下臣来找韩相公,不无请求!”

    “请求?”韩琦大是不解,接着才笑道,“君实不用客气,你之为人,老夫自是信得过了!老夫大概能猜得到君实所谓请求是何意。是否要老夫不要顾惜相位,冒言劝谏官家,就是丢了相位也在所不惜?”

    司马光赧道:“下官知道这有点为难韩相公……”确实是为难啊,其实以韩琦在朝中的势力,加上他多年下来的威望,就是宫中的曹老太后,都会给他一点面子,如果他能强势对待王安石,或者请出宫里那两位太后,那么不说王安石,就是官家也得有诸多顾忌!不过这样一来,他就真成了官家的眼中钉了,估计以官家如今的强势与手段,这个相位坐不了多久。

    “不不!”韩琦赶忙说道,“君实,一点都不为难,不为难啊!正如你所想。这一年多来,老夫对官家处处退让,每每躲避,确实存了安心致仕的念头,以为这样一来,官家能让老夫多做几年。待年纪一大,就可以光荣致仕了,免得得罪了官家,让人以为是给罢黜出去的!呵呵……如今看来,这不过是个笑话罢了!”

    韩琦说到这里,已经是一脸的苦涩了,平常稳重平静的表情不负存在,只有一腔悲凉:“笑话啊!君实,你说老夫也在官场沉浮了几十年。到最后怎么会这么天真了呢?老夫的作为,这一年来,是否让诸多大臣失望了呢?君实是否也失望了?”

    司马光赶紧说道:“下臣自也知道韩相公也有难处!”韩琦不是孤家寡人。他家是河北大族,就靠他的权势去滋养一帮子,如果失去权势,估计他的家族就会有一定程度地衰落;而且他做了那么多年的朝中重臣,说没有得罪人,那是假的,如果这些仇家以为他给贬谪了出去没了权势,一旦报复,也会吃不了兜着走!这些司马光当然不会看不出来。因此说韩琦也有难处。

    韩琦闻言既是欣慰,又是苦意:“君实能理解就再好不过了!你放心……老夫刚才已经说过了,之前打算荣耀致仕的心思太过天真了。老夫已是快六十之人,早已知天命……这个年纪,上不上,下不下,确实也是为难人。一来官家也知道,老夫这个年纪,不可能用太长了;二来老夫又想趁着还能跑动多干几年。这样一冲突,就成了老夫如今不作为的局面。可叹啊!君实,其实你今日不来做什么请求,老夫也打算尽最后的力量,给王介甫下下绊子了!”

    “真地?”司马光惊喜不已。他如今与已王安石决裂,纵使还有点念旧,然而现在两人在朝中的形势,隐隐已上升到道义之争,这种执政理念的矛盾。要以一方的下台来做结束。他司马光自人正统。没有王安石那般离经叛道,当然不会再做退让。韩琦在朝中是一方力量。如果闹得厉害,连官家也会有诸多顾忌,如果他也能全力加入反对王安石的行列,也许能少少遏制王安石势力的扩张那个制置三司条例司,越来越有中书中的中书的趋势,随着王安石的提拔,人才也越来越多,这些人加在一起,专想出一些夺权之事,实在可恨!

    韩琦笑道:“君实也莫要以为老夫真有多么伟大。其实老夫是想通罢了:就算老夫再怎么不作为,再怎么妥协,以王介甫如今地作为,老夫这个不作为的宰相,在官家眼中,更是尸位素餐,没有可用之处了!也许官家心中已经开始做好让老夫外放的准备。既然如此,老夫怎能不奋起作为呢?如何作为?王介甫地做法难以令老夫苟同,自不会与之合流,那么只有奋起反对了!”

    司马光默然。

    韩琦又叹道:“君实。老夫也许现在要对你说些托付之言了!”

    “韩相公……”

    韩琦摆摆手阻止司马光要说地话。反而坦然笑道:“这也不是什么不能与人言之事。君实与老夫都清楚。现在官家要用王介甫来缓解朝廷财政拮据之局面。凡是反对之人。皆没有好下场。吕诲等人地结果不就是这样吗?可惜吕诲生生给气得病逝!老夫去反对。只会给官家一个更明确地理由外放罢了。这个老夫心里有数!”

    “是下臣为难韩相公了!”司马光苦涩一笑。

    韩琦反而安慰说道:“老夫不是说过了吗?反对也是外放。不作为也是一样结果。既然如此。老夫何不来个轰动地结局!这样一来。说不定还能给老夫赚得更高地声望呢!哈哈。君实。你说是吗?”

    “大丈夫有所不为。有所必为!”司马光也不是矫情之人。于是慷慨说道。“韩相公此举。我等皆看在眼里。他日自会继承此志。不令朝中宵小得势!”

    韩琦哈哈笑道:“有君实这句话,老夫就放心了!君实你就是太过清正了一点,以前官家赐你高升,也总是退让,如今啊,却不能再退了!”

    司马光大是郁闷,韩琦是这样说他。他的学生沈欢也是这样说。难不成他在这方面真的是做得太失败了?

    韩琦又道:“君实啊,真的不能再退了。老夫出去之后,这个朝堂地局面,可就要看你的了!不能让王介甫一方独大呀,这对他不利,对整个大宋天下更是不利。不是老夫不放心王介甫。虽然之前老夫也对王介甫有诸多怨言,不过对他忠心的秉性,还是清楚的。唯一令老夫不放心的就是他身边的那些人,有才是不错,可惜都用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