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如珠似玉-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家想送姑娘进宫她是知道的,且不论她根本不想司马家的人入宫为后妃,即便司马家只是普通世家,但是像司马香这样的姑娘,也不太适合进宫的。
  “她这般美貌,实在不该……如此。”顾如玖虽然对司马家三房的人没有好感,但是也不能睁着眼睛说司马香相貌不好。
  周太后摇头:“再好看的男男女女,也会有变老变丑的一天。”
  “长得美的人,到老也应该是美老人,”顾如玖说到这,鬼使神差的朝晋鞅看去,“比如说陛下这样……”
  晋鞅见顾如玖在看自己,虽然不知道她在说什么,但仍旧回了一个温和的笑容。
  见到这个笑,顾如玖心想,所谓秀色可餐,也不过如此了。
  作者有话要说:  甜吗?不甜不要钱呀。
  感谢各位大大的霸王票支持,大家晚安~


☆、第39章 城

  闹出这种尴尬事,在场诸位夫人顾及各家颜面,便装作什么都没发生。吴家太太的脸色有些不太好看,虽然还勉强维持着几分笑意,但是谁都看得出她不太高兴。在京城中,吴家虽然比不上司马家与李家显赫,但也是望族,并且在祖籍樊州也很有威望,底蕴十足。
  吴家的姑娘都被养得十分金贵,所以眼见自家闺女被司马家三房姑娘算计,吴家太太心里自然高兴不到哪儿去。好在她记得今日是太后千秋,于是生生把这口气咽了下去。
  一直都没怎么开口的李吴氏突然细声细气的笑道:“司马夫人家的这位侄女,可真是难得一见的标志人。”
  司马家大房太太出身十分清贵,乃是秦林州郑家,秦林州郑家祖上出过很多史册留名的人物,郑氏的父亲是大丰诸多文人推崇的名士,所以尽管郑家人如今仍居秦林州,但是郑氏在女眷中却非常有威望。
  李吴氏开了这个口,郑氏心里虽然清楚对方是有意嘲讽,却仍旧笑容得体的应对:“是三房教养得好。”
  这话一出,在场诸位夫人顿时心如明镜,大房这是对三房心存不满了,若非如此,怎会轻飘飘的说这么几句话,就把李吴氏的话按下不提了?
  杨氏冷眼看着李家与司马家的矛盾,低头吹了吹杯中水面上的茶梗。
  旁边陈家太太看了眼司马家的人,冷笑一声,起身往后殿走去。只要想到她被司马家害死的女儿以及未出世的外孙,她便觉得司马家的人让她恶心得作呕。
  杨氏见亲家离席,转身跟旁边的杨国公夫人说了几句话后,便跟了上去。
  走到后殿,杨氏便听到陈氏的儿媳正在小声的劝解陈氏,她犹豫了片刻,还是没有站出去。陈氏的死,是陈家也是顾家的痛,可是对于陈家人来说,或许并不是那么想看见他们顾家人。
  这并不是说陈家人不讲理,而是人的情绪有时候往往不受理智控制,也许陈家会想,是顾家没有照顾好陈氏,或者说,若是顾家不让陈氏去五庄观就好了。
  实际上她也曾这么想过,若是那天不答应陈氏去五庄观就好了。这样陈氏就不会死,自己的儿子也不会伤心难过,整日低沉。
  席上,顾如玖担忧的看着本该母亲坐着但现在却空荡荡的席位,直到杨氏回到座位上以后,她才松了一口气。
  太后见她坐在自己身边,也心神不宁的模样,便道:“知道你舍不得你母亲,快去给她端茶奉点心去。”
  “姑母别恼,我想给您倒好茶,”顾如玖站起身,给太后重新泡了一盏茶,才朝太后福了福身,“那臣女便依您所言,给母亲奉茶去。”
  太后见状,对她是又气又好笑,于是挥手道:“快走快走。”
  见顾如玖离开,太后脸上的笑意仍旧未散,转头对晋鞅道:“你可知我最喜欢久久哪一点?”
  晋鞅正在偷偷看顾如玖的背影,听到太后问话,愣了一下后才道:“在儿子看来,师妹哪里都好。”
  太后知道他是有意暗示自己那点心思,可就是装作一副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笑着开口道:“这孩子重情义,记恩德,谁对她好,她就对谁好。”
  谁对她好,她就对谁好吗?
  晋鞅若有所思的朝顾如玖看去,此时她已经坐在师母身边,小声说了什么,逗得师母露出了笑颜。
  若是他对久久好,久久是否愿意做他的皇后呢?
  “太后这般喜欢小姑娘,就加紧娶个孝顺的儿媳妇进宫,这样就有人天天陪着你说话解闷了,”旁边的平郡王夫人笑着道,“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周太后抚掌笑道:“此言有理,儿媳妇是该娶进宫了。只是不该来陪我,而是该跟吾儿好好过日子,举案齐眉,帝后同心才是。”
  旁边几位皇室女眷闻言,皆笑着称是,又夸太后是个明理宽厚的好婆婆,待皇后进宫,定会与陛下恩爱和谐云云。
  好话谁都会说,也谁都爱听,只是说了这么久,也没人打探出太后的口风,不知道她究竟属意哪家的姑娘。
  笑闹了一整天,大家总算在太后那得到了一句准话,那就是皇室准备立后了。至于皇室有意求娶哪家姑娘,就没有人知道了,反正瞧陛下对司马家不咸不淡的态度,司马家是没什么机会或者可能了。
  至于李家这次不知道怎么想的,除了李吴氏以及其他几位李家夫人以外,竟没有带未出阁的李家姑娘来,倒是李家公子来了不少,并且在今日大出风头。
  自从两三年前李家大房的姑娘坠马而亡后,李家其他几位未出阁的姑娘就突然变得低调许多,在立后一事上,表现得也没有往日那般积极,不知道是真的放弃了与皇室联姻的心思,还是谋定而后动。
  不管是哪一种想法,至少这做派比司马家三房好看多了。
  傍晚时分,周太后起身,向诸位表示感谢后,就表示大家可以一块回去了。
  凤驾与御驾在前,太后与皇帝起驾后,剩下的世家贵人们陪行在后,一起离开泰和别宫。顾如玖坐在马车里,听到泰和别宫突然传出焰火炸开的声音,她掀开车窗帘子,看着山间炸开的烟花在刚刚暗下来的夜色中似乎格外的落寞。
  车队很长,需要她把头伸出去才能看到尾。她把头靠在车璧上,莫名想到晋鞅朝她伸出手的那一刻。
  这几年以来,晋鞅对她十分照顾,就像是家中兄长般,温和又体贴。在他们两人的相处方式中,晋鞅总是担任着付出的一方,她是被照顾的一方。
  或许是晋鞅总是冷静理智,不似其他世家公子那般没事还要斗诗赛马,让她几乎都要忘记对方还只是个不足十七岁的少年。
  车轮咕噜噜前行,天色渐渐全部暗了下来。车窗外传来整齐的马蹄声以及侍卫们身上铁甲发出的撞击声。
  突然一个女子的尖叫声划破夜空,马车队突然停了下来。
  “发生什么事了?”顾如玖掀开帘子,见马车旁有位举着火把的侍卫,问道,“怎么马车停下了?”
  被问话的侍卫只是普通的禁卫军,与出身高贵的龙禁卫不同,所以见顾如玖询问,十分恭谨道:“属下尚不知情,但已经有人前去查探了。”
  顾如玖点了点头,准备放下帘子时,杨垂文骑马跑了过来。
  “顾姑娘,”杨垂文担心顾如玖听到尖叫声害怕,特意驱马过来,小声道,“你别担心,不是什么大事。”
  顾如玖见他似乎知情,但是却没有说明原因,便识趣的点头:“多谢杨公子特来告知。”她说完后,就听到旁边有人来请杨垂文,杨垂文朝她拱了拱手,便往另外一架马车方向行去。
  那辆马车离得有些远,顾如玖听不见杨垂文说了什么,但是他的语气仍旧温和,隐隐还有一位姑娘的声音传过来。
  顾如玖放下帘子,细细一想后,便勾起唇角笑了笑。
  果然没过一会,马车就开始继续前行了,顾如玖再次掀起帘子,发现她马车旁的护卫已经换人,这会儿跟在她马车边的是骑着马的胡云旗。
  见她掀起了帘子,胡云旗朝她露出个灿烂的笑意:“顾家妹妹。”
  “胡表哥,”顾如玖朝他一颔首,胡云旗是她家二嫂的兄弟,为了以示两家亲近,所以她一直称胡家的平辈为表兄弟或表姐妹。
  伸手指了指前面,顾如玖面上有些好奇,“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如果真的一点事没有,胡云旗不过特意来自己马车旁跟着。
  听到顾如玖这么问,胡云旗的表情有些奇特,他拉了拉缰绳,让身下的马离得马车更近一些后道:“是司马家姑娘那里出了些意外。”
  “司马家姑娘?”顾如玖皱眉,难怪尖叫声是前面传来的,可是什么事才能让司马家的姑娘发出尖叫声。
  “司马家三房的姑娘受了些惊,太后身边的刘姑姑已经去探望过,没什么大事,”胡云旗压低声音道,“据说是这位司马姑娘马车里突然蹿进去一只黑猫,司马姑娘被抓伤了手背。”
  黑猫?
  顾如玖眉头皱得更紧,有太后与皇上在,早有侍卫清道,怎么会有寓意不祥的黑马闯进来?
  胡云旗见顾如玖皱着眉头的模样,便笑道:“可能是不知道哪里的野猫吧,你别想这么多,有胡表哥在,别说是野猫,就连蚊子也飞不进来。”
  顾如玖捧着脸歪头看他:“这个天,有蚊子吗?”
  胡云旗哈哈干笑两声,然后道,“夜里风凉,把帘子放下去吧。”陛下看在胡家与顾家的姻亲关系上,特意让他来看顾家妹子,可别到时候人没照顾好,反而生病了,那他可真是既对不起顾家,也不好在陛下那里交待了。
  “胡表哥你也要多注意。”顾如玖依言笑着放下了帘子。
  看着乖乖放下去的帘子,胡云旗摸着下巴感慨,这顾家妹子可真是招人疼,难怪存璟把她当个眼珠子似的,就连自己那个嫁给存璟的妹妹,提起这个顾家妹子也是喜欢得不行。
  待车队进了城,胡云旗才叫来护卫守在顾如玖马车旁,然后前去向陛下复命。
  听到有慢跑着的马蹄声传来,晋鞅眉梢微动,胡云旗的声音就传了进来。
  “陛下,微臣胡云旗求见。”
  “可有哪家女眷受惊?”晋鞅掀起帘子,甚是郑重的问。
  “回陛下,诸位女眷都很好,并未受到惊吓。”胡云旗知道陛下想问的是谁,只是碍于场合,才不好开这个口,于是道,“请您放心,一切无碍。”
  “那便好,如此朕也就能放心了。”晋鞅微微点头,放下了帘子,他没有提司马家姑娘,仿佛把这个人忘在了脑后。
  胡云旗低下头想,您是放心顾家妹子了吧?
  周太后的车驾在御驾前方,她听完下面人的汇报,摇头道:“这位司马家姑娘,实在不像是世家出身的,日后若是有这等宴会,就不会带她过来了。”
  刘姑姑点头应道:“您说得是,这家人确实不太会教孩子,儿郎纵马害人性命,姑娘心机深沉,处处算计。这样的人若是进宫诞下子嗣,只怕把孩子也要教养歪了。”
  周太后沉思片刻,忽然笑道:“司马家出了这么一房人也好。”
  刘姑姑疑惑的看向太后,见太后没有解释的意思,也好意思问,便道:“说到这些世家姑娘,奴婢觉得,还是长颜县主瞧着生动活泼,让人瞧着便心生愉悦。”
  上有所好,下必恭迎。刘姑姑在太后身边多年,自然清楚自己说什么会让太后高兴。长颜县主就是太后的心头好,她只要提到长颜县主的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