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林海-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向徒七,徒七微微摇了摇头便转身走了。水溶心里叹口气,知道襄王是不想在自己面前亮出身份,他虽关注林忆,可林忆见徒七走了,越发规矩起来,他纵有千言万语也不知到底该和林忆说些什么,便只好打起精神和贾环温言几句。

还是水溶一向温柔,贾环又见林忆镇定自若,说了几句话总算也镇定下来。水溶那里明明在和贾环说话,心里念着的却是林忆的表现,看着林忆在一旁云淡风轻的样子,心里忽然气苦,便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了下来,递与贾环道:“今日初会,仓促之间竟无敬贺之物,此系前日圣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

贾环连忙接了,见这念珠各个珠子雕法不一,还带着香气,便是他没什么见识,也知绝非凡品,何况北静王说了这是圣上所赐!贾环捧着念珠手都颤了,林忆却道:“环儿还不向王爷谢恩。”他方才想起来得做些什么。

水溶心里烦闷,不多时便道自己有事得走了,便有侍从上前服侍。待水溶走了,贾环方想起来问道:“林哥哥,这里不是林府么?怎么北静王会在?”

林忆这才带着他去见徒七,只道这里并不是林府,我本来也不是带你见北静王的……待到贾环见了徒七,徒七早听林忆说过,因着贾府有大丧事,接黛玉回府住一阵子,若只英莲跟着回来也就罢了,可还有几个小姑娘一起过来,徒七再是想见黛玉,也只好忍住了。

这时徒七见贾环听了林忆的引见之语,就张大了嘴,慌乱得想要磕头又想要作揖,点头哈腰的竟不知该如何是好,林忆哈哈一笑,抓着贾环到底没让他磕下去头。徒七在水溶面前端着襄王的架子,但到了林忆面前,就只是七哥而已,何况贾环一个小孩子,又和“林姐姐”好,便有些爱屋及乌,只道跟着林忆叫我七哥就是。又听林忆说她们女孩子在那里玩,小环儿凑不上去,徒七便顺着林忆的意思,三人玩了一阵子。

贾环一开始还有些畏畏缩缩的样子,待见林忆竟敢跟徒七那里大呼小叫,而徒七笑嘻嘻的也不以为意,渐渐也就放得开了。待到晚间要回林府,贾环跟在林忆身后,他鼓起勇气道:“林哥哥,我想……我想把北静王给我的珠串送给林姐姐,行吗?”

林忆回身看着贾环满是忐忑和期待的脸,笑道:“既是你的东西了,你想给哪个就给哪个,不过……”他想了想,对徒七和黛玉只隔一墙却无法见面的事情,也知黛玉这几日只怕心里不舒坦,可这种事情不足为外人道,只好咽了回去。

贾环回了林府自己的院子,还有些晕乎。就连睡梦中也醒了好几回,实在不敢相信自己一天之内竟然见了一个郡王一个亲王,郡王给了我圣上赐的珠串,亲王还和我称兄道弟地玩耍!

这厢贾环夜里都睡不好,那里水溶却也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大夏开国之初曾广封功臣之家,四王八公便是其中最为显赫的,可到如今景仁帝在位,各个世家虽然还勉力维持着或王府或公府的体面,可内里却心虚得很。毕竟,便是京城里顶着四王八公的名头,出行动辄用着郡王和国公仪仗的几家,实际论起来,当家人也都不过是各等将军和列侯而已,似姑苏安平侯那般四代皆是列侯竟未降等的,实在可算是皇家恩宠了。国朝历经数帝,古来天子都不能容许世家当真如太祖皇帝当初所言的那般“与国朝共始终”,便是那些世家自己,有从两汉时代君臣相处之道流传下来的斑斑血迹为证,也从来不敢做这样的春秋大梦。

由是各个世家自然各寻出路,许多京城外地方上的世家皆如安平侯林家一般,传了几代后没了爵位,子弟从科举入朝,正经脱去了世家身份束缚,朝中无论文武寒庶出身的官员,到底不敢小觑。可总有些抱残守缺的人家,不顾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更兼虽是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可对儿孙教导之上,只遵以往经验,竟不去看各朝气象,全家都指着祖业为生,竟没几个能在朝中站住脚的,更可叹一代不如一代了。这些人家也有知道“时移世易”四个字的,却是拿不出应对之法,只哀哀悲鸣,更加沉湎于落日余晖的旧日时光。

当日那些王公,现在除了北静一门还是郡王级别,其余的莫说“王”,连“公”都撑不住了。如今京中的四王八公之中唯一还留着郡王爵位的北静郡王,便成了这些世家心中的指望。

自从水溶继承了郡王的爵位,景德帝在位时也就罢了,待到景仁帝登基,水溶每每参加大朝会,虽不发一言,但落在诸多连上朝资格都没有的世家眼里,北静郡王肯定是得了圣心,必有大用的。由是水溶这里,三五不时的便有不少老世家的交往要应付,因他总是温柔相对,又多与些在野的士人来往,便得了“贤王”的美誉。总有人求水溶各色恩赏,若是些钱财也就罢了,可若是官职上的,他便是个郡王又能如何呢?

他这个北静郡王,实在是只有爵位并无实职的。景仁帝虽偶尔也交代一些事情给他办,也不过是些编纂诗集之类名声虽好却与政治无关的,更何况,水溶本来不愿上朝,只是因着景仁帝的吩咐,不得不去站在朝班中而已,真论起朝堂政事,他是哪一件也掺合不进去的。

在外人眼里,水溶年少有为,更得圣上器重,时常召到近前,当他是个景仁帝面前的红人。可水溶自己心里知道,景仁帝看重的,不是北静郡王这个爵位,也不是他水溶的自身能力,而是他可能神似某人的一张脸!

那年水溶父亲去世,他上朝拜谒景德帝时,徒景之就曾因他的神情想到十四岁时的如海。彼时平王低调蛰伏也就罢了,待到一朝登基成了景仁帝,不久便在平王府召见了水溶。大夏盛南风,水溶第一次奉召的时候,便是北静老太妃那里,也做好了拿儿子换前程的心里打算。

可谁知徒行之并不是要宠幸水溶,或者,他的宠幸并非是水溶自以为的侍寝。

那一日在平王府的书房里,徒行之只着便服,见了跪在地上的水溶,一把把他拉起来,又叫他转了几次身,深深看了半晌。就在水溶以为陛下要动手动脚的时候,徒行之方才放了手,只道以后只有我们两个人在的时候,不用行国礼,什么礼也不用行。又道以后不要再穿红色的衣裳,朕喜欢素色的,身上也不要挂那么多乱七八糟的玩意儿,只留一个玉佩一个荷包也就是了……

此后时不时的,或是在王府,或是在西郊御苑,徒行之总要将水溶召到近前。有时是为他抚琴,有时是对着他写写画画,却并不拿给他看一眼,而是就手烧了。有几次水溶忍不住凑到徒行之的身前,明明看出陛下欲念也起,却又总是在最后关头罢了手,那时徒行之按倒水溶,水溶看着陛下的满眼哀伤和情意,竟是不能不动心。

水溶自幼如大夏诸多世家子孙一样,穿红戴绿地长起来的,身上各色小玩意儿总也不能少了,可和陛下在一起时,又不让自己穿深色衣服,又不能戴各色饰物,水溶一开始很不适应。他曾向戴权打探过几回,戴权虽不曾和盘托出,但也微微露了些口风,以水溶的聪慧,自然慢慢也明白过来,陛下看上的绝不是自己。他也是个有脑子的,便着意留意南边的消息,果然每每扬州那里,巡盐御史又有什么奏折或是进奉到京城的时候,过不了几日陛下必定召唤他到近前侍奉。可待到想明白过来时,自己已经陷了进去。

一开始水溶还曾想着陛下与自己虽未真成事,但既然担了虚名,就总得给自己些回报,便曾经为人向陛下求些恩典。每每这个时候,徒行之的脸色就会很不好,仿佛他玷污了什么瑰宝,即使最终遂了他的愿,那眼中的鄙夷也让水溶很不好受。他也是堂堂郡王,在府里也是由人奉承的,且两人独处之时,堂堂天子还时常为他披衣,给他弹琴,甚至仿佛他们两个主仆地位颠倒一般,让水溶生出过些许妄想。没陷进去时也就罢了,等水溶发觉自己竟真的对陛下起了情意,又渐渐猜到陛下心中之人后,那心底的妒恨究竟生长了出来。

当年的林海,年少探花,娶得如花美眷,又是士林清贵之官,又曾是今上的老师,如今又任着巡盐御史的重责。虽是林海在京城时甚少交游,很少人知道林大人样貌到底如何,可水溶有时看着镜中的自己,也知林海容颜必是好的。何况,水溶与徒行之相处下来,也知陛下对林大人虽有妄念,可更加尊重,不光那些妄念一丝一毫也不曾在朝中显露出来,连带着对自己,即使有时他做出了些不像林大人该有的举动,陛下也没法真的把他怎么样。

秦可卿出殡之时,水溶并不知道秦可卿的真实身世,可他却知道徒行之肯定不想让他出现在那里。可水溶因前一日从戴权手下的小太监那里听了几句襄王和林少爷合伙经商的传言,心里不明火起,那日便赌气去了路祭现场。果然每两日就被召到御前,徒行之一开始还温和说话,可见了水溶有些赌气的样子,又想起水溶时常求这求那,更一点都不像林叔,也是心头火气起来,竟忍不住出手。

直到这时,水溶方知自己到底只是个样貌可能相似的玩意儿,恃宠而骄,这四个字他本不愿认领,回到府里深思了好几天,却也只能认了。

到底他还知道分寸,从此他打定主意,在徒行之面前,再不提什么要求,陛下既然要他做个清高不俗,不沾染世务的雅人,那他就是那样的人了。

只是心里情意既起,无所着落便易入魔。因见了林忆,他总想着从林忆的身上看出林大人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却是林忆年纪又小又更像其母,让水溶也看不出个什么来。那一时的心思百转,让他到底把徒行之给他戴上的手串转手送给了贾环。

此后的京城里,北静郡王的“贤王”之名虽还在,却总不见他到底做些什么事情出来,倒是郡王府的内宅里,如花小妾一个接一个弄进来,风流之名倒是坐实了。

99第 99 章

第九十九章情切切神女会襄王

黛玉回了林府,虽是自家;可比起贾府来;除了多了个哥哥林忆;旁的家人一个也无;更兼运河一别;她与徒七竟再不曾见过,只零星从林忆那里听了些徒七封了襄王;自己和徒七掺合到薛蟠的买卖里去。只是黛玉身在外家,身周人多眼杂,林忆也不好说得太细;只让黛玉心中更是多思。她本就是个心思细的;在扬州时还不觉得,待到了贾府,虽有外祖母百般疼爱,可毕竟既有贾宝玉这个金凤凰在前,又有好几个姐姐妹妹,再怎么疼她,也比不过自家。加上贾府里不但主子多,奴才也多,虽凑不到她的近前来,可有时有些风言风语的也会飘到她的耳中,更不由得她不去多思。

那些说她从林家带了那么些下仆,也不知从用度上扒拉了多少贾家的银钱去的,黛玉自不放在心上;那些说薛姑娘如何大方如何好的,黛玉也不去计较;可又有说老祖宗喜欢孙子和外孙,想要两个结成亲,好将两人都放在身边关爱的,黛玉听了却是红了几次眼。黛玉便是小时候不知,可从扬州到京城的漫漫楼船之路,她的心里已然存了个人,听了贾母要把她和贾宝玉凑合的流言,心中很是百转千回。莫说贾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